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师《记叙文写作课堂实录》(胡春燕整理)

合集下载

高考备考资料_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厚江作文讲座现场整理(整理精校版)

高考备考资料_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厚江作文讲座现场整理(整理精校版)

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厚江作文讲座现场整理12月22号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特作文讲座现场整理首先我要表明我的一个观点:作文不仅仅是作文课上教好的,课程以外的地方可能更重要。

也就是这个概念:作文,有可教者,有不可教者(章学成)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分析:一、从对象上看,提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人是一个神经病,这个人既不懂毛泽东思想,也没读好中共党史,毛泽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最优秀的孩子,他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这种孩子,我们保护他的个性,要告诉他考场作文有什么特点就行了。

作文最差的孩子,带着他玩玩就行了,我们要教的,是大部分处于中间阶段的学生。

二、从写作目标上看,满分作文决不是参照,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盯住高端,应该教学生写二类文,常规文。

请问各位老师你们能写出满分作文吗?能写出65分以上的作文吗?自己都写不出,还让学生写?我曾经听过一个公开课,题目就是《怎样把二类文变成一类文》,课讲得很好,但是内容选择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你不能把你的学生教到50分以上,那是你不会教,要保底50分,力争55分。

(注:江苏卷的作文满分是70分,转化成广东卷目标就是大概就是保底43,力争47)三、从教学内容来看,我在高考前三个月曾听到一节作文课,《如何使你的语言更有文采》。

请问文采是可以教的吗?即便是可以教,在高考前3个月能教出来吗?文采是文章的高贵之气,你看黄老师是个农民,挎个LV,弄个大钻戒就高贵了?稍微有点书卷气,那也是读了几本书的缘故。

所以说,作文不是作文课能教好的,可教的只能是材料的准备,基本的加工,一题多写,一才多用。

要在非写作状态下有写作意识,善于写作教学的老师时时处处都是作文课堂,善于用读写课堂策略,融合阅读,渗透写作意识,微写作,读写相长。

要引导学生有痕迹地读书,一定要书上、笔下、嘴上有痕迹。

那么要到底怎样上作文课呢?首先要说说时下作文的弊端:一、现在的高中老师,作文课的过程就是出题目,打分数。

春天里的相遇 ——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

春天里的相遇 ——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

春天里的相遇——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时间:2016-04-12 12:35 作者:郑玉萍3月27日,阴阴的天,绵绵的雨,南昌市二中就在这蒙蒙的春雨中静默着。

步入校园,一块一块被修理得平整有型的绿色草坪,错落有致的树木花草,干净的小路边还有舒适的长椅,它们都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安静地凝视着从全国各地匆匆赶来参加“真语文“活动的老师们。

如果不是主教学楼有“昌吉二中”这样的字幕,我还以为这是一处小花园呢!好喜欢这样的校园,清丽诗意!江南这样的校园可能比比皆是,对于北方的我,一见钟情于这样美丽如画的校园,是不是有点少见多怪了?我想更美丽的应该是,让我们越过千山万水,不辞辛苦,一路寻来,满怀好奇和期待的“真语文”活动吧!果真如此!“真语文”活动以江苏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一堂高中语文课《葡萄令》拉开序幕,这堂《葡萄令》以及黄老师的讲座《解读文本的立场和维度》,使我对“真语文”何为“真”,一下豁然开朗了。

(一)我们先来看课堂教学的开始:师:我们来“咀嚼”一下课文。

黄老师读一个片段,你们从中感受一下哪个词用的次数比较多。

(读课文)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对,是“了”。

如果再细读,这篇文章除了葡萄,除了月,这个“了”用得多就很有意味,这是什么样的语言风格?生:一种拉家常似的、非常平易近人的风格。

师:太好了,“拉家常”这个词把汪曾祺散文的特点说出来了。

一般人的散文语言都是典雅的,文学性很强,但汪曾祺口语化的语言特别多。

很多人觉得不仅仅像老大爷的语言,有时候还很接近一个孩子的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句式也有特点,大家可以把这一段自己读一读,再看一看其他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生:比如说第七段,后面用了个词:碧绿,我觉得这个词写得很短,但是让人感觉很有力度,感觉到叶子长出来了。

