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修改版]

合集下载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对于学生来说,写好民俗文化作文不仅能够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那么,如何写好民俗文化作文呢?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一、积累素材要写好民俗文化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体验民俗文化。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杂志等,获取关于民俗文化的知识。

比如,《民俗学概论》《中国民俗文化》等书籍,能够让我们系统地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分类、特点等。

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民俗馆、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参观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各种民俗展品,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用途等,并做好记录。

此外,与长辈交流也是积累民俗文化素材的好方法。

长辈们往往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民俗知识,他们的讲述能够让我们更加生动地了解过去的民俗风情。

二、确定主题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接下来要确定作文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和方向。

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民俗事项作为主题,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或者剪纸、刺绣、皮影戏等民间艺术。

也可以从民俗文化的某个方面入手,如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建筑等。

在确定主题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熟悉程度,选择一个自己能够深入挖掘和阐述的主题,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特色的作文。

三、构思框架确定了主题之后,就要开始构思文章的框架。

一个清晰合理的框架能够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在构思框架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引出主题,中间从不同方面详细阐述民俗文化的特点、内涵、价值等,结尾总结升华,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

如果是写某个具体的民俗事项,比如春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节前的准备、春节期间的活动、春节后的余韵等方面来组织文章。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这四个字一摆出来,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哇,好高大上,好难写”。

其实啊,民俗文化就在咱们身边,就像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平常又重要。

咱就拿过年来说吧。

一进腊月,那股子年味儿就像锅里煮着的腊八粥,越来越浓。

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年货,小孩们呢,掰着手指头盼着寒假早点来。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这一天,家里可热闹啦!奶奶一大早就起来打扫屋子,边扫边念叨:“把这一年的晦气都扫出去,来年顺顺当当的。

”我呢,也被分配了任务——擦玻璃。

我站在凳子上,手里拿着抹布,左一下右一下,玻璃上的水印子就像调皮的小娃娃,跟我玩起了捉迷藏。

擦了半天,累得我胳膊都酸了,可看看那还是不太干净的玻璃,真有点泄气。

这时候,奶奶过来了,笑着说:“傻孩子,擦玻璃不能干擦,得蘸点洗洁精水。

”按照奶奶的方法,果然,玻璃一下子变得亮晶晶的,能照出人影儿来。

到了腊月二十八,该发面蒸馒头啦。

妈妈把面盆搬到炕上,说是这样发得快。

我好奇地看着那团面在妈妈的手里揉来揉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胖乎乎的馒头。

妈妈还会做各种花样的馒头,有小兔子形状的,有小刺猬形状的,可好看啦!我也想试试,结果揉出来的馒头奇形怪状,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年三十那天,贴春联可是个重头戏。

爸爸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在大门上。

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帮忙看看贴得正不正。

贴完春联,还要挂上大红灯笼,晚上一通电,红彤彤的,别提多喜庆了。

年夜饭更是丰盛得让人直流口水。

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还有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断。

我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红烧排骨,那味道,简直绝了!咬一口,肉香四溢,回味无穷。

吃完年夜饭,就等着看春晚啦。

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吃着水果,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当零点的钟声响起,外面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烟花把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

我也赶紧跑出去,捂着耳朵,看着那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寄托。

在写作民俗文化相关的作文时,如何准确、生动地展现其魅力,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掌握的。

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指导。

一、深入了解民俗文化要写好民俗文化作文,首先得对所要描写的民俗有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形式、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纪录片,或者亲自参与民俗活动来获取信息。

比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了解春节的由来,知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的意义,才能在写作时将其生动地呈现出来。

二、确定写作主题和角度在了解了民俗文化之后,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写作主题和角度。

是要描写一种民俗的具体形式和过程,还是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是要讲述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困境,还是分享自己参与民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比如,以“端午节的粽子文化”为主题,可以从粽子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粽子的特色、粽子所蕴含的家庭情感等角度来展开写作。

三、精心构思文章结构一个好的结构能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在写民俗文化作文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部分,通过引入话题,如讲述一个与民俗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详细地描述民俗的各个方面。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组织内容。

