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文言

合集下载

坤卦:卦辞“利牝马之贞”

坤卦:卦辞“利牝马之贞”

坤卦:卦辞“利牝马之贞”02 坤卦原文解读张武忠初稿2015.4.42.1 卦辞【原文】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

【白话】坤卦描述大地配合乾天养育万物,乾为大始坤作成物,天道运行元亨利贞,大地应之春夏秋冬,坤卦为养育万物的元始,万物由此蓬勃生长畅达亨通。

坤地既宽广有力又生生不息,还始终坚贞不移,犹如牝马的个性和品德。

坤地要永远跟随乾天,只有刚建的君子在前领路众人才能安顺前行。

作为随从的牝马若自作主张一马当先会迷失方向,如果随顺主人的指引最终才能走上康庄大道。

卦辞中深藏着文王的政治抱负,文王把西周和自己比作坤卦,坤地厚德载物,天佑有德之人,寓意西周和文王都要永远跟随天道而行,作为天之子,替天行道成就王业。

“西南”和“东北”各有所指,殷商王朝在河南位于东北方,西周居于陕西在西南方。

西周的周文王厚德载物,文王将自己和西周比作是坤卦,永远跟随乾卦天道,就一定能使人民安居乐业,以此成就王业。

东北的商纣王残暴无德民不聊生,以此引喻民众要去西南方的西周,不要去东北方的商朝。

坤卦在文王后天八卦图中的方位在西南角,巽(xun)卦离卦兑(dui)卦也处在西方和南方,都是阴卦,对应的时序是阳气上升的春夏秋三季,万物蓬勃生长欣欣向荣。

对于臣民来讲,应去西南方找到志同道合的阴柔朋友,一起去跟随圣明的君王。

阴卦象征有众多的温顺民众,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扎根在西南就能得到万民的支持,有利于建功立业。

不论是自然万物的生长,还是君子修身养性,以及君王带领臣民成就王业,前去西南都能获利得朋,故称“利西南,得朋”。

文王后天八卦图东北角的卦是艮卦,艮卦代表终结,象征遇到险阻。

东边北边还有乾卦坎卦震卦,对应的时序是深秋寒冬,阳气衰败阴气施虐,万物枯萎萧条潜藏。

对于臣民来讲,东北方都是阳卦为领导者,如果前往东北将会丧失坤卦温顺跟随的美德,陷入争斗之中不利于团结。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阴柔之民前往东北方向是要寻找阳刚的主心骨,表面上远离了自己的阴柔朋友,却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虽“丧朋”而“得主”,能一心一意跟随君王。

《易经》坤卦原文全解析

《易经》坤卦原文全解析

《易经》坤卦原文全解析第2卦坤(kūn):坤为地卦【原文】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译文】坤卦,初始亨通,利于像母马那样保持温顺的德行。

君子有所行动,起初会迷失方向,后得到主人,到西南方向可以得到朋友,在东北方向则丧失朋友。

安于正道则会吉祥。

彖辞说:至大无际啊,坤元的始生!万物都借助你得以生成,你顺应着秉承着天道。

大地深厚负载万物,品德博大没有边际。

包容无限而广大,各类事物都因你而亨通。

牝马属于地上的动物,驰骋四野没有疆界。

阴柔温顺利于正道。

君子行动的开始会迷失方向,随后便会掌握行动的常规法则。

西南得朋,是能够见到自己的同类;东北丧朋,却会得到结婚的喜庆。

安于正道的吉祥,是与无边无际的地道相应的。

象辞说:大地顺应天而行,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道德负载万物。

文言说:坤是最柔顺的,然而它却可以变得极其刚健;坤是安静的,但它的品德却是方正不邪。

它是顺着乾阳运行的,但却有着自己的规则。

它包容万物,化生的功能广大无边。

坤道便是顺应之道吧?它顺应天道的四季运行。

【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

初六:当脚踩到霜的时候,应该明白结冰的日子快到了。

【原文】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译文】象辞说:当脚踩到霜的时候,说明阴气开始聚集,由此可知,寒冷的冬天将要到了。

