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

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

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财务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监测,能够准确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效率水平和偿债能力等核心指标,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和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

而指标体系的建设则是财务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一、分析业务流程与制定财务目标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关键的价值链环节以及主要的收入来源和成本构成。

此外,还要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包括盈利目标、市场份额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等。

通过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和财务目标,可以更准确地制定相应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

二、确定财务绩效评估指标确定财务绩效评估指标是财务绩效评估的核心任务。

在确定指标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财务目标,并结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常用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率、资产回报率、成本利润率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适合的指标,如毛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等。

三、收集与整理财务数据财务绩效评估的基础是准确的财务数据。

为了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估,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财务数据,并进行分类和汇总。

财务数据可以包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在收集和整理财务数据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四、分析财务数据并制定评估报告在收集和整理财务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绩效。

在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差异分析等。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效率水平和风险特征等关键信息,并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根据财务分析结果,制定财务绩效评估的报告,并向管理层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持续监测与改进财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监测和改进。

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在既定财务战略下,运用各种现有或潜在的财务资源,通过长期不断地整合企业基本财务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逐渐形成的。

企业要培育和提升财务核心能力必须深入分析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核心能力形成机理,在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组织架构下,通过公司治理与财务核心能力的良性互动,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财务核心能力。

因而,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为核心,在充分考虑公司治理与财务核心能力互动关系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的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能比较科学评估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强弱状况。

[ 关键词] 公司治理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AHP)财务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理论与财务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

我国十多年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所以,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从财务角度加强对企业核心能力特别是财务核心能力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及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必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公司治理与财务核心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1.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核心能力的内涵、特征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

企业能力作为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是企业成长的一种动力机制,它包括财务能力、企业家能力、管理能力等。

企业财务能力分为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三个方面。

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增强,它们共同作用使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提高,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增长。

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就是指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它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围绕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构建的财务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反映了公司治理的内容或目标;财务核心能力和公司治理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企业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偿债能力评价指标:(1)有形净值比率:有形净值/总资产,反映企业自有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衡量资本金对企业债务的保护程度。

(2)经营性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经营性资本,衡量企业运营效益以及资本利用效率。

(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企业在短期债务偿还能力。

(4)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库存)/流动负债,排除库存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

2.盈利能力评价指标:(1)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衡量企业利润创造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

(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衡量企业销售活动带来的盈利水平。

(3)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利润/资本投入,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能力。

(4)财务费用利润率:财务费用/净利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和效率。

3.运营能力评价指标:(1)存货周转天数:存货/日均销售成本,衡量企业存货资金周转速度。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日均销售收入,衡量企业应收款项回收速度。

(3)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日均采购成本,衡量企业应付款项支付速度。

(4)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衡量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4.成长能力评价指标:(1)资本积累率:净利润/资本构成,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支持资本扩张的能力。

(2)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衡量企业销售规模的增长速度。

(3)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评价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程度。

(4)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程度。

通过使用以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环境,进一步细化和补充评价指标,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状况,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企业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企业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绩效评估成为了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企业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绩效评估的意义财务绩效评估是企业对其财务状况和业绩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财务绩效评估,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财务绩效评估也是外部投资者、金融机构等对企业的评价和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

因此,建立一个准确、全面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建立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包含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投资回报等。

只有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各个方面,才能够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绩效。

2. 可比性原则: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即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从而采取相应的战略应对。

3. 可度量性原则: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是可以度量的,即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来计算得出。

只有具备可度量性,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

三、常用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1. 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ROC):资本回报率是衡量企业使用资本获得的回报情况的指标,可以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利用效率。

2. 销售净利率(Net Profit Margin, NPM):销售净利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活动的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盈利水平。

3. 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 Turnover, TAT):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效益。

4.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金状况。

5. 市场价值指标:包括市盈率、市销率等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 概述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企业在管理、投资和营销等方面的财务能力的标准方法。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的弱点和优势,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本文将介绍对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管控方法。

2. 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

以下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目标是指定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也是为后续指标选取提供了明确的准则。