比如,写“庙会”这一民俗,可以先介绍庙会的历史背景,然后依次描述庙会上的各种表演、小吃、手工艺品等。

结尾部分,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可以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呼吁。

四、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为了让民俗文化更加生动形象,需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在描写民俗活动的场景时,可以使用场面描写,如“舞龙舞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来,锣鼓声震耳欲聋,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在介绍民俗物品时,可以使用细节描写,如“那一个个精美的剪纸,线条流畅,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就像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它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每当我们提起笔想要描绘它时,是不是会感觉有点无从下手?别担心,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怎么写好民俗文化的作文。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写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那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写民俗文化,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还能让这些珍贵的传统在文字中延续下去。

比如说春节吧,这可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一到春节,那大街小巷可热闹了。

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忙活着准备过年。

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什么鸡鸭鱼肉、蔬菜水果,那是样样不能少。

孩子们呢,则盼着新衣服和压岁钱。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叫“小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给灶王爷嘴上抹点糖,希望他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接下来,就是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那天,那更是热闹非凡。

一大早,大人们就开始贴春联、挂灯笼,红红的春联和灯笼一挂,这年味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桌子上的菜可丰盛了,有鱼有肉,有鸡有鸭,象征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吃过年夜饭,大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边看一边包饺子,等新年的钟声敲响,就开始煮饺子、放鞭炮,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震耳欲聋。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孩子们就被鞭炮声吵醒,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给长辈们拜年。

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这压岁钱可有着美好的寓意,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然后,大家就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那祝福的话语说个不停,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写民俗文化作文的时候,咱们得把这些细节都写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说写贴春联,你可以写春联的颜色是多么鲜艳,上面的字是多么苍劲有力,贴春联的时候大家是多么小心翼翼,生怕贴歪了。

再比如说写年夜饭,你可以写每道菜的色香味,写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写长辈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体验方式。

然而,许多人在写作时却常常陷入困境,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描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

那么,如何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呢?下面是一些指导:一、了解该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在写一篇民风民俗的文章时,了解该地方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都不同,因此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例如,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可以使我们知道一些有关当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描写该地方民俗的素材。

二、收集资料和图片写一篇民风民俗的文章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图片支持。

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该地方的民俗文化,可以去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地方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这些资料和图片可以为我们描写该地方的民俗风情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选择合适的角度在写一篇民风民俗的文章时,选择合适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从文化、历史、旅游等角度来描写该地方的民俗风情。

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写,可以描写当地的文化礼仪、民间艺术等;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写,可以描写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遗产等;如果从旅游的角度来写,可以描写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民俗节庆等。

四、注重细节描写在写一篇民风民俗的文章时,注重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描写当地的传统服饰、民间习俗、民歌民舞、传统美食等。

这些细节描写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方的民俗风情。

五、注重语言表达在写一篇民风民俗的文章时,注重语言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描写该地方的民俗风情。

同时,避免使用生僻的词语和语法错误,这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总结: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和认真的态度。

《记一次民俗文化节》小学三年级习作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方法、思路、例文和点评等)

《记一次民俗文化节》小学三年级习作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方法、思路、例文和点评等)

《记一次民俗文化节》小学三年级习作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方法、思路、例文和点评等)写作要求:回忆你参加过的民俗文化节活动,选择其中一次来写。

描述活动的场景、人物和你参与的具体活动。

表达你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字数在300字以上。

审题指导: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次的习作题目《记一次民俗文化节》。

首先,“记”这个字表明这是一篇记叙文,要求我们把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

“一次”限定了数量,只能写某一次的民俗文化节活动。

“民俗文化节”是关键,它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必须是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节日活动。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回忆的是自己参加过的民俗文化节活动,不能虚构或者写别人的经历。

二是要重点描述活动的场景,比如现场的布置、热闹的氛围;还要描写人物,比如参加活动的人们的表情、动作等;以及自己参与的具体活动,比如制作民俗手工艺品、观看民俗表演等。

最后,要表达出自己对这次活动的真实感受和体会,是觉得有趣、难忘,还是有其他的收获。

立意指导:立意角度一:展现民俗文化的魅力。

思路是详细描述民俗文化节上各种独特的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展示等,比如精彩的舞龙舞狮、精美的剪纸艺术,让读者感受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从而表达对民俗文化的喜爱和传承的愿望。