文言说:积善行的人家,必定会有更多的吉庆留给后代;积恶行的人家,必定会有更多的灾难留给后代。

周易呼读方法坤卦

周易呼读方法坤卦

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呼读方法:坤象征地,坤为地。

地下地上,下上皆地。

地下,脚在人体的最下,亲地!故脚下与大地之间以下的地方,叫地下。

地上,即地面之上与人的脚上之间的空间,叫地上。

另外,我国有个传统说法:人的头部有两个地方也称天、地。

即人的脑门叫天庭,人的下巴叫地额(谚语:土埋着脖子)。

相面的朮语:天庭饱满,地额方园。

呌:好福相啊!这就是说,地面之上与人的下巴之间的空间,就是人们活动的大地。

例如:大地啊,我的母亲!她以宽厚博大的胸怀,给万物敞开了一个宽松和宽容的、可供生存、繁衍和养息的圣地。

她不管香花毒草,也不管狼虫虎豹,更不管干旱久枯,还是淫雨作溅,都相容并蓄,一概容忍接纳。

还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故“象辞”评议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

”处坤时,坤为地。

地从一开始就伟大、亨通(元亨)。

它就像母马那样负重善行,并柔顺执着,向既定的目标奋进。

老马识途啊!这又像有志气、有本领的人儿向既定的目标奋斗那样,开始领头的闯路人,可能因措施不力或不当,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

后来者吸取经验教训,取得了胜利(主利)。

接受经验教训,是很有利的事情。

比如西周,它在岐山之下一个呌“周”的地方立国,才称为“周”(史称西周、西岐)。

这样,周的西南方面,就成了周的大后方,根据地,有很多朋友在那里集结;周的东北方面,则是商纣之地,那里虽有不少朋友,可有的被迫害致死,有的逃亡在外,可惜!人无友事难成,只有安居正当,才能成为满意、吉祥(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处坤开始,以季节变化作比喻。

初六,象征平民。

生活在大地上的平民百姓,祖祖辈辈都是随顺自然,日岀而作,日落而息,听天由命的顺民。

这里以自然现象作比喻,当您踏着霜的时候,就会知道冰封大地的季节快要来临了。

这说明,任何事物的开始,力量都是很小的。

顺其道向前发展,识微知渐,其势力就会越来越大。

冰封大地,严峻!但它也是从霜降之后才开始慢僈形成。

坤卦文言文翻译

坤卦文言文翻译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不利东北。

无成有终。

译文:
坤卦:大吉大利,有利于雌马坚守正道。

君子有所往行,起初可能迷失方向,但最终能找到正确的归宿,有利于往西南方向行进,不利于往东北方向行进。

没有开始就没有成功,但有了开始就有结束。

坤卦以地象为喻,地承载万物,无私无欲,象征着柔顺、包容、承载的品质。

坤卦的卦象由六个阴爻组成,阴爻代表柔顺、柔弱,六个阴爻连绵不断,如同大地广阔无垠。

“元亨”,意味着坤卦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广大利益,如同大地能承载万物,使万物得以生长。

这里“元”表示广大,“亨”表示通顺,意为坤卦所象征的大地具有广大通顺的特性。

“利牝马之贞”,这里的“牝马”指的是雌马,马性温顺,代表着坤卦的柔顺品质。

而“贞”则表示坚守正道,意指君子应该效法坤卦的柔顺,坚守正道。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君子有所往行,起初可能会迷失方向,但最终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

这里的“迷”表示迷失,而“主”则表示主人,引申为正确的道路。

“利西南,不利东北”,坤卦所象征的大地,西南方是它的所在之地,因此有利于往西南方向行进。

而东北方则不利于坤卦所象征的大地,因此不利于往东北方向行进。

“无成有终”,坤卦虽然柔顺,但并非没有成就。

坤卦的“终”表示成就,意指坤卦所象征的大地虽然没有开始,但最终能够成就一切。

总之,坤卦教导我们,要学习大地的柔顺、包容、承载的品质,坚守正道,虽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最终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坤卦的智慧,对于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经对话录_02_坤卦

易经对话录_02_坤卦

2.坤卦——柔顺者的辅佐哲学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有利于像雌马一样以柔顺坚持正道。

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人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必然有利。

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

(攸:所。

贞:坚持正道。

)[提示]指出坤的阴柔顺从的本质特征。

徒:乾象征天的纯阳之气,性质刚健;坤象征地的纯阴之气,性质柔顺。

这样理解对吗?师:大致上是这样,所以乾卦又以刚健而行天的龙为象征。

坤卦又以柔顺而行地的雌马为象征。

徒:谈乾论坤,说起来也是千头万绪,难得要领。

请你大略地讲讲这两卦的要义,好吗?师:刚才你的话中已经涉及了两卦的要义。

需要补充的是:乾、坤两卦揭示了阴、阳这对基本矛盾既对立以依存的关系。

这是一。

在这对矛盾中,“阳”处于主导地位,“阴”则处于附从地位,依顺于“阳”而存在并发展。

这是二。

徒:总而言之,乾阳是主导的、进取的、刚健的,坤阴是依存的、辅助的、柔顺的。

师:所以,乾卦讲的是刚强者的进取哲学,坤卦讲的是柔顺者的辅佐哲学。

当然,这是从人事的角度来立论的。

坤卦的卦辞就着重指出坤阴的本质特征为柔顺。

徒:坤卦卦辞中也有“元”“亨”“利”“贞”四字,这与乾卦有相同之处。

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坤阴配合乾阳,也能化生、创始万物,并使之生长、发展、亨通。

