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诊断—8.4.1常见脉象-浮沉迟数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浮沉迟数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浮沉迟数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浮沉迟数脉浮沉脉辨别的虚实,而不是表里。
1.浮脉脉象是用力按到沉部,然后轻轻抬指,脉象随着手指向上浮起,叫做浮脉。
不是表面有脉,沉取无脉的意思。
浮脉代表着中气虚,收敛不足的意思。
浮脉兼脉小,代表更虚。
浮脉兼弦脉,代表中虚兼肝风。
浮脉加外感,需要用降药,比如白芍,兼补中气。
浮脉加内伤,需要补中。
桂枝汤为脉浮缓,所以用芍药收敛荣气,用草姜枣补中气。
麻黄汤一般讲脉浮紧,其实很多时候是脉沉紧。
2.沉脉脉象这里讲沉脉在肉下,虚实易了然。
这里考虑沉脉是对应的浮脉,所以就是用力按到沉部,然后抬指脉象不浮起,主要在沉部。
沉脉又分为虚实两种,沉实脉代表着实热,沉微代表着虚寒。
复习前面微细脉,微脉为浮取有,沉取无,代表着阳虚,所以沉微为虚寒。
如果是沉细脉,细脉为沉取有,浮取无,代表着阴虚。
这里介绍沉细有力,也是实热。
沉细无力,属于虚寒。
这里的沉细有力,不是阴虚,那就是因为他是经络阻塞,腠理不通所致。
沉细无力,按理说应该是阴虚。
因为沉微为阳虚。
这里存疑。
所以考虑沉而有力为实证,沉而无力沉微为虚证,为虚寒。
沉实脉分为整个的沉实,属于胃家实,用承气汤。
沉细有力的实脉,为腠理经络的实,治疗用滋润疏通,理气活血。
迟数脉辨别的是寒热。
上文软硬脉也是代表着寒热。
迟脉脉象为一个呼吸脉搏跳动不足五次,一个人一分钟呼吸如果平均是12-20次次,一分钟心率60-100次,那么不足60次就是迟脉。
也就是心动过缓。
迟脉就是现代医学的心动过缓。
迟脉代表着虚寒。
迟脉也有胃家实,可以通过大便次数判断,如果多日不大便,腹部拒按,局势胃家实的迟脉。
虚寒的迟脉脉来虚微,一派虚象。
迟脉也代表着肾家元气不足。
数脉脉象为心率快,也就是西医的心动过速,一般需要超过100次每分钟。
代表着中气虚。
所以迟代表着阳虚,虚寒,数脉代表着中虚,虚热,伤津。
脉数兼发热为虚,沉而微,虚更甚。
治疗需要采用甘味药补中,降相火,热退了心率就降下来了。
第44讲病理脉象:浮脉(二)、沉、迟、数脉

第44讲病理脉象:浮脉(二)、沉、迟、数脉浮脉的类似脉,就是属于浮脉这一大类的,它的脉象,浮脉这一大类里面,除了浮以外,还有一个散脉。
散脉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久病逢之却可忧、却可惊的那一种脉,就是浮而无根的这种情况。
脉象特点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
浮脉,摸脉的时候明显,但是已经散漫,浮脉就没有什么力了、不很明显,中取就没有了,沉脉就更没有了,轻取上面有一点点,实际上就是无根的脉,是不是?无根的脉,我们讲无根是讲尺脉沉取无力。
现在寸脉和关脉都显得浮而无根了,所以它是无根的脉,不但是脉散、无力、无根,并且还不匀,伴有不太规律,就是有的时候跳得快一点、有时候跳得慢一点,脉搏的力量也不一致,有的时候力量显得还比较明显、有的时候就没有了。
心气已经快要衰竭的时候,就可能表现为这种脉象,所以是种浮而无根的脉,“散似杨花无定踪”,好像是花、杨柳的花,在空气中飘飘,没有根的表现。
这是一个脉图,它的脉形的大小不太一致,快慢也不太一致,当然要从力量上看,它是浮取不太(明显),还是有一点,中取、沉取都不明显,这样的脉就是属于散脉,散脉的病情已经相当危险了,所以久病逢之却可惊,就是一种虚阳浮越的表现,虚阳浮越。
临床意义:元气离散,心神衰竭这种表现,机理我们不详细讲了。
第二种,是芤脉。
什么叫作芤,芤就是葱的别名,我们下面条的时候放点葱,解表药有一个葱豉汤,解表药里面也有一个生葱。
芤就是葱,什么叫作芤?就是草中有孔者名曰芤,就这么描述的,草里面有一个洞,有一个孔,有孔的,脉搏上表现为这样。
什么问题?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浮上面摸上去好像这脉搏还好、脉搏还显得比较有力,并不虚弱,但是稍微用力的话,中间没有了、不明显了,那么再用力,根部也还有一点,这就怪了,上面有,中间不太明显,根部又有,实际上那就是什么问题?这个血管就摸到是一个血管,上面脉搏跳动一下,这个血管感觉得到,脉搏在那跳的时候,压重了,也感到在跳,但是脉管里面的血液很少、很少了,所以中取的时候不明显,所以浮取、沉取、左取、右取。
中医脉学之浮脉、迟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浮脉、迟脉详解浮脉:脉象名。
脉位浮浅,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在表。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多见于感冒,某些急性热病初期。
但应注意某些久病阳气虚损而不能内守,浮越于外,也可见浮大无力的脉象。
脉决1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脉决2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虚兼木旺,尺中馊便不流通。
脉决3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脉绝4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
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
