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故事(3篇)
与传统古诗相关的故事

与传统古诗相关的故事话说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
这贾岛啊,对写诗那可是相当痴迷。
有一天呢,他骑着毛驴去长安城里办事。
在路上,他就琢磨起自己写的一首诗来,诗里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一边骑着驴,一边比划着,一会儿伸手做推的动作,一会儿又做敲的动作。
路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觉得特别奇怪,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呢。
这贾岛啊,光顾着琢磨这诗了,根本没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就这么纠结着,到底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推”吧,显得很安静,有一种僧人自己的悠然自得,好像这寺庙就是他熟悉的地方,直接就推门进去了。
可是“敲”呢,就有了一种声响,在这宁静的月夜下,敲门的声音能打破寂静,好像更有画面感,也更有礼貌的感觉。
就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他的毛驴不小心闯进了一位大官的仪仗队里。
这大官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很有名望的韩愈。
韩愈的随从一看,哪来的冒失鬼,竟敢冲撞大人的仪仗队。
就把贾岛给拉到韩愈面前。
贾岛这才回过神来,一看自己闯了大祸,赶忙给韩愈赔礼道歉。
韩愈呢,是个爱才之人,就问贾岛怎么回事。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在“推”和“敲”之间犹豫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韩愈。
韩愈听了之后,不但没有责怪贾岛,反而对他这种认真写诗的态度很是赞赏。
他想了想,就对贾岛说:“我觉得啊,还是用‘敲’字比较好。
你想啊,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僧人去拜访友人或者回到寺庙,敲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开,既有动感,又能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而且敲门也更符合礼仪嘛。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连连点头称是。
从此啊,“推敲”这个词就成了反复斟酌字句的代名词啦。
这故事也告诉我们,古人写诗那可是相当严谨的,一个字都要费尽心思呢。
宋朝有个叫林逋的人,他的故事那可真是和古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特别有趣。
林逋这个人啊,特别不喜欢尘世的喧嚣,就跑到杭州的孤山隐居起来。
他在孤山那儿,种了好多梅花,养了几只鹤。
他对这些梅花和鹤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他写了很多关于梅花的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年级古诗文故事[5篇范例]
![二年级古诗文故事[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145c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b.png)
二年级古诗文故事[5篇范例]第一篇:二年级古诗文故事疏广和疏受疏广和他的侄子疏受都是汉朝著名学者。
汉宣帝任命他俩做太子的老师,教太子读书。
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事。
五年过去了,太子读了很多书,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疏广和疏受也收到了皇帝的奖赏。
一天,疏广对侄子说:“人们都说,知道满足的人才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的人才不会遇到危险。
咱们叔侄现在官位高、功名大,也应该急流勇退了。
”疏受高兴地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第二天,他们就找个理由,辞官回乡了。
珍珠翡翠白玉汤相传朱元璋小时候,曾以乞讨为生。
有一次,他没有讨到吃的,昏倒在大街上。
以为好心的老婆婆带他回家,把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几棵菠菜煮成汤给他喝。
朱元璋一口气把汤喝掉,只觉得口齿留香。
他问婆婆:“我刚才吃的是什么啊?”婆婆风趣地说:“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想起了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想方设法找来那位婆婆。
婆婆又为他做了一碗。
等把汤端来时,他才知道当年的汤不过是几棵菠菜和一块豆腐做成的,味道并不好。
三长两短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欧冶子的人,向越王献上了一把新铸成的宝剑。
越王正在宫中欣赏,突然一辆马车向他横冲过来。
越王情急之下,挥剑一指,急呼勇士:“快给我拦住!”话音未落,一道剑气已经冲向马车,把它劈为两半。
越王大惊,想再试试剑的威力,赶紧叫人抬来一口大锅。
他轻轻一戳,铁锅就被戳出一个大大的缺口。
越王大喜,便将这把宝剑命名为“巨阙”。
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
人们觉得这五把宝剑锋利无比,遇到它准会有灾祸发生。
于是,就用“三长两短”来表示意外的灾祸。
三拜九叩我们都听过“三拜九叩”的说法。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个人跪在地上,挺直上身,双手拱起,然后头和手向下低去,一直低到与胸口平行,这就是“拜”。
因为头没有碰到地面,所以“拜”又叫“空首”。
在拜的基础上,手不分开,放在地上,额头快速触碰地面,再迅速抬起,这就是“顿首”,俗称“叩头”。
古诗的故事

