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设计:学唱并欣赏《《校园的早晨》
2024年七年级音乐精彩教案《校园的早晨》

2024年七年级音乐精彩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歌声与微笑》中的第三章《校园的早晨》。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节奏、音高、音符等;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集体合作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音准和节奏掌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唱和欣赏,乐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早晨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的早晨》。
2. 歌曲欣赏(5分钟):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 乐理知识学习(10分钟):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符等乐理知识,并进行示范。
4. 歌曲学唱(10分钟):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6. 合唱展示(10分钟):组织全班学生集体演唱《校园的早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歌曲简谱和歌词3. 乐理知识要点:节奏、音高、音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音准、节奏、情感表达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优秀校园歌曲,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音准和节奏掌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青春校园》中的《校园的早晨》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唱、曲式结构分析以及与歌曲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以及曲式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校园早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早晨的宁静与活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的早晨》。
2. 新课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
(2)学生尝试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并在黑板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内容:(1)歌曲旋律、节奏、歌词(2)曲式结构:AABA(3)歌曲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曲式结构,并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2. 答案: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曲式结构为AABA,表现了校园早晨的美好景象,抒发了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校园歌曲,进行对比鉴赏。
(2)开展校园歌曲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以及曲式结构的分析。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校园的早晨》,这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好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
歌曲为2/4拍,大调式,结构方整,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感受歌曲的美好情感,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
2. 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能够熟练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以及音高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钢琴、黑板、乐谱、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录音机,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谈对校园早晨的印象,以及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
2. 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分句教唱,让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集体演唱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注意指导发音、音准、节奏等问题。
5.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校园的早晨》2/4拍大调式七、作业设计1. 熟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 分析歌曲《校园的早晨》的结构、调式、节奏等。
3. 谈谈自己对校园早晨的感受,以及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歌曲《校园的早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掌握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校园的歌曲,如《我们的校园》、《校园的四季》等,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校园的早晨》,这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校园的早晨》,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氛围,培养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歌曲中的节奏、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校园的早晨》2.歌曲中的节奏、音准训练3.集体合唱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演唱、节奏、音准训练。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准掌握,集体合唱的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校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音乐知识。
3.练习法:通过集体合唱、个别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音准。
2.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2)教师示范演唱《校园的早晨》,让学生跟随学唱。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中的不足。
3.歌曲练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挑选个别学生进行独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4.音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听音辨字”、“节奏接龙”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六、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孩子练习《校园的早晨》歌曲,提高孩子的演唱水平。
2.家长与孩子一起欣赏其他校园歌曲,拓宽孩子的音乐视野。
3.孩子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在音乐课上的学习心得,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演唱《校园的早晨》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优质教案1