主病:主表证,表实证或表虚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
如果表证脉见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为表虚证的表现。
若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张仲景脉诊十二字箴言

张仲景脉诊十二字箴言张仲景脉诊十二字箴言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
在他的医学理论中,脉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总结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脉诊的十二字箴言,这些箴言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沉浮:脉象沉浮是指脉搏的节律和力度,沉浮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沉浮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迟数:脉象迟数是指脉搏的频率和节律,迟数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和脏腑功能状态。
脉象迟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浮数:脉象浮数是指脉搏的节律和力度,浮数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浮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涩数:脉象涩数是指脉搏的节律和力度,涩数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涩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弦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六、滑数:脉象滑数是指脉搏的节律和力度,滑数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滑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七、数数:脉象数数是指脉搏的频率和节律,数数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和脏腑功能状态。
脉象数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八、长短:脉象长短是指脉搏的节律和力度,长短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长短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九、远近:脉象远近是指脉搏的节律和力度,远近不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远近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脉诊:浮、沉、迟、数、滑、涩者,为六脉也;浮者,为阳在表、为风、为虚也。沉着

中医脉诊:浮、沉、迟、数、滑、涩者,为六脉也;浮者,为
阳在表、为风、为虚也。
沉着
中医脉诊:
浮、沉、迟、数、滑、涩者,为六脉也;
浮者,为阳在表、为风、为虚也。
沉着,为阴在里,为湿、为实也。
迟者在脏,为寒、为冷、为阴也。
数者在腑,为热、为燥、为阳也。
滑者,血多气少也。
(滑为血有余。
)
涩者,气多血少也。
(涩为气浊滞。
)
八脉者,浮沉迟数滑涩大缓是也。
表者脉浮,以别之病不在里也。
里者脉沉,以别之病不在表也。
虚者脉涩,以别之五虚也。
实者脉滑,以别之五实也。
寒者脉退,以别之脏腑积冷也。
热者脉数,以别之脏腑积热也。
邪者脉大,以别之外邪相干也。
正者脉缓,以别之外无邪干也。
被遗忘的中医经典脉诊:浮中按沉,三部十二候,临证必读。

被遗忘的中医经典脉诊:浮中按沉,三部十二候,临证必读。
展开全文仲景中医师承学堂诊脉必须测定浮、中、按、沉四部一般诊脉皆以浮、中、沉三部来定病在表或半表半里或里。
先父根据他的经验认为:诊脉定位应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这样能更好地定表、里,定功能与实质。
浮以定表分,中以定偏里,按是属里,沉则为极里(深层);也可以说浮脉主表、沉脉主里,中与按皆主半表半里。
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可以用浮、中、按、沉来划分。
总之,浮、中可测定功能方面的疾病,按、沉可测定实质性的本病。
再如新病与久病,气病与血病,外感与内伤等,都可用浮、中、按、沉四部辨别清楚。
今将浮、中、按、沉四部取脉方法及主病情况分述于后。
01浮部的取脉法医生用指轻轻地按在病人皮肤之上。
浮部取脉一般表示病机在表分,如伤寒病初起病在太阳为表,温病则为病在卫分亦为表,或为在肺与皮毛。
当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机,还要看兼脉的情况。
如浮滑主风痰,浮数主风热等。
若想进一步测虚实、寒热、表里、气血,或停痰、停饮、郁热、血瘀等,就必须检查其他兼脉,否则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02中部的取脉法中部的取脉方法,是从浮部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
