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技术入门指导
摄影入门指南

摄影入门指南摄影是一门让人们通过镜头来记录并表达自己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对摄影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想要提升自己摄影技能的专业摄影师,本指南将为你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入门技巧和指导。
一、摄影器材的选择选择一台适合自己且能够满足需求的相机是摄影入门的第一步。
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相机可供选择,如单反相机、微单相机和便携式数码相机。
除了相机本身,还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的镜头、存储设备和三脚架等辅助设备。
二、掌握基本摄影技巧1. 曝光: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了解光线如何影响照片,并学会合理地使用快门速度、光圈和ISO等参数来实现正确的曝光。
2. 对焦:清晰的焦点是一张好照片的关键之一。
通过学习不同对焦模式和对焦点的使用,以及掌握合适的对焦技巧,你可以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照片。
3. 构图:构图是指在取景时把主体和其他元素布置在画面中的技巧。
了解黄金分割、对称和对比等基本构图规则,并尝试运用它们来创作独特而吸引人的照片。
4. 使用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学会观察光线的强度、方向和颜色,并在拍摄中灵活应用。
黄昏、黎明和阴天的光线可能会给照片带来非常有趣的效果。
三、拍摄主题的选择与创作选择一个具有个人兴趣和意义的拍摄主题是摄影的一项重要任务。
你可以尝试拍摄风景、人像、街拍等不同主题,通过不断尝试,找到自己独特的拍摄风格和创作思路。
四、后期处理与分享后期处理是在拍摄完成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饰。
通过调整色彩、对比度和裁剪等,可以提升照片的效果和质量。
在完成后期处理后,你可以选择将作品分享给他人,以获取反馈和展示自己的摄影技巧。
五、持续学习与实践摄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形式。
参加摄影展览、读摄影书籍、观摩他人作品等都是提升自己技能的途径。
同时,不要忘记尽可能地走出去,勇于探索新的摄影场景和主题,不断挑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记录、分享、传递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一、摄影基础知识入门1.1 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摄影是通过光线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过程。
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但真正的摄影技术始于19世纪初。
1.2 摄影机构成和原理摄影机由镜头、快门、感光元件等组成。
镜头负责调节光线,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感光元件记录图像。
1.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镜头口径大小的表示,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即相机感应器接收到光线的时间;ISO是感应器对于光线敏感度的设置。
1.4 曝光三要素曝光三要素是指在不同环境下合理地设置曝光参数,以保证照片质量。
三要素包括: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二、摄影技术2.1 构图技巧构图是指将画面中各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视觉上达到一定效果。
常用构图技巧包括: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2.2 焦距和景深焦距是指镜头中心点到感应器的距离,控制拍摄主体大小;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区域范围,受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影响。
2.3 光线控制技巧光线控制技巧包括:反光板、闪光灯、补光灯等。
反光板可用于反射阳光或其他强光源,以达到柔和的效果;闪光灯可用于低照度环境,提供额外的补充照明;补光灯则可用于室内或暗处拍摄。
2.4 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技术后期处理技术包括:色彩调整、剪裁、修饰等。
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技术可以使照片更加完美。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入门和一些常见的摄影技术。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巧,可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并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照片作品。
摄影技巧入门

摄影技巧入门一、摄影基础知识(一)相机的基本组成1.机身机身是相机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种电子元件和机械部件。
2.镜头镜头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拍摄的视角、焦距等。
3.快门快门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
4.光圈光圈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多少。
(二)相机的操作模式1.自动模式自动模式适合初学者,相机自动设置各种参数。
2.手动模式手动模式需要摄影师自己设置快门、光圈等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3.光圈优先模式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摄影师可以先设置光圈大小,相机自动调整快门速度。