所以坤阴也是元始而亨通的,这是与乾阳的相同之处。

不同者,坤卦卦辞在“贞”字之前添上“牝马”二字加以限制,是“牝马之贞”,这就与乾卦之“贞”不同了。

雄马的本质是刚健自强,坚持刚健便是雄马的正道,是雄马之“贞”;雌马的本质则是柔弱顺从,坚持柔顺便是雌马的正道,是雌马之“贞”。

所以“坤”应像雌马那样坚持柔顺之正道。

徒:就是说,阳刚而阴柔,乾健而坤顺,所以坤须顺乾。

这样,才能与乾一起发挥和合化生、元始亨通的大作用、大利益。

师:卦辞的下文又举例进一步发挥“利牝马之贞”的精义,其要旨就是“柔顺”、“居后”、“随从”。

乾卦·文言传

乾卦·文言传

乾卦·文言传《文言》,又称《文言传》,为《乾》、《坤》两卦所独有。

据说为孔子与弟子的问答记录,内容是全面解说卦辞。

《乾》卦文言共六段。

以下分段注解。

【原文】《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文言》说:元始,是众善之首。

亨通,是众美的集合。

利益,是合理和谐的共处、是义理的统一。

贞固,是事理的主干主。

君子以仁心为立身之本,履行仁义就能做众人的首领。

完美地与人相处、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仪的规定。

利人利物,就能符合义的要求。

纯正坚定、坚持正道就足够可以成就大事业。

君子是身体力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天的纯阳至健之品德:元始、亨通、和谐有利、纯正坚定。

”【注释】此为《乾》卦《文言》第一段,从道德角度解说元、亨、利、贞。

以上为公元前鲁宣公夫人穆姜的话,见《左传·襄公九年》。

义,体现等级差别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和,彼此相应,并存共处,引申到人的行为,指各安本分、各尽其责。

体仁:以仁为体,即为立身行事的出发点。

礼,遵守等级秩序的生活规范和道德规范,即仁和义的表现形式。

利物,实指利人;贞固,于自然界为冬藏,于人则为坚定的意志。

【原文】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文】初九爻辞说:“龙深潜在水底,不要有所作为”,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有龙的美德而隐居的人。

不为世俗的好恶而改变节操,不想出名。

甘心隐居而不感到烦恼,言行不被人赞同也不感到苦闷。

合乎心意的事就做,令人忧虑的事绝不沾边。

坚定而不动摇,这就是潜伏的巨龙啊!”【注释】自此以下共六小节,为《乾卦·文言》的第二段,侧重从道德情操方面进行解说。

坤卦,坤为地卦,原文

坤卦,坤为地卦,原文

坤卦,坤为地卦,原文《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従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共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従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白话详解):坤卦卦象,卦为地的象征意义八卦之中坤代表地,用来表示。

坤的符号的产生,是古人观望大地,见地上滚动着的大小石块,于是把它们画下来,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符号,以象征地。

孔子弟子所著《文言》坤卦解读

孔子弟子所著《文言》坤卦解读

孔子弟子所著《文言》坤卦解读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卦因其全部阴爻而柔顺至极,动则顺应乾刚,因其阴爻主静而常养万物,所以德合四方,与乾阳相合而成常态,包容万物而养育使之光大。

坤道之顺,顺承天而应于时。

这里面的“化光”一词,引用孔颖达的解释,是否正确有待讨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积善之家,一定会积德造福于后代,积不善之家,也必有后报。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长期变化而成,不是一朝一夕突发而至,从其根源来看,都是渐变而来,包括臣弑君,子害父等都是不能为之提前辩识,这才酿成大祸。

坤卦初爻说“履霜坚冰至”就是指这样的顺序。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为正的意思,主,有义的意思。

君子用“敬”来“直内”,在心里正直,用“义”来“方外”,使外部感化。

敬义双立而德就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即不怀疑其所作所为。

这是按字面来翻译的,至于“义”和“方”究竟有什么关系,小雅自己也有疑点。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阳刚而阴柔,阴柔而具美德,美德而不彰显。