评价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二步:确定评价指标的范围和分类在确定评价目标之后,需要细化指标的范围和分类。

常见的评价指标分类包括财务收益、资产负债、现金流量、风险管理、财务稳健程度等方面。

不同企业根据经营特点和财务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类方法。

第三步:筛选评价指标通过第二步确定的评价指标,从企业的财务材料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指标来。

通常,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比性、时效性、财务真实性和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特点。

第四步:确定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权重和评分标准是确定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的重要元素。

在确定权重和评分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市场环境。

这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能力和发展潜力。

权重可以根据重要性、贡献度等因素来确定,评分标准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百分比、积分等方式。

第五步:确定指标的评估方式指标的评估方式是企业对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相对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不同的评估方式需要对应不同的评价指标范畴,针对性分析得出预测结果。

3.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合理运用企业资产,提高企业收益和控制企业风险的关键。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与评价体系分析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与评价体系分析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1(下)62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企业财务实力与其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集成化分析,是以分层权重指标分析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支出、财务流水、财务报表划分、财务收入及财务收入、净利润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分化,在注重财务创新及考核指标明确的基础上,实现评判标准及指标量化分析的整体有效性提升。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是从标准性、延展性、异质性、缄默性等方面进行控制与转换,在强化企业整体财务指标评价及整体竞争力管理收益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财务指标等方面的专项分析与研究[1]。

(一)价值性指标价值性指标指的是企业通过财务核心竞争力获得投资回报率等成本收益,其直接体现企业的根本财务效益,该指标往往是企业最为重视和关心的一项。

(二)延伸性指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能扩大化地延伸企业产品,使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得以扩张,从而增强产品的价值属性。

(三)缄默性指标缄默性指标的指的是是在双方拥有同等核心竞争能力的情况下,其他企业的财务成本评价状况。

如图1所示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主指标层B:分指标层C:图1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二、计算评价体系内各指标层的权重值评价体系内子指标的分化及量化权重计算需要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方式进行计算,在利用多项准则标准控制与转换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子项指标等方面进行专项管理与处理,以此实现子项指标层的构建与分化处理。

权重值的量化分析与计算,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进行分类,以权重量化的方式进行计算,在注重工作排序的前提下,实现指标计算及判断矩阵等方面的量化控制与调整。

在进行因素指标分析与量化计算的前提下,需要利用专家评价的方式,对矩阵指标数值、内容监控及因素分析等方面进行控制与转换,这是量化指标权重及优化计算指标的关键性工作。

此外,指标的优先级控制,可以以群体决策方式制定、子项指标权重划分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优化工程指标及因素权重比值的基础上,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标,并以差异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处理[2]。

企业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构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衡量和评估其财务绩效。

一个完善的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财务状况,并提供有关公司战略、经营决策和绩效改进的关键见解。

本文将重点讨论企业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构建应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必须清楚地确定其长期和短期的战略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反映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进展,如增加收入、提高利润率、增强现金流等。

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应该涵盖整个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链由一系列与产品或服务创造相关联的活动组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销售。

财务绩效指标应该覆盖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便全面了解企业的绩效表现。

例如,企业可以关注采购成本、研发投入、销售额等指标,以获得对整个价值链的绩效评估。

第三,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构建应采用综合方法。

综合的指标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视图,并避免过度关注某一特定领域。

例如,企业可以结合净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和市场份额等指标,来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绩效。

企业还可以根据特定的行业标准和竞争对手数据,将自己的绩效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

第四,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构建应注重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传统上,企业主要关注财务指标,如利润、利润率和现金流。

然而,在当今社会,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价值和绩效。

因此,企业应该考虑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士气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非财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其绩效,并支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构建应该注重指标的质量和精确性。

指标应该是可衡量、可比较和可验证的,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收集、记录和分析数据,以保证指标的质量。

企业还应该定期审查和更新绩效指标,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战略目标的调整。

总之,企业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企业财务绩效评估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立一个合理的综合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绩效,并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探讨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指标。