4.快门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则是先设置快门速度,相机自动调整光圈大小。
二、摄影构图技巧(一)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分成九宫格,把拍摄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吸引人。
(二)对称构图将拍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心,左右或上下两侧保持完全对称,常用于建筑、倒影等拍摄。
(三)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和运动感。
三、光线的运用(一)自然光1.早晨和傍晚的光线这个时间段的光线柔和,色彩丰富,适合拍摄风景、人像等。
2.中午的光线中午的光线强烈,容易产生阴影,适合拍摄需要强烈对比的场景。
(二)人造光1.闪光灯闪光灯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光线。
2.摄影灯摄影灯可以提供稳定、均匀的光线,常用于室内摄影。
四、不同题材的拍摄技巧(一)人像摄影1.选择合适的背景2.背景应该简洁,不能喧宾夺主。
3.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姿势4.人物的表情和姿势应该自然、生动。
(二)风景摄影1.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2.不同的角度可以拍摄出不同的风景效果。
3.利用前景和背景4.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背景可以衬托出主体。
(三)微距摄影1.使用微距镜头2.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出非常清晰的特写画面。
3.注意光线和对焦4.微距摄影需要充足的光线和精确的对焦。
五、后期处理(一)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鲜明。
(二)裁剪照片裁剪可以去除不必要的部分,突出主体。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如下:
1、学习持机方法: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2、熟悉相机部件: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3、掌握光线方向:拍摄人像时,被摄者的面部是光线最容易到达的地方,因此一般拍摄人像时都会让人物面部正对光源,但正面光由于缺乏变化,容易使人物面部显得比较平。
4、了解构图法则:对称式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大全初学摄影入门教程1一、拍摄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
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
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
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像的基本原理1. 光学原理摄像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光学原理将景物投射到感光元件上,记录下来。
了解透视、焦距、光圈等光学原理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构图和控制景深。
2. 感光原理感光元件是摄像中最核心的部分,目前主要有CMOS和CCD两种感光元件。
了解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于选购和使用摄像设备至关重要。
二、摄像设备的选购与使用1. 摄像机的选购选择一台合适的摄像机是摄像师的第一步。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品牌、型号和规格。
2. 镜头的选择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了解不同镜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3. 三脚架和机架稳定的支撑设备是摄像拍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适的三脚架和机架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画面。
三、摄像的基本技巧1. 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摄像师拍摄出更加出色的画面。
2. 对焦技巧合适的对焦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和生动,学会如何正确地对焦对于摄像师来说至关重要。
3. 色彩与白平衡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白平衡的概念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画面的色彩。
四、摄像的剪辑与后期制作1. 剪辑软件的选择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剪辑软件是后期制作中的第一步,充分了解软件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完成后期剪辑工作。
2. 剪辑技巧了解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剧情和节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3. 调色与特效熟练掌握调色和特效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表达摄像师的创意和主题。
五、摄像创作的思路与技巧1. 主题与故事创作一个有趣和有意义的作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主题,学会如何策划和构思故事对于摄像师来说至关重要。
2. 角度和镜头运动了解不同角度和镜头运动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和氛围的影响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构图和控制画面。
