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合集下载

影视科普知识点总结

影视科普知识点总结

影视科普知识点总结影视科普是指对影视制作、表演、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和推广。

影视科普的目的是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影视行业,增强其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影视行业的尊重和理解。

本文将对影视科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影视制作、摄影技术、表演技巧、特效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一、影视制作1. 剧本写作剧本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是影视制作的重要基础。

剧本写作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故事表达能力,要能够用文字描述出场景、人物和情节,具备一定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导演导演是影视制作的中流砥柱,负责统筹整个影视制作过程。

导演需要有丰富的视觉表达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需要具备对演员的指导能力,对影片拍摄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3. 摄影摄影是影视制作的重要环节,负责将故事情节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摄影师需要对光影、镜头运用、画面构图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并且能够将导演所表达的剧情通过镜头表现出来。

4. 剪辑剪辑是影视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负责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和整合,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剪辑师需要具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和对场景、画面的把握能力,熟练掌握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

5. 音效音效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够有效地增强片中角色的表现力、提高情节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音效师需要对声音的处理和组合技术有一定了解,需要对影片中的情感氛围有敏感的捕捉能力。

二、摄影技术1. 摄影器材摄影器材是拍摄的基础设备,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灯光等。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材,掌握器材的使用技巧和功能。

2. 光影光影是摄影中的重要元素,能够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摄影师需要对光线的方向、强度、色温等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巧妙地运用光影来丰富照片的表现力。

3. 摄影构图构图是摄影中极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能够决定照片布局和画面结构的好坏。

摄影师需要对构图原则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构图来突出照片的主题和表现对象。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影视摄影基础知识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

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

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

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

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

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

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

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

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

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

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

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

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

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

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9.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10.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

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11.影像透视: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

后者的表现力没有力量。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 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电影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电影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电影摄影入门知识总结>>景深和焦距什么是景深? 焦距的划分>>镜头的分类景别的概念看电影美图,学镜头分类>>拍摄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分类 拍摄角度的妙用>>构图的方法构图:平衡,不平衡? 构图技巧总结>>镜头的运动简析镜头运动的种类 用镜头运动影响观众的心情看希区柯克如何利用运动的镜头>>景深和焦距什么是景深?景深(depth of field)指的是摄影机所拍摄的焦点前后清楚的范围距离。

景深会因为光圈、镜头焦距、摄影机和主体间的距离而有所改变。

镜头焦距越长,光圈开得越大,景深就越浅。

广角镜头(短焦镜头)就比望远镜头(长焦镜头)有较深的景深。

一般来说,物体越靠近摄影机,景深也就越浅。

《天才雷普利》剧照如果在摄影机前站成直线,距离不同的两位演员,有时就必须重新对焦,使这两个演员都一样清晰锐利。

这并不意味着将焦点对到这两个人的中间位置,而是要把焦点对在前面主体背后,到两人距离的三分之一处。

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前面三分之一和背后三分之二区域,都会是清楚的(如下图)。

景深的“三分之一原则”焦距也会影响景深,因为广角镜头有比望远镜头看起来更自然的景深。

广角镜头可用来拍摄广阔、有深度的场景。

光圈越小(也就是数字越大),景深也就越深。

f/22的光圈,比起f/2.8的光圈,有着更深的景深表现。

这个特性,可以通过聚焦画框中的某些特定物体而使之成为被强调的对象。

大部分镜头制造厂和诸如《美国电影摄影师手册》(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Manual)这样的出版物都会出版有景深表,可在不同情形、不同焦距时,告诉你景深的程度如何。

所以也不难看出,镜头多样的特性,其实也是相互依存的。

有时并不容易记起你发现的最佳组合,但有电脑程序可以帮你记住焦距、光圈、焦点,并在日后重新调出使用,这在应对不同日期要重拍同一场景,或演员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需在不同日期拍摄的状况时,可说是相当有用的。

电影摄影知识点总结

电影摄影知识点总结

电影摄影知识点总结电影摄影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整体感受和认知。

一部电影的画面质量、色彩搭配、光影效果以及镜头运动等都是由电影摄影师和摄影团队来决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电影摄影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摄影机械、光影效果、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

一、摄影机械1. 摄影机种类在电影摄影中,常用的摄影机种类有电影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手机摄像头。

每种摄影机都有其特点和用途,摄影师需要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选择合适的摄影机种类。

2. 镜头选择镜头是影响电影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电影摄影中使用的镜头种类有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特殊效果镜头等。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3.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指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和变化,它可以通过手持摄影、运动摄影和云台摄影等方式来实现。

镜头运动对电影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态感有重要影响,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镜头运动方式。