古诗的故事古诗的故事(一):这天,老师在语文课上讲了一首古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老师先带读几遍,然后串讲一遍,以这首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有一个诗人,他最爱看月亮了,有一天晚上,他到山头去散散心。
还没看到月出,在那里,人声都已闲寂了,细碎的桂花轻轻地飘落着,夜静的好像整个山就他一个人一样。
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来了,惊醒了山中的鸟儿,不时发出一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诗人王维看到这景象,立马有了灵感,便创作了这首优美的诗。
我听着听着恍如身临其境,语文课已经下课了,我却仍在座位上发呆,直到同桌叫了我一声我才惊醒。
呵呵,语文课真搞笑呀!古诗的故事(二):我学古诗的故事完美的生活就像母亲吟唱的摇篮曲,快乐的生活仿佛奶奶手中的红窗花,在童年小小的心中勾画出曼丽多姿,七彩虹般充满魔力。
当稚嫩的双肩背上“白雪公主”的书包,在母亲憧憬的目光里我开始新的寻找。
《春晓》,一幅优美的春雨图画,让我情不自禁想走进孟浩然的家中去数一数到底“花落知多少”;引人遥看“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村居》,令我总是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冲动;注目“歌声振林樾”的牧童,不知他是否如愿捕到了鸣蝉;“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小池》,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是不是能让我们闻到醉人的“十里荷香”?我对母亲说,我找到了无比动听的摇篮曲;奶奶对我说,我发现了比她的红窗花更美的事情。
古代诗人小故事(通用5篇)

古代诗人小故事(通用5篇)无论认识沧桑,社会兴衰,励志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诗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小故事(通用5篇),供大家参阅!古代诗人小故事篇1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古代诗人小故事篇2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
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
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
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
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
公元770年,杜甫59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
中华经典唐诗故事有哪些

中华经典唐诗故事有哪些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个最灿烂最响亮的⾳符,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座空前绝后的⾼峰。
⼀⾸⾸唐诗汇集成了⼀条壮观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的诗歌曲赋、⼩说散⽂,也渗进了中华民族审美的⾎脉之中……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唐诗故事,希望⼤家喜欢。
骆宾王七岁咏鹅 骆宾王写这⾸诗那天,正是他七岁的⽣⽇。
当天,家⾥来了很多客⼈,也给骆宾王带来了很多好吃的。
骆宾王看见好吃的就嘴馋,他望着那些好吃的,⼼⾥想着怎么才能尽快让⽗亲同意他吃那些东西。
骆宾王的⼼思⾃然瞒不过他的⽗亲,于是⽗亲决定考考⼉⼦。
正在这时候,⼀个丫环端了⼀⼤碗汤过来,正是骆宾王最喜欢喝的⼋宝银⽿莲⼦汤。
⽗亲就说:“⼉⼦,你要是能够以门前池塘⾥的那群鹅为题做出⼀⾸诗,我就把汤奖励给你,如果做不出来,你就回书房读书去。
” 骆宾王见⽗亲很严肃,⽣怕⽗亲真的让他回书房去读书。
他转过头看看那些正伸长脖⼦朝天叫着的鹅,⼜抬头望着那碗冒着热⽓的汤,想着要是汤凉了就不好喝了。
他正盘算着,突然灵机⼀动,望着那碗汤说:“鹅,鹅,鹅。
”⽗亲⼀听:“饿,饿,饿。
”有些⽣⽓,摇了摇头。
接着骆宾王⼜说:“曲项向天歌。
”这时池塘⾥的鹅正好伸着脖⼦朝天叫着,于是⽗亲点点头,让丫环把汤端到⼉⼦⾯前,并对⼉⼦说:“先让你看着,还不能喝。
” 骆宾王看看汤,只见⾥⾯有⼏⽚⽩⾊的银⽿漂在泛着绿⾊的汤上⾯,就接着说:“⽩⽑浮绿⽔。
”⽗亲⼀听,称赞道:“好,好!”骆宾王听⽗亲说好,以为可以喝了,急忙⽤那红扑扑的⼩⼿去舀汤,可是马上被⽗亲阻⽌了。
骆宾王⼀着急,赶快接了最后⼀句:“红掌拨清波。
”⽗亲这才明⽩了⼉⼦做这⾸诗的含义,禁不住笑了起来,就让他把汤喝了。
陈⼦昂砸琴获名 唐朝著名诗⼈陈⼦昂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青,他的名句“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悲怆激昂中,⼜有点蔑视古今和天下的⽓概。
陈⼦昂不仅读书多、有理论,还很有抱负,他⽴志要扭转当时天下萎靡的⽂风,恢复质朴刚劲的建安⽂风。
关于经典古诗的小故事