3. 音乐与声音音乐和声音是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利用音乐和声音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教程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教程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像机记录和捕捉图像。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需要学习一些摄影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摄影入门的基础知识教程,以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摄影器材1.相机:学习摄影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一台合适的相机。
常见的相机类型包括单反相机、无反光相机和傻瓜相机。
初学者可以选择傻瓜相机或手机相机作为起始设备,以更便宜和易操作的特点来入门。
2.镜头:镜头决定了摄影的视角和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个适用于多种场景的标准镜头来开始摄影旅程。
3.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特别是在长时间曝光或远距离拍摄时。
选择一个轻便且稳固的三脚架可以提高摄影效果。
二、光线与曝光1.光线:光线是摄影的基础,它影响照片的亮度、色彩和质感。
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
常见的光线类型包括自然光、室内光和闪光灯光。
2.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感光介质(胶片或数码传感器)接收光线的时间。
掌握好曝光可以获得适当的亮度和对比度。
通常,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来控制。
三、构图与视角1.构图:构图是指将物体、人物和景色有机地布置在画面中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可以增强照片的艺术感。
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规则三分法、对称构图和前景引导。
2.视角:视角是指摄影师拍摄主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拍摄角度。
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常见的视角包括鸟瞰视角、蛙眼视角和平视视角。
四、快门速度与光圈1.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曝光的时间长度。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运动的主题,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运动的模糊效果。
2.光圈:光圈是相机镜头的一个属性,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较大的光圈可以进一步减少景深,将主题与背景分离;较小的光圈可以增加景深,保持整个画面清晰。
五、焦距与景深1.焦距:焦距决定了镜头的视角和放大倍率。
较长的焦距可以产生近距离拍摄效果,而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大范围的景象。
2024 摄影新手入门秘籍

2024摄影新手入门秘籍摄影,作为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不仅记录了生活的点滴,更能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
对于摄影新手来说,踏入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可能会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别担心,本秘籍将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入门指南,助你轻松开启摄影之旅。
一、了解摄影基础知识1.光线与构图: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
学会观察光线,掌握不同时间段(如黄金时刻和蓝色时刻)的光线特点,能让你的照片更具层次感。
构图则是决定照片故事性的关键,学会运用规则(如三分法)和打破规则,让照片更加引人入胜。
2.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ISO)是控制曝光的三大要素。
大光圈能带来浅景深,突出主体;快门速度决定了运动物体的清晰度;ISO 则影响照片的亮度与噪点。
平衡这三者,是获得理想曝光的关键。
3.白平衡与色彩管理:白平衡对于还原真实色彩至关重要。
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温,选择合适的白平衡预设或进行自定义设置,能让照片色彩更加自然。
二、选择合适的摄影装备1.相机选择:对于新手而言,一台入门级数码单反或微单相机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们操作简单,性价比高,能够满足日常拍摄需求。
当然,如果你更倾向于轻便,一部高性能的手机也能拍出不错的效果。
2.镜头搭配:标准变焦镜头(如24-70mm)适合大多数拍摄场景,而广角镜头(如16-35mm)和长焦镜头(如70-200mm)则能分别拓展你的视野和拉近远距离主体。
根据拍摄需求合理搭配镜头,能让你的创作更加多样。
3.辅助装备:三脚架、存储卡、备用电池等辅助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能在关键时刻确保你的拍摄顺利进行。
三、掌握拍摄技巧1.稳定拍摄:无论是使用相机还是手机,保持拍摄时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三脚架或采用正确的持握方式,能有效减少模糊和抖动。
2.眼神交流:人物摄影中,眼神是传达情感的关键。
引导被摄对象看向镜头或稍偏一侧,捕捉那些自然流露的眼神交流,能让照片更加生动。
3.利用自然光:自然光是最美的光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要领一般初学摄像者在进行拍摄时,最容易犯三个方面的错误:一是过多地采用推拉拍摄,频繁地进行推拉转换;二是盲目地采用跟摄、移摄,过分强调被摄人物的动作;三是片面强调单幅电视画面的构图完整,而忽视了电视画面的连续性的特点。
为了保证电视画面的观赏效果和便于后期镜头的组接,建议拍摄时按照平、稳、准、清、匀五点基本要领进行摄像操作。
