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热值测定 残炭指标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燃料油检测十六项指标

燃料油检测十六项指标

燃料油检测十六项指标1.燃料油的运动粘度,表示燃料油的粘稠程度,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动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和100℃运动粘度。

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

当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动力粘度为1斯托克斯。

粘度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也是燃料油重要的质量指标。

2.燃料油的水分,表示燃料油中水含量的多少,水分会降低燃料油的热值,锈蚀设备有关部件。

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

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油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3燃料油的色度,柴油颜色的深浅程度,柴油颜色的深浅往往能间接反映柴油精练程度的好与坏。

4燃料油的密度,燃料油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燃料油计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燃料油组分的重要指标。

5燃料油的闪点,燃料油挥发气体的最低闪火点,燃料油的安全性指标,也反映燃料油中轻质组分的含量。

6.燃料油的凝点,轻质燃料油不流动的最低温度,衡量燃料油的低温流动性指标,划分柴油等级的主要依据。

7.燃料油的酸度,表示燃料油中所含酸性物质的多少,酸度过高,会腐蚀设备,也是轻质燃料油重要的质量指标。

8.馏程,表示轻质燃料油中各组分的分布情况,判定燃料油各组分的重要方法,燃料油重要的质量指标。

9燃料油硫含量。

燃料油中的硫及其衍生物的含量,环保指标,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

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也是燃料油重要的质量指标。

10金属元素含量,燃料油中金属元素Al、V、Si等的含量是被限制的,其对设备有危害。

11.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12燃料油灰分,燃料油被碳化后的残留物经煅烧所得的无机物灰分过多,将形成结垢,加剧设备的磨损,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械。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A 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

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

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

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B 含硫量: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

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C 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D 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

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E 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

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1996 年参照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油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D3 96-92燃料油标准,制定了我国的行业标准SH/T0356-199 6 。

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使用。

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和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

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

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煤炭和石油制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因此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其安全和可靠的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和常用的检验方法。

煤炭是一种主要的化石能源,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热值、水分、灰分、硫含量、插接量和粒度大小等指标。

热值是衡量煤炭能量含量的指标,通常以兆焦耳/千克(MJ/Kg)为单位。

煤炭水分的含量必须小于一定的值,高水分含量会影响燃烧效率。

灰分是指煤炭中的无机物质含量,高灰分会增加煤炭的灰渣产量。

硫含量是指煤炭中的硫元素含量,高硫含量会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插接量是指煤炭的可燃部分的含量,可燃部分少会影响燃烧效果。

粒度大小是指煤炭颗粒的大小分布,一般要求煤炭颗粒均匀、大小适中。

煤炭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试验和分析。

取样是指从煤炭堆中取出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

取样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采用分级取样的方式,在不同位置和深度取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试验是指使用试验设备对煤炭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常见的试验设备包括热值测定仪、煤质分析仪器和粒度分析仪等。

分析是指对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定煤炭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石油制品是一类主要由石油提炼或加工而来的燃料和化工产品,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汽油为例,其主要质量指标包括辛烷值、硫含量、密度、燃烧性质和挥发份等。

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发性能的指标,一般要求辛烷值在一定范围内。

硫含量是指汽油中的硫元素含量,高硫含量会导致排放有害气体的增加。

密度是指汽油的密度,一般要求密度在一定范围内。

燃烧性质是指汽油的燃烧特性,包括燃烧速率和燃烧产物等。

挥发份是指汽油中易挥发的成分的含量,一般要求挥发份在一定范围内。

石油制品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试验和分析。

取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要检验的具体产品,常用的取样方法包括手工取样、自动取样机和流量控制器等。

试验是指使用试验设备对石油制品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渣油残炭含量测定

渣油残炭含量测定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康氏)法一、测定原理石油产品残唐测定(康氏)法的测定原理是将一定重量的试样放入坩埚中加热升温,使最里层坩埚中的试样达600℃温度左右,在空气进不去的条件下严格控制预热期、燃烧期、强热期三个阶段的不同加热程度,使试样全部蒸发及分解燃烧而形成残炭。

二、仪器高温炉:0~1000W,能加热到恒温800±20℃。

干燥器。

坩埚钳。

细砂。

分析天平:感量0.1mg。

托盘天平:250或500g。

三、实验步骤1.将洁净的瓷坩埚放在高温炉(800±20℃)中煅烧40min后取出,在室温下冷却3min再移入干燥器中冷却30~40min后,在分析天平称出坩埚重量,称准至0.0002g。

