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里的故事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带译文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带译文一年级的孩子们通常接触的古诗词都是比较简短、容易理解的,同时这些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教育意义。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译文: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就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起头来望着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来思念我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夜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吹落。
3.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啊鹅,弯着脖子向天空歌唱。
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靠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5.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叶茂密。
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它们在莲叶的东边、西边、南边和北边嬉戏。
6. 《悯农》-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在正午时分锄地,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壤里。
谁能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辛苦得来的。
7.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生出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直冲而下,好像有三千尺高,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8.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窗户里映着西岭上千年不化的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一年级上册古诗

一年级上册古诗古诗一年级上册1、《静夜思》唐——李白花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小草在微风中舞动。
夜深了,只有小鸟还在小声地歌唱。
夜晚,我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抬头看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想起: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呢?哎!只能在梦中看见他们了。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一、二句是说:故乡的夜,星星又密又亮,但此时已经入睡,看不见它们了。
后两句意思是说:小路旁边的一片小树林,在秋风中轻轻摇摆,仿佛也在酣睡。
这首诗写作者乘船回家时所见到的景象。
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来了,又高又圆。
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好像在对你微笑。
你可能会问:“一个农村孩子能见到这么多星星吗?”其实不然,小孩子心灵纯净,在他眼中,每颗星星都是一个亮晶晶的宝石,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在他面前晃动,让他想摘下来带回家。
三、四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看,它不仅用了拟人的手法,还包含着一种游子的乡愁情怀。
“明月”和“故乡”相互照应,“明月”又把你的思乡之情无限放大,你可以想象那无边的乡愁…… 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它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江边的美丽景色,描写了黄四娘家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故乡的亲人,可以看到那盛开的花儿,听到那欢快的鸟叫。
她们定会为我而骄傲,因为我找到了我向往的世外桃源,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人通过回忆一件往事,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感激和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写母亲为儿子赶制出征衣服的情景,说明母爱的深厚与无私。
三、四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说母亲怕孩子衣服破损,便细针密线地补缀、修改。
母亲对儿子的爱,无微不至,而孩子对母亲的爱,往往是报答不了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古诗词解读悯农二部编版

悯农二(唐)李绅(shēn)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里啊种下一粒粒谷子,秋天来到的时候就能收获许许多多粮食。
放眼望去全国到处都是被耕种的田地啊,为什么种田的农民还会被饿死!听完这首诗,你的心里是不是很难受。
是的。
同时心里还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种田的人还会被饿死?作者介绍:在上一次我们讲《悯农一》那首诗的时候,我们已经介绍了《悯农》诗的作者是李绅。
李绅生于772年,是唐朝人,跟诗人白居易是一个时代的人。
如果李绅活到今天,就有1243岁了。
李绅在朝廷里做官,官职是国子助教,也就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学生。
李绅酷爱诗歌,不仅自己喜欢写诗,还号召大家要用真情实感来写诗。
这些介绍,大家还记得吧?创作背景:李绅一共写了三首《悯农》诗,今天给大家朗读的是第二首。
让我们接着上次讲的那一半故事讲完。
上次讲到李绅跟一个同事李逢吉在亳州相遇,两人挺高兴的,一起登台看庄稼地,这时候各自做了一首诗。
李逢吉的诗里表达了他想当大官的想法,而李绅呢,看到地里的农民那么辛苦,心声同情,作了一首同情农民辛苦的《悯农》诗,李逢吉大赞好诗。
接着李绅又作了另外一首,李逢吉听完,大吃一惊。
李逢吉为什么吃惊呢?因为啊,李绅竟然敢在诗里说农民们吃不饱饭被饿死,这不是在讽刺皇帝没有治理好国家吗?这也太大胆了吧!在封建社会里,如果谁敢说皇帝是不对的,是要冒着被贬官或者杀头的风险的。
李逢吉感到自己升官的机会来了。
本来李绅就才高八斗,很受皇上赏识,李逢吉就很嫉妒,这回他可抓到李绅的把柄了。
如果把这诗交给皇上,那么,哈哈,李绅就得被治罪了!回到书房,李逢吉就对李绅说:“老兄能不能把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呀,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
”李绅说:“没问题呀,这小诗不过三四十字,您刚听过,肯定还记得,不如我再写一首赠给您吧!”于是,李绅写下了《悯农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一年级下册古诗画鸡

