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可自主编辑word)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可自主编辑word)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一、选择题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移0.2N A个电子使Na完全转化为Na2O2,需要氧气的体积为2.24 LB.生成6N A个N—H键同时消耗3N A个H—H键,即标志着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C.常温常压下,1.42 g Na2SO4中含有的Na+数为0.02N AD.1 mol苯理论上可以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苯分子中含有3N A个碳碳双键答案 C A项,Na完全转化为Na2O2,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0→-1,转移0.2N A个电子,需要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 L,但题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无法确定体积,错误;B项,生成6N A个N—H键(即2 mol NH3)的同时消耗3N A个H—H键(即3 mol H2),体现的都是正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错误;C项,Na2SO4为离子晶体,常温常压下为固体,1.42g(即0.01 mol)Na2SO4中含有的Na+数为0.02N A,正确;D项,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错误。

2.(2019湖北黄冈中学模拟)含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mol·L-1, c(Al3+)=0.4 mol·L-1,c(S 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C.0.3 mol·L-1D.0.4 mol·L-1答案 C 因溶液呈电中性,故存在:3c(Al3+)+c(K+)+c(H+)=2c(S O42-)+c(OH-),而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3c(Al3+)+c(K+)+c(H+)=2c(S O42-),所以c(K+)=2c(S O42-)-3c(Al3+)- c(H+)=2×0.8 mol·L-1-3×0.4 mol·L-1-0.1 mol·L-1=0.3 mol·L-1。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个H2分子B.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个SO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 A个原子D.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答案D解析由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知,23 g(即1 mol)Na与足量H2O反应可生成0.5N A个H2分子,故A错误;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ol)N2和H2的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原子,故C错误;Fe―→Fe3O4,可以看作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83价,故3 mol Fe失去电子数为(83-0)×3N A=8N A,故D正确。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0.0 g重水(2H2O)中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N AB.标准状况下,11.2 L戊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C.1.0 L 0.1 mol·L-1 Cu(NO3)2溶液中含有的Cu2+数目为0.1N AD.常温常压下,22.4 L C2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4N A答案A解析2H2O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20.0 g 2H2O为1 mol,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N A,A项正确;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B项错误;由于部分Cu2+发生水解,故1.0 L 0.1 mol·L-1 Cu(NO3)2溶液中含有的Cu2+数目小于0.1N A,C项错误;题述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项错误。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 mol Cl2与足量NaO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 AC.1 mol碳烯(··CH2)所含电子数目为6N AD.t℃时,1 L pH=6的纯水中含有OH-的个数为10-6N A答案C解析Cl2和NaOH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1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N A,A正确;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则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小于2N A,B正确;1 mol碳烯中含8 mol 电子,即含8N A 个电子,C错误;pH=6的纯水中c(H+)=10-6mol·L-1,而纯水显中性,故纯水中c(OH-)=10-6 mol·L-1,则OH-的物质的量为n=cV=10-6 mol·L-1×1 L =10-6 mol,个数为10-6N A,D正确。

二轮复习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二轮复习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的量相等、压 强相同的气体,其 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物质的量相等、温 度相同的气体,其 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 的密度与其相对分 子质量(或是摩尔 质量,下同)成正比
n、T相同
1 M1 2 M 2
V1 T1 V2 T2
T、p相同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 M m 1 1 T、p、V 同的气体,其相对分 相同 M 2 m2 子质量与质量成正比
三、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n m / M m(aq) w 1000 w cB , V V MV M cB M w 1000 n S/M 1000 S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 S的换算c , V 100 S M (100 S ) 1000 100cM S ? 1000 cM
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 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 年高考必考内容。高考主要通过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 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 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 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 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
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有关化学量的换算关系
2、注意的问题
T、p、m 相同
M 1 V2 M 2 V1
M1 p2 M 2 p1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 的气体,其相对分子 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 量的气体,其相对分 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
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 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 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 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
③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 的关系。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 、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 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 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 质粒子数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2020高考化学课标二轮(天津专用)课件:专题2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

2020高考化学课标二轮(天津专用)课件:专题2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
考考情情概概览览··命命题题分分析析
高频考点·热点突破
-4-
高考命 题热点
高考真题印 证
命题角度·素养立意
3.以物 质的 量为 中心 的有 关计 算
2018 天津 理综,9; 2017 天津 理综,7; 2016 天津 理综,7
近年来高考中考查化学计算的试题主要分
第二部分
突破点1 突破点2 突破点3
专题二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
考情概览·命题分析
高高频频考考点点··热热点点突突破破
-9-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⑤在 SiO2 晶体中,1 个 Si 原子与 4 个 O 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每个 Si 原子周围结合 4 个 O 原子,故 1 mol SiO2 晶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数目为 4NA,故⑤错误;⑥Fe 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 Fe3O4,
⑤1 mol SiO2晶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NA ⑥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8NA A.①②④⑥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③⑥
第二部分
突破点1 突破点2 突破点3
专题二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
考情概览·命题分析
高高频频考考点点··热热点点突突破破
-8-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解析:①苯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独
特的键,故①错误;②3.1
g
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62
3g.·1mgol-1=0.05
mol,3.9
g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78
3g.·9mgol-1=0.05

