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

与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践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必须以职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从职业化培养的角度,审视《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认为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育社会工作方向暂不易作为职业方向培养;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设置缺乏依据说明,对运动技能关注不够;多方向和多头开设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继而影响学业修读和就业。提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应该以运动技能的推进为主线;在具体培养规格上,应该采取递进形式对学生提出规定要求。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32-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据石岩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应配备65万人,到21世纪中叶应达到500万人以上。顺应社会体育发展的热潮,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蔚然成风,全国的办学规模由2000年的30余所院校猛增到2008年底的230所,涵盖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然而,与供需两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艰难的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体育专业难以摆脱的

梦魇。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后10名的本科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榜上有名;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20个本科专业年终就业率未超过40%;在另一项调查中,2008年全国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对口率为40%,居所有专业倒数第3位,毕业后半年的月均收入为2090元。一边是缺口较大的人才需求,一边却是艰难的就业形势,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际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2009年7月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适时地提出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问题,为明确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接轨,提高各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指导和有力的支撑。但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职业化培养的角度看《专业规范》,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已经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王爱丰等在对江苏近1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研究后指出,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围绕《专业目录》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石岩等学者均有类似观点。

2)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是体现专业特色的灵魂。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岗位实用性不强,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情况是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雷同,传统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现有师资、设施基本是为了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需要配备的,社会体育专业所需的师资、设施建设尚需时日。另一种情况是开设的特色课程受制于

办学条件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专业设置于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高校,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优势,但是较难以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和实践方面较为单薄。

3)实践教学脱离实践。相比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蒋钢强在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并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得出社会体育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指导能力、组织能力、服务能力、营销能力等4部分。李月等的研究也指出,学生的健身指导能力、专业技能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赛组织能力是最主要的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与需要相去甚远。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实习)岗位不知如何运用,甚至大学4年所学的东西还不及岗前培训3个月的多。实践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 从职业化培养角度审视《专业规范》

专业的定位在职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体育的界定过于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群和所有的体育实践,导致“课程开设一箩筐,实习基地遍地开,学生就业满天飞”的局面。

《专业规范》将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与公、私立运动健身俱乐部,以及休闲与社区活动等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基本吻合。

通常职业岗位应具备5个标准,即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促进性、连续性。

第一,岗位要能成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谋生的平台。《专业规范》设置的专业方向为:

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方向、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向、体育社会工作方向,以及其它相关方向。《专业规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就目前的现实状况来说,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方向是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向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体育社会工作还不能成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谋生的出路,暂时还不宜成为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方向。

第二,职业需要一定的才能和专长,并能在岗位上发挥。职业所需的才能和专长,是职业的就业门槛,也是区别于其它职业最显著的地方。《专业规范》中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规格的规定为:具有较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会体育调查研究方法,并具有从事社会体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进行一般对话;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应该说,上述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的区分度不明显,专业才能和特长的表述不甚清晰。

第三,职业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生产(服务)任务。目前社会体育领域的社会生产(服务)任务主要是提供社会体育活动的场所、技术指导、保健、活动策划组织,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这些职业对应了不同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也有很大的区别。秦强在对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比较研究后指出,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培养目标是多向、灵活的,而我国的培养目标较单一,不够明确、细化。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劳动分工比较细致,各高校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和特点培养特定方向的人才,这是教育机构相互竞争后人才市场细分的结果,也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庞大的体育消费人口基数为支撑的。《专业规范》对于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方向、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向、体育社会工作方向分别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这是对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所作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也明确了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责任。然而,随着教育体

制改革,尤其是高校“去行政化”,《专业规范》将成为过渡性产物,各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将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将由高校和社会需求决定。