一年级下册古诗画鸡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古诗《画鸡》,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公鸡形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诗的前两句,诗人就为我们展现了公鸡最显著的特征。
公鸡头上那鲜红的鸡冠,仿佛天然生成,无需裁剪修饰,就那样鲜艳夺目。
它浑身雪白的羽毛,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挺胸地向我们走来。
这两句通过对公鸡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在脑海中能够清晰地浮现出它那独特而又美丽的模样。
公鸡的鸡冠向来是其骄傲的象征,那一抹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公鸡威武气质的外在体现。
而雪白的羽毛,则给人一种纯洁、干净的感觉,与鲜艳的鸡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公鸡的与众不同。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接下来的这两句,则着重刻画了公鸡的内在品质和它独特的作用。
公鸡平日里是不会轻易鸣叫的,它总是保持着一份矜持和庄重。
但当它引吭高歌时,那嘹亮的啼叫声能够唤醒千家万户,新的一天就此开启。
这里的“不敢轻言语”,并非是说公鸡胆小怯懦,而是在强调它的稳重和谨慎。
它知道自己的鸣叫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不会随意出声。
而当它放声高歌时,那种力量和影响力是巨大的。
它的叫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这首古诗不仅充满了趣味,还能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一些生活的道理。
通过对公鸡形象的描绘,小朋友们可以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特点和美好。
同时,公鸡的稳重和负责也能给小朋友们带来启示,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谨慎行事,在适当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或者形象的表演,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比如,可以展示公鸡的图片,让小朋友们观察公鸡的鸡冠和羽毛,然后再对照古诗中的描写,加深他们的印象。
也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公鸡打鸣的小故事,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公鸡叫声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让小朋友们模仿公鸡的姿态和叫声,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译文及注释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古风二首/ 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悯:怜悯。
古诗小故事100字

古诗小故事100字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酷爱饮酒,常常醉酒后吟诗作画。
有一天,他在酒醉后写下了著名的《将进酒》,这首诗被后人传颂不衰。
另外,还有一位名叫杜甫的诗人,他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
他的《登高》一诗,写尽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令人动容。
这些古诗,不仅仅是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通过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古诗小故事,或许只有短短的一百字,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让我们在阅读古诗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情感。
愿我们能够在古诗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古诗小故事在我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一年级的《古诗二首》

一年级的《古诗二首》
一年级的《古诗二首》是《池上》和《小池》。
其一原文:
池上
白居易〔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其二原文: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年级上下册古诗全部