1. 财务结构指标财务结构指标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债务风险。

其中,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常用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的负债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长期负债比率反映了长期债务的承担能力,债务资本比率衡量债务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权益资本比率则评估企业自有资本的比例。

2.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是评估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净利润率、毛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净利润率指标反映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毛利润率衡量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盈利能力,营业利润率评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获得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了企业利润与净资产之间的关系。

3. 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指标是评估企业现金流动能力和健康情况的指标。

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融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和自由现金流量是常用的指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衡量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评估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融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则反映企业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可用于支付债务、股息和投资的现金流量。

4. 价值创造指标价值创造指标是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指标。

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是常用的价值创造指标。

市盈率衡量企业股价与每股盈利之间的关系,市净率评估企业市值与净资产之间的关系,市销率则反映企业市值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是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的一部分,实际情况还需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具体的选择和衡量。

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以及定性与定量指标的配比,以及相关指标的权重确定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发表时间:2009-12-31T11:30:32.233Z 来源:《今日财富》2009年10月供稿作者:樊雪
[导读] 规模竞争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都是与财务管理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樊雪(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及选取指标时有如下几个特点:
定性的指标体系研究在与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进行动态的联系方面存在弱点,导致指标体系就会缺乏先进性和动态性。

本文所选用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上市公司的报表上获得,不仅增强了研究和实证的可操作性,企业在运用时也很方便操作。

规模竞争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都是与财务管理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财务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表现在这几个指标体系上,而这几个指标体系的评价
二、评价指标体系特点及说明
规模竞争力是财务管理能力的一个表现指标,财务管理能力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好,获得利润也会越多,也越容易获得更多的筹资和投资,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反之企业竞争力越强。

筹资能力不仅有时点指标还包含有时期指标,既有静态指标又有动态指标,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指标组合更加全面。

投资能力除选用投资报酬率这个昀基本的比率,还加入三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值度,分母采用三年前同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作为基期数,消除了采用连续两期数据时正常波动的影响。

财务分配能力采用未分配利润/利润总额、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作为分析指标,使未分配利润与本企业总利润,资本公积与本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配比,消除企业规模大小带来的影响。

财务筹资能力 1.现金流动负债比 2.净资产收益率 3.股本扩张能力 4.资产负债率
活动投资能力 1.投资报酬率 2.三年投资现金净流量增值度
能力财务分配能力 1.未分配利润/利润总额 2.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
盈利能力 1.总资产报酬率 2.总资产净利率 3.每股收益 4.成本费用利润率 5.净利润率
财务表现能力偿债能力 1.负债权益比率 2.现金流量比率 3.流动比率 4.营运资本配置率
营运能力 1.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 2.经营性资产周转率 3.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4.存货周转率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成长能力 1.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2.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3.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
分析指标中增加了现金流量比率和资本营运配置率。

营运能力采用的指标与传统指标相比消除了计算口径不一致的缺点,减少了误差,增加了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和先进性。

1.在实际计算中,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和流动资产计算口径并不一致,总资产中含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本期发生的。

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必要进行修正,修正后指标的计算口径差距相比传统指标大大减少。

2.当企业订单没有实现销售以前,在财务上表现为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明显下降,当这两个指标处于行业不同水平时,分析其协调行和平衡性就尤其重要。

本文增加了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的比较系数,主要是通过存货和应收账款趋势来反映营运情况,其趋势变动越大说明营运能力越差。

3.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该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周转的状况,才能更好的体现营运能力。

当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都小于零,需要其他渠道资金补充时,筹资活动应能够及时筹集适量资金,以满足企业需要;当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应及时调整筹资活动的筹资规模、结构和成本。

因此,筹资活动与投资和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相互配合越协调越能体现企业营运能力的高低。

4.成长能力是一个长期能力的体现,因此本文摒弃了传统指标将本期与上年同期的比较,避免了正常范围内的短期变化,本文将成长能力分析指标修正为三年平均增长率,旨在通过时间的推移消除或减少正常变动对指标客观性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