第四,职业要符合社会的需求。社会体育领域的社会需求分为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亦可分为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从解决目前就业困难的角度来看,满足当前显性的社会需求是首位的。陈涵新等指出,目前社会需求以“技术指导性的运动项目”居多;首都体育学院的赵立教授在一次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经营管理知识在初次就业时基本是无用的。因此,学习和精通一项以上的运动技能并熟练指导应用是社会体育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以目前拥有16家分店的广州力美健健身俱乐部为例,其教练的组成大体有3种,即退役运动员、健身爱好者(后获得相应证书)、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为3:1:1。退役运动员以技能和身体条件见长,健身爱好者以沟通和经验见长,而院校毕业生没有优势。《专业规范》通过调研和思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比较明确地给出了学分学时以及分配比例,对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知识(技能)领域进行了逐步分解和细化,并对专业基础课程、方向课程及相应的知识单元进行了规定。

《专业规范》至少还有以下几点有待完善:其一,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目的、作用;其二,课程开设的时间或者前后衔接顺序;其三,课程开设的方式、教法。如果这些问题不明确,课程还是简单的堆砌,既体现不出系统性和相关性,也难有实践性和实用性。此外,《专业规范》对于运动技能强调不够,不仅在培养规格上没有对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在主项上仅分配8-16学分,只占总学分的10%左右。

第五,职业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首先是岗位提供的稳定性。和以往相比,人们生活的目的与重心正逐渐由工作转向休闲,而社会体育这种与休闲密切相关的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也会逐步增加。因此,社会体育职业领域将得到持续发展和壮大。其次是职业群体的行业连续性,现在和将来毕业生都有能力,而且愿意在本行业持续工作。当前社会体育专

业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当前职业岗位的要求,使他们毕业之后能人行,又要有适当的兼容性,保证他们在岗位上能担当“多面手”,增强竞争力,同时还要兼顾个人职业生涯,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专业规范》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3个层面规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其中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可以看出,《专业规范》力求以社会体育学科知识演进为脉络,按照先基础,后方向,最后实践的逻辑关系推进。然而,现实问题是,社会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目前尚不完善,知识领域、课程关联尚有较大的争议,学生面对体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体科学等多头知识体系显得手足无措。

从学生今后职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虑,研究认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应该以运动技能的推进为主线,按照技术技能掌握和应用的需要设置相应(理论)课程,同时注意理论课程的前后衔接。其次,在具体培养规格上,不应该采取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方向、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向、体育社会工作方向并列形式,而应该采取递进形式对学生提出要求。具体地说,学生人校第1年解决专项选择和技术入门,配置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和与运动技术掌握有关的理论课程,如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第2年在巩固专项技术的基础上,以教学指导、技术创编、竞赛裁判为教学目标,配置实现阶段目标的理论课程,如体育保健学、运动教学法、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第3年在巩固第2年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以专项赛事策划管理、体育组织的运作与管理为教学目标,配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如社会体育管理、体育市场营销、大型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等,并开设为期1年的副项技术课程。各阶段应根据目标安排课程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并逐年增加实践比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主修方向,无论如何选择,都以相对扎实的运动技能为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7):38-41.

[2]教育部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s].2009-07-26.

[3]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EB/OL].zj e du.g o v. cn/upload/col31/20090710172317.xls.2009-07-10.

[4]中国教育新闻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EB/OL].jyb.c叫y/jysx/t20080620172218.htm,2008-06-20.

[5]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EB/OL].省略,2008-09-30.

[6]王爱丰,王正伦,王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2):31.32.

[7]石岩,刘勇,杨忠伟.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与职业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79.

[8]蒋钢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9,30(4):103.106.

[9]李月,张臣.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69-71.

[10]秦强.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40.

[11]陈涵新,陈章玉.从社会需求探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J].科技创新导

报,2009(8):240-243.

[12]王小波.工作与休闲――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变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8):58―63.

感谢您的阅读!