这样的美德用以辅助乾阳以成大事,成大事而不居功。

所以说,地道,也是妻道、臣道。

因此,地道虽然自己不亲自做成大事,却有成大事的结果。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天地变化,阴阳交融,云行雨施,草木才生长茂盛;天地闭塞,阴阳不交,英雄无用人之处,因此,贤人隐居不出。

这就是坤卦六四爻所说“括囊,无咎,无誉”,无为处事,谨言慎行。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君子以黄色居中而通四周纹理,即身居四通八达的重要位置,内含美德,流传四方,影响周边各方,这正是完美至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坤卦文言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1 . 文言傳曰:坤為地,大地之德性,雖至為柔順,至為安靜,然承受自乾天之
施化,能廣生萬物而欣榮暢旺,則又顯現其至為剛直、至為方正之德性。

坤地能以乾天為主,隨天意而動,故如得其主人,而有常保福慶之利,並能化生、養育萬物,而成就卓著。

大地有其順德,能順承天意,依四時變化而運行,此其所以偉大也!
2 . 坤卦文言共七節,本節總釋坤卦卦辭大意,以下六節分是六爻辭之意。

3 . 劉沅曰:乾剛坤柔,乾動坤靜,定體也。

然坤固至柔,承乾之施,而動以生
物,其機不可止遏,則亦至剛矣。

坤固至靜,然有乾之化,而德能廣生,形氣各有所屬,則又至方矣。

蓋以乾為主,讓功於乾,常若居後,實則德所主而有常,故能含育萬物,化生不窮,光輝宣著,順承天道而時行,不敢先時而起,不敢後時而不應,所以配天於無窮也。

4 . 吳澄曰:剛、方,即六二所謂直也、方也。

乾九五不徒剛健,而能中正,故
為乾元之大。

坤六二不徒柔靜,而能剛方,故為坤元之大。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1 . 常積善行之家,必常有祥慶之事;常積惡行之家,則必常遭災禍。

一國之中,
有為人臣者弒其國君,為人子者弒其父親之惡行,並非短時間所造成,而是長時間累積逐漸形成,而於早期未能辨別事情之真相而已。

周易坤卦初爻曰:履霜,堅冰至。

乃說明惡行之萌生乃是有跡可尋,往往是順著一定之軌跡演變而成。

2 . 劉沅曰:善不善之積,生於一念,而成於馴致。

夫子之言履霜堅冰,而歎善
不善之積,必有餘慶餘殃。

又以殃之大者,明其非一朝夕,欲人積善於早,戒不善於微。

而坤固以順為德,而順於理而不順於私,順其私則堅冰至矣。

3 . 禮記曰: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曰:君子慎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4 . 馬振彪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故惡積不可掩,
罪大不可解。

及至犯大不韙,而成弒逆之禍,皆由一念不善為厲階。

此與履霜之始,陰漸凝而愈甚者何異?及其久也,馴至固陰冱寒,結冰既堅而不可解者。

人多忽其漸之由來,而不加察,在聖人則早辯之矣,此垂戒之深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1 . 坤地承受乾天之施化,謂其品德剛直,乃因其心存正道;謂其行為方正,乃
因其行事合宜。

君子敬慎不茍,則其內心剛直;行事合宜,則其舉止端正。

能心存敬慎又行事合宜,則其德必不孤而有鄰,此正顯現其所以偉大。

坤卦二爻有此剛直、方正、偉大之修養者,則凡事不經學習,亦無不獲利,其一切行為皆無須疑慮。

◎義,宜也。

◎內,心也。

2 . 程頤曰:君子主敬以直其內,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內直,義行而外方。


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自大,無所用而不周,無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3 . 朱熹曰:敬解直字,義解方字,不孤解大字。

施之於人,則事君忠,事親悦,
交友信,不待習而無一不利。

4 . 劉沅曰:直乃承天之施,而生物無不遂,其正則然。

方乃順天之化,而物各
得其所,其義則然。

內欲其直,則敬以居心;外欲其方,則義以行事。

敬義者,內外交飾之功,實人心自然之理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1 . 陰柔者,縱然是才德皆美,能輔佐君王建國立業,亦當是潛藏不露,不敢以
成功者自居,此乃大地所以順天,妾婦所以從夫,人臣所以忠君之道理。

依大地順天之道理,雖成功不歸己有,而其代天生養萬物,而終能成其事,實與天同其偉大。

2 . 宋衷曰:臣子雖有才美,含藏以從其上,不敢有所成名也。

地得終天功,臣
得終君事,婦得終夫業,故曰而代有終。

3 . 二程遺書云:天地日月一般,月之光乃日之光也。

地中生物者,皆天氣也,
無成代終,地之道也。

4 . 劉沅曰:成功弗居,地道之常。

地統於天,不有其功,無成者也。

然代天生
物,物無不成,天功實賴以終,此地所以能成其大,與天同功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賢人隱。

