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一、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是国民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共同完成国民革命的意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至1928年结束,历时两年多。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军队共同作战,打败了北洋军阀,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军队和群众中广泛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影响与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其次,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北伐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荣毅仁
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 1992年12月,获美国加州荣誉公民称号。
业者的杰出代表卓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越的国家领导人
副主席。
荣德生
荣毅仁
荣智健
被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后,荣毅仁面对记者说:……抗日时期,
家业大部被日军破坏,伯父一病不起,客死香港。抗战胜利后,70 岁高龄的父亲被国民党官僚绑架…解放前50年,我们荣家只办了20 来个企业,但从改革开放至今的9年里,我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企 业!…当选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当然感到很高兴,但是,这主要是共 产党…是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否则,要干也干不起来。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 到了什么?
张謇的大生纱厂的结局 怎样?说明了什么?
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荣 德 生 荣宗敬
荣宗敬
荣德生
(1873~1938年)
(1876~1952年)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二人 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1912年,兄弟合资 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 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经过不 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 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1900年办了通海 垦牧公司,1902年办了广生油厂,1904年办 了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和天生港轮船公司, 1906年办了资生冶铁厂,1902年创办了国内 第一所师范——通州师范,后来又办了女师、 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他还创办了十多所职 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和医校较为有名, 后来三校扩充为本科,1920年又合并为南通 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 学校有:吴凇商船学校、吴淞中国公学、复 旦学院、龙们师范、扬州两淮等小学、中学、 及师范、南京高等师法范和南京河海工程学 校等。此外,又在通州创办了图书馆,博物 馆、气象台、聋哑学校、伶工学校、剧场、 公园和医院等,在社会上博得了很高的声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2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25页)
2
、学习和回顾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煽动
国人的复仇心理,应谨记和平来之不易,应 以中日友谊为重。
史后说史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 应该与日本怎样进行交往? △日本要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 展未来。
△在维护中日友谊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日
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 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 重演。
1937的7月17日,蒋 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 抗战的演说,提出: “如果战端一开,那 就地无分南北,人无 分老幼,无论何人皆 有守土抗战之责 任。” 这次谈话“确定了 准备抗战的方针”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爆发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发表宣言 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 日军占领南京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 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 万人以上。
图 片资 料
日机轰炸南京城 日机轰炸后南京繁华街区 一片废墟
图 片资 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主 要指挥者
图 片 资 料
日军集体枪杀中国军民
日本将青壮年押上汽车赴郊外 屠杀
七七事变后,二 十九军奋起抵抗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方面的态度: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 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建立抗 日民族头统一战线,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国民党方面的态度:
沈阳某高中学生参加运动会时穿日军军服
以上学生的这种作法对吗?
说说你的想法。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 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 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 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Leabharlann 朱德(1886—1976)
任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
国元帅军衔。
归纳总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团
还是从涉及的群众来说,此时的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 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全民族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 原因 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 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 概况
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
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 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 标志 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 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
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朱德,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
方法技巧 本课知识可归纳为“四个一”。 (1)一次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2)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一次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的迷梦。 (4)一次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 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抗日态度转变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2.难点: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法: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知识点;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分析历史的能力;4.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35张PPT)

课程标准:·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 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 罪行为例,认识日军国主史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探究释疑
互动探究(一)血染卢沟桥
阅读教材探求“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1937年7月7日夜,有不明 身份者向正在北京郊外卢 沟桥演习的日军开枪,双
方陷入战斗状态。日方曾
1937年7月28日—30日,北平 天津失陷
互动探究(一)血点 发动者 简单经过
1937.7.7 卢沟桥 日本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搜查宛平城——遭 拒——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影响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
(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北平的东南 面、东面、北面和西北面 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 的西南面,为中 国驻军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 南15千米、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 就成为北平 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 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 必争之地。
互动探究(一)血染卢沟桥
“抗日救国 “战死者光 乃军人天 荣,偷生者 职,养兵千 耻辱,荣辱 日,报国一 系于一身者 时,只有不 轻,而系于 怕牺牲,才 国家民族者 能为国争 重。国家多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 光!” 难,军人应 当以死 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报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互动探究(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北工农 红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八路军
南方八 省红军 游 击队
新四军

长 :叶 挺 英
副军长 :项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第19课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起义一、引言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制度。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封建制度面临了种种问题,封建制度的瓦解也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农民起义构成了封建制度瓦解的重要推动力。

二、封建制度的瓦解1. 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使得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越来越残酷,导致农民的生活负担沉重。

这使得农民在经济上逐渐陷入困境,难以维持生计。

2. 地方政权的腐朽另外,地方政权的腐朽也使得封建制度不可持续。

很多地方政权割据割据发展,使得国家的统一性受到了严重破坏。

这种割据和腐朽导致了治安日益恶化,农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逐渐对封建制度失去了信心。

3. 文化思潮的影响此外,文化思潮的影响也必然导致封建制度的瓦解。

封建制度中存在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封建礼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们的思想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然而,思想解放的浪潮不可遏制,一系列思想启蒙和革命的理念兴起,使得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束缚日益薄弱。

三、农民起义的兴起1. 红巾起义红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之一。

它由振兴宋朝、反抗元朝统治的李自成领导,起义军主要由中下层农民和贫苦市民组成。

红巾起义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也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2. 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是明朝晚期农民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起义由白莲教领导,起义军主要由农民和流民组成。

白莲教起义表达了普通农民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抵抗,也对明朝政权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李自成和李自然起义李自成和李自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阶级领袖,他们不满于传统的封建制度,通过起义来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他们的起义军主要由中下层农民组成,领导着全国农民的反抗浪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22日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4.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探究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
教师活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从我们学过的近代史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历史事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2.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甲午战争前后企业发展表格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历史结论,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探究其原因。

教师活动:布置阅读教材导入框内容及第一段课文状元实业家──张謇。

探讨:是什么因素促使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去开办大生纱厂?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回答。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教师活动(置疑):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哪个时期?分析书中统计表,探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四)受挫、破产时期
教师活动:(1)置疑:大生纱厂结局如何?为什么?
(2)布置阅读课本小字材料:荣氏兄弟创办企业的兴衰。

(3)出示投影片:陈启源办厂风波;四大家族与荣氏企业。

学生活动:分析历史资料,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船头挂英国旗,船尾挂龙旗,反映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有软弱的一面。

小结: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软弱、妥协,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师活动(置疑):我们已经纵向了解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你能一句话概括一下发展的特征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生活动:分析书中所给的3幅照片,说说民族工业在行业发展上的特征。

打开彩色地图,分析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域特点。

三、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1.民族工业的产生(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
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
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四、中考链接:
(2007•江苏徐州)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周学熙
(2007•湖南娄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