如浮部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
中部取脉一般表示病在气分,或病在肌肉,或在胃。
如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中,即广泛称它为在肺胃之间。
总之,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部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属阳,属气分。
若病脉需再加力入“按”(九菽之力)、入“沉”(十二菽之力)两部而得,说明邪已入营、入血。
03按部的取脉法医生切脉,从中部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为按部的取脉法。
按部取脉一般反映在里之病,如伤寒病的太阴证,温病的营分证等,杂病反映肝、肌肉及筋膜之间的病变。
凡病脉在按部出现,说明病已入里,主营分、主阴。
04沉部的取脉法从按部加重力量(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脉,按至筋骨为沉部的取脉法。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说说中医的六类基本脉象,一起学学如何分辨!

说说中医的六类基本脉象,一起学学如何分辨!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而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相关,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浮、沉、迟、数、虚、实六类基本脉象的特点~浮脉浮脉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因素脉象。
主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中取、沉取都不如轻取明显,或中取、沉取时无脉感。
浮脉只以部位言,其位置浅表,位于“肉上”,不含有其他因素,与中、沉构成不同深浅位置之脉位。
浮脉之指感轻手可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轻按,指下感觉脉管形状清晰,跳动明显;重按,脉管被压,跳动力减弱。
浮脉的比喻有“如水漂木”“似水上浮物”“漂木之义”“如循榆荚”“如风吹毛”等。
浮脉为纲领脉之一,在浮脉的基础上,再加有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浮脉类派生衍化的兼脉脉象。
浮脉的兼脉较多,有浮数、浮缓、浮迟、浮结、浮细、浮洪、浮动、浮短、浮滑、浮涩、浮紧、浮弦、浮散、浮乳、浮濡、浮弱、浮虚、浮而有力、浮而无力、浮洪大、浮弱涩、浮细滑、浮紧滑、浮滑疾紧、浮滑数疾、浮洪大长、浮大弦硬等。
浮脉出现于平脉(瘦人、秋季、肺脉),病在表,邪在阳分,主风邪,病在里,主虚证,妇人临产。
概括起来,血管表浅、时令本部、表邪侵袭、里虚血脱致浮脉、气脱不藏致浮脉、阳气浮越可导致浮脉。
沉脉沉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不含有其他因素。
主要是脉位较沉,沉取时脉搏动感较中取、轻取时明显。
沉脉只以部位言,其位置深,在近于筋骨,位于“肌肉之下”,且有深深下沉之势,与浮、中构成不同深浅位置之脉位。
沉脉之指感为重手乃见,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重按,指下感觉脉管形状清晰,跳动明显;轻按,脉管搏动力量减弱。
沉脉的比喻有“犹石沉水”“如石沉水”“如石坠于底”“如绵裹砂”等。
沉脉为纲领脉之一,在沉脉的基础上再加有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沉脉类派生衍化的脉象,并可与有关脉象构成兼脉。
沉脉的兼脉较多,有沉伏、沉数、沉迟、沉结、沉缓、沉细、沉小、滑、沉涩、沉乳、沉实、沉弱、沉弦、沉紧、沉牢、沉而有力、沉而无力、沉弦紧、沉紧数、沉小迟、沉细数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1 常见脉象-浮沉迟数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正式学习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一般来说,除了正
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于病脉。
一常见脉象
脉象的数量,历代医家著作有所差别,
《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26种脉象;
《脉经》总结为24种;
《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
《濒湖脉学》则为27种,
《诊家正眼》为28种脉象。
近代临床提及的脉象,通常为28种脉象。
本课程只讲述28种脉象中间常
见的19种脉象。
我们按照脉象的位、数、形、势4个要素,的8个方面来学习。
(一)浮脉和沉脉
首先我们学习按脉位分类的一对脉象:浮脉和沉脉。
1浮脉
【脉象特征】
首先,我们来学习:浮脉。
浮脉的脉象特征,是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