专题二 化学中常用计量

专题二 化学中常用计量

专题二化学中常用计量题组一、选择题1. [2023全国甲卷,6分]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0.50mol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6.5N AB.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电子的数目为4.00N AC. 1.0LpH=2的H2S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02N AD. 1.0L1.0mol⋅L−1的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为1.0N A[解析]异丁烷的结构简式是HC(CH3)3,含13个共价键,故0.50mol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13×0.5N A=6.5N A,A正确;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1.0LpH=2的H2SO4溶液中n(H+)=1.0L×10−2mol⋅L−1=0.01mol,H+的数目为0.01N A,C错误;Na2CO3溶液中CO32−部分水解,故1.0L1.0mol⋅L−1的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少于1.0N A,D错误。

2. [2023辽宁,3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S+2KNO3+ 3C K2S+N2↑+3CO2↑。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11.2LCO2含π键数目为N AB. 每生成2.8gN2转移电子数目为N AC. 0.1molKNO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 AD. 1L0.1mol⋅L−1K2S溶液中含S2−数目为0.1N A[解析]CO2的结构式为O C O,1个CO2中含有2个π键,但没有指明CO2所处状况,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所含π键数目也无法计算,A项错误;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为12N A,则每生成2.8g(0.1mol)N2,转移电子数为1.2N A,B项错误;0.1molKNO3晶体中含有0.1molK+和0.1molNO3−,所含离子数目为0.2N A,C项正确;S2−会发生水解,故1L0.1mol⋅L−1K2S溶液中S2−数目小于0.1N A,D项错误。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重点突破:《化学常用计量》专题作业【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重点突破:《化学常用计量》专题作业【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重点突破:——《化学常用计量》专题作业1.清末成书的《化学鉴原》中有一段描述:“各原质(元素)化合所用之数名曰‘分剂数’。

养气(氧气)以八分为一分剂(即分剂数为八),……一分剂轻气(氢气)为一,……并之即水,一分剂为九”。

其中与“分剂数”一词最接近的现代化学概念是( )A.摩尔质量B.物质的量C.化合价D.质量分数答案 A解析根据“各原质(元素)化合所用之数名曰‘分剂数’”。

氧气八分为一分剂,氢气一分为一分剂,水九分为一分剂,则氧气的分剂数为八,氢气的分剂数为一,水的分剂数为九,即八份氧气与一份氢气化合生成九份水,满足O2+2H2===2H2O中的质量守恒,因此与“分剂数”一词最接近的现代化学概念为摩尔质量,故选A。

2.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 mol HI受热分解生成H2的分子数为0.2N AB.7.8 g Na2O2与含CO2、H2O的混合气体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C.12.0 g NaHSO4和MgSO4的混合物含阳离子数为0.3N AD.1 mol有机物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18N A答案 D解析HI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分解,A错误;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 mol Na2O2完全反应转移2 mol电子。

n(Na2O2)=0.1 mol,转移电子为0.1 mol,B错误;硫酸氢钠中含Na+、HSO-4,NaHSO4与MgSO4的摩尔质量均为120 g·mol-1,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2 g 120 g·mol-1=0.1 mol,所以12.0 g NaHSO4和MgSO4的混合物含0.1 mol阳离子,C错误。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如果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原因可能是( )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B.定容时,俯视液面使之与刻度线相平C.溶解时放出了大量的热,但未等温度恢复为常温就开始转移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不干燥,留下少量的水答案 A解析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A正确;定容时,俯视液面使之与刻度线相平,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B错误;溶解时放出了大量的热,但未等温度恢复为常温就开始转移,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C错误;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最终溶液体积无影响,则不影响配制结果,D错误。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
[母题 2] 下列表述都与物质的量有关,其中正确的是
() A.1 mol H2SO4 的质量就是 H2SO4 的摩尔质量 B.0.5 mol 氧与 0.5 mol 氨所含的微粒数相等 C.6.02×1023 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1 mol D.相同质量的 KHCO3 和 CaCO3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应用。A 项必须是气态分子才能成立;B 项质量相同的 O2 和 H2,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即 2∶32=1∶16; C 项虽然气体体积不等,但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条件,所含的 分子数有可能相等;D 项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 越大,其压强越大。
解析:③中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由于该氯原子的质量是 a g,故 a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 17,④错。
答案:C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 的摩尔质量为 40 g B.1 mol O2 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1 mol OH-的质量为 17 g·mol-1 D.氖气的摩尔质量(单位 g·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 原子质量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 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
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规律方法 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的“六个陷
阱”
[母题 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通过一些隐含的反应、结构来设置陷阱,例如,判断 会水解的离子的数目、会发生化合反应的气体的(如 NO2)数 目、含有复杂离子的物质所含的离子数目(如 Na2O2 中的离子 数目)等。
(6)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判断也是一类典型的 陷阱,例如反应 KClO3+6HCl===3Cl2+KCl+3H2O 中,当有 3 mol 电子转移时,判断生成气体的分子数。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