师:非常好。

让我们有种感觉:一句一话,一词一话,每个词都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好像看到这个碧绿的情景,劳动者在这个葡萄园里就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他呀,特别爱帮助人。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小明看到了,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关切地问我:“疼不疼呀?”然后,他又带我去了医务室,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扶着我。

这就是小明,一个热心肠的同学。

再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的眼睛会说话。

要是谁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只要用眼睛一瞪,那个同学马上就会乖乖坐好认真听讲。

有一回,我偷偷在桌子下面玩橡皮,老师没有说话,只是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自己错啦,赶紧把橡皮收起来,认真听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是不是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清楚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怎么写出有趣的人物特点。

先来说说我的好朋友小花,她是个超级小吃货。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野餐,她带了满满一书包的零食。

刚到公园,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开始大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

”不一会儿,她面前就堆了一堆零食袋子。

还有我们的班长,他特别勇敢。

上次在操场上,有一只大虫子突然飞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上,大家都吓得尖叫起来。

班长勇敢地走过去,轻轻地把虫子拿下来,还安慰那个女同学不要害怕。

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就能发现身边人的特点,然后把他们写出来哟!《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同学们,今天来学学怎么把人物特点写好。

比如说我的爸爸,他是个足球迷。

每个周末,只要有足球比赛,他一定会守在电视机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大声喊着:“加油!射门!”那兴奋的样子,好像他自己就在球场上踢球一样。

还有我的邻居奶奶,她特别勤劳。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能看到她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给花浇水。

到了下午,又忙着做各种好吃的点心,送给邻居们品尝。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呀?多留意身边的人,就能写出他们的特点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一起看看怎么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特点。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黄厚江点评:刘恩樵/v_show/id_XMjY2MTI3NDY0.html【实录】《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黄厚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很好。

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

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生:课文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预习的时候在用心思考。

现在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有难度;在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黄老师自己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许多问题。

首先我对课文的题目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生:作者的家。

师:对。

是作者的家。

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

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

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生(齐):感叹号。

(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师:他读出了什么感情?生:自豪感。

师: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

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生:文章除了题目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生: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本色里得风采 自然中见深度——品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教学课

本色里得风采 自然中见深度——品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教学课

开头形成对照,“欧·亨利”式结尾即属此类;契机型结尾,用一件东西、一句话、一个念头或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作为契机结束全文。

学生能把握一般性的写作范式,对阅读和写作有很大帮助。

第三层次是通过续写、探讨结尾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

语文离不开语言文字,语言和思维是一致的,著名作家狄马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语文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的多少和观点的对错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语言文字的背后是思维活动。

猜读结尾能增强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交流探讨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发散再收拢,明白其思维走向及合理性;比较评析使得文本与学生、师生、生生间思维碰撞,逐渐让思维更有广度、深度、高度。

《夜归人》结尾的思维方式一般可以归纳为正向式、逆向式和曲转式三种,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种方式下的结尾各能引出什么样的主题,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和实际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本的文化价值和自己获得的思想蕴涵。

常说理科生读小说是消遣,文科生读小说是做学问,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当然不能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

宣传进化论的赫胥黎的孙子小赫胥黎一百年前在《美丽的新世界》一书中所预言的娱乐时代正在成为现实:“人们只知道笑,却不再思考,并且不知道为什么不再思考。

”[4]短篇小说的教学可以有笑声,但绝不能一笑了之,课堂上需要讨论,但绝不能“放羊”,听之任之,而要有归纳、提升,要有思维含量,要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感受作品的魅力,体味人类深刻而又充满活力的理性精神。

□◢参考文献:[1]杨晓林.当代大陆悬疑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盛宁.文学文论文化[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16.[3]崔道怡.小说课堂[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28.[4]吴格明.语文教学应当倡导思辨性阅读[J]语文学习,2005(1):16.(责任编辑:陈玉赛)本色里得风采自然中见深度———品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教学课蔡向华(桐乡市濮院桐星学校,浙江桐乡314500)摘要:黄厚江老师执教的《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课,体现了他作文教学的双重境界———“本色”“深度”:“本色”体现在“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深度”表现为“学习活动的层递性”“方法传授的无痕化”和“主线贯穿的整体性”。

听课黄厚江老师(乡愁)课堂实录

听课黄厚江老师(乡愁)课堂实录

(听课)黄厚江老师(乡愁)课堂实录黄老师先谈阅读: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读书就是最好的语文。