关于经典古诗的小故事故事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有一天,他登上鹳雀楼,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黄河如带,蜿蜒东去,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
他被这美景深深吸引,诗兴大发,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成之后,王之涣反复吟诵,觉得字字珠玑,句句传神。
他把这首诗拿给朋友们看,大家也都赞不绝口。
这首诗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唐朝,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故事二:杜牧的《清明》杜牧在清明时节外出踏青,却遇上了绵绵细雨。
他独自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心情有些惆怅。
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一家酒馆,便走了进去,想借酒消愁。
酒馆里热闹非凡,人们都在庆祝这个节日。
杜牧却感到更加孤独,他默默地喝着酒,思绪万千。
突然,他灵光一闪,提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立刻在酒馆里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围过来观看。
杜牧趁着酒兴未消,又题了几首其他的诗。
从此以后,这家酒馆因为杜牧的诗而名声大噪,成为了文人墨客争相造访的地方。
故事三: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有一天夜晚,他去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
当他来到李凝的住处时,发现这里非常幽静:周围是茂密的树林和杂草丛生的小路;院子里有一间简陋的茅屋和几棵高大的松树;房间里则摆放着一些古书和琴棋书画等物品。
贾岛被这里的幽静和雅致所吸引,决定留下来过夜。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起身走到院子里散步。
这时月光如水洒在松树上形成斑驳的影子;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让这里显得更加静谧;贾岛忽然诗兴大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早上贾岛告别了李凝离开了这个幽雅的地方;但这首诗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