5.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6.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广泛应用1.与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相关的N A的应用(1)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非气体均不适用22.4 L·mol-1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2)常见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Br2、H2O、HF、苯、CCl4、CH2Cl2、CHCl3、CH3OH、CH3CH2OH、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除新戊烷外),均为液体;SO3为固体。

2.与物质的组成相关的N A的应用(1)稀有气体、臭氧(O3)、白磷(P4)分子中的原子数目;(2)一定质量含核素的物质中的质子、中子、电子或原子的数目;(3)Na2O2、O2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4)等物质的量的羟基与氢氧根离子所含质子、电子或原子数目;(5)等质量的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如烯烃)、同素异形体、N2与CO、NO2与N2O4等具有的原子、分子数目;(6)一定物质的量的有机物中共价键的数目(苯环、萘环中无碳碳双键),如:C n H2n+2中共价键数目为3n+1;(7)一定物质的量的SiO2中含Si—O键、金刚石(或石墨)中1 mol C中含C—C键、1 mol P4中含P—P键的数目。

3.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N A的应用(1)歧化反应类:Na2O2与CO2、Na2O2与H2O、Cl2与NaOH(冷稀、浓热)等;(2)变价金属(Fe、Cu)与强、弱氧化剂(Cl2/Br2、S/I2)反应类;(3)Fe与浓、稀硝酸,Cu与浓、稀硝酸反应类;(4)足量、不足量Fe与稀硝酸,足量Fe与浓硫酸反应类;(5)足量MnO4与浓盐酸,足量MnO2与浓盐酸反应类;(6)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一、选择题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移0.2N A个电子使Na完全转化为Na2O2,需要氧气的体积为2.24 LB.生成6N A个N—H键同时消耗3N A个H—H键,即标志着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C.常温常压下,1.42 g Na2SO4中含有的Na+数为0.02N AD.1 mol苯理论上可以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苯分子中含有3N A个碳碳双键答案 C A项,Na完全转化为Na2O2,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0→-1,转移0.2N A个电子,需要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 L,但题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无法确定体积,错误;B项,生成6N A个N—H键(即2 mol NH3)的同时消耗3N A个H—H键(即3 mol H2),体现的都是正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错误;C项,Na2SO4为离子晶体,常温常压下为固体,1.42g(即0.01 mol)Na2SO4中含有的Na+数为0.02N A,正确;D项,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错误。

2.(2019湖北黄冈中学模拟)含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mol·L-1, c(Al3+)=0.4 mol·L-1,c(S 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C.0.3 mol·L-1D.0.4 mol·L-1答案 C 因溶液呈电中性,故存在:3c(Al3+)+c(K+)+c(H+)=2c(S O42-)+c(OH-),而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3c(Al3+)+c(K+)+c(H+)=2c(S O42-),所以c(K+)=2c(S O42-)-3c(Al3+)- c(H+)=2×0.8 mol·L-1-3×0.4 mol·L-1-0.1 mol·L-1=0.3 mol·L-1。

3.(2019河南开封调研)如图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装置。

抽走玻璃片充分反应,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224 L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为0.005N AC.产物中的N—H键个数为0.02N AD.加水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 H 4+的数目为0.005N A3.答案 C A 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状况,故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不一定是0.224 L,错误;B 项,生成物NH 4Cl 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错误;D 项,由于N H 4+部分水解,故所得溶液中N H 4+的数目小于0.005N A ,错误。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7 g H 2O 2分子中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N AB.NH 5常温下为无色晶体,3.8 g NH 5中共用电子对数为N AC.标准状况下a L 容器中通入46b N Ag NO 2气体,则容器中NO 2的浓度为baN Amol/L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两极均产生5.6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5N A答案 A 1 mol H 2O 2分子中极性共价键即O —H 键为2 mol,数目为2N A ,17 g H 2O 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分子中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N A ,A 正确。

NH 5属于离子化合物,即NH 4H,只有其中的N H 4+中存在4对共用电子对,3.8 g NH 5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共用电子对数为0.2×4N A =0.8N A ,B 错误。

NO 2气体在容器中会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其物质的量浓度小于baN Amol/L,C 错误。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时,若两极均产生5.6 L(标准状况)气体,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 2H 2O+O 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 2++2e - Cu 、2H ++2e - H 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O 2和H 2均为5.6 L(标准状况)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N A ,D 错误。