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1 . 天地運轉變化,自春至秋,正陰陽交融之時,草木蕃殖旺盛。

寒冬至,則天
地閉塞,萬物蟄伏,有賢人隱退匿跡之象。

周易六四爻辭曰:天下否閉之時,當隱身匿跡,猶如束緊囊袋之口,不展才用,則雖不獲讚譽,亦可不惹咎害,此乃在說明當謹慎處世之道理。

2. 劉沅曰:變化而泰,草木且蕃,人不待言。

變化而否,天地閉,賢人隱,豈
可躁動乎?六四居上下卦更易之交,正天地變化之時,可否未卜,咎譽皆無,蓋言謹於藏身,得天地之義也。

3. 孔穎達曰:囊所以貯物,以譬心之藏智也。

閉其智而不用,故曰括囊。

不與
物忤,故無咎。

功名不顯,故無譽。

4. 張浚曰:括囊,蓋內充其德,待時而有為者也。

閉於前而舒於後,生化之功
自此岀,故夫子發天地閉之義。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1 .含坤德之君子,心地剛直,行為方正,以黃居中,通達事理,猶如六五爻,
處君王之正位,居柔順之坤體,其才德之美,蘊存於心,而暢達於全身,並發揮於事業上,可謂已達美之極至。

2 . 胡炳文曰:直內即所以為黃中,方外即所以為通理。

趙彥肅曰:正位居體,
乃正五之位,居坤之體。

3 . 劉沅曰:地含天之元氣,故其不窮。

人法之而以黃居中,意誠、心正、而身
亦修矣。

性命之根,生於太極,唯土德含育之,身潤而德亦日新。

4 . 馬振彪曰:五居上坤之中,陰道不窮,故中而通也。

三之所含(潛藏不露),
四之所括(隱遯養晦),皆其在中之美也。

就一身言則暢於四支,就天下言則發於事業,此皆本於在中之美,而以時發之也。

5 . 李光地曰:乾爻之言學者二:九二,言信行謹,閑邪存誠;九三,忠信以進
德,修辭立誠以居業。

坤爻之言學者二:六二,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六五,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誠之意多,實心以體物,是乾之德也;敬之意多,虛心以順理,是坤之德也。

而要之,未有誠而不敬、敬而不誠者,乾坤一德也,誠敬一心也。

陰疑於陽必戰。

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1 . 上六處坤陰之極,順天之道,陰盛極而陽返,因而有陰陽相爭之象。

陽氣爭
起於坤體之外,或疑坤六並無陽氣,故爻辭特稱龍,以明陽氣之起。

陰陽相配,合屬同類,上六當陰盛極而陽返之時,陰陽未相分離,故稱血,以說明陰陽之相交合。

天玄青色,地黃土色,天地間呈現青黃色相混雜之現象,正說明天地之氣相交合,而萬物重新滋長。

2 . 尚秉和曰:稱龍,所以明有陽也。

陰陽合為類,離則獨陰獨陽而不能生,即
不稱為血。

既曰血,則陰陽類也,天地雜也。

玄黃者,言此血乃天地之所和合,非陰非陽,亦陰亦陽,故能生萬物。

3 . 劉沅曰:卦本純陰,未嘗有陽,然陽自未常無也。

郭雍曰:上六之戰,無
龍以明之,則不知其與陽戰也,故稱龍焉。

俞琰曰:血言玄黃,天地雜類,而陰陽無別矣,然其大分終不可易,故又分言之曰天玄地黃。

4 . 馬振彪曰:上六為陰之窮,正所謂堅冰之候也。

陰極盛而疑於陽,礙陽之出,
則陽不得不與陰戰。

月令云:陰陽爭,死生分。

是日長至之時,陽將死而陰漸生,即乾上九亢龍之義也;又云:陰陽爭,諸生蕩。

是日短至之時,陰漸退而陽漸復,即坤上六龍戰之義也。

5 . 馬振彪又曰:陰陽相含,乾上爻象龍之亢,純陽中含微陰焉;坤上爻象龍之
戰,純陰中含微陽焉。

天地合陰陽不分,天地雜而陰陽始也。

所謂雜者,正
天地絪縕,萬物化群之道。

而其純陰純陽之體,本未嘗雜,故曰:天玄而地黃。

◎絪縕,天地間之生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