立意角度二: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可以讲述在民俗文化节中参与的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共同制作民俗美食等,通过描述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过程,展现团结的重要性,表达对团结力量的赞美。

立意角度三:感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比如在民俗文化节上看到了传统民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如用现代灯光效果展现古老的民俗故事,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表达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惊喜和期待。

选材指导:素材方向一:热闹的舞龙表演。

原因是舞龙表演通常是民俗文化节中的重头戏,色彩鲜艳的龙身、精彩的舞动动作以及现场观众的欢呼,能构成一个非常生动的场景,让同学们有很多内容可以描述。

初中故乡的民俗文化写作技巧

初中故乡的民俗文化写作技巧

初中故乡的民俗文化写作技巧
写作关于初中故乡的民俗文化时,你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写作技巧:
1.深入了解:首先,你需要深入了解你的故乡的民俗文化。

这可能包括当地的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食物、服饰、信仰等。

与当地居民交流,参加当地的活动,甚至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都是获取这些信息的好方法。

2.选择主题:从你的故乡的民俗文化中挑选出一个或多个你感兴趣或者认为特别有意义的主题。

这些主题可以是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食物、信仰等。

3.描绘细节:为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故乡的民俗文化,你需要描绘出详细的场景和细节。

例如,你可以描述节日庆典的热闹氛围,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或者当地食物的独特口感和风味。

4.讲述故事:你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故事来丰富你的文章。

这些故事可以是你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你从当地居民那里听到的。

故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俗文化。

5.表达感情:在文章中表达你对故乡民俗文化的热爱和感慨。

你可以描述你参加庆典时的激动心情,或者你对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感受。

6.适当比较: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将你的故乡的民俗文化与其他地方的进行比较,以突出其独特之处。

7.语言生动: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你的故乡的民俗文化。

你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你的故乡的魅力。

8.结尾总结: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你可以总结你的写作目的,以及你对故乡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独特标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智慧、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

写好民俗文化作文,不仅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锻炼我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民俗文化作文写作的指导。

一、审题立意在写作民俗文化作文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写作重点。

例如,如果题目是“介绍家乡的一种民俗”,那么重点就应该放在对这种民俗的详细介绍上;如果题目是“谈谈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需要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阐述。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要让立意新颖、深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挖掘民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春节贴春联不仅是一种形式,更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望。

2、思考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在当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3、探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二、素材收集丰富的素材是写好民俗文化作文的基础。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素材:1、实地观察和体验。

亲自参与民俗活动,如庙会、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感受现场的氛围,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采访长辈和当地的民俗专家。

他们往往对本地的民俗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记忆,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3、查阅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

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地域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做好记录和整理,以便在写作时能够方便地运用。

三、结构安排一篇好的民俗文化作文,结构要清晰合理,层次分明。

常见的结构有以下几种:1、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或引出要介绍的民俗,中间详细介绍民俗的特点、形式、内涵等,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民俗文化的价值或对未来的展望。

例如,写“端午节的习俗”,开头可以先介绍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间分别介绍端午节的由来、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结尾总结端午节在传承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话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代早已有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就是王安石描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在传统节日中,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清明、端午;在传统习俗中,无论是贴窗花,写春联,还是赛龙舟、猜灯谜,无不显示了其辉煌悠久的历史文明。

了解这些民俗民风,便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及其艺术魅力,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请以“民俗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一种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内容积极健康,主题深刻丰富。

3.600字以上。

[写作点拔](一)话题理解: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凉茶、迎春花市习惯,等等。

在这些民俗民风中,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

(二)写法提示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

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

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方面来写,在一次春联的张贴中,一次花灯的制作中,一次龙舟的竞赛中,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应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3.无论是淳厚朴实的节日习俗,还是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无论是共有的传统节日,还是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是丰富多彩的饮食样式;无论是对风俗根源的探索,还是对习俗形式的研究,最终都要为表现“民俗民风的艺术魅力”服务。

4.体裁多样化,形式丰富化。

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再现某一传统节日的真实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剪窗花,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

