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品管圈

合集下载

【医疗精品】品管圈-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例数(征雁圈)

【医疗精品】品管圈-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例数(征雁圈)

34
护士重视程度 次相关 相关 极相关
30
32 124 3
紧迫性 次紧迫 紧迫 极紧迫
可行性 一年之后说 一周后再说
立即
圈能力 低:0-50% 中:51%-70% 高:71-100%
6
二、主题选定
(二)本期活动主题
降低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
7
二、主题选定
(三)选题理由
对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 患 科的第一诊断 者
总分
采行 负责人
实施日期
实施 地点
改进标本容器
31 19 14 64


2019年1月
手术室
容器选择不合 理
改进盛装福尔马林溶液容器
21 23 15
59


2019年1月
手术室
改进标本送检篮
23 20 20 63


2019年2月
手术室
无专人管理
指定专人管理 定时查对标本
23 20 19 62


2019年1月
容器选择不合理
改善前: 容器无盖, 容器过大或过小。 对策内容: 1.计划购买各种规格的病理标本袋,替代 上述盛装容器 2.着手改进标本送检篮,并建议医院购 买10%福尔马林缓冲液。
对策实施: 1.于2019年1月购回各种规格病理标本袋 及送检篮,规范标本适检袋的使用方法。 2.于2019年1月购回10%福尔马林缓冲液 并使用。 3.在原壁柜上门加锁。 负责人:XXX 实施时间:2019年1-2月
标本管理责任心不强
改善前: 手术相关人员 对策内容: 1.加强对护士的教育 2.重组病理查对流程
对策处置: 改进后效果良好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刘瑛;田书梅【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分析探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整改,完善手术室标本的规范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1日—2017年5月31日收取的205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期间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善,与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323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于2016年10月1日对手术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标本无专人管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交接不规范、标本信息填写不全、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漏登记等现象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明显降低,缺陷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01%下降为改善后的0.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运用品管圈手法改善手术标本的送检流程及标本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大幅降低了标本的缺陷率,规范了手术标本的安全管理.【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11)004【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标本;管理;安全;应用【作者】刘瑛;田书梅【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手术室,湖北潜江 433199;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4品管圈(QCC)是指由同一个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3]。

这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同心协力,集思广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过程中[4],近年来QCC在医疗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效果明确[5]。

手术标本是指手术中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患者疾病有关的物体、异物等[6]。

其管理一直以来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为了加强手术标本的规范管理,将手术标本管理列入手术室2017年度重点质量改进项目之一。

手术室品管圈工作汇报

手术室品管圈工作汇报

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 文化
提升护理人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品管圈工作目标
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汇报范围
本报告将全面介绍手术室品管圈的活 动过程、成果、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们将详细讨论品管圈在提升手术室 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具体作用,以 及如何将品管圈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 未来的工作中。
报告将涵盖品管圈的成立、活动计划 的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
02
品管圈工作概况
品管圈成立背景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 改进的需求
手术室品管圈工作汇报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引言 • 品管圈工作概况 • 品管圈工作成果 • 品管圈工作问题与改进措施 • 品管圈工作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手术流程,降低手术风 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作为医疗救治的重要场所,面临着越来越高 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开展了品管圈活动,以期通过团队合 作和持续改进,提升手术室的运营水平。

“品管圈活动”资料汇整

“品管圈活动”资料汇整

“品管圈活动”资料汇整目录一、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二、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三、品管圈活动提高脑血管患者压缩雾化吸入的正确率四、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入院患者宣教知晓率方面的效果评价五、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六、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强调以基层员工为主体,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运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在医疗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包括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降低故障率、减少安全隐患和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通过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为后续工作计划和实施提供方向。

根据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成员分工、仪器设备调查和统计、制定改进措施等。

为保证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围绕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故障率、安全性能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制定。

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训则针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品管圈成员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调查和统计。

针对发现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措施实施后,对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持续改进。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将品管圈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相应的文件资料,以便后续查阅和学习。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为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故障率降低、安全性能提升等方面。

品管圈活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效果分析随着手术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是影响手术质量和病理诊断结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离体标本进行及时、准确的固定处理,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不足或过长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这对病理诊断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合格率,成为了品管圈活动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效果分析的角度,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提高效果。

一、品管圈活动的介绍品管圈活动是一个质量管理工具,旨在帮助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改进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在医疗保健领域,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管理、病房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品管圈活动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问题分析、改进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二、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影响因素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是指手术中取出的组织标本在固定液中的处理时间。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组织需要用不同的固定液和时间进行固定处理,以保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形态的保持。

影响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合格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医务人员对不同类型组织的固定处理方法和时间要求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手术室是否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对术中离体标本的固定处理是否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3. 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与检验:离体标本固定处理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是否经过定期的检验与维护,能否保证其正常运行。