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
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因此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又称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这里“举”就是轻按,“按”就是重按。
【临床意义】
一般来说,浮脉多见于表证。
这是机体抗邪向外的一种表现。
当外感风寒之邪、风热之邪,或风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外出,人体气
血趋向于肌表,所以脉气鼓动血脉向外,故见浮脉。
邪盛而正气不虚,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脉多浮紧。
因此,浮紧脉见于风寒
表证;
外感风热,热则血流加速,故脉多浮数。
因此,浮数脉见于风热表证。
虚人外感风邪,风鼓动血脉向外而浮,正气不足,则脉缓,所以虚人外感
风邪,脉多浮缓。
因此,浮缓脉见于伤风表证。
浮脉在病变上多见于表证,但是浮脉也可以见于某些正常人。
比如:
瘦人肌肤瘦薄,可见于浮脉;
秋季平脉,也可见浮脉。
2沉脉
下面我们来学习,按脉位分类的另外一个脉象:沉脉。
【脉象特征】
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轻按不应,重按使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脉深,所以又称为“深脉”。
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
因此用轻指力触按通常不能够察觉,
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
只有用重力按压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脉搏明显的跳动。
这是因为沉脉的脉气沉,脉搏显现的部位深沉所导致的。
【临床意义】
沉脉,多见于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为邪实内郁,阻碍阳气,不能鼓动脉气所导致的,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
沉而无力,为里虚证,这是由于气血不足,或阳气亏乏,无力升举鼓动所
导致的。
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比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可以见于沉脉。
不过沉脉也可以见于正常人,
比如
肥胖的人,脂肪较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
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也偏沉。
若两手皆沉细,而无临床症状,为六阴脉,可视为平脉。
从上面可以看出,浮脉和沉脉,这一对脉位相反的脉象,主要是分辨病位
的浅深,其中,浮脉主表,沉脉主里。
浮脉和沉脉,是一对辨别病位的纲领性的脉象,因此概括为“浮沉分表里”。
(二)迟脉和数脉
下面我们来学习,按照脉率分类的一对脉象:迟脉和数脉。
3迟脉
首先我们来学习:迟脉。
【脉象特征】
迟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45-
60次以下)。
迟脉的脉象特点,就是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
迟脉,多见于寒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通常是由于寒邪侵袭,困阻阳气,不能鼓动脉搏所致;
迟而无力,为虚寒证,通常是由于阳气亏损,无力鼓动脉搏所致。
此外,迟脉也可以见于某些正常人,
比如
运动员或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强大,可见脉迟而和缓有力。
正常人入睡以后,脉来迟缓,都属于平脉。
4数脉
下面我们来学习,按照脉率分类的另外一个脉象:数脉
数脉与迟脉相反。
【脉象特征】
数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来急促,一息五到六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到120次左右。
数脉的脉象特点,就是脉率较正常为快。
【临床意义】
数脉,多见于热证。
数而有力,为实热证,它是由于邪热亢盛,正气不衰,邪热鼓动血脉运行加速所导致的;
数而无力,为虚热证,它是由于阴虚不足,虚热内生,也可以鼓动血脉运行加速所导致的。
数脉除了主热证之外,它也可以见于某些正常人。
数脉,正常主要见于小儿,
比如,
3岁以下小儿脉搏,一息7至以上,又称疾脉;
3到5岁小儿脉搏,一息6到7至;
5到10岁小儿脉搏,一息5到6至,接近于成年人。
从上面可以看出,迟脉和数脉,这一对脉率相反的脉象,主要是分辨病性的寒热,其中,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
迟脉和数脉,这是一对辨别病性的纲领性的脉象,因此可概括为“迟数辨寒热”。
以上是我们学习的浮、沉、迟、数四个脉象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本节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