可以写成散文,可以采用一线串珠的方法,从各种习俗中拾取相关的内容将之串在一起,来丰富文章的内容,渲染节日的欢快、喜庆气氛;还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写某种民间习俗的来历与传承,揭示这些习俗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习俗编写小故事,以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形式表达出人们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

总之一句话,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从而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魅力。

[学生问题]1.写法笼统,下笔轻率。

很多学生,在写此类作文时,只是记叙一次传统习俗或节日的过程,不会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更不能表现其艺术魅力。

写节日时,只是渲染其气氛,并不能总结出节日与文化的关系。

如除夕之夜团圆饭,其实是希望全家“团团圆圆”的意思,有的地方正月初一早上要吃甜枣与面条,实际是取“甜甜蜜蜜、长命百岁”之意。

2.既然是民俗魅力,就应该有地方特色,找出其中与众不同地方,显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与汉族就有截然不同的特点与意义。

但很多学生的作文往往表现的内容一般化。

3.节日习俗的由来,有很多与历史人物与传说相联系的。

在写这些习俗的时候,可以穿插这些历史故事,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如寒食节与重耳有关,吃粽子、寒龙舟与屈原有关,从这些习俗与人物的关系中,深入挖掘它们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4.很多同学写文章,都从下面着笔,千篇一律,毫无新奇可言。

要写出新意,就必须别开生面有与众不同的构思。

写作时,可以采用反弹琵琶法,通过某一种民间习俗被遗忘或被“改姓”(如端午已被韩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表现出拯救某些民俗文化的紧迫感、危机感,激发大家保护风俗文化的主人公意识。

这种写法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

爱的就是你爱的就是你——汉语。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

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祖国妈妈》,我只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她的名字叫中华,我说的话叫做汉语。

似乎就是那个时候,“汉语”这三个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渐渐地,我学会了写充满着美和力的汉字,学会了读美妙动听的汉语拼音,学会了用汉语言表达我的思想,抒发我的感情。

我知道,这一辈子,到哪儿都离不开中国话了。

你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渗入了我的骨髓。

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钢笔描绘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洁白的纸上写上满天繁星讲述的话语;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儿记下游览过的美丽景色。

我的心,都那么澎湃起伏,那么热情激动,因为我终于有能力跟我的祖国对话,跟我的灵魂对话。

那是你,是你成全了我。

是你啊,汉语!可是对不起,有一段时间,我冷落了你。

那是我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线条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畅得让我心醉的文字和让我心动的声音。

我一心扑在她那儿,留在你身上的心思一点儿一点儿地被全部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那些繁杂的单调,厌倦了那些毫无变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么失魂落魄,那么地想念你。

汉语啊,找回来了啊,因为我刻骨铭心地依恋着你。

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钟情于你呢?我明白了,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魂啊,我怎么能离得开民族的灵魂昵?还记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起源时,你作为中华民族的使者,传递着我们中国人的声音,传递着中华文明,宣扬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几千几万年过去了,古代埃及、罗马、巴比伦的文明早已被历史尘封,它们的影子早已灰飞烟灭,可唯有你,越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唯有中国,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明珠”。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都是那么顽强,历史无法抹灭,它只能为你喝彩!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远古的甲骨上有你的身影,张骞带到西域的古籍上有你的足迹,记载古老中国文明的史册上有你的笑容,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你的魂啊!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着你,你不用怀疑。

我真的爱的就是你——汉语,爱的就是你——我伟大的祖国!名师点评文章开宗明义:“爱的就是你——汉语。

”这便是“启”。

二、三、四段,作者用感性的语言,按照由形式到内容的逻辑顺序阐述了母语的意义和价值,这便是“承”。

第五段写母语当下令人忧思的处境,这便是“转”。

最后总结全文,照应题目,这便是“合”。

全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强烈,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基础等级的内容项和表达项都为满分。

作者巧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与母语对话,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同时,文章用词贴切,长短句相间,句式非常灵活,文句极富表现力。

如第二段:“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

”这句话从语音、字形和意蕴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母语的特点,运用排比的句式,不仅内容深刻,而且感情浓烈,气势磅礴。