1.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是最重要的;2.上好名著阅读课时重要保证,随便让学生读,质量不高,缺少老师引领,学生会很茫然;3.读书是否有效果,老师是否读一本书是关键;4.要有评价系统。

听课感受:大家风范,不加雕琢,天然而成。

步步引导、缓慢深刻、重点突出,重根底、善引导、提能力。

我较之,差远矣。

课堂实录:(乡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生:现代诗。

师:文学知识扎实,是一首让人过目不忘的好诗。

好诗也要遇见会读诗的人。

一共几小结?生:4师:第—句第—节……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师:蛮会读书的,能记住开头,但能不能记住四个最重要的?小时候??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师: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生:我在这头……师:看来会读诗的同学很多,有没有哪位同学情愿连起来读一读?生读师:读的不错,有两个读音很多人和你们读的不一样,啊,要和前面那个字的韵母最后一个音素发生变化,读“ya〞,一起读一下。

生读师:似乎这个读音感情更细腻。

还有一个,“那〞,很多人读“nei〞师:刚刚初略读了一下,感受了作者情态,这首诗学习不需要老师,用心想一想都了解妙处,说说好处。

生:量词、由小变大、意象……师:你们的发觉很重大,叠词好不好?生:好,有音韵美。

师:对,更强烈,如胖胖的,更深了。

还有什么发觉?生:格式齐整。

师:重章叠唱。

师:没有分享了吗?那我们学完啦,下课。

生惊讶师:那有没有人发觉问题,没有就下课啦。

生:乡愁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叫相思?师:这个问题好,但是等一下再答复。

大家没有问题了我来问。

有学生说叠词好,那么都换成叠词好不好?如“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你们说两次感情强烈,我再换,“一枚大大的邮票〞“一湾深深的海峡〞“一方高高的坟墓〞好不好?再改“新娘在那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在这头〞好不好?师:流沙河说,思而不得的感情是乡愁。

关注写作过程,解决写作困难——品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评讲

关注写作过程,解决写作困难——品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评讲

关注写作过程,解决写作困难——品黄厚江老师的一堂作文评讲李雯欣【摘要】黄厚江老师主张作文教学应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他执教的《用情节表现主题》课例,做到了以学定教,解决“为什么写”;补充经验,确定“写什么”;关注过程,共生“怎么写”。

从写作动机、写作内容、写作技法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

【期刊名称】《新作文:教研》【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黄厚江;作文教学;写作过程【作者】李雯欣【作者单位】[1]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7黄厚江老师对写作教学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研究,提出“本色作文教学观”,追求“让学生能写平平常常的好文章”。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主张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1]通过研读黄厚江老师的“用情节表现主题”课例,深刻感受到了黄老师写作教学思想的精妙之处。

先简单回顾课堂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黄老师这堂课借助于一篇记叙文的半成品作文开展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记叙文要用情节去表现主题,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写作。

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1)直接导入:拿出一篇得分不高的考场作文《寻找》,讨论交流“这篇作文凭什么拿31分,有什么样的优点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肯定”。

然后着眼于文章怎么写得更好的角度讨论一下这篇习作的问题,应该如何改善。

(2)聚焦主题,范文示例,明确一篇记叙文应该靠情节表现主题。

(3)基于半成品的作文,展开写作。

思考如何丰富《寻找》的情节,不拘泥于原主题。

(4)确定写作思路,主题为表现同学关系的记叙文,通过丰富故事情节表现主题。

(5)布置写作任务,在半成品作文《寻找》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

[2]在“用情节表现主题”这堂课中,黄老师先是解决了“为什么写”,而后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相应的写作知识,确定“写什么”,将写作知识融于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交流语境中,共生“怎么写”。

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厚江作文讲座现场整理

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厚江作文讲座现场整理

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厚江作文讲座现场整理12月22号广州海珠区实验中学黄特作文讲座现场整理首先我要表明我的一个观点:作文不仅仅是作文课上教好的,课程以外的地方可能更重要。

也就是这个概念:作文,有可教者,有不可教者(章学成)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分析:一、从对象上看,提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人是一个神经病,这个人既不懂毛泽东思想,也没读好中共党史,毛泽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最优秀的孩子,他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这种孩子,我们保护他的个性,要告诉他考场作文有什么特点就行了。

作文最差的孩子,带着他玩玩就行了,我们要教的,是大部分处于中间阶段的学生。

二、从写作目标上看,满分作文决不是参照,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盯住高端,应该教学生写二类文,常规文。