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1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完了《别董大》这首诗后,做完课堂作业,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关于汪伦与李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书上没有的。
故事内容是:在唐朝时,汪伦和李白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汪伦想,李白是个大诗人,又是我的好朋友,可从来没为我写过一首诗。
于是,他把李白请到他家对他说:“朋友,请你为我做一首诗吧。
”李白答应了,就在汪伦家住了下来。
汪伦每天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可奇怪了,李白却作不出诗来了。
一天,汪伦出去做事了,李白想,我在朋友这里这样大吃大喝,真不好意思,于是他决定回家。
他走了一会儿后,汪伦回家发现李白不见了,就想:李白这样不辞而别,一定是我没有拿出最好的热情招待他,所以他不跟我道别就走了。
对了,不是说李白喝酒后就能作出诗吗?于是,汪伦拿出两坛最好的酒挑着去追李白,他来到桃花潭边发现李白正要乘船回家。
汪伦大喊:“喂——船家停一停!”这时,站在船头的李白望着赶来送行的朋友脱口而出《赠汪伦》这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伍老师的故事讲完后,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赠汪伦》这首诗和《别董大》一样,也是一首送别诗。
我想,老师的知识真多呀!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2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影响下,从小,我就喜爱朗诵古诗文,并常常陶醉于其中,乐而忘返。
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团圆,恍惚之间,我竟走入了东坡先生“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思乡情绪中。
中秋佳节,他独自一人,却无法与亲人相聚。
所以,他举杯问青天,明月究竟几时会有?又埋怨月圆时分,他却与亲人离别。
我陶醉于其中,与他一起感伤月亮的不公,她“不应有恨”哪!但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终究唤醒了我。
是啊,何不带着美好的愿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锦瑟,她是谁?商隐前辈,那是你的意中人吗?所以你会“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因为太思念她了吧,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无情的事物也因你的痴情而变得有情,想必,它们也和我一样,陶醉在你“此情可待”的追忆里了吧!而我更是可惜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李清照,这是一位令我敬慕的女诗人。
书本里的古诗故事

书本里的古诗故事1. 《静夜思》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李白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哇,那情境仿佛就在眼前!据说李白当时一个人在外漂泊,在寂静的夜晚,看着那洒在床前的月光,就像那冷冷的霜一样,他得多想家呀!这就好像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突然就特别想念家里的温暖一样。
难道你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吗?2. 《游子吟》的深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游子吟》啊,那真是满满的母爱!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衣服,这看似普通的场景,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
就如同你的妈妈为你准备东西时,那关切的眼神和温柔的动作,真的太让人感动了,不是吗?3. 《江雪》的孤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哇,那是怎样的一种孤寂呀!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那冰天雪地中垂钓。
这多像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忘了一样,那种孤独感真的很强烈,对吧?4. 《登鹳雀楼》的豪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的这首诗好有豪情啊!站在鹳雀楼上,看着那壮观的景色,心中涌起无限的向往和追求。
就像我们面对困难时,也会鼓起勇气,想要更上一层楼,去追求更好的自己,不是吗?5. 《春晓》的清新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感觉多清新呀!在春天的早晨,睡个好觉醒来,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
这就像我们在一个美好的清晨,心情特别舒畅,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是不是呀?6. 《咏柳》的生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描写得太生动啦!那翠绿的柳枝就像少女的发丝一样。
这和我们看到美丽的事物时那种惊喜的感觉是一样的呢,你能体会到吧?7. 《望庐山瀑布》的震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首诗把庐山瀑布写得太震撼了!那瀑布就好像从天上倾泻而下。
这就好像我们看到非常壮观的景象时,那种被震撼到说不出话的感觉,真的太神奇了,不是吗?8.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坚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草是多么坚韧啊!不管经历多少风雨,都能顽强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敲》
相传唐代诗人贾岛访友不得见,便在朋友家门上题写一诗《题李凝幽居》。
其中有句诗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
贾岛在往京城去的驴背上吟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后来他觉得“推”字不好,又想改成“敲”字。
一会儿,他又觉得“敲”字不好,又想改回“推”字。
究竟用“推”还是用“敲”,一直定不下来。
于是,他在驴背上一边念,手一边不停地做“推”和“敲”的动作,以致出了神,如了迷。
当时任京兆伊官职的韩愈刚好经过这条路。
贾岛想得出神,竟不知道退避,一头撞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
贾岛连声道歉,并讲明了事由。
韩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也忘记了责怪贾岛,和他一起琢磨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啊!因为僧人‘敲’着门,更能显出月夜的寂静,也表现出你是个有礼貌的人,比较符合常规,再说,“敲”字比‘推’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
“推敲”这个词语就是从这则小故事演变而来的。
《李广射虎》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领将。
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
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力气,拉开硬功。
“嗖”的一声,一只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关蒙蒙亮,李广的随从编曲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得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咏华山》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
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
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
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
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
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
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