4. 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医务人员之间是否进行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减少人为失误。

5. 系统管理和监督检查:手术室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制度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对术中离体标本固定时间的合格率是否进行了定期评估和跟踪。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张新丽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32期[摘要]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该院手术是10名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

应用品管圈工具,把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解决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由31%下降到13%明显降低(P[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11(b)-0133-02手术病理标本是判断疾病预后结果的重要依据,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可以为医生诊断患者疾病提供有效信息。

病理标本多集中于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该注重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科学管理,保证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质量[1]。

基于此,品管圈活动应运而出,医院中性质互补、相似的工作场所中的护理人员自发习性组成一个活动团队,该团队以合作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工具和物品管理手法,对工作场所和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和排除。

该文主要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中,该院的品管圈小组成员主要组成包含:手术室的10名护理人员;该品管圈小组是自发组成,品管圈包含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另外,选择一名专业能力强、领导能力突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

1.2 方法1.2.1 选定主题在选定主题之前,圈内成员要注重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其进行分类,从事情的急迫性、重要性进行严格分类,然后例举出措施,并以可行性和圈内成员的实际能力,进行项目的评估,进而确定该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该研究以如何降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研究讨论。

选择该主题的运营是: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离不开手术病理标本资料,由于手术病理标本量较大,在其管理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需要对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该院手术是10名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

应用品管圈工具,把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解决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由31%下降到13%明显降低(P<0.05)。

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隐患,可以为安全管理手术病理标本提供保障。

标签:品管圈活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手术病理标本是判断疾病预后结果的重要依据,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可以为医生诊断患者疾病提供有效信息。

病理标本多集中于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该注重對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科学管理,保证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质量[1]。

基于此,品管圈活动应运而出,医院中性质互补、相似的工作场所中的护理人员自发习性组成一个活动团队,该团队以合作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工具和物品管理手法,对工作场所和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和排除。

该文主要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中,该院的品管圈小组成员主要组成包含:手术室的10名护理人员;该品管圈小组是自发组成,品管圈包含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另外,选择一名专业能力强、领导能力突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

1.2 方法1.2.1 选定主题在选定主题之前,圈内成员要注重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其进行分类,从事情的急迫性、重要性进行严格分类,然后例举出措施,并以可行性和圈内成员的实际能力,进行项目的评估,进而确定该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该研究以如何降低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隐患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研究讨论。

选择该主题的运营是: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离不开手术病理标本资料,由于手术病理标本量较大,在其管理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需要对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品管圈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例数征雁圈

品管圈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例数征雁圈
标识不清
标签书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 ,导致标本难以辨识。
交接不规范
交接流程不规范,导致标本丢 失、混淆。
保存不当
保存温度、湿度不符合标准, 导致标本腐烂、变质。
信息化程度低
手工操作多,信息化程度低, 影响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
设定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如降低病 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至一定比例。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病理标本管理流程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 施,如加强培训、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等。
实施改进措施
培训与教育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病理标 本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优化流程
对病理标本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如简化操作步骤 、明确责任分工等,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病理标本管 理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病理标本
的管理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提高病理标本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缺陷的发生 率。 提升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诊疗安全。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度。
02
病理标本管理现状分析
自主性
品管圈成员自动自发地参与品质管理活动,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积极 性。
集体性
品管圈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目的性
品管圈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旨在提高工作质量、降低不良率、提升 工作效率等。
品管圈在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病理标本的收集、标识、存储和 转运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36.23%
80%
15 57.97%
80%
12 75.36%
80%
7 85.50%
80%
5 92.75%
80%
3 97.10%
80%
1 98.55%
80%
1 100% 80%
例数
累积百分比
主要问题线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明确重点
经过数据收集,并于2007年12月进行统计:
缺乏管理要因
容器选择不合理 无专人管理 标本管理责任心不强 病理单填写不全 无医生核对签名 标本防腐不当 标本存放混乱 甲醛配置流程不合理
圈员统计
缺陷例数
25 15 12 7 5 3 1 1
百分比(%)
36.23 21.74 17.39 10.14 7.25 4.35 1.45 1.45
累计百分比(%)
[2]杜泓,谷秀红,聂翠娟.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方法的改进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 志,2006,6(6):42-43.
[3]许晨耘,符林秋.服务流程重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64-65.
[4]徐艳娥.洁净手术部病理标本的管理[J].护理研究,2007,21(8):2236. ……
甲醛配置流程不合理 (1,-1)
容器选择不合理 (2,-2)
无医生核对签名 (3,0)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冰山图
如何降低病理标本送检缺陷率
标本存放混乱 无医生核对签名
治标问题
标本防腐不当 病理单填写不全 甲醛配置流程不合理
无专人管理 容器选择不合理 标本管理责任心不强
过渡问题 治本问题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征· 雁 杨雪梅
马秀苗
成立时间:2007.12.01 活动次数:15次
陈茹妹
蔡秋 李霞
许晨耘
柯雅娟
黄怡
朱宏颖
俞诗娃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姓名
许晨耘
柯雅娟 蔡秋 马秀苗 陈茹妹 李霞 朱宏颖 俞诗娃 杨雪梅 黄怡
职称
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师 护士
57.97% 15 15
60.00% 50.00%
10
36.23%
12 7
40.00% 30.00%
5
5 3
20.00%
1
1
10.00%
0
容器选择 不合理
无专人管 理
标本管理 责任心不