【初中音乐】《校园早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校园早晨》这首歌。
这首歌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金色校园》,具体内容包括歌词理解、旋律学唱和节奏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校园生活美好。
2. 学会歌曲《校园早晨》,提高学生唱歌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掌握,如高音区演唱。
2. 教学重点:歌词理解,旋律学唱和节奏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早晨故事,引发学生对校园生活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接着提问:“你们觉得校园早晨是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言,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意境。
b.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c. 分组学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给予评价。
d.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演唱方法。
3. 歌曲练习:a.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集体练习歌曲。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c. 学生自主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 创编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校园早晨》编创动作。
b. 各组展示创编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
c.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词《校园早晨》2. 黑板右侧:歌曲旋律简谱,标注节奏、音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校园早晨》编创一段歌词,描述你心中校园早晨。
答案示例:清晨阳光洒满校园,鸟儿欢唱花儿争艳。
2. 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部分旋律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四章第一节《校园的早晨》。
内容包括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欣赏与学唱,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歌曲《校园的早晨》,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习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音乐家的创作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欣赏与学唱,音乐知识的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早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发音和旋律。
4. 音乐知识讲解: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讲解音乐家的创作特点。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七、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歌曲歌词:逐句展示在黑板上,标注重点音符和节奏。
3. 音乐知识:简要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和音乐家创作特点。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背诵歌词,并尝试用钢琴演奏。
2. 答案:课后自主练习,下节课进行检查。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校园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一次校园合唱比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的美,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欣赏与学唱,音乐知识的讲解。
4. 作业设计: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背诵歌词,并尝试用钢琴演奏。
校园的早晨-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校园的早晨-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
3.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4.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纸笔,课本和音乐分析纸2.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章《音乐中的早晨(一)》3.歌曲《校园的早晨》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简短介绍下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基本信息和背景。
学生听完老师介绍后,回答一些问题,如歌曲的名称,作者,歌曲的概述等。
2. 音乐分析(10分钟)利用音乐分析纸,学生分析本首歌曲的主旋律、节奏、节拍等内容。
老师也可以在这里诱导学生感受一下歌曲优美的旋律,领导学生了解这首歌曲作曲的文化背景等信息。
3. 节奏学习(20分钟)按照教材中的节奏图,教师可以率先敲击,让学生随着敲击的声音,边听边打。
如果有现成的打鼓设备,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敲打,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其他敲击器材,如贝壳、竹子等。
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整体感。
4. 歌曲学唱(30分钟)在学习节奏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
老师可以利用有学生好感率的动作组合模仿歌曲中的旋律节拍,并简要提出基本演唱技巧指导。
学生可以大声跟唱,模仿老师声音。
5. 菜单展示和音乐制作(15分钟)在学习音乐制作之前,一定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节奏练习计划。
在讨论完每个菜单之和,开始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动手打出自己想要的旋律,并和自己熟知的歌曲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歌曲。
6. 结论(10分钟)在音乐方面,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更多关于音乐中节奏、节拍等概念。
当然,对于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技巧也应着重关注。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对音乐常识进行了学习。
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音乐中的基本元素,进而对音乐进行鉴赏体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制作,意识到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原创意识。
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演唱,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并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身的机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1.4校园的早晨教案

4.歌曲演唱:在歌曲演唱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音准和节奏控制得较好。部分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尝试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
8.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也非常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帮助孩子提高音乐素养。
板书设计
①《校园的早晨》歌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演唱技巧。
②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基本信息。
③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时的注意事项。
2.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6.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对《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的基本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部分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表现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7.学生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9.题目:《校园的早晨》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和声?每个和声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共有两个不同的和声。第一个和声为三和弦,第二个和声为七和弦。
10.题目:《校园的早晨》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色?每个音色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共有两个不同的音色。第一个音色为钢琴音色,第二个音色为吉他音色。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对《校园的早晨》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和建议。在展示过程中,大部分小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有效地回应其他小组的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性 彰 显
一、开始部分:
聆听《校园的早晨》
1、教师导语:同学们,度过了愉快的周末,再一次步入熟悉的校园,你们的心中有了怎样的感受?校园是我们的乐园,也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屡阳光、每一束阳光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感受一下校园里最美好的时光《校园的早晨》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歌曲中初步学习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对校园生活的深切体验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歌曲节奏中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四音符
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习识读乐谱和正确的演唱及合唱方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光盘
武威第十中学
单元(章)
名称、课题
学唱并欣赏《《校园的早晨》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聆听和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理想。
2、初步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指导学生用圆润的轻快的声音,准确有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歌曲第一声部。如(听琴跟唱法、分段学习法,或者听教师范唱,在心里默默随唱等方法)
三、拓展延伸部分
1、分两组表演学会的这两首歌曲,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2、开展生生互评,结合教师点评。
3、想一想,我们还听过哪些校园歌曲,唱一唱。
四、知识积累部分
2、初听歌曲《校园的早晨》,注意倾听歌词,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
3、谈谈听后的感受,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请一学生朗读歌词。
5、说一说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再次倾听歌曲,再次感受充满阳光的画面,教师引导带动学生随唱歌曲。
二、歌曲的教学部分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
2、说说听后感受,并和《校园的早晨》作一下比较,现代的校园歌曲更加活泼跳跃,欢快有朝气,并且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1、认识一个升号的调,讲解音位,用铅笔标出低声部分的唱名。
2、将这部分分成四个乐句,每组唱一句曲谱。
3、四个组连贯起来将这部分旋律视唱出来,解决节奏难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学习了一首校园歌曲,感受到了校园歌曲清新、充满朝气的情绪,带给了我们愉快的情绪和蓬勃向上的学习动力。
课
后
反
思
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