这样的排比句,在文章里还有很多。

作者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因此,发展等级为满分楼间流年(文化思考篇)同吹过古铜色的窗棂,潇潇洒洒地落在我的桌上,掀动着日历上那日趋改变的数字,掀开了人生岁月里,我对楼间流年的思考。

(思考入文)凭窗四顾,偌大的城市中,螺纹、穹顶、哥特、马赛克……映入眼帘皆为欧式风格。

放眼遥望,刚硬的线条是亚里士多德严谨的论述;明亮的大窗荡漾着是中世纪教堂的镇魂曲;卷曲的垂帘是莎士比亚仲夏之夜的浪漫幻想……(多么精辟的论述)我们在这片五千年积层的土地上,以西方的姿态驻足。

而眼前,面对残存的废墟,你忍心看着那段历史的微笑像风中的日历一样,被风撕扯,被风消逝吗?我掀动着日历,一页页的字迹承载了中华文化沉深的记忆。

(引起下文)日历停在了这一天。

眼前,俨然一座繁华。

那座三院九厅的大宅,红漆剥蚀,朱檐挂网,那一生荣华之心无法挽回这大宅深秀的沧桑。

这散星似的楼宇无言,但留下的总是一段段生离死别的悲哀诗句。

但是,楼宇仍在风中挺直腰身,用苍颜去印证流年。

那是一座宫殿,鸟鸣柳翠之间是六代帝王的梦想。

颐和园,你这朵奇葩却在日历的翻折中,在中西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中,凋零了……(深沉的文字表达时代的哀思)就是这样一种建筑方式,维系了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怨、恨、悲、愁;但它却像日历一样,无言地翻动,用生命见证历史,保存昨天藏于心底的故事。

但是,(一词转折,引发思考)在如今西方思想文化冲去的洪流之下,它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那中国的古建筑不再光彩照人,在人们大呼洋文化时,它却在墙角垂泪!亭台、楼阁、轩榭、小池塘……这些中国元素告诉我,中华文化魅力常在!作为当代的青年,我想,我们不能让日历白白翻过,让楼间流年在荒凉与悲哀中前行,让中华文化在消逝中蹒跚!哦,让我们翻过那日历的昨天,珍藏属地我们的生命史、文化史;在今日崭新的一页中,大展鸿图,用自己的视野和思考为源远流长的那段文化绘制蓝图;在明日未知的世界里,仰望那片蔚蓝的、属于中国的天空,但愿这中华文化能像千年胡杨一般,永垂不朽!(写出了一个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梵志献花问佛,佛曰:“放下!”让我们放下对西方文化的狂热,放下对自身家园的冷落——行动起来,让楼间流年不再空白,让日历的翻动不再悲哀,用中国人的心灵让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用人生岁月去谱写壮丽的乐章!雄壮而又激昂!寻觅记忆(家乡山水) 沉浸在初绽的晨曦里,飘逸在和煦的秋风中,骑着单车,在这个偌大而又古老的城市里,我寻觅着这座城市沧桑的记忆。

从彭祖到刘邦,从项羽到苏轼,历尽千载的你巍然屹立在这片人杰地灵之地。

在这里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毓秀;在这里依山傍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黄河故道穿城而过,京杭运河傍城而流,因此向来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你的记忆就像流行陨落,明光四溅,每一个角落都蕴藏这你贯穿千年的记忆,耐人寻觅——哦!原来你在这里。

站在桥边,俯身凝望。

朝阳下的你是无数双熠熠生辉的眼睛,深邃而宁静,优雅高远。

虽说你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但你仍然荡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回望历史,多少龙师虎将、文人墨客想在你的身上镌刻下他们的名号,将其流芳百世。

但惜流水无情,你却将它们默默的珍藏在心底,化作这百丈黄河的记忆,化作这座城市的记忆。

我依然在寻觅。

哦!你亦在这里!在那曾经繁荣的河边,你矗立在永久的历史里。

我仔细地寻觅,在你饱经风霜的躯体上找寻着岁月的足迹。

看!那一道道绳索的印痕是你眉梢间皱纹;听!流水潺潺,那是你在向人们倾诉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