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7篇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7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篇1)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
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篇2)连续退位减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中的难点,许多孩子发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在这里。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突破计算的难点,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算珠进行计算。
要让每个学生都通过拨算珠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2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十位上没有珠,先从百位退1颗珠,到十位上是10颗珠,再从十位退1颗珠,到个位上是10颗珠。
在学生拨算珠之后,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交流拨算珠的`过程,加深对隔位退位过程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条理清楚的问题,注重让学生讨论退位的.过程,即在每一次退位后被减数各位是多少,引导学生明确在竖式上计算的方法:从个位算起,让学生观察,个位上4减8不够该怎么办?孩子通过操作知道要向十位借一。
于是向十位借,发现十位上是0,师问能借吗?孩子自然说本身就是0,自己都没有就无法借,师提示孩子有该怎样办,孩子想到向百位借,然后问孩子怎样借。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十位向百位借一后是多少?个位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剩下多少?同时在板书的时候在十位边上写10,而且在10上点上圆点,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教学内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学习目标】1.结合蜜蜂采花粉,算距离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4.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方法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方法和笔算【教学设计】一、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32+45= 54—22=320+450= 540—220=2.课件展示;(出示情境图)蜜蜂王国的小蜜蜂出发去采花蜜,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加法师:果园到花园有多远?生:592+374=师:你想怎么算?生:592 看成 600 (计数器拨珠)用竖式:百十个 592 +374= 962 提问:百位上为什么不是 8?(注意标注进位一)师:在做竖式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总结算法:(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满十进一交流讨论 374 看成 400 相加不到 1000 是 900 多练习: 267+405 学生板演,集体纠正。
435+291(二)减法师: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生:518-227=学生先自己用竖式做,然后集体订正交流做法:百十个 518 -2 2 7= 291 (注意标退位点)(1)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退一当十练习: 359-178=(三)总结;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生自作,共同总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加法:满十进一减法:退一当十三、练习:1、火眼金睛辨对错,改正 562+374=8362、评测练习生做试题纸,当堂评测。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59~6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计算方法,增强估计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当堂检测题。
[教学过程]前置学习任务:借助计数器可以这样想: 我是这样笔算的: (自己设计用三种颜色的笔在计数器上 189+394= 表示出这个算式)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一:用竖式计算 681+195= 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教师找一位学生用展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进位的1是怎么得到的?表示什么? 师:大家学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回顾旧知,进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增加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信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个十 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预设:(1)茄子地有瓢虫492只;(2)白菜地有瓢虫534只;(3)已经检查了189棵白菜;(4)还剩394棵白菜没有检查。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2)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发现信息,整理信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4—47页,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意义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3、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串联情境,导入新知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小蜜蜂,这节课他们在蜂王的一声令下迅速按各队的路线飞去,它们飞啊飞啊,飞了好远好远,终于找到了果园和花园,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
生:(想)(出示情境图)今天我们要用这幅情境图来学习数学知识,比一比哪一位同学在学习中能象小蜜蜂那样不怕累,肯努力,勤思考,克服困难。
二、进入情境,观察思考,探索新知1、发现问题谈话: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看谁说的清晰而且完整。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生:一队518只蜜蜂、二队227只蜜蜂、从家到果园592米、从家到花园384米。
师:说的非常准确,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提出问题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生2: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生3: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生4: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多多少米?3、解决问题(1)列式解决: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聪明。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图画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你找到的两个信息与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师:同学们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生:592+384(2)探究算法:师: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生:小蜜蜂要从果园飞到家再从家飞到花园师:谁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说给同桌听听。
小学数学_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练习。
完成课件当中“找朋友”。
6.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1)估算:435≈440 276≈280435-276≈160(棵)(2)用学具摆一摆(3)笔算:435-276=159(棵)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7.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做法。
师: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课件展示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生活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
】活动三:反馈练习1.练习。
完成课件当中的“大展拳脚”。
2.完成自主练习1、3【简单有效的自主达标训练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四: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189+394= 435-276=189 435+394 -276583 159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菜园卫士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本次“一师一优课”活动我展示的是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菜园卫士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本班学情进行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对本班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班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交经验缺乏,在阅读与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班的学生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可以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上就会有较大的进步。