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意见”,在年体育类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为大类的年体育类类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师范):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案、训练、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以及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体育教育(师范):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 (二)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案,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含一级)以上水平;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三)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案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基本的教案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五)了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具有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案、训练、科研、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六)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富有创新精神。 (二)系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技术与练习方法,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有关社会体育概论论文

有关社会体育概论论文 [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据 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在此基础上,建 构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及其知识结构,同时探索开放式的办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结构。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人才培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育 观念也随之更新,全民健身时尚正在形成。大众向往健康生活,社会需要体育越来越显示 出一种明晰的发展趋向;一个内容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体育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们关注的问题。 二、行为特征与基本模式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行为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体育市场已初步形成。群众不断扩大体 育娱乐消费进行体质与健康投资已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开始兴办商业性体育场所;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如: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门球、台球等更加普及;一些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等也 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领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健美、娱乐的目的,已逐渐成为时 代发展的潮流。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社会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在追求 的目标上,从单一的健身为价值取向健身、娱乐、休闲、康复乃至体育的经营开发、咨询 指导等多元目标转化;2在组织管理上,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政府行为、地方团体行为,民间团体行为乃至个人行为协同的全社会行为转化。3在开展方式上,从单一的福利型向福 利型、经营型和消费型相结合方向转化;4在活动空间上,从传统的单位举办活动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空间转化。5在参与形式上,从少数人被动参与向全社会自觉 主动方面转化。 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形成与发展根本的社会动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体育自身发展 趋势所决定的。社会体育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娱乐性、消费性、健身性和经营性等方面的 特点,为我们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提供广阔而全面的社会视角。 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模式 从以上基点出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高素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新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现代科学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高技能——具有较全面的社会体育专业技能,适应性强。

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区别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学、社会心理学、广告与公关、体育法规、教育学、体育经济学、俱乐部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保健学、传统养生学、健身概论等。 主要就业去向:公共及商业体育服务机构、健身俱乐部、体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研单位等。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主要就业去向:各类学校和体育部门。 特殊教育专业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高校中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院校,也是唯一招收身体健全并有体育特长高中毕业生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的院校,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专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特殊教育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训练技术、运动专项技术等方面课程的综合知识,掌握残疾人进行体育教育、训练、康复指导的技能,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我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就业前景广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格式(原创)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格式 (原创)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一、个人资料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8年1月 性格:内外向兼之 学历:大学本科一年级 专业:社会体育 座右铭: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社会体育专业) 前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

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美好愿望:希望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公司,或者可以拥有一家自己开的健身俱乐部 职业方向:公司里的体育顾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老师 三、自我盘点: (1)性格品质:自信心强,肯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2)个人素质:兴趣广泛;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大学一年级:了解大学年活,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了解大学期间应该掌握的技能以及以后就业所需要的证书。 大学二年级:熟悉掌握专业课知识,尽最大的努力考英语4级。考一些跟自己的专业有关有用的证书。 大学三年级: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尽量多体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四年级: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 体育学院专题调研组 新就业体制的建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是我院体育教育的基本定位,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通过参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在校学生和前几届已毕业学生的调查、座谈;与其他相关专业的高校负责人进行访谈等方法,积极探索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原因调查 1.1 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就业压力 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总量上供过于求。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 万,比2004 年增加了58 万人,增幅达20.17%;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 万人。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495 万,比2006 年增加82 万,同比增幅达19.19%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5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 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1.2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健全 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要求具有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等。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较多欠缺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时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等方面。 1.3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整合 1.3.1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 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选修课实效性差,部分专项课过分强调竞技技术,课程项目开设过多而学生人员较少,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教学课程。这就导致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专业技术与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一旦没有对口专业,给就业造成困难。 1.3.2就业指导不系统 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工作单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1.3.3对就业工作重视不够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全员责任意识不强。 1.4社会需求调整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所特有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目前办学方向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学生就业的主要单位也大都局限于学校,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正在缩减、合并,用人单位的需求减少。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策略探索 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6)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 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 专业代码:670114k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学习形式:全日制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出具有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理念先进,学有专长,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能胜任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竞赛组织、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主要服务于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幼儿活动指导等。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知识结构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及运用现代教育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掌握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尤其是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实施普通话、

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等教学的能力; (3)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与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定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4)具备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继续学习、适应转岗及自主创新的工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2)科学文化素质:懂得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3)专业知识素质: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牢固的专业思想,掌握体育教学、训练、幼儿活动指导、竞赛组织、裁判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幼儿活动指导、竞赛组织、裁判员、学校体育管理和体育科研的基本素质。 (二)证书要求 1.四川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4.相关项目的裁判等级证书 五、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群) 六、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自荐书