4. 摄影机设置在电影摄影中,摄影机的曝光、焦距、快门速度和白平衡等参数对画面效果有重要影响。

摄影师需要熟练掌握摄影机的设置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光影效果1. 光源选择在电影摄影中,光源的选择对于画面的明暗、色彩和质感都有重要影响。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自然光、人工光和特殊光源来实现理想的光影效果。

2. 灯光设置灯光设置是电影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主光、补光、背光和特殊效果灯光等手段来实现画面的明暗和质感。

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灯光,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

3.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电影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滤镜、灯光和后期调色等方式来实现画面的色彩效果。

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方案,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三、剪辑和后期制作1. 剪辑原理剪辑是电影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剪接、特效和音效等手段来实现画面的流畅和连贯。

(精校版)影视基础知识

(精校版)影视基础知识

(精校版)影视基础知识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

1影视艺术基础知识一、影视构成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1.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景和景别都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种空间上的瞬息呈现。

)3.镜头: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

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像。

(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或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

)4.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多种因素决定:a.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b.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c。

与导演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用的就少.如果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第二节各种景别的拍摄及造型功能1.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2.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

它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表现某一细节及细节动作的.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现。

影视基础-课件

影视基础-课件

影视基础
第一章 影视基础知识
二、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1、摄像机的持机要领 持机方式大致有扛式、托式、抱式、举式、拎式, 拍摄姿势主要有立、坐、蹲、跪等。 持机姿势的比较: A. 立姿的扛式和托式是最常用的持机法。 B. 抱式可降低拍摄机位,转动寻像器角度取景,按上部摄录钮控制拍摄。 C. 举式可抬高机位,适用于前方有人群遮挡的情况,转动寻像器角度取景。 D. 拎式可降低拍摄机位,拍摄运动画面时能起缓冲作用,减弱画面的抖动。 E. 坐、蹲、跪姿可降低拍摄机位,与立姿结合,连贯操作,可实现升降拍摄。 F. 因地制宜,借助依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拍摄稳定的画面。 持机要领:摄像机一般要架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外出作机动性拍摄时,一般 用肩扛等方式。肩扛拍摄时,要注意手、眼、身、气、步五个方面动作的配合。 (1)手:摄像机扛在右肩上,右手握住镜头的变焦控制器,大拇指操作摄录 钮。左手握住镜头的调焦环,左手协助稳定机器,右脸颊贴住摄像机机身。 两手肘部尽量贴近身体,稳住机身。手掌机的握法不尽相同,左手托持把稳机器。 (2)眼:右眼取景,左眼时睁时闭,以观察全局,把握动向,注意被摄主体 的变化趋势。手掌机尽量用寻像器取景,尽量少用液晶屏,以求省电。有时由 于拍摄角度的问题,用液晶屏可以拍到比较难拍的画面。
影视基础
第一章 影视基础知识
(3)身: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基本直立,稳定重心。摄像时经常要用 到仰俯或摇摄等拍摄方法,利用自己的腰部和手臂动作来配合完成。 (4)气:拍摄时呼吸要自然、放松、平缓、不要屏住呼吸。用“腹式呼吸法” 即胸部放松,双肩不向上耸动。 (5)步:在拍摄推、拉、移、跟等运动镜头时,要尽量利用膝关节、腰部的 缓冲作用以减少画面的抖动。 2、摄像机操作要领 (1) 平:拍摄的画面横平竖直。 (2) 稳:在拍摄时应保持稳定,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3) 匀:拍摄运动镜头时,速度要均匀,节奏要统一,不要断断续续。 (4) 准:各种动态拍摄时,起幅、落幅的构图要准。(开机拍摄到停机,连 续拍摄的一段画面内容称一个镜头。运动镜头,拍摄过程分为起幅、运动和落 幅三部分。起幅是指镜头的开始部分,落幅是指镜头结尾画面的构图,运动指 推、拉、摇、移等技巧运用的过程。一般起幅、落幅为3-5秒。) 画面色彩还原要准确,需调节白平衡。一般情况下采用自动白平衡,为了拍摄 色彩好的画面建议采用手动白平衡调整。

影视制作基本常识

影视制作基本常识

近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 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
一局部。
现对象 。
特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 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 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 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 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2.逐格摄影:也称为分格摄影。使用逐格电动机驱动摄影机一个 画面一个画面地逐格拍摄。如要表现花开、细胞分裂、日出 等。
3.显微摄影:将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影像用电影摄影机拍摄到胶片 上。广泛用于微观世界的分析和研究。
4.航空摄影:用航空飞行器对景物进行电影、 电视等的摄影方法。 5.水下摄影:将摄影机和人潜入水下进行拍摄 的一种摄影法。 6.红外线摄影:用红外线为光源和用红外线胶 片的摄影方法。
构图
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 括了从内容到形的全部组合。 狭义:即指画面的布局与构成。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 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 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构图的特点
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任何一个电 视节目中的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作品结构中 的一个元素,一部电视片的整体性体现在若干镜头的有机 组合中,所以画面构图还必须考虑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 接关系;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 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 有时间因素(节奏等)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技 法要和谐统一。
六忌顾此失彼。
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 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 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在摄 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克 服顾此失彼,要求我们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 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 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 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 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3D电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imax+3D 营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影像感,影像对个体的压迫感,真正的身临其境,消除了非影像内容的视角冗余信息,所谓电影是窗户的概念消失了,因为连窗框也看不到了,而代之以置身景中。