二、学习情况分析1.据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计算能力差,上课小动作多。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的(一次进位退位)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44页,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材简析】笔算不连续进位加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连续加减作准备。
教材由学生感兴趣的勤劳的小蜜蜂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样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结合蜜蜂采花粉,算距离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4.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的算理【教具准备】作业纸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一、直接写得数12+7= 8+9= 6+5= 12-4= 14+8= 9+7=6+8= 13-6= 24-8= 11-5= 7+8= 3+9=二、竖式计算29+48= 64-27=二、导入:师:同学们,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各种各样的花也渐渐得开了,小蜜蜂们又要开始忙碌了,它们各个都很能干,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生:想。
(出示信息图)三、探索新知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一队518只蜜蜂、二队227只蜜蜂、从家到果园592米、从家到花园384米。
师:说的非常准确,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
小蜜蜂想知道什么?生:果园到花园有多远?(跟换灯并板书)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师:该怎样列式?生:592+384(师板书)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小蜜蜂要从果园飞到家再从家飞到花园(师手比划幻灯)师: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说给同桌听听。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一课时信息窗1——菜园卫士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让学生在猜想、验证、梳理与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进行发现并概括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三位数两次进位加法和两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理解两次进位与两次退位的算理,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从低位进上来的1、减去低位已经借去的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见过七星瓢虫吗?七星瓢虫是田园里的捉虫能手,号称田园小卫士,想参观一下它们在田园里的工作场面吗?我今天就带领大家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田园里有两种作物----茄子和大白菜,大批七星瓢虫正在飞向田园等。
2.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帮助学生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并通过数字之间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白菜:已检查了179棵,还剩364棵没有检查。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B.七星瓢虫:茄子地里有七星瓢虫247只,白菜地里有七星瓢虫158只。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C.茄子:一共有435棵,已检查了276棵。
还剩多少棵茄子没检查?D.茄子:已检查了276棵;白菜:已检查了179棵。
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能按照一定的关系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描述,训练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_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59-61页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
前置基础: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后继地位: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以及更大数的加减法核心知识点: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算理算法教学目标:1.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算理算法教学难点:连续退位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但是今天学习的又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呢?咱们先来计算这个题体会一下二、探索新知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1)独立计算,说说发现189+394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同位互相说说新的发现。
板演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学生之间交流质疑。
小结:今天的进位加和前面不同之处在于: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又要向百位进一。
(2)巩固练习:247+158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在计算连续进位加法中应该注意什么?(不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2、三位数连续退位减(1)独立计算,说说发现435—276学生独立计算,同位交流过程。
指名板演,板演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学生之间交流质疑。
重点交流:十位数的变化(2)巩固练习:276—189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竖式计算连续退位减要注意些什么?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难点巩固:不计算,说出连续退位之后,被减数的每一位变成了几?2、我是计算小能手192+58=412—153=3、我是推理小能手四、课堂总结:回顾前面三位数加、减法的学习历程: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退位——三位数加减法一次进位、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连续进位、退位这一类计算题目的计算算理和方法基本一致: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当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课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的笔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利用迁移规律,在个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的基础上,经历十位相加满十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
3、理解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4.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理教学。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一个计数器,自主练习单、一张达标测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过程设计】环节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学窗口,以讲故事的形式串联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整装待发的小蜜蜂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寻找蜜源。
它们飞呀飞,找到了房前屋后的果园和花园,小蜜蜂们打算分两队开始辛勤的采蜜工作了。
来,咱们看看它们采花粉的场景吧!2、读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小组交流,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完善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
3、教师有目的板书问题。
(两道加法问题和两道减法问题)师小结并评价,咱们都是爱动脑筋的人,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咱们这节课先解决黑板上的这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课后解决吧!环节二:自主探究,明晰算理活动一:进位加(一)个位相加满十解决问题: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个位相加满十的计算)1、学生列式并计算。
518+227(板书)学生预设:学生通过以往知识的基础,能完成本题。