如此重复处理瓷坩埚,直至坩埚两次的重量差数不大于0.0004g为止。

2.在已恒重的坩埚中称入试样,称准至0.01g。

残炭值小于5%的实验称10±0.5g;5~15g;大于15%的试样称3±0.1g。

称试样时将试样摇匀约5min,粘稠的或含石蜡的油瓶要事先加热到50~60℃才进行摇匀。

3.将称有试样的瓷坩埚放入内贴坩埚中,然后将内铁坩埚放在事先装好细砂(18~24ml)的外铁坩埚中,将两个坩埚盖盖上,做到内铁坩埚的盖顶能托着外铁坩埚的盖底,以便试样在加热时所产生的蒸汽能够从外铁坩埚上边缘的空隙逸出。

4.在铁三角架上放入镍铬三角,再安放遮焰体。

将装好的全套坩埚放入遮焰体内,必须使外铁坩埚的底面与遮焰体的下表面处在同一水平面。

外铁坩埚在遮焰体内不应倾斜,坩埚壁与遮焰体之间应保留空隙。

最后在遮焰体上放置铁圆罩,在罩底边缘的三个地点各垫入一小块石棉垫,使石油产品热量分布和蒸汽燃烧均匀。

5.在外铁坩埚下面放置电炉,开始加热并记录时间,当加热到11±3min时菜使罩上的蒸汽开始点火。

蒸汽燃烧时要控制罩上的火焰高度不超过火桥。

如果罩上的火焰将要消失时久增强加热,当试样蒸汽停止燃烧而在罩上看不到蓝烟时即认为燃烧阶段终结。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1 目的测定石油产品的残炭,通过各种石油产品的残炭值估计该产品在相似的降解条件下,形成碳质型沉积物的大致趋势,以提供石油产品相对生焦倾向的指标。

2 依据标准GB/T 17144-199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石油产品,其测定残炭的范围是0.10%(m/m)~30.0%(m/m)。

也适用于其残炭值低于0.10%(m/m),由馏分油组成的石油产品。

4 方法概要将已称重的试样放入一个样品管中,在惰性气体(氮气)气氛中,按规定的温度程序升温,将其加热到500℃,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易挥发性物质由氮气带走,留下的碳质型残渣以占原样品的百分数报告微量残炭值。

5 仪器与材料5.1微量残炭测定器。

5.2样品管:用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制成,平底。

5.3样品管支架:它是一个由金属铝制成的圆柱体。

5.4天平:感量为0.1mg。

实用文档5.5冷却器:干燥器或类似的密封容器,不加干燥剂。

5.6氮气:普通氮气纯度98.5%以上。

6 操作规程6.1按GB/T 6536或GB/T255制备10%(V/V)蒸馏残余物。

6.2用耐压软管将氮气瓶与仪器连接好。

6.3在仪器左侧下部位置,将废液收集瓶从下部向上插入安装口,然后用适当的力顺时针旋上,并使其密封。

6.4称量洁净的样品管,并记录其质量,称至0.1mg,把适量质量的样品滴入或装入已称重的样品管底部,避免样品沾壁,再称量,称至0.1mg,并记录下来。

把装有试样的样品管放入样品管支架上,根据指定的标号记录每个试样对应的位置。

在取样和称量过程中,用镊子夹取样品管,以减少称量误差。

6.5打开氮气瓶阀门,开启电源开关,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成焦炉内温度,控制气路的电磁阀开启,氮气通入。

6.6把装有试样的样品管支架放入炉膛内(此时炉温应低于100℃),把成焦炉上盖盖好,即可按下启动键,仪器进入自动试验状态。

6.7当程序结束时,焦化炉内温度降到250℃,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按下复位键,程序会自动恢复到最初状态。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A 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

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

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

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B 含硫量: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

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C 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D 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

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E 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

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1996 年参照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油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D3 96-92燃料油标准,制定了我国的行业标准SH/T0356-199 6 。

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使用。

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和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

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

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生物质燃料检验标准

生物质燃料检验标准

生物质燃料检验标准1. 引言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

为了确保生物质燃料的品质和安全性,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生物质燃料的检验标准,以指导相关检验工作。

2. 检验目的本检验标准的目的是评估生物质燃料的基本性质和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使用要求。

