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9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4. 论述题:
(1)请论述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请论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3)请论述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 综合分析题:
(1)假设你是中国的外交部长,请阐述中国在某一国际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战等)中的立场和应对策略。
3. 中国的自主贡献是基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考虑。通过实现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将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填空题:
(1)中国的地理面积约为____平方公里。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数量超过了____亿。
视频:播放与中国地理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在线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线工具,让学生实时查询和分析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课外阅读材料:提供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国在世界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在世界中的奥秘。
理由:
1.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因此,中国需要合理分配责任和义务,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参与气候变化协议,中国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中国在世界中》的课,感觉课堂效果还不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中国的一些地理和文化图片,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回顾旧知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这可能是因为我在上节课的讲解和复习上有所欠缺。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中国在世界中》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中国在世界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中国在世界中》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国际组织》:详细介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立背、宗旨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意义和进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答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要作用包括: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些作用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繁荣,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题4:案例分析题。
材料:近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国家。中国拥有众多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9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年龄尚幼,感知觉有了一定发展,想象力比较丰富,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自我意识明确,自主、独立,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大部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有限,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其心理发育略显不成熟。通过之前近两年的地理课程学习,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已经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区域差异有了一定的比较能力,也初步领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来判断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并且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发展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到班级的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力图采用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2019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地理
时间
标题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中心发言人
成员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设置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做负责任的大国”三个标题。课标要求中没有与本节相对应的具体课程内容,但是本章的内容意义重大。课程标准提到的“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与本章内容有所关联。另外,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本节中也有很好地体现。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k12精品]2019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k12精品]2019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蓝色星球是哪个星球?生:地球。

师:我们生存的世界。

红色范围勾勒出了哪个国家?生:中国。

师: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设计意图】一张直观表达“中国在世界中”的图片,引出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引出课堂学习主题,在色彩艳丽、一目了然的图片吸引下,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师:本章题目叫做“中国在世界中”,那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世界中做什么呢?本课我们沿着这样两个问题开展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开篇抛出引领全课的问题,引领学习思路,简单、清晰,学生针对两个“问号”展开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怎样的中国?(一)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学生活动──国际中学生论坛“谈谈我的祖国”环节一: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一个议题“谈谈我的祖国”。

教师询问学生,“如果你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论坛”,你会如何介绍咱们的祖国”,师生互动交流,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说出我国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愿意说,有话说,知道怎么说。

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同时,达成本部分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环节二:教师继续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二个议题“说说祖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生生互议、师生互动交流,举例说出我国在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大成就。

本项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收集关于“我国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以图片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展示,或者学生自制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本章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地理环境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本章内容中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知识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了解中国在世界地理环境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的优势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在世界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2.难点: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中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呈现和讲解。

4.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在世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涉及中国的地理特征、人口和民族、经济发展、国际交往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中国的地理特征、人口和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国际视野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他们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人口和民族、经济发展、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际事务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理特征、人口和民族、经济发展、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习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国在世界中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征、人口和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基础地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本章内容是对前面章节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学生在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国际地位,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国际地位。

2.难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

2.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资料,如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3.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GDP、贸易、投资等方面的表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以及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数据和排名,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国的科技创新对世界有哪些影响?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在世界中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蓝色星球是哪个星球?生:地球。

师:我们生存的世界。

红色范围勾勒出了哪个国家?生:中国。

师: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设计意图】一张直观表达“中国在世界中”的图片,引出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引出课堂学习主题,在色彩艳丽、一目了然的图片吸引下,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师:本章题目叫做“中国在世界中”,那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世界中做什么呢?本课我们沿着这样两个问题开展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开篇抛出引领全课的问题,引领学习思路,简单、清晰,学生针对两个“问号”展开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怎样的中国?(一)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学生活动──国际中学生论坛“谈谈我的祖国”环节一: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一个议题“谈谈我的祖国”。

教师询问学生,“如果你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论坛”,你会如何介绍咱们的祖国”,师生互动交流,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说出我国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愿意说,有话说,知道怎么说。

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同时,达成本部分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环节二:教师继续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二个议题“说说祖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生生互议、师生互动交流,举例说出我国在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大成就。

本项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收集关于“我国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以图片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展示,或者学生自制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中国举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举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还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抗美援朝战争为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

朝鲜战争起初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内部旨在争取民族独立、统一国家、结束分裂的内部战争。

为了保护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免遭战火,在朝鲜战争开始四个月后即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之后阶段,中国称为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并肩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2010年,鞍钢集团公司铁、钢产量双超3000万吨,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

2011年名列世界500强第462位。

目前,鞍钢集团具备钢铁产能3860万吨。

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1956年7月13日诞生的。

其过程之艰难无法想象:它是在日本侵华时留下的细菌工厂的残垣中站立起来的。

在此之前,我们“除了会造桌子椅子,一辆汽车也造不出来”。

旧中国工业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

1953年,国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以156项重大工业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夕,一辆墨绿色的汽车从总装配线上开了下来,她被命名为“解放牌”。

1956年7月13日,汽车厂建厂三周年的前两天,第一辆汽车诞生了。

从这一天起,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源源不断地、一天比一天更多地从这里开出去。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是一个令所有的中国人都欢呼雀跃的时刻。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自已制造的飞机──仿制苏联的雅克18(后被称为“初教-5”)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此由修理跨入了制造的新阶段。

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的历史结束了!8月1日,毛主席亲笔给洪都人签署了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际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雅克-18飞机是苏联雅克福烈夫设计局1946年设计的初级教练机,结构简单,构架式机身骨架,矩形中翼和两个梯形外翼,安装一台活塞式发动机和木质螺旋桨。

起落架为后三点式。

机身装有航行仪表、发动机仪表、无线电台和半罗盘、机内通话设备等。

重量较轻,操纵容易,可在土跑道上起降,可以使学员在学会各种初级训练科目后,很快掌握飞机的使用性能。

从1954年第一架初教5飞机制造成功至1958年10月奉令停产,初教5飞机共生产379架,全部交付空、海军和民航使用,为培养、训练中国早期飞行员做出了贡献。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规划始于1910年代,1913年至1948年间曾先后四次进行长江大桥的勘测、选址和设计,但几次规划都因经济、战乱原因而搁置。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被列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0年起正式开始进行大桥的测量和设计,1955年9月动工建造,1957年10月正式通车。

1956年6月,毛泽东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视察大桥施工后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013年5月3日,由国务院印发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56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成为武汉市目前29处国保文物中最年轻的国保文物。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西部的戈壁滩罗布泊地区传出一声巨响,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由飞机空投的威力达33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氢弹试验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

“东方红一号”(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Red 1)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制定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1984年11月20日,中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开启了中国人南极探险的旅程。

1985年2月20日,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7501.9公里。

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约2.52平方公里。

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

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继香港回归中国后,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中国,同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也正式成立,何厚铧出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屈辱的一页,标志着中国统一事业的巨大进展。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在多哈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夜幕下,“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华灯灿烂,流光溢彩。

可容纳9万多人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群情激动。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中国政府总投资为317.01亿人民币(世博会运营支出119.64亿元,世博会园区主体建设支出197.37亿元),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同时7308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神舟八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计划于2020年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独立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届时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