1.平平是指在进行静止或运动状态拍摄时,电视画面尽可能地保持水平。
在室外拍摄时,可以以地平线为依据;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参照地角线和桌线,通过寻像器屏幕画框调整所摄画面的水平线,这是电视画面正常拍摄的基本要求。
2.稳稳是要求摄像机在摄取镜头时应该平稳,尽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在拍摄静物画面或者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特写画面以及录制近景人物讲话等情况时,最好把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以增强所摄镜头的稳定性。
如果摄像师只能徒手持机拍摄,则要尽量利用桌椅、门框等可以依托的物体。
3.准准是要求抓取所摄形象准确无误。
在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中,它们的落幅画面都要停得干净利落,重点准确,拍摄时机和构图把握准确,运动的节奏也要准确。
在进行跟移拍摄过程中,无论被摄主体如何运动,该物体应该始终保持在电视画面的某一位置上,并且前后镜头的移动也要和谐、准确。
4.清清是指摄像机镜头所摄取的画面要力求清晰。
这就要求摄像师调整焦距快速、准确。
拍摄中,多用广角镜头过渡,然后再目测被摄对象的距离调整焦距。
在运动拍摄时,还要注意摄像机镜头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使电视画面模糊。
当然,摇摄速度太慢视觉感觉也会不舒服。
5.匀匀是指运动拍摄时的速度和节奏要均匀合拍。
用自动变焦时,镜头的推拉速度容易控制;用手动变焦时,则要反复练习,用力要匀。
一般情况下,镜头在起幅和落幅时的速度应该慢些,中间的运动状态变速要均匀。
用三脚架摇摄时,云台要有良好的阻尼特性,便于均匀操作摄像机。
总之,平、稳、准、清、匀是电视摄像操作技术的一项基本功。
初学摄像者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二.景别的分类景别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国影视画面的景别大致划分以下五种:1.远景画面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
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
一般不少于10秒。
2.全景画面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
3.中景画面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
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
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
4.近景画面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
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
5.特写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
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画部表情。
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拍摄技术(一)名词解释镜头分类1. 推就是被摄体不动,摄影机的变焦距镜头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
随着摄影机镜头向前推进,被摄体在画面中逐渐变大,形成逐渐接近目标的感觉。
同时,观众的注意力也就会逐渐被引导过来。
推镜头的作用很像眼睛视线的前移与集中,它能使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显出来。
“推”可以用来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也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越是急推则越是主观性越强。
2.拉它在技术操作上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是由局部到整体,使人有远离目标的感觉。
在情绪上,它比推镜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时还极具悬念感和神秘感。
拉镜头也同样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
3.摇拍摄时,摄影机机位不变,只是镜头轴线方向发生变化,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摇镜头包括水平方向运动的左右摇,沿垂直方向运动的上下摇,以及上下左右相结合的复合摇。
摇拍使人产生眼睛在一个定点上环顾四周的感觉,它可以跟踪运动物体、展示环境、烘托情绪、营造气氛。
摇拍时要考虑到观众能否看清画面内容同时还要顾及后期的剪辑。
4.移指摄影机边移动边拍摄。
这样拍摄尤如在行进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画画能给人以巡视或展示的感觉。
移拍镜头可以灵活地进行场面调度,更有效地表达空间概念。
由于机位的移动,移拍所产生的运动感很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它是影视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5.跟指摄影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摄体进行拍摄。
跟拍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跟随着动态中的被摄主体同步移动,这样,被摄主体始终处于画面之中而背景却不断地变化。
跟拍一般是用来交代被摄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姿态的,常常具有很强烈的视觉追随感。
6.长镜头较长时间连续拍摄的镜头称之为长镜头。
亦即从开机到关机之间的时间比较长,长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景别、景深也可以任意变化。
长镜头可以得到一段较长时间的镜头画画,但长短也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拍摄方式分类1.固定拍摄:摄像机位置不动、镜头焦距不变、镜头光轴不动的拍摄方式。
2.运动拍摄:摄像机位置、镜头焦距都、镜头光轴三者其中之一或以上发生变化的拍摄方式(镜头的推拉)。
