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分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3.准备案例分析的材料。

4.制作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全部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全部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主要内容涵盖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他们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以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较为片面,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学会理性看待国际事务。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3.正确看待国际事务,树立全球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讨论法:学生就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树立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际事务,树立全球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就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4.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成果,如加入世界贸易、参与国际维和事务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我国疆域特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行政区划”。

本课时为第1课时,重点介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估算东西和南北之间的距离;3.在中国疆域图上,准确辨别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等,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2.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等基本国情。

【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新课导入】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

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

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问题引领: ⑴通过图表比较我国陆地领土面积以及在世界上的位次。 ⑵通过地图,了解陆地疆界,找出我国的 14 个陆上邻国。 ⑶通过地图,了解我国海岸线,找出我国的 4 大临海和主要岛屿。 ⑷通过地图,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 6 个国家。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们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辽阔,是 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也可以再用顺口溜或口诀记忆法巩固。
(2)通过地图找出我国的路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 国家 (3)通过地图找出我国的临海 5.行政区划拼图 评价方法: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通过学生手中的泡沫中国政区拼图来了 解其位置和形状,再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巩固。 (2)小组成员上黑板演示。
⑷指导学生理解我国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大和南北跨纬度广产生的 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读图分析,让学生认识我国辽阔的 疆域,既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也让学生了解知识与生活结合,体现了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四: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读表格,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读图 1.4,知道我国陆上 疆界和海岸线漫长,并通过小组活动找出我国的 14 个陆上邻国,4 大临海和 6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活动五: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
教师提供记忆我国 34 个省级新政区划的各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 竞赛的形式来记忆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再通过学生手中的泡沫中国政区拼图来了解其位置和形状,再通过竞 赛的形式来巩固。 方法指导:⑴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如京、津、辽、吉、黑、 苏、浙、藏、陕、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2024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2024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2024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是九年级下册的第十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关注,但是对于国际事务的了解还比较肤浅,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加深他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难点: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呈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一段关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际行动的看法。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利益奋斗。

通过这个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从世界看中国本单元是研究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地理全貌,包括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及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学生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运用地图进行读图识记,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提高学生空间位置的判别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包括中国的位置和疆域、34个省级行政区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将这三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分别是中国的地理位置、34个省级行政区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在专题一中,我们将采用研究性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专题二中,我们将通过描述学生的户口所在地,让学生研究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行政中心等。

在专题三中,我们将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说明人口分布的规律、民族分布的特点,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认识,理解有关基本国策等等。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本单元适用于初二年级,共计5课时,每周2课时。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运用地图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国土面积和邻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国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领土》(第1 课时)教课目的:1、说出我国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

2、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地点的优胜性。

3、知道我国国土的四至点。

4、认识我国所临大海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5、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增添学生激烈的民族骄傲感。

教课要点:掌握我国国土的四至点教课难点:经过对照剖析掌握我国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的优胜性。

教课方法:教育自学法,读图剖析法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回想初一学过的知识,复习三个问题1、东西半球分界限?南北半球分界限?2、高、中、低纬度区分依照?五带区分?二、解说新课问题:(自学)1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球,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她是洲东部,洋西岸。

2 、从纬度地点看,我国大多数位于地域,属带,南部少量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带,没有带。

3、从海陆地点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一个的国家。

联合P2图 1.1 让学生找到答案,会剖析地点。

活动:(合作)1、P3.1 经过剖析、对照、掌握我国纬度地点的特色和优胜性。

2、P3.2 经过剖析、对照、掌握我国海陆地点的优胜性。

明确:1、中国纬度广,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少许热带,没有寒带,而俄罗斯、加拿大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巴西大多数位于热带。

2、蒙古为内地国,不利于对外贸易,经济落伍,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资源困穷,多火山地震,而我国优胜性是海陆兼顾。

问题:(自学)1、我国陆地面积约,居世界第位。

2、我国自北向南临的大海挨次是、、、。

我国领水面积为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3、从P4 1.4 图找出我国四至点。

明确:我国国土四个端点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订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三、本节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我国优胜性的地理地点,懂得我国是个大海大国,陆地大国,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增添爱国热忱。

教学设计1:3.1 中国担当

教学设计1:3.1 中国担当

中国担当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进行全面、理性的认识,既增强对中国发展的自豪感,又能正视我们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能力目标知道中国的担当显示了中国智慧,也是符合国情的担当;学会以全球视野与辩证的眼光认识并正确对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知道我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极有作为。

教学难点:贡献中国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贸组织“优等生”:重诺笃行见中国担当想一想:举例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是怎样体现中国担当的。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当今世界我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担当。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积极有作为(一)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1.材料展示:近年来,从国际救援到海外撤离行动,从联合军演到参与军事合作,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随着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在国际义务上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特别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要进行平等的、互助的帮助,甚至是解囊相助。

世界逐渐认识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爱好和平的、是善良的、是帮助其他国家的。

2.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3.归纳总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危机与灾难时常出现。

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二)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1.阅读教材第29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1)中国维和官兵在守护什么?提示:世界和平。

(2)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安理会的维和行动?提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重要宗旨。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宗旨的重要手段。

(3)中国还参与了哪些国际行动?提示: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知道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学习重点、难点】
1.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2.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替代式教学策略,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内容,帮助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成功的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案
【课时】 1课时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三江源的位置及指哪三江源区,三江源为何被称为“中华水塔”。

江河的最初水源是是什么?三江源的调蓄器是指什么?
2.本章题目叫做“中国在世界中”,那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世界中做什么呢?本课我们沿着这样两个问题开展学习。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情景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课本P98-103,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情景一至情景三,认识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地域,人口。

情景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2.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1)问题:我国、、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2)措施:协调,建设,走的道路。

3.区域发展不平衡:
(1)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发展极不平衡,与以及之间积极发展差距较大。

(2)措施:大力实施大开发,振兴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地区崛起,推动一体化。

4.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1)问题:在和若干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2)措施:遵循《》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地解决。

情景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我国用占世界不到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上的人口。

2.我国坚定、发展、、共赢的信念。

3.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 ”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
认真阅读课本P96,按照要求完成教材p96活动;对于未完成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1.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P102活动。

2.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P104活动。

学生分析讨论后,小组展示,教师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教师进行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

【知识梳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世界 发展中的 大中国 和平
合作 发展 维护 参与 谋求
【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甲图是“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的喀什经济特区位置图”,乙图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

1.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与深圳、珠海特区相比,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有( )
A.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B.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
C.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
D.毗邻海洋,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2.为发挥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充分合作,形成了“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
A.提供土地、劳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
下表为“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及漫画“鲸吞农田”,读图回答3~6题。

3.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突破( )
A.10亿
B.11亿
C.12亿
D.13亿
4.漫画“鲸吞农田”所反映的问题是()
A.住房占用耕地 B.水资源枯竭
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
5.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慢
B.人口停止增长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口增长适当
6.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耕地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

读图回答7~9题。

7.上图中数字代号能正确表示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所在位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8.钓鱼岛在行政区上属于()
A.福建省
B.台湾省
C.浙江省
D.海南省
9.下列有关钓鱼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东海②海洋渔业资源丰富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④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下图是“我国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中所列的城市2010年人均工业总产值都超过10万元的是()
A.上海、杭州
B.天津、南京
C.上海、福州
D.天津、北京
11.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A.2010年我国有10个省级行政区人均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元
B.2010年人均工业总产值低于2万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
C.2010年内蒙古与北京的人均工业总产值都是5到10万元,因此两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
D.由上图可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课堂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