请问各位老师你们能写出满分作文吗?能写出65分以上的作文吗?自己都写不出,还让学生写?我曾经听过一个公开课,题目就是《怎样把二类文变成一类文》,课讲得很好,但是内容选择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你不能把你的学生教到50分以上,那是你不会教,要保底50分,力争55分。

(注:江苏卷的作文满分是70分,化成广东卷目标就是大概就是保底43,力争47)三、从教学内容来看,我在高考前三个月曾听到一节作文课,《如何使你的语言更有文采》。

请问文采是可以教的吗?即便是可以教,在高考前3个月能教出来吗?文采是文章的高贵之气,你看黄老师是个农民,挎个LV,弄个大钻戒就高贵了?稍微有点书卷气,那也是读了几本书的缘故。

所以说,作文不是作文课能教好的,可教的只能是材料的准备,基本的加工,一题多写,一才多用。

要在非写作状态下有写作意识,善于写作教学的老师时时处处都是作文课堂,善于用读写课堂策略,融合阅读,渗透写作意识,微写作,读写相长。

要引导学生有痕迹地读书,一定要书上、笔下、嘴上有痕迹。

那么要到底怎样上作文课呢?首先要说说时下作文的弊端:一、现在的高中老师,作文课的过程就是出题目,打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课堂实录执教: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时间:2014年5月8日下午第二节课地点:省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师: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同学们知道作文课干什么?生齐:写作文。

师:同学们很聪明,上作文可就是写作文,今天上一节课写记叙文,平时同学们都是一个人写自己的作文,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篇作文,而且和另外一个大家一起写一篇作文。

下面先看看这篇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开头,哪位同学来把开头读一读?(个别学生举手,选其中一位同学读)师:好,这位男同学,其他同学要思考问题的,看看这段容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1:(出示投影,教师读)今年的雪下得大,埋没膝盖,到处有胖乎乎的雪人。

下班时路过院子里的雪人,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雪人的颏下似有一纸片,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抽出来,果然是贺卡,画面是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成人的牛仔装,……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

师: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声情并茂,情感特别饱满,读得好就帮助大家思考了一半问题。

大家在他读的时候有没有想好?这段话主要是写了一个什么角色?师生齐:写的是雪人。

有没有注意这个雪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2:颏下有一贺卡。

师:除了贺卡外还有没有特别的地方?生3:贺卡上有一个男孩,还有很多字。

师:其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4:贺卡上有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

生5:贺卡是一个小男孩写的。

师:大家发现问题能力很强。

要写好文章呢,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特别的地方,发现得越多就越好。

那么这个雪人很胖是特别的地方,这个雪人上有贺卡,贺卡上有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这个男孩还穿了成人的牛仔装,这些都是它特别的地方。

一般说特别的地方背后就有故事,写记叙文就要写出故事来,所以我们发现特别的地方就要去琢磨一下,它背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你们想想这贺卡会是什么人写的?生6:两个非常要好的小朋友写的。

师:两个人写的?生6:他们互相赠送贺卡。

师:两个男孩互相赠送贺卡。

有没有同学想的和他不一样呢?(话筒递给一男孩)你觉得呢?生7:我觉得给雪人写的。

师:有没有第三种理解呢?你们觉得哪个同学的想象更合理?认为他(指着学生6)想得合理的请举手,认为是两个男孩之间写的。

(部分学生举手)师:同意这个同学(师朝向学生7)的请举手,是认为一个男孩写给雪人的。

(大多数学生举手)师:大多数同学是赞同你的意见(师指向学生7)。

(对学生6)你能否定一下他的意见吗?你能说他的意见是不合理的吗?如果是两个男孩之间写的呢?生7:如果是写给另一个男孩的话,直接就发到他的中就好了,也不需要这样夸吧(部分学生笑)。

(师朝向学生6)你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生9:我觉得吧,如果我们拿一种现实的平常人的眼光看,有可能的话,这贺卡是遗落的,掉在那雪堆上的。