社会体育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系社会体育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谙透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将所学用于实践,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级就参加了校党委主办的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经贸英语,选修二外日语等多门人文,管理课程,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涉猎广泛的全方位人才。 “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是我的处世原则;“精益求精、勇于进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热情使我能胜任贵公司的技术开发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希望公司给我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我在此静候佳音。谢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报告word精品

. 建设Ⅰ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自2011年申请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按照省、学校的要求,依据专业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深入落实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和办学水平,是本系生存的支柱和关键。在体育系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本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对专业等方面进行规划,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产业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急剧增长,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休闲体育活动作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作为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中充满活力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户外运动终究会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因此,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新时期。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从创办之初,体育系就努力探寻着适合本专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本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是经过专业考察与学习,并根据民族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来设置相关类别的课程。通过专业调查,深入把握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定位。2012年,体育系全体员工远赴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的民族院校、师范院校和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派年轻教师到成都体育学院进修户外专业;参加四川省休闲协会、亚洲攀岩竞标赛、山地户外安全与健康国际会议等。通过全面的专业调研得出:休闲体育在国内悄然升起,发展越来越壮大,市场前景广阔;四川省有关户外运动、体育旅游、拓展培训机构多达300多家;国内部分高校均有开展户外运动课程;全国各省设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俱乐部和相关协会,户外运动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规范性;有派克、凯乐石、始祖鸟等多个专业品牌的商家从事户外装备的生产等。与此同时,学校地处甘孜州,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具有较强的地区优势,以及学校与甘孜州各政府的行政部门、旅游景区都有密切联系,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办学优势。 目前,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院校的运动设施和实验设施能够或基本-. . 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求,但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还有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教育实训实践无法满足专业建设所需。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稳定规模、内涵发展”为基本思路,实践学校党委的战略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下得去、靠得住、干得好”的民族应用型育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2019-04-10 摘要: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对江苏省高校及全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办学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从师资配备、教学设施、专业课程安排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深入探索,为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提出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会体育;研究革新;发展策略 社会体育专业的新兴与发展适应当下社会背景,在全民健身养生的如今,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更是居于我国教育事业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办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场地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目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许多有待革新的地方。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体育办学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应深入研究,勇于创新,积极改革。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主要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到我国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是天津体育学院,江苏省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是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扬州大学、徐州矿大和南京体育学院都开设了此专业。2002年南通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也先后开设此专业。由于当时社会需求等因素,大部分高校只开设一个班,扬州教育学院和晓庄学院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停止了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注重因地制宜成为高校发展社会体育办学的重要举措,天津体育学院开设保龄球、高尔夫、太极拳、跆拳道等加强了休闲健身类的课程。除此之外,该高校还有:水中健身、搏击操、普拉提、健身瑜伽、户外运动及形体训练等特色社会体育课程。南京体育学院也因地制宜的开设了高尔夫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无论何时对社会体育办学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南京体院在10所高校社会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安排时间最长。其中,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还开设了军事训练,如:南通大学、南体、南师大更是开设了入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更加注重主干教学实践安排了相对最多的课时,其他各高校都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之间。 (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缺少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各高校招生数量和规模极具扩大,期间受到经费投入和环境资源短缺等的限制,使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不能顺应招生人数的增加,出现负重,这是客观上所述;主观上讲高校盲目求进,强求发展与自身教学资源脱轨,没有积极的评估论证和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优化的相关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优化的相关研究 韩春利在其相关研究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高校体育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终身学习者逐渐转变,增加人文类、教育类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再次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建议将选修课的比例控制在25%到35%之间。 孙思哲、李俊辉提出,高校应在“健康中国2030”的背景下,针对培养目标进行改革,以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优化等具体工作,在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及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创新出更加具有效率、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颉梦宁、李风雷在其相关研究中,通过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分为:培养目标过于陈旧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的课程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准确的对培养目标进行分级,针对相关专业提出的要求太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普通高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应优化为:以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拥有更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内、课外与校内、校外的培养上要保持一体化。 王葵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后指出,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通过改革培养目标、增加培养途径、优化培养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及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转变,更清晰的确定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效率及质量。 马卫平认为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带来的需求与困难,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下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提出应结合当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为基础,更准确的修订及落实培养目标。 以上已有的相关文献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阻碍。正处在以摸索带来正常发展的实践阶段,来自理论方面的指导相对匮乏。因此重新审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必须进行的研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为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 与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践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必须以职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从职业化培养的角度,审视《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认为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育社会工作方向暂不易作为职业方向培养;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设置缺乏依据说明,对运动技能关注不够;多方向和多头开设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继而影响学业修读和就业。提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应该以运动技能的推进为主线;在具体培养规格上,应该采取递进形式对学生提出规定要求。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32-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据石岩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应配备65万人,到21世纪中叶应达到500万人以上。顺应社会体育发展的热潮,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蔚然成风,全国的办学规模由2000年的30余所院校猛增到2008年底的230所,涵盖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然而,与供需两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艰难的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体育专业难以摆脱的