磁带规格: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传统的模拟格式有VHS、SVHS、BETAMAX、BETACAM等等,后2个为广播级。

数字格式有索尼研发的Mini—DV(简称DV)、DVCAM等,松下研发的DVCPRO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和电视的媒介融合态势视听效果的逼近磁转胶数字格式数字电影的优势在于存储方便、成本低、不易损耗三、当下电影与电视的竞合性关系互为死敌还是互为补充?几种常见的影视制作模式直播——早期春晚录播——摄录一体机的出现延迟直播ENG模式——电子新闻采集EFP模式——电子现场制作ESP模式——电子演播室制作请列举以上制作模式制作的节目第二节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前期筹备与案头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与发行营销一、前期筹备与案头工作文案/剧本环节报批/资金环节组织与筹备二、中期拍摄工作PPT11,12三后期制作素材审看素材粗编结构初审与修改音频叠加与音效处理叠加字幕终审宣传/发行播出/上映第二章摄像机与前期拍摄第一节摄像机基本知识摄像机的分类:按级别分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摄像机特殊用途摄像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级与专业级摄像机的差距在减小几个主流广播级摄像机品牌索尼松下JVC家用机还有三星之类按摄像器件分摄像管摄像机——已淘汰CCD摄像机——3片式是主流发明者因此获得09年诺贝尔物理奖摄像机的基本技术指标➢灵敏度:该指标指的是在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功率时所用光圈的大小,所用光圈越小,则灵敏度越高。

➢信噪比:该指标指的是在标准照度下(2000勒克斯),摄像机图像信号的峰峰值与视频噪波的有效值之比,该值越高越好。

➢最低照度:该指标指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比较被摄景物所需照度的大小。

照度越低,说明摄像机灵敏度越高。

分辨率:这是一个摄像机的核心技术指标,表征的是摄像机成像的清晰度。

分辨率由水平分辨率(即横过荧幕的像素数目)乘以垂直分辨率(即垂直方向荧幕的像素数目)来构成。

几种常见影像格式的分辨率:VHS:200×480 MINIDV:720 ×48024P(数字电影摄影机格式/高清格式):1920 ×1080也就200万像素左右35毫米胶片:4000 ×3000 1200万像素注意这里的分辨率是动态分辨率跟静态的相机是两回事相机随随便便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像素而我们目前一般电视机的分辨率才40万像素720 x 576 (动态的)第二节摄像机的基本认识⏹一、摄像机的基本构成与成像原理⏹摄像机的构成——摄像机、录像机——⏹摄录一体机⏹光学系统电子系统伺服系统附件⏹三基色成像光信号——电子信号视点:全知/客观/上帝视点主观视点视角:平俯仰景别:远全中近特第三节前期拍摄要领与注意事项一、基本技巧镜头推拉摇移跟二、前期拍摄要领平准稳匀平要求:指的是画面中的人或物横平竖直,构图中画面的水平线一定要平。

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或者液晶屏的横边要平行,画面中的垂直线与寻像器或者液晶屏的竖边平行。

如何确保:充分利用三脚架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辅助工具(桌椅、水平的地面、拍摄时倚靠墙壁等)来保证稳定和水平,拍摄前调整好三脚架的水平气泡。

如果没有三脚架,则利用寻像器或者液晶显示屏的边框作为调节水平的基准。

准要求:色彩还原准确(色温滤色片和白平衡调整正确)、焦点准确、曝光准确、起幅/落幅准确。

如何确保:色彩的准确还原依赖于正确的选择和调整色温滤色片与白平衡;焦点准确在于反复练习选准焦点位置;曝光准确在于正确的调节光圈;起幅/落幅准确在于正式拍摄前设计好起幅落幅的位置、需要的技巧性镜头(推拉摇等),一般来说,推拉摇等技巧性镜头是同时配合着使用,也就是说这个镜头摇到落幅的同时,一般也就是拉/推到位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构图、焦点都应该是最合适的,切忌一个技巧性镜头结束的时候还来回调整落幅。

稳要求:一般的,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画面应该是稳定的、少晃动的,稳定的画面符合人体观看心理学在舒适度上的要求。

如何确保:首先充分利用三脚架、减震器(斯坦尼康)、桌椅、地面、墙壁、电线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与支撑物。