师:掉在雪人身上去的?他的想象力很丰富。

从平常人的眼光看这个很好,现在再琢磨一下,大家看看这贺卡是插进去的还是掉进去的?部分学生:插进去的。

师:插进去的。

插进去应该说就不是掉的,(对学生6说)对不对?那么还就是一个小朋友写给雪人的。

那么从故事的角度看,你们觉得是两个男孩之间写贺卡的故事更好玩,还是一个男孩写给雪人的故事更好玩呢?(部分学生说第二种)生10:我觉得是男孩写给雪人更好玩。

师:男孩写给雪人更好玩,男孩写给雪人这就特别了,因为一个男孩写给一个男孩有什么特别的,对不对?大家想想这个男孩会是什么样的男孩呀?生11: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很孤独,一个很寂寞的男孩。

因为他没有什么朋友,只能把贺卡送给那个雪人。

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一般的人想不到给雪人写贺卡,一般我们都是朋友之间写,对不对?元旦、春节啦,教师节啦。

这位同学举手了,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呀?生12:我觉得这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因为他是小孩还穿着成人的牛仔服。

师:你的意思是贺卡上画的画就是他自己,对不对?他是一个比较调皮的男孩。

其他同学呢,有没有想法?生13:我觉得他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男孩,如果他不是这样的男孩,他就不会给雪人写贺卡。

师:确实,天真的人,烂漫的人才会写出很美很美的文章来。

让我们都做天真的人,烂漫的人,当然,暂时也做一下孤单的人。

现在你就是那个男孩,请你给这个雪人写一贺卡。

大家写过贺卡吗?有没有同学没写过贺卡的?现在请你们拿出纸来,拿出笔来,现在你就是那个男孩了,请给这个雪人写一贺卡。

那么这贺卡应该怎么写呢?大家还要好好想一想,不是写给黄老师的,是写给那个雪人的,你也不再是你,你是那个满脸雀斑的小男孩。

(学生写3分多钟)写贺卡呢一般不会写得很长的,贺卡和信的区别呀,就像明信片和信的区别一样,它一般是用简短的话表达想表达的容和情感。

写得差不多了吧?大多数同学写得差不多了,也有些同学平时不常写贺卡,是吧?(问一名学生)平时写过吧?(学生回答没写过)还是要会写的。

日常生活中写贺卡还是会经常用到的,差不多了吧?没写好的回家再写吧,大多数写好了,听听其他同学怎么写的,然后回家再写,好吧?刚才呢,看了好几个同学写的,再讨论一个细节的问题,写贺卡开头都要有一个称呼,是吧?你们觉得这个称呼写什么好呢?我看到了几个同学不同的称呼,这位同学是写的,写给雪人先生,雪人先生你好!这位同学是,亲爱的雪你好!还有同学说,亲爱的雪人你好!还有同学说是,雪人哥哥你好!还有同学说是,雪人兄你好!还有同学说,亲爱的雪儿你好!你们觉得哪个称谓比较恰当?(话筒递给一男生)你觉得呢?称什么比较好?生14:“亲爱的雪人”比较好。

师:你觉得呢?生15:“亲爱的雪人哥哥”比较好。

师:为什么呢?生16:可能在他的眼里雪人比他大一点。

师:你心中理解的这个小男孩比较小,对不对?你觉得雪人先生好不好?生17:(学生思考片刻,犹豫地说)也可以。

师:有点勉强,对不?为什么勉强?生17:我觉得先生太成人化。

师:噢,是的。

究竟用哪个称呼最好,可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一定要记住,你是一个小朋友,对不对?雪人也是你的小朋友,要体现这一特点的关系。

这是刚才黄老师看到的这个细节,我们交流了一下,下面我们来看容。

哪个同学主动展示一下自己写的,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一个都没有?我们班的同学一个都没有勇气和主动精神?噢,这个男孩,你是真男孩!生18:仁兄,我给你写贺卡,你看得见吗?贺卡上有照片,我是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牛仔裤。

师:同位你来评点一下,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生19:我觉得应该是蛮好的。

师:好在哪儿?生19:因为他是用孩子的口吻。

师:嗯,孩子的口吻,对,非常好,其他呢?生19:(思考,沉默)师:噢,其他还没有,好的,你把你写的也读读好吧?生19:亲爱的朋友,这是我送给你的贺卡,愿你不会为各种琐事而烦恼,祝你在新的一年中收获更多快乐!像激浪中的船一样势如破竹,不要忘了,我是你的朋友。