部编版一年级上下册古诗一年级上册《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开头连续三个“鹅”字,既突出了鹅的声响美,又表现出儿童对鹅的喜爱之情。
“曲项向天歌”,描写鹅弯曲着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鹅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析: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点明了采莲的地点和莲叶的茂盛。
“鱼戏莲叶间”及后面几句,通过反复咏唱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表现出鱼儿的欢快和自由,也从侧面反映出江南水乡的富饶和美丽。
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的绚丽图景。
“春眠不觉晓”,表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和人们在春天里的慵懒。
“处处闻啼鸟”,通过听觉描写,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夜来风雨声”,回忆夜里的风雨声,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惆怅的感觉。
“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对落花的怜惜之情。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这首诗讲述了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时,好友汪伦踏着歌声前来送行的故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即将启程时的场景和意外听到汪伦送行歌声的惊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诗人的情谊进行对比,突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óu zǐ yí n 《游 子 吟》 tánɡ mènɡ jiāo 唐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ɡ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yóu zǐ shēn shànɡ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lí n xí nɡ mì mì fénɡ 临 行 密 密 缝, yì kǒnɡ chí chí ɡuī 意 恐 迟 迟 归。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chūn xiǎo 《春 晓》 tánɡ mènɡ hào rán 唐 ·孟 浩 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yè lái fēnɡ yǔ shēnɡ 夜 来 风 雨 声,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yuán shēnɡ yǐ ɡuò
yí
tí wàn
rì huán
bú zhù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qīnɡ zhōu chónɡ shān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xiǎo chí
《小 池》
sònɡ yánɡ wàn lǐ wú shēnɡ xī xì liú
宋·杨 万 里
yǒnɡ
é
《咏 鹅》tánɡ
唐 ·骆 宾 王
é
qū bái
luò bīn wánɡ é
tiān lǜ qīnɡ ɡē shuǐ bō
é
xiànɡ xiànɡ máo fú bō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hónɡ zhǎnɡ
红 掌 拨 清 波。
• • • • • • • • • • • •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chuānɡ hán
mén bó
xī lǐnɡ qiān
dōnɡ wú wàn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lǐ chuán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江 南》
hàn yuè fǔ kě hé lián lián lián lián lián cǎi lián
汉 乐 府
jiānɡ nán lián yú yú yú yú yú yè xì xì xì xì xì
江 南 可 采 莲,
tián tián yè yè yè yè yè jiān dōnɡ xī nán běi
• • • • • • • • • • • • •
jì nɡ yè sī 《静 夜 思》 tánɡ lǐ bái 唐 ·李 白 chuánɡ qián mí nɡ yuè ɡuānɡ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ɡ shuānɡ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ɡ mí nɡ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ɡù xiānɡ 低 头 思 故 乡。
《七 步 诗》
sān ɡuó wèi zhǔ dòu chí cáo zuò zhí ɡēnɡ
三 国·魏 曹 植
煮 豆 持 作 羹,
lù
qí
chǐ
zài
yǐ
fǔ fǔ
wéi
xià
zhī
rán
漉 豉 以 为 汁。
萁 在 釜 下 燃,
dòu zài
zhōnɡ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běn
本 是 同 根 生,
唐·李 绅
chūn zhònɡ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sì
nónɡ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hǎi
fū
wú xián tián
yóu è s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yǒnɡ liǔ
《咏 柳》
tánɡ hè zhī zhānɡ
唐·贺 知 章
bì
wàn bù
shù xiǎo
zǎo
yīn zhào shuǐ hé cái lù
ài
qí nɡ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jiān jiān jiǎo
lì shànɡ tou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yǒu qīnɡ tí nɡ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mǐn nónɡ
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jiānɡ xuě
《江 雪》
tánɡ liǔ zōnɡ yuán jué
唐·柳 宗 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千 山 鸟 飞 绝,
wàn jì nɡ rén ɡū
dú
xiānɡ jiān hé tài jí
shì
tónɡ
ɡēn shēnɡ
相 煎 何 太 急。
zǎo
fā
bái
dì
chénɡ
《早 发 白 帝 城 》
tánɡ zhāo lǐ cí bái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唐·李 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qiān
liǎnɡ
lǐ
àn
jiānɡ lí nɡ
zōnɡ miè lì wēnɡ
万 径 人 踪 灭。
zhōu suō
孤 舟 蓑 笠 翁,
diào hán jiānɡ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jué tánɡ
jù dù fǔ huánɡ lí mí nɡ cuì liǔ
《绝 句》
唐·杜 甫
liǎnɡ ɡè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yì hánɡ bái lù shànɡ qīnɡ tiān qiū xuě
yù zhuānɡ chénɡ yí
tiáo chuí xià zhī yuè xì yè lǜ
shù
sī
ɡāo
t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shuí cái chū sì jiǎn dāo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chūn fēnɡ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jiānɡ nán
《悯 农》
tánɡ chú lǐ hé shēn rì dānɡ wǔ
唐·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é
pán jiē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shuí zhī lì lì zhōnɡ cān xīn kǔ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mǐn nónɡ
《悯 农》
tánɡ lǐ shēn yí lì sù
dēnɡ tánɡ bái
ɡuàn wánɡ rì
què zhī yī
lóu huàn shān jì n
《登 鹳 鹊 楼》
唐·王 之 涣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ɡ hé rù qiān
yì
hǎi lǐ
cénɡ
liú mù
lóu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ɡ
ɡènɡ shànɡ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