其次,要养成正确的持机姿势。

静止拍摄时,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中心自然下垂。

如果是使用肩扛式摄像机,则可以利用右手(握住拍摄手柄)、左手(握住聚焦环)、肩部正确垫机、右眼贴在寻像器上这四点稳定法控制;而在无辅助设备的移动镜头中,双脚微弯、脚与地面平行移动、控制步伐;在摇镜头中,身体应该是从不舒服(起幅位置)过度到舒服(落幅)的位置;再次,要学会控制呼吸,特别是在拍摄一个长的技巧性镜头中,减少呼吸的起伏,腹部呼吸法;最后,如果可以,尽量使用广角镜头,这样可以减少画面的晃动感。

匀要求:指的是各种技巧性镜头(推拉摇移跟)在运动时应该是渐进的、匀速的,切忌忽快忽慢,当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除外,比如突然的甩或者急推、急拉。

如何确保:充分利用三脚架、轨道甚至小车等辅助工具,并在平时多加练习。

二、拍摄时的注意事项1、暂停时间勿过长,长时间处于拍摄停顿状态应该关机;2、为了取得更好、更平滑的编辑点,每一个镜头开始和结束都多停留5秒左右,切忌急开急停;3.、多拍一些转场镜头、空镜头;4、各种景别镜头搭配,特别是可以多一些全景镜头(尤其是在外景拍摄中,多一些外景标志性画面摄入镜头);第二节摄像机的调节一、几个摄像机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参数1、色温:这是一个为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正确还原拍摄景物色彩所需选择和调节的参数。

它表征的是光源的颜色成分而非光源的温度,它的单位是K。

2、色温滤色片的选择:3200k---------室内、日出、日落;5600k---------多云或者有雨的室外5600k+1/4ND--------晴朗的室外5600k+1/16ND-------雪山、海岸或其他高反光的场景3、白平衡:白平衡的调节是为了确保在光照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被摄图像景物中的白色部分依然能够保持白色,保持被摄景物色调和色彩依然自然。

一般来说,当拍摄场景改变的时候,尤其是内外景交替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调节白平衡。

➢手动调节色温滤色片和白平衡的意义:更准确、更精细,有时候也是为了特殊效果。

4.聚焦:汇聚焦点到所希望表现的中心景物上,该景物及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聚焦方法——将所要聚焦的景物推成特写,然后转动聚焦环,当到达画面最清楚的状态时,拉开成所需要的景别,进行拍摄。

4、景深:从焦点到前后景之间清晰的范围,可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

所谓大景深,指的是景深范围广,前后都清晰;所谓小景深,指的是景深范围较小,突出了主体,虚化了背景和前景。

➢影响景深的几个要素:焦距、光圈、物距。

物距一定(机位不变)、光圈一定的情况下,焦距越短(对应的是拉),景深越大,反之(对应的是推)景深越小。

物距一定、焦距一定(固定焦距拍摄,不变焦推拉)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一定、光圈一定的情况下,物距越小,景深越小,反之越大。

关于移焦:变换焦点,使得视觉重点在不同的主体间游动。

关键在于选择小景深的拍摄模式,然后扭动聚焦环,使得焦点在需要移焦的景物间变换。

5、变焦与不同焦距镜头:焦距的符号是小写的f,一个镜头的变焦倍数指的是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较常见的有14倍变焦、16倍变焦和18倍变焦等等。

变焦可以使景别发生变化。

如推镜头是使焦距变长,而使得景别变小,拉镜头就是使焦距变短,景别变大。

短焦、中焦和长焦镜头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景别、视角、景深、透视关系、运动感以及纵深感。

6、光圈与光圈系数:光圈表征的是进光量的大小,光圈大,表明光孔开口大,进光量多;光圈小,表明光孔开口小,进光量小。

光圈系数用大写的F表示,如F1.8、F2、F4、F5.6、F8、F11等等,它与光圈实际大小成反比。

光圈的调节: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

一般是自测手调。

景深与跟焦的问题钓鱼执法、暴走妈妈、长江大学生救人溺亡基本的构图原则与方法一、平衡与不平衡一般的,不平衡的构图比平衡的构图更有趣味,画面更有活力,视觉上也更具冲击力。

上下、左右对等划分画框的构图是典型的平衡构图,反之,则是非平衡构图。

三分规则是简单的非平衡构图方式——将画框分为三等分,所表现的内容在各个部分之中,能够减少对称感,带来趣味和活力。

当然,以上原则一般适用于故事片创作,而在新闻类节目制作,特别是严肃的专题片制作中,则比较将就庄重、平衡、对称的构图和视觉呈现方式。

纵深感的营造:前景、中景、后景的搭配,能够营造纵深感,不平衡的构图,特别是纵深方向的倾斜线条也能造成纵深感和透视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