梦魇。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后10名的本科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榜上有名;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20个本科专业年终就业率未超过40%;在另一项调查中,2008年全国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对口率为40%,居所有专业倒数第3位,毕业后半年的月均收入为2090元。一边是缺口较大的人才需求,一边却是艰难的就业形势,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际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2009年7月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适时地提出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问题,为明确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接轨,提高各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指导和有力的支撑。但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职业化培养的角度看《专业规范》,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已经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王爱丰等在对江苏近1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研究后指出,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围绕《专业目录》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石岩等学者均有类似观点。 2)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是体现专业特色的灵魂。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岗位实用性不强,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情况是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雷同,传统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现有师资、设施基本是为了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需要配备的,社会体育专业所需的师资、设施建设尚需时日。另一种情况是开设的特色课程受制于

体育教育专业所学科目

本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三部分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观察、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等。本专业学制三年,全学程共156周,其中教学活动(含考试)106周,教育实践10周,寒暑假30周,机动10周(主要用于社会实践、集体教育、军训、劳动教育和课外社团活动等)。 (一)必修课 必修课是本课程方案的主体,是对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大类课程。 l、公共必修课 本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师德、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公共必修课782学时。 2、专业必修课 本类课程是对大学专科学历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类课程。主要有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辅导、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等。第二部分为文化通识类课程。主要有大学数学、自然科学基础、音乐、美术等。第三部分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主要有教师口语、书写等。专业必修课为818学时。 (二)选修课 选修课是本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宽、提高,是发展学生专业特长的重要途径。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大类。 专业方向选修课是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方向学科素养的课程。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本专业方向的以下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人体解剖与运动生理学、田径、体操(包括韵律操)、球类、游泳、体育游戏、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与社会、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体育与社会、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专业方向选修课为744学时。 (三)教育实践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使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2.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师范教育转型、基础教育全方位改革等时代背景,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3. 总结2006版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的经验,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方案体现本专业特色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面宽、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基本规格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基本运动技能。具有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责任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1. 基本学制为4年。 2.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 以“二分三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6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同时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学、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大学生社会体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社会体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美好愿望:希望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公司,或者可以拥有一家自己开的健身俱乐部 职业方向:公司里的体育顾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老师 (1)性格品质:自信心强,肯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2)个人素质:兴趣广泛;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3)气质:自我形象较好,谈吐得体,具有一定亲和力;

(4)能力:领悟性较强; 2、优势盘点: 从小生活条件坚苦,让我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创业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坚苦的过程中,它将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3、劣势盘点: 因为农村,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的事业起点相对言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工作,各类荣誉证书太少。 4、优点: 乐观,开朗,胆大,有一股不服输的屈气。 5、缺点: 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也比较怀疑自己的能力,惰性较大。

