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课文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对拉萨天空的描述,感受其美丽与独特。
2. 学会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拉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环境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拉萨的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教案,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朗读与理解: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发音准确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6篇

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精选6篇(一)教案主题: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了解拉萨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具体描绘拉萨的天空的美丽景色;3.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用语言描绘拉萨的天空景色;2. 学习感受自然风景。
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的课本及课件;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拉萨的天空景色;3. 彩色笔、纸、画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拉萨的天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拉萨的兴趣并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颜色的?”展开(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拉萨的天空》,并理解课文的大意;2. 通过课文描述,向学生呈现拉萨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感受;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感受,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给全班。
操练(20分钟):1. 提供一些形容词和句子的线索,帮助学生更好地描绘拉萨的天空;2.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彩色笔和纸绘制拉萨的天空,同时在纸上写下对拉萨天空的描绘;3.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或与同伴交流。
达标(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感受;2.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拓展(5分钟):1. 邀请学生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天空景色,并与拉萨的天空相比较,讨论哪个更美丽;2. 鼓励学生多关注自然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呈现和表达。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该保护和珍惜自然风景;2. 鼓励学生多关注自己所在地的自然风景,用心去感受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拉萨的天空为主题,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和天空特点。
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和作品展示,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拉萨的天空》。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分组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拉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拉萨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拉萨的天空》,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原因。
3. 分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绘制图表或制作演示文稿来展示他们的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拉萨的天空美丽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5. 课文的背诵:(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拉萨的天空》。
(2)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文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展示,评估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资料,评估他们对拉萨的天空美丽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拉萨的天空》的内容和美丽。
2. 鼓励学生绘画或拍摄他们所在地区的天空,并写下一段描述,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拉萨壮丽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拉萨的美丽。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那里的天空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接着,简要介绍拉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文化特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拉萨的天空》。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湛蓝、透亮、圣洁”等,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天空的美。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他们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发现拉萨天空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4.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课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1.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合作等方面,从而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拉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特色文化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拉萨的天空》。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拉萨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拉萨的天空》,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
2. 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特色文化。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课文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拉萨的独特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拉萨的其他景点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拉萨的文化。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拉萨的印象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拉萨的天空》一文,使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拉萨天空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空,谈论天空的颜色和云朵的形状。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拉萨吗?谁能描述一下拉萨的天空?1. 学生自读课文《拉萨的天空》,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学生查找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与同桌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拉萨天空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目中的拉萨天空。
2. 写一篇关于拉萨天空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感想或想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对生字词的讲解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分享对拉萨天空的描绘和感受。
最新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精品)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导语: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下面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点难点:1、字词:“纯、晶、圣、忍、帘”的读音;“线、忍、窗、帘”的写法;“湛蓝、明洁”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3、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了解拉萨的大致情况。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课文做铺垫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湛蓝纯净视线忍心蓝晶晶绝妙雄伟依山而建圣地窗帘映衬透亮明洁对照3、初读体会我的十分钟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先读读课文,然后说说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交流(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 (湛蓝、透亮、高远……)(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
《拉萨的天空》教案

《拉萨的天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对拉萨这座城市的兴趣,了解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要介绍拉萨的地理位置和背景。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拉萨的天空景象,让学生感受其美丽和独特。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拉萨的天空特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拉萨天空的特定特点,如晴朗、湛蓝、白云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拉萨天空的常见特点,如晴朗的天气、湛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特点背后的原因,如高海拔、干燥的气候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记录下拉萨天空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拉萨天空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拉萨天空的意义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拉萨天空的重要性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拉萨天空对于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探讨拉萨天空对于旅游业和文化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拉萨天空的重要性和价值。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第四章:保护拉萨天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起来保护拉萨天空的美丽。
4.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拉萨天空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引导学生了解个人行动对于保护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拉萨天空的方法和措施。
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承诺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行动和意识。
5.3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他们对拉萨天空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
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第六章:拉萨天空的文化意义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拉萨天空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萨的天空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