5.(2019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块诊断)300 mL 硫酸铝溶液中,含A l 3+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 氢氧化钡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溶液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A.0.4 mol/LB.0.3 mol/LC.0.2 mol/LD.0.1 mol/L答案 D 溶液中Al 3+为1.62 g,其物质的量为1.62g27g /mol =0.06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n (S O 42-)=32n (Al 3+)=32×0.06 mol=0.09 mol,加入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0.3 L=0.03 mol,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S O 42-+Ba2+BaSO 4↓,根据反应可知,消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所以硫酸根离子有剩余,剩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9 mol-0.03mol=0.06 mol,所以反应后溶液中S 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mol0.3L+0.3L =0.1 mol/L 。

6.(2019江西铅山三校联考)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 mL 0.60 mol/L NaOH溶液;②20 mL0.50 mol/L H2SO4溶液;③30 mL 0.40 mol/L 盐酸;④40 mL 0.30 mol/L CH3COOH溶液;⑤50mL 0.20 mol/L蔗糖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和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⑤>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⑤答案 C 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和分子总数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中所含的分子以及电离出的离子等,题中所述五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都比较低,因此溶剂分子数目占据主导,而溶剂分子数目与溶液体积成正比,因此溶液体积越大,所含总粒子数目越多,故离子和分子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⑤>④>③>②>①。

7.在pH=1的溶液中,含有浓度都为0.1 mol/L的N H4+、N O3-、S O42-、Cl-和X离子,则X离子可能是( )A.Fe3+B.Mg2+C.Ag+D.Fe2+答案 B 在pH=1的溶液中,OH-浓度可以忽略不计,c(H+)=0.1 mol/L,含有浓度都为0.1 mol/L的N H4+、N O3-、S O42-、Cl-和X离子,c(H+)+c(N H4+)=0.2 mol/L,2c(S O42-)+c(N O3-)+c(Cl-)= 0.4 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X离子应为阳离子且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合条件的有Mg2+和Fe2+,但酸性条件下H+、Fe2+和N 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X离子为Mg2+。

8.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致癌,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 O4-+N O2-+Mn2++N O3-+ (未配平)。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 O2-作还原剂,由此推知HNO2只具有还原性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C.生成2 mol NaNO3需消耗0.8 mol KMnO4D.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NO2溶液,以酚酞作指示剂答案 C 由于H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处于中间价态,所以HN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A项错误;由于反应过程中消耗氢离子,所以溶液的pH将增大,B项错误;生成2 mol硝酸钠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8 mol,C项正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所以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NO2溶液时不需要外加指示剂,D项错误。

9.(2019辽宁大连模拟)白磷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P4+3KOH+3H2O PH3↑+3KH2PO2,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1 g白磷所含分子的数目为0.25N AB.28 g KOH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C.KH2PO2为正盐,且0.1 mol该固体物质中所含离子数目为0.2N AD.10 mL pH=11的KOH溶液稀释至100倍,水电离的OH-的数目约为10-5N A答案 D 温度未知,K W不确定,无法计算,故D错误。

10.(2019四川成都第三次诊断)用“银-Ferrozine”法测室内甲醛含量的原理为:已知: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参与反应的HCHO为30 g时转移电子2 molB.可用双氧水检验反应②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3+C.生成44.8 L CO2时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Ag一定为8 molD.理论上测得溶液吸光度越高,HCHO含量也越高答案 D 30 g HCHO的物质的量为1 mol,被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转移电子应为4 mol,故A错误;过氧化氢能将Fe2+氧化为Fe3+,与Fe3+不反应,所以不能用双氧水检验反应②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故B错误;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所以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参加反应的Ag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越高,则说明反应②生成的Fe2+越多,进一步说明反应①生成的Ag越多,所以HCHO含量也越高,故D正确。

11.(2019湖南十四校联考)向25 mL 12.0 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A.3.2 gB.6.4 gC.12.8 gD.19.2 g答案 B 由题意可知,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3 mol,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未被还原的硝酸(起酸性作用)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以Cu(NO3)2的形式存在,所以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64 g·mol-1×0.2mol2=6.4 g。

12.某同学为了测定铁铝硅合金(Fe x Al y Si)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 A.Fe 4Al 8Si B.Fe 8Al 4Si C.Fe 8Al 3Si D.Fe 6Al 4Si答案 B 依题意,硅不溶于盐酸,n (Si)=0.07g28g ·mol -1=0.002 5 mol;红色粉末是氧化铁,n (Fe)=2n (Fe 2O 3)=1.6g160g ·mol -1×2=0.02 mol,n (Al)=1.46g -0.07g -0.02mol×56g ·mol -127g ·mol -1=0.01 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