通过对生物质燃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可以有效避免使用低质量或有害的燃料,保证生物质能源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

3. 检验内容生物质燃料的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等;2. 成分分析检验:如灰分含量、水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等;3. 燃烧性能检验:包括发热量、燃烧速率、烟气排放等;4. 污染物检验: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等;5. 其他特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可添加其他特殊检验内容。

4. 检验方法生物质燃料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外观检验:目测外观、测量颜色、嗅觉测试等;2. 成分分析检验:采用干燥方法进行水分含量检验,采用灼烧和酸浸法测定灰分含量等;3. 燃烧性能检验:测定发热量采用燃烧量测试仪,燃烧速率采用燃烧速率测试仪等;4. 污染物检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和光谱法测定氮氧化物含量等。

5. 检验结果与评价根据检验内容和方法得出的测试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应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或调整要求,并记录相关信息。

6. 报告和存档对于每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应编制详细的检验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存档。

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内容、检验结果、评价意见和签字等内容。

7. 质量控制为确保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采样方法的规定、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样品的保管和处理等。

8. 更新和修订为了与时俱进和适应技术的发展,本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石油产品残碳的测定法

石油产品残碳的测定法

石油产品残碳的测定法介绍石油产品的残碳含量是指石油产品中未完全燃烧产生的碳残留物。

测定石油产品残碳的含量在石油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评估石油产品的质量,指导生产工艺和表征石油产品的燃烧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石油产品残碳的方法。

空气燃烧法空气燃烧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石油产品残碳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石油产品与空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燃烧,利用石油产品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计算残碳含量。

具体操作如下:1.将待测样品与空气混合,并在恒定的火焰中燃烧。

2.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化学分析确定二氧化碳的量。

3.根据燃烧前后的样品质量差以及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计算残碳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测定过程简单、快速,并且结果可靠。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样品和较长的测定时间。

电热燃烧法电热燃烧法是另一种测定石油产品残碳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温电炉将石油产品完全燃烧,并通过测定燃烧前后样品的质量差来计算残碳含量。

具体操作如下:1.将待测样品放置在电炉中进行加热,使其完全燃烧。

2.在燃烧过程中定期记录样品质量的变化,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3.根据质量变化和样品的初始质量计算残碳含量。

电热燃烧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并且结果精确可靠。

缺点是需要专用的设备和较长的加热时间。

残碳评价标准为了评估石油产品的质量,通常会根据残碳含量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对残碳的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航空煤油对残碳的要求低于重油。

制定残碳评价标准时,通常考虑以下因素:1.燃烧性能:残碳含量与石油产品的燃烧性能密切相关。

高残碳含量的石油产品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2.工艺要求:某些工艺对残碳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残碳含量较低的石油产品进行生产。

3.产品特性: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对残碳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制定相应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可以对石油产品的残碳含量进行定量评估。

残碳测定的其他方法除了上述介绍的空气燃烧法和电热燃烧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的残碳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油热值测定残炭指标检测标准
燃料油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燃料油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料油质量的主要指标。

青岛东标能源检测中心燃料油检测项目:外观、破乳性、粘度、密度、含硫量、闪点、水分、灰分、机械杂质、色度、凝点、酸度、馏程、金属元素含量、残碳、灰分、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燃料油热值等等。

2.13-6
部分燃料油检测项目及标准
GB/T 11139-1989 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
GB/T 12575-1990 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
GB/T 12692.2-2010 石油产品燃料(F类)分类
GB 384-1981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6531-1986 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
GB 6950-2001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GB 6951-19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GB 9170-1988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
Q/CNPC 121-2006 乳化燃料油的检测方法
SH/T 0175-1994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75-2002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75-2004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250-1992 专用燃料油热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56-1996 燃料油
SH/T 0690-2000 馏分燃料油在43℃贮存安定性测定法
SH/T 0701-2001 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法
SH/T 0702-2001 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法
SH/T 0705-2001 重质燃料油中钒含量测定法
SH/T 0706-2001 燃料油中铝和硅含量测定法
SN/T 2254-2009 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钒的测定
SN/T 3093-2012 残渣燃料油中钠、铝、硅、钙、钒、铁、镍的测定
SN/T 3118-2012 燃料油中沥青质的测定
SN/T 3190-2012 原油及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钒、镍、铁、钠、钙、锌、磷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