师:(拿起学生19写的贺卡读)像什么?像什么船?(读学生贺卡)像船一样,你补充的是什么船?生19:像激浪中的船一样势如破竹。

师:好的。

他刚才评点你的(对学生18说),你评点一下他的,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生18:他用了一些成语。

师:用了成语句子就更加优美,你同意这个说法?用了成语句子就更加优美?生20:同意。

师:其他同学?同意用了成语句子就更加优美的请举手,同意这个说法?少数同学在犹豫,黄老师告诉你们,举手的都错了,写记叙文用了成语就不优美,记得住吧?要用我们自己的话去描写。

(对学生20说)如果用成语来形容黄老师老态龙钟,这优美吗?要把黄老师怎么老,眼睛、眉毛怎么老,眼睛怎么老,说话怎么老,这个才是记叙文的优美,记住这个教训,好的。

其他还有需要评点的地方吗?生18:他用了“亲爱的”这个形容词。

师:用了“亲爱的”这个形容词就好啊?其他人都不会用?你会用吗?大家有没有人不会用亲爱的?(个别学生大声笑)都会用,不是他的特点,你有没有发现,能真正说说他的特点吗?生20:(沉默)师:这个很重要,当我们真正会评点时,才说明我们会写,对不对?(对学生20说)哎,好,请坐下。

我再把这个同学的读一读,大家来一起看。

(读学生19的贺卡)亲爱的朋友,这是我送你的贺卡,愿你不会为各种琐事而烦恼,祝你在新的一年中收获更多快乐!像激浪中的船一样势如破竹!不要忘了,我是你的朋友。

(对学生18说)我没发现他用成语呀,你说他用了哪个成语呀?噢,势如破竹,现在我们就讨论,写贺卡像写人,说雪人啊,你像船在激浪中一样势如破竹!这个成语好不好?(个别学生摇头)到底好不好?生21:雪人和船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感觉这个比喻就不是很贴切。

师:没关联。

刚才那个女同学也认为不好,(话筒递给一名女生)是你也认为不好吧?为什么认为不好?生22:比喻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之处的,船和雪人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这两位同学很会品味语言,(对学生19说)作者说的有没有道理呀?有道理。

如果我是个雪人,我心里可难受了,我是个雪人,你让我到激浪里面去,那我还有吗?(学生笑)那我不就完了吗?你让我势如破竹呢,我自己先破了,对不对?(听课师生大笑)大家不要以为你用了一个成语,用了一个比喻就有文采,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贺卡必须表现这个小男孩什么特点呀?孤单、善良,对不对?有种浪漫的心情。

哪个同学觉得自己写的可以展示一下?这个女同学,自己读还是老师读呀?(一名女生接话筒,愿意自己读)师:愿意自己读。

生23:我可爱的小雪人,我喜欢你,因为你可爱的样子;我喜欢你,因为你一直陪着我;我喜欢你,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师:请坐。

同位评点一下,有没有写出孤单、善良来呀?生24:写出来了。

师:有一个定位,他把雪人当做他的朋友。

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写得很好的。

同学们回家再琢磨琢磨,同学们相互之间再交流交流。

我们看看这位作家是怎么写的。

(出示投影,教师读)雪人,你又白又胖,橘子皮嘴唇真好看,你一定不怕冷,半夜里自己害怕吗?饿了就吃雪吧。

咱俩做个好朋友。

祝愿: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市……小屹把自己的和他写的比较一下吧!谁写得好?生25:作家写雪人又白又胖,写了雪人的外貌。

师:他写了雪人的外貌。

你写的呢?不一定是作家的好啊。

(读学生贺卡)雪人,我想请你做我的好朋友,不知你是否同意?我是个孤独的人,我也想有朋友,大家都觉得我脸上有雀斑,不愿意做我的朋友,这画上的就是我,希望你同意。

再次祝你节日快乐!大家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生26:我觉得她写出了小男孩的孤独和愿与小男孩做朋友的愿望。

师: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的评点呀,总的来说很中肯,他说,这位作者写了雪人外貌白胖,嘴唇好看,很好。

大家一定要注意,今天我们是用贺卡的形式来练写记叙文的,写记叙文一定是尽可能地具体地描写,比如写我好孤单,这个不一定要写,我们从字里行间知道,你想和雪人成为朋友,人家知道你孤单了,更重要的是作家写出了雪人的心感受,对不对?写雪人心的感受,其实就是他自己心的感受,雪人有感受吗?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