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一、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是国民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共同完成国民革命的意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至1928年结束,历时两年多。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军队共同作战,打败了北洋军阀,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军队和群众中广泛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影响与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其次,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北伐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__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__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ppt课件(人教版)

抗战 后
3)总体上比较落后。
民国时期华商、外商企业比较图
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落后原因
因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 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所以发展艰难曲折。
为什么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而且总体落后?
状元实业家 缩 张謇 影
产生和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
材料二: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 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等。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 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各 省设立实业公司。
材料四: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对华商品输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曲折 发展
黄金 时代


荣氏企业
再度 受挫
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对我们 今天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呢?
你知道哪些近代以来流传至今的国货 品牌?
鸵鸟牌墨水、张裕葡萄酒、王麻子剪刀、 张小泉剪刀、 同仁堂……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获得新生
大生纱厂结局如何?它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 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
4、再度受挫: 一战以后
原因:
(1)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入侵。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
三、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艰难曲折。
旧中 国民 族工 业发 展折 线图洋来自 运动 时期甲午 战争 后
辛亥 革命 后
一战 期间
一战 南京国民 抗战 后 政府前期 时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和重大战役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大战役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掌握全民族抗战的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影响,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和视频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4.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时间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 工业所占比重图
从行业上来看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从地区分布看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受到了哪些阻力?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 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 人”,但自身的技术 力量还很薄弱,“发 动机系英国造”。到 80年代,受外商企业 的排挤,发昌机器厂 日趋衰落。后来,被 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 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 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每天 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 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 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 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 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 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 面粉厂被迫关闭。
黄金时代
外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 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内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封建 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日本帝国主 义的侵略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一战后
再度受挫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原因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萌芽和艰 难发展
张謇创办的事业 :
张謇
实业
大生纱厂
文化教育
通州师范 纺织、农业和 医校 图书馆、博物 馆、气象台、 剧场、公园、 医院
父实业 母教育
广生油厂
垦牧公司 轮船公司等
大生纱厂
——旧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卢沟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①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②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4.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抗战英雄: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
5.淞沪会战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6.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7年12月13日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7.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
过程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2.难点: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法: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知识点;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分析历史的能力;4.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35张PPT)

课程标准:·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 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 罪行为例,认识日军国主史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探究释疑
互动探究(一)血染卢沟桥
阅读教材探求“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1937年7月7日夜,有不明 身份者向正在北京郊外卢 沟桥演习的日军开枪,双
方陷入战斗状态。日方曾
1937年7月28日—30日,北平 天津失陷
互动探究(一)血点 发动者 简单经过
1937.7.7 卢沟桥 日本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搜查宛平城——遭 拒——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影响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
(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北平的东南 面、东面、北面和西北面 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 的西南面,为中 国驻军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 南15千米、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 就成为北平 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 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 必争之地。
互动探究(一)血染卢沟桥
“抗日救国 “战死者光 乃军人天 荣,偷生者 职,养兵千 耻辱,荣辱 日,报国一 系于一身者 时,只有不 轻,而系于 怕牺牲,才 国家民族者 能为国争 重。国家多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 光!” 难,军人应 当以死 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报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互动探究(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北工农 红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八路军
南方八 省红军 游 击队
新四军

长 :叶 挺 英
副军长 :项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张謇考上状元的第二年,《马关条 约》签订,他说:割地赔款如同身 受重伤,通商办厂如同毒入腹中, 要想解毒,只有靠中国人自己去办 企业,与他们竞争,来减少外国经 济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只有振兴实 业才能挽救中国的命运!
• 张謇的别称为“张南通”,他一生 中创办了20多家企业,转的钱除了 给股东分红外,几乎全部投入到南 通的城市建设中,他想把南通打造 成一个动乱社会中的“世外桃源”, 对于南通人来说,张謇就是这个城 市的灵魂。
二、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海外华 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 治四年1865创办于上 海虹口。它长期租用 浦东的两个船坞,下 设若干分厂… …其第 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 百分比为 13.5%,第 二年即升至 21%。
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萌芽和艰 难发展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请在图中方 格内填出近代民 族工业比较发达 的城市名称
沿海沿江多, 内陆少
天津 上海
武汉 杭州 广州
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科技水平低, 整体水平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活动与探究: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近代的著名的 国货品牌或民族企业。 同仁堂药店 五粮液名酒 张裕葡萄酒
自学指导
(1)张謇为什么创办近代企业,这些企 业有哪些?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 形成的原因?
(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一、状元实业家
张謇(1853—— 1926),江苏 南通人,中国
近代实业家、 教育家,16岁 中秀才,32岁 中举人,41岁 中状元。
• 1894年的一天,数百名官员跪在过 膝的雨水里,等着慈禧太后回宫, 恩科状元张謇也在其中。有些老人 因为跪不住而倒在地上,可慈禧太 后看都没看一眼,昂首而过,张謇 多年后回忆说:这一刻,我的科举 幻想毁于一旦……
南通第一师范学校
复旦公学
南通物苑
南通养老院
大生纱厂
张謇的大生纱厂发展状况 怎样?反映了什么?
兴起——发展——衰落 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曲折发展如何?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洋 务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 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 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 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 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 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 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 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1899年5月23日,大生纱厂终于开机了,张 謇一直不能忘怀创业时的艰难,特地请人 绘制了四幅“厂儆图”,反映了张謇在创 业时的辛酸……
1913年以后,因为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 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 的大生纱厂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兴旺 一时……
1921年,战争的销烟散去后,列强又开始 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纺织品,纱厂的 产品被迫降价销售,1926年大生纱厂被吞 并,张謇27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 和沿海地区 (3)整体水平落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 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 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 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 之棉布不复畅销” ……洋商还从中 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 中,以丝茶为大宗……
1.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卷土重来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
日本的侵略
日军占据东北兵工厂
日军占据中央银行 的大金库。门前有 日军站岗,门上贴 着“日本军占领, 犯者死无赦”字样。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荣宗敬
荣德生
两兄弟创办上海申新纺织公司、福新面粉公司 等,享有 “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种 类 棉 粗布 面 火 柴


时 1913 269万 521万 260万 2845万





1920 129万 253万 51万担 848万箩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
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经济的掠夺
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
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 制度
2.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 动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 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 的掠夺
五 、 帝
《 其多至 如一 中 他无于 山战 国 工利闭 ,后
……

近 业 炉 无不

代 , 停 人久

工选也 机 过,

业自皆 。 问中
强 又 卷 土 重
史陈消 资真沉 料、。 》姚

纱 ,国 厂“ 结铁 账厂 ,积 大货

再度受挫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 C)
A.产生
B.初步发展
C.短暂发展 D.繁荣发展
2、大生纱厂是谁开办的企业
( B)
A.范旭东
B.张謇
C.周学熙
D.荣德生
3、图2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