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比较近代俄国的两次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B.都向西欧学习,改变了落后面貌C.都废除了农奴制D.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答案】A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沙皇的专制统治没有改变【答案】B3.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获得了人身自由D.沙皇专制统治废除【答案】C4.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A.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B.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C.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B5.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地废除农奴制度,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变革俄国的专制制度D.改变农奴命运,提高农奴社会地位【答案】A6.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这表明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B.农奴制危机严重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D.改革是封建性质【答案】B7.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练习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练习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执政时期开始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的是( )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C.进行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大帝国3.“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统治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4.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B.促进了经济发展C.加强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5.如果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他( )A.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在萨拉托加战斗中打败英军C.签署颁布《拿破仑法典》D.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6.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的一个农奴家庭。

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

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C.罗斯拥有一份土地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农奴主卖到另一个农庄7.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注解:“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8.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

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训练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训练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训练
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第1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专题训练
【基础巩固】
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的匮乏
B.人口的众多 c.农奴制的阻碍 D.教育的落后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彼得一世
B.查理二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拿破仑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农奴制的强化 D.政策调整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解放农奴
B.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加强沙皇专制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题

第2课俄国的改革(答案见最后一页)一、选择题1.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的时间是()A.14世纪晚期B.15世纪晚期C.16世纪早期D.15世纪早期2. 18世纪初,俄国实施改革的沙皇是()A.彼得一世 B.伊凡四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3, 17世纪末期,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沙皇彼得一世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的改革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4. 若为俄国著名沙皇彼得一世写几句简介,可以选用的正确陈述有()①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备军和海军③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④彼得一世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1700—1721年,俄国打败下列哪个国家,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A.瑞士B.瑞典C.捷克斯洛伐克D.法国6. 李同学在学习俄国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实行义务兵役制……。

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南北战争B.1861年农奴制改革C.彼得一世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7. 下面图表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俄国()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统计数据表A.扩大了海外市场B.受益于工业革命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D.废除了农奴制度8.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所依据的史实是()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D.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9. 《全球通史》记载:“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导致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测试题(含答案)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观察图片“林肯在竞选演讲会上”,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内容林肯演讲可能会涉及的是( )A.宣传《宅地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阐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有关规定C.主张废除奴隶制,发展自由劳动制度D.号召人民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A.消除了种族歧视B.维护了国家统一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3.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

其直接原因是( )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4.他在1864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重申:“我的敌人说,我现在进行这场战争的唯一目的是废除奴隶制。

只要我还是总统,这场战争现在和将来都要为恢复联邦这个唯一目标而进行下去。

但如果不像我所做的那样使用解放黑人奴隶这一手段,那么人类的经济力量都无法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

”他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伯斯庇尔D.克伦威尔5.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绪激动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

”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克里木战争D.朝鲜战争6.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曾出现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

这两种经济类型是指( )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②南方社会主义经济③北方水产业经济④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1860年的美国,以下情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南方一位黑人正在为竞选州长作准备B.南方一对黑人夫妇正在为主人种植水稻C.南方一位黑人农场主正在指挥白人抢收棉花D.在南方的一列火车上,一位白人绅士正在给一位黑人妇女让座8.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时作业(含答案)

提示:幻灯放映状态下播放答案!
4.主要措施 ( 1 )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2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 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 3 )军事方面: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 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 4 )文化教育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派遣 留学生 ,创办 科学院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 5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 6 )对外战争方面: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夺取了 波罗的海 的出海口,并在战 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圣彼得堡 。 5.影响 ( 1 )积极方面: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 科学技术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 近代化 的进程。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 对外扩张 准备 了条件。 ( 2 )消极方面:俄国的 农奴制 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3.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说:“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 俄国 )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 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采取的主 要措施( C ) A.废除奴隶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废除农奴制 D.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都是( A ) A.维护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 B.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 C.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
知识点1 彼得一世改革 1.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皇帝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皇帝的周围,只 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只有皇帝才有权做出抉择。该法令反映出彼得一世重视( C ) 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 C.加强君主专制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2.下列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是( C ) A.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D.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 14世纪前后,在东欧平原的东北部,兴起了一个以莫斯科城为中心的强大政权,它是( )A.苏联B.莫斯科公国C.俄罗斯帝国D.苏维埃俄国2.彼得一世在位时全面学习西方强国的经验。

下列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的是( )A.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B.莫斯科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C.俄国欲打开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3.彼得一世改革中最有利于加强沙皇专制权力的措施是( )A.改组行政机构B.创建新式常备军C.兴办手工工场D.推行文化教育4.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的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以下不能证明普希金观点的是( )A.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B.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农奴制进一步强化5.在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的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他是( )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尼古拉二世D.亚历山大二世6.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地主大都使用农奴而不愿意使用机器打谷,原因是“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机器生产不适合俄国农业B.使用农奴的生产效率更高C.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D.农民与地主的关系非常密切7.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其理由是(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8.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 )A.摆脱了民族危机B.缓和了阶级矛盾C.解放了农奴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9.在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这次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选择题1.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他这样说的理由的是A.彼得一世强化了农奴制B.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C.彼得一世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彼得一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2.彼得一世改革以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目标,他的改革措施必然会削弱贵族的权力,表现在( )A.创建新式常备军B.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C.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D.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3.下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

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

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A .向西方学习B .废除农奴制C .推行殖产兴业”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4.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指(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D.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5.下列关于下图人物改革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C.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D.俄国引进了先进的政治制度6.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A.设立参政院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7.“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A.背景B.内容 C.性质D.影响8.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A.摆脱了民族危机B.缓和了阶级矛盾C.解放了农奴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的依据是( )A.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B.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军队C.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获得自由但不能自由转换职业10.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
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不断扩张的时期。

下列各项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法国大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3.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评价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
民享有与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

此规定表明俄国(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推行义务教育
D.农奴获得了“人”的权利
6.下列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农民可以赎买份地②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③农民获得人身自由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8.列宁评价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它改变了农奴的社会地位
B.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它废除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它摆脱了民族危机
9.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使农民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0.托洛斯基(1842—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1.“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

”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1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
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由此可以分析出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资金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

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 )
①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②中国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④中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沙皇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

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

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 000 000人。

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敌对情绪”。

(2)阅读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农奴”如何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自救运动?结果有何不同?
答案
1~5 DCBDD 6~10 ACBAA 11~15 DCBCB
16、(1)进行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

(2)解放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自由、廉价的劳动力,俄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同时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①自救运动:中国: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②不同点: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