填写病理 单信息不
完善
无医生核 对签名
标本防腐 处理不当
标本存放 混乱
甲醛配置 流程不完

0.00%
例数 累积百分比 主要问题线
9表示关系最强、3表示关系普通、1表示关系很少.五个主题分别依护士重视
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予以评分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主题选定理由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
病理标本的管理——“零宽容”制度
分析在病理标本管理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存在
的风险,采用“零缺陷”管理,做到标本管 理“零风险”。
人员分工
学历
本科
本科 专科 本科 专科 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年 龄(岁)
43
34 38 34 37 35 32 34 25 24
小组分工
分配成员任务
监督管理活动 组织成员活动 组织成员活动 数据收集统计 数据收集统计
采集相片 采集相片 幻灯片制作 幻灯片制作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主题选定
问题点
容器选 择不合 理
容器过大 或过小
病理标 签使用 不规范
病理送检 登记本不
标本管理 责任心不 强
手术相关
管理者思 想不重视
新进人员 专业知识 培训不够
无医生核
规范
人员 病理单填
标本防腐
对签名
甲醛溶液
写全
不当
表格设计不完善
浓度过高
手术医生不重视
病 理 标 本 管 理 缺 陷 发 生率 高
标本存放混乱 空间狭小
分析
护士 急迫 可
重视 性 行
程度

圈员 能力
总分
顺 序
选定
术前探视
37 41 35 35 148 3
降低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 58 49 43 55 205 1
仪器管理
31 37 41 33 142 5
新护士带教 手术间管理质量
选定4:9降低41标本4管1 理4缺1 陷1发72生2率
41 35 37 31 143 4
组织实施

蔡秋
效果检查

柯雅娟
巩固措施 总结资料
﹉ ﹉
李霞 杨雪梅
成果发表
﹉ 蔡秋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现况调查
对象:2007年1月-11月
5479例
时间:2007年12月03日-15日
方法:资料查阅、数据收集
缺陷例数
69例
资料查阅
2007年1-11月 病理标本总数 5548例
[1]张金凤,宋烽.手术标本管理失误原因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9):724-725.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小组活动计划表
项目
月别
07年 12月
02日
12月03 -15日
12月 16- 19日
确立课题 ﹉
12月 22日
12月25 08年1-27日 2月
3月
4-12 月
09年 1月1 日- 15日
09年 1月 22号
责任人
许晨耘
现状调查

陈茹妹
原因分析

许晨耘
设定目标

蔡秋
制定对策

马秀苗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2007年1-11月病理标本缺陷例数 分布情况
1
1
标本防
3
腐不当
无医生 核对签

5
甲醛配置 流程不合

标本管理 责任心不

病理单填 写不全
无专人管 理
12
15 25
7 单位:例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回顾
送检容器
固定液盛装容器
标本送检篮
环境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要因分析


容器无盖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病理标本管理 QCC成果发布
“征·雁”
圈长:许晨耘
海南海南省省人人民民医医院院手手术术室室
征·雁
一个集体仿似雁群 ,而员工就是大雁。 雁的迁徙,好比集体目标一致、群策群力,步步迈向 成功。
“征·雁”就是征服困难并不断进入下一个“征途” 的群体。
海南海南省省人人民民医医院院手手术术室室
36.23 57.97 75.36 85.50 92.75 97.10 98.55 100
2007年1-11月送检标本5548份,统计缺陷例数69次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柏拉图
30 25
25 20
75.36%
85.50%
92.75%
97.10%
98.55%
100% 100.00% 90.00% 80.00% 70.00%
存放处不设门

甲醛原液 不加盖 甲醛挥发
容器无法 密闭
环节琐碎
管理措施
甲醛配置流
不合理
程不合理
管理混乱
病理送检 流程不合 理

无专人管 理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高的
因果关联分析图
病理单填写不全 (2,-1)
标本防腐不当 (2,0)
标本存放混乱
(3,0)
无专人管理 (0,-5)
标本管理责任心不强 (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