当劣势和缺点成为了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就应充分得用你的优点,让其把你带出围障;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 1、一般社会环境: 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 2、特殊社会环境:社会的发展,人们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再加上《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规文件在法律上的保障,使社会体育得到广泛的开展。社会体育专业是新兴专业,前景挺好的。而且随着xx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方向的转变——全民健身的方向,我们社会体育的学生就业就好了。 父亲:目前,必须搞好学习,为以后找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多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同龄人中的强者。 母亲:学习要认真,最好要考研。 老师:聪明、机灵古怪。

健康中国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健康中国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署及实施还不到三年时间,在这个期间针对健康中国与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关系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多位学者、专家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内容及结果主要是: 陈立春、刘丹在其研究中指出,在“健康中国”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随着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与体育相关的消费迅速增长;针对体育事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全民健康公共服务的体系也越加完善;涉及到健康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专业化与多元化。在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与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借鉴,在培养目标、培养力一式、课程规划、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其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式,为相关人才供给侧的改革以及“健康中国”的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佳慧、辛鹏在其相关研究中,针对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建议:学校应提高对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大力度的发展,以此使学生的体育观更加积极;体育教育课程要不断深化的进行改革,提高健康教育在教师综合素质中的占比;根据地方性的差异,制定适合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的发展学校体育,使学生具备核心体育素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硬件设施及环境需要改善;保障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保证学校体育健康安全的稳定发展。 康喜来、李德武在其相关研究中,以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为基础,以相关文件传达的精神为指导方针,针对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工作效率进行研究后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与健康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未来传播其学习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建设健康中国必不可少的未来栋梁,目前高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较为单调,还是以传统的培养理念为主缺少创新,对于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健康水平达不到标准。在该文的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创新学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及理念;提高学校对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视程度,完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并且进一步指出健康中国的建设工作急需优秀的综合性体育人才,也是各体育院校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健康中国2030”作为党中央部署制定的新健康政策,在社会中造成了各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大纲

《篮球》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篮球运动的本质就是在特定的规则,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下所进行的投篮比准游戏,其属性是文化,其表现形式是特殊的社会人文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篮球运动目前已成为各高校中最为普及且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 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大专段必修课程 适用层次:本大纲适用于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技能课 一、教学目的 篮球运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素质,同时由于篮球运动具有的趣味性和竞技性,目前已成为各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篮球运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学事业,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知识,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帮助。同时学生通过在校学习篮球技术,体验篮球文化,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将来走出校园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实现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并通过篮球运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从学情实际出发。着重介绍基本技术和战术的掌握。根据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通过强化练习法和分解与完整练习法等手段,加强其对技术的掌握。同时针对未来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当增加如(小篮球运动和篮球游戏的组织编排)等适宜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开展的篮球项目。 3.学校各有关部门应定期检查保养篮球场地与篮球器材。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和运动强度较大,教师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总学时:222学时

社会体育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社会体育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向你介绍下社会体育专业的简历范文 姓名: 性别:女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从事职业: 销售、咨询/顾问、市场/市场拓展/公关、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期望从事行业: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设备/运营/增值服务)、咨询/管理产业/法律/财会、教育/培训、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品)、耐用消费品(服装服饰/纺织/家具/家电)、贸易/进出口、汽车、环保、娱乐/体育/休闲、传媒/出版/印刷/包装、广告/公关、房地产/建筑/装潢、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物流、农/林/牧/渔、政府/公共事业期望工作地区: 湖北省 期望月薪: 目前状况: 应届毕业生 自我评价 诚实正直,责任心强,守时守信是我大学四年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的磨练,使我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 工作积极、负责、守时、守信。担任学生干部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团体精神。参与过较多的社会实践工作,提高了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生活中的我快乐而自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长期的体育锻炼保证了自己时时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精力。我善于收集获取信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迎接新挑战。 教育经历 2004/09 -- 至今:三峡大学 | 社会体育 | 本科 在校况情 曾获院校级二等奖奖学金 曾获院校级三等奖奖学金 2007.5 在三峡大学第三届广播体操比赛中担任指导员指导的机械与材料学院获得一等奖。 2005..6 被聘为三峡大学广播台节目质量监督部部长,负责全面的节目质量监督工作,为节目的质量的改观提出了不少的好的建议和意见,得到了广播台领导以及负责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