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4、链接新知识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那么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怎么计算呢?(二)十位相加满十解决“花园离果园有多远”这个问题吧!(十位相加满十的计算)1、教师点拨、学生列式。
师引导: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课件:图形结合,引导解题)2、学生尝试笔算。
(课件:温馨提示)3、交流结果和方法(1)学生到实物展台交流自己笔算的计算过程和道理。
找一学生的错误结果,引导学生解疑、释疑。
小结:估算是检验计算的一个好办法。
4、观察对比。
这道算式和前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518592+227+384————————7459766、师引导质疑,动态演示计数器进位加的算理。
现在明白百位上为什么是9个百了吧。
(和同桌说一说)下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计数器进位加的动态过程和算理。
7、进位加专项练习(一)竖式计算267+465435+291(1)学生独立计算(2)集体交流(3)订正。
(4)做进位加的笔算,你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如:书写规范,不要忘了进位一等。
活动二:探究退位减(一次退位)1.解决减法问题并笔算结果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2、列式并笔算。
强调书写要求,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
3、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4、利用生成错误资源,突破算理。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百位上剩2个百不是3个百?播放课件,演示计数器518-227的过程。
5、同桌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清,说的透。
6、小结、提升。
今天研究的减法笔算与以前学习的减法笔算有什么不同?(以前没有退位,这道题有一次退位。
)---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过个位不够减的计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十位不够减的计算。
它们都是一次退位减法。
7、退位减专项练习(二)446-293680-456(1)自主笔算退位减练习。
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2)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小资料“蜜蜂王国”介绍蜜蜂的相关知识。
环节三、综合练习、巩固目标小蜜蜂是勤奋的象征。
学会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勤奋的小蜜蜂也要采蜜吧!(出示课件,呈现巩固练习)1、小蜜蜂采蜜(四朵花上面有四道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题。
)采了满满的蜜一定要送回家。
2、小蜜蜂找家你能帮小蜜蜂找到自己的家吗?(6只蜜蜂,每只小蜜蜂跟一道算式;3座房子每座房子写一个得数,六道题有需要进位的,也有不需要的,有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也有一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
需要准确计算)教师强调坐姿和书写。
做完后,集体订正。
环节四:课堂总结、评价检测(一)、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二)达标检测1、竖式计算我最棒!576458+417 - 267————————2、解决问题我能行!二年级捐了527本,三年级捐了392本。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2)三年级比二年级多捐了多少本?环节五;师生分享《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能够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基础上,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加、减法计算是小学数学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整数阶段最后一次教学加、减法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整数加、减法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生掌握了这些口算和笔算,就能满足继续学习乘、除法计算的需要,如果遇到更大的整数加、减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也可以利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经验进行计算。
对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要求是,两分钟正确计算3-4题,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的要求是,每分钟正确计算2-3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学习效果分析《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做准备。
一、成功之处。
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
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1、本节课导入部分比较好,教师把本单元的“信息窗”情境串联在一起;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勤劳的小蜜蜂为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动力。
2、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看情境图——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笔算方法时,由于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教师联系已学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交流活动充分展现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兴趣大增,同时也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的知识同大家一起交流。
二、值得探讨的问题。
1、孩子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相同,有了这个基础,孩子们会不难解决的。
是否可以把一一展示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喜欢解决哪个问题就解决哪个问题,这样孩子的兴趣就更大了,做完后全班一起交流,这样效果能更好。
2、算法多样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实施新课改以后,有些教师认为算法多样化就是让学生“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以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算法就是合理的,只要是学生的算法就要“尊重”,这样就是“自主”。
我以为,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
3、注重扎实训练。
新课程实施后,我们普遍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追究原因是新课程的教学设置中,练习巩固题大量减少。
课堂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说”,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中缺少了练习巩固的时间。
因此,我认为应该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练习量,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教材分析【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课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的笔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利用迁移规律,在个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的基础上,经历十位相加满十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
3、理解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4.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理教学。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一个计数器,自主练习单、一张达标测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评测练习年班姓名一、笔算。
697--215 = 458+296= 394+206=238+345= 327-145= 136+287=63+245= 434-184= 237+156=二、数学门诊(将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 5 9 6 5 8+ 8 7 + 7 9 41 2 2 9 1 3 5 27 6 2 6 9 4-- 5 9 8 -- 3 0 62 7 43 9 8三、我会填。
四、我会连。
242451467762887564385五、把下面的算式按照得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895-345 682-558 167+284 216+725六、用1~8这个8个数字中的任意6个组成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000。
七、数学体验。
1.学校食堂有大米1750千克,吃了一些后,又买来250千克,这时有大米1000千克,吃了多少千克?2.李叔叔家的果园今年收梨389千克,收桔子567千克,收的苹果比梨和桔子的总和多95千克,李叔叔家今年收苹果多少千克?智慧宫殿你有好办法快速算出下面这道题的结果吗?9999+999+99+9《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教学反思教学时,学生根据信息窗续编故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数学信息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