(二)拍摄技巧1.拍摄姿势第一势最常用的基本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动作要领:将右胳膊上臂与身体右侧夹紧,右臂向左后方用力,并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形成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增加机器的稳定性;必要的时候可在启动录像键前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开始拍摄,也可同时将左手托住镜头底部,这样既可以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同时又方便手动聚焦和变焦。
第二势抢新闻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液晶屏型]动作要领:当拍摄对象被前方人群阻挡时,建议采用本方式: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下方旋转45度左右;右手单手握机,伸过前方人群头顶,从液晶屏上评估拍摄效果;如果构图合适,即按下录像钮开始记录。
第三势低机位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以左脚为着力点蹲下;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45度左右;左手托住摄像机底部,右手进行变焦、启动录像/暂停按钮等操作;如果使用无液晶屏的大型摄像机,须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第四势省力的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盘腿坐在地面上的拍摄方式。
第五势移动中的中小型摄像机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动作要领:拍摄儿童,要让镜头与孩子们的眼睛等高,将右手向下插入摄像机手带部分,右手手指部分托住摄像机底部;如果是带有手柄的中型摄像机,可直接握住手柄,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45度左右;注意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腿部和脚部动作:腿部稍弯曲,前脚掌先落地,脚跟落地要轻。
第六势移动中的中大型摄像机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中型摄像机(无液晶屏型)/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与上一动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弯下腰。
不过,这是迫不得已,因为要看寻像器!请注意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第七势大型摄像机最常用的基本方式。
适用机型: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请将右胳膊上臂与身体右侧夹紧,右臂向左后方用力,并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形成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增加机器的稳定性;必要的时候可在启动录像键前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开始拍摄;必要的时候可将背部抵住墙壁等物体。
第八势三脚架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请尽量选用带有阻尼的摄像机专用三脚架;如果只能选用照相机用三脚架,请尽量选择自重较重的型号,尽量减少水平摇和俯仰摇动拍摄;如果摇镜头,请尽量向下用力按住摄像机,在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动态平衡中轻轻完成“摇镜头”拍摄。
2.动态拍摄技巧(1)站稳,要选择好站立的方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调整呼吸,可以左手协助托机。
如需平行移动时要交叉双腿缓慢比较理想。
(2)两点之间的摇拍。
A—B先要试拍,面向B点从A点开始,匀速稳定。
(3)起幅、运动、落幅,起幅2-3妙,落幅2-3妙,中间自定。
2-3妙的原因:画面完整,视觉效果好,利于后期编辑。
(4)能不边走边拍的尽量别边走边拍。
(5)严禁刷墙、拉风箱式拍摄。
(三)学校活动拍摄技巧1.会议。
(1)主要领导形象:首先要保证领导的特写镜头,该镜头常用来交代领导出席会议,因此机位要与领导持平(无论领导是站姿还是坐姿),让领导充满画面,但不可过满,要留有空隙,要注意领导形象,比如头发是否整齐、衣领、领带是否平整,面部表情是否轻松等等,另外,在拍摄这个镜头时还要注意前景,因为机位相对较低,领导前面摆放的东西比如水杯、话筒都会影响画面,这时可以将这些东西暂时移开,保证拍摄干净的画面,然后在放回原处。
(2)次要领导拍摄:次要领导有时候需要给特写镜头,而有时候就需要给三三两两的中景,拍摄的时候可以以主要领导旁边的第一位领导为近点斜向拍摄主要领导两边的次要领导,这样由于会议座位的因素,可以保证级别高的领导在近端,低一些的领导在远端,斜向拍摄可以选择两至三人,但不宜更多,更多会使人物变小,不符合拍摄要求。
这里说一下领导排位问题,在会议新闻中,处理好领导排位问题十分重要,不仅要按照领导级别次序依次安排镜头,还会要求每位领导特写镜头的时长,这是拍摄会议时要时刻注意的,违反了领导排位,再好的镜头也不能用。
(3)主席台其他:除了主要领导和次要领导的基本镜头外,对于主席台还要拍摄全景镜头、挂横幅的全景镜头(有时候在侧位拍摄时不能将主席台和布标同时收入镜头,此时应以布标为起幅、以主席台领导为落幅摇摄),还要拍摄以主要领导为中心的三人镜头,拍摄这些镜头是为了在新闻片编辑中做补充。
(4)领导讲话:拍摄领导讲话时要拍摄特写镜头、以领导为中心的三人镜头并且可以推摄以突出领导、以领导为前端以两边次要领导为远端的斜向拍摄,还有一种镜头也可以拍摄就是画面中有四位领导,由近及远依次为次要领导、主要领导、次要领导、再次要领导,这样拍摄可以在斜向推摄,因为这样拍摄尽管主要领导不是在近端,但却是在画面的中央,推摄时画面平稳,构图合理。
拍摄领导讲话还要注意一定要拍摄领导抬头脱稿的镜头,是为了拍摄更好的画面,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在拍摄领导讲话的时候镜头一定要尽量拍摄的长一些,以防在后期编辑时捉襟见肘。
(5)其他镜头拍摄:除了上述镜头之外,还需要拍摄全景、参加会议人员、发言,某些会议还会有颁奖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