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及试题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2017江苏四市二模语文试卷

2017江苏四市二模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2017年5月注意: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个虎口没能脱险的人间惨剧,▲ 了整个春节期间的舆论场。

好多人指责逃票翻入虎园的游客▲ ,这没毛病。

只不过,世间的各种不堪与罪恶中,逃票实在▲ ,怎么就让一众旁观者咬牙切齿呢?A.贯穿责无旁贷无足轻重B.贯注咎由自取无足轻重C.贯注责无旁贷微不足道D.贯穿咎由自取微不足道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提醒市民,夏季健身体能消耗大,锻炼能否达到健身的目的,关键在于运动项目适宜、运动强度适当、运动时间合理。

B.从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自然之美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育。

C.福岛核电站看不到头的灾难背后,是日本核能行业数十年来伪造安全报告、隐瞒死亡事故和对地震危险性估计不足造成的。

D.曹聚仁的《鲁迅评传》颇具见识,虽史料不足,但许多专家认为,“评传”无须对此要求太多,堪称迄今写得最好的鲁迅传记。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 ,▲ ,▲ 。

▲ ,▲ ,▲ 。

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③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④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⑤“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⑥③④⑤②C.⑥③④①⑤②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泰州市 2017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的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 3 分)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感情类节目《朗诵者》,以现代化的流传手段,将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感情倾吐,获取了观众的宽泛喜爱。

节目第一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再经过朗诵▲的文字传达感情,为人们搭建起一座▲心灵的人文殿堂。

A .转变如沐春风润饰B .转变感人心魄滋润C.转达感人心魄润饰 D .转达如沐春风滋润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互相激励,以下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

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3 分)项(中国艺术家赏识自然,有特别显然的集体特点。

▲,▲。

▲,▲,▲,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类态度。

①感觉相互尚能默契相安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满足的态度③但不甚浓重④所以引认为快⑤中国人“自然”的看法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奇主义A .②③④⑤①B.②①⑤③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②①④4.某校文学社准备依据以下主题精选学生习作,以下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主题一:月是故土明主题二:向青春举杯主题三:和平的钟声主题四:文化与传统A .《母亲的浅笑》《青翠光阴》《我看辛德勒》《巧妙的昆虫》B .《暖和的布鞋》《成长的欢喜》《人生驿站》《肯德基印象》C.《游子折柳》《年青的梦想》《华沙之跪》《秦腔古韵》D .《风华正茂》《原驰蜡象》《将军鹤发征夫泪》《北京的地坛》5.阅读下边的图表,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3 分)一项(2017 年中国网民春节网络红包问题检查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部分网民认同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

B.假如网民一味沉浸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2017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1.答案:C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2017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及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2017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及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语文调研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1.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是违背法令、不合规矩的事,别里科夫都横加干预。

B. 别里科夫爱向官府告密又喜欢背地造谣诽谤,大家都怕他。

C. 全城的人都胆小怕事,不爱招惹是非,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D. 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忠实卫道士,全城的人实际是受沙皇统治阶级的统治。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17年高考江苏试题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 2.B 3.D 4.C 5.D二、文言文阅读(18 分)6.C 7.B8.(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13.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从卖破烂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做风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感伤、遗憾。

15.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16.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冶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7.标准、规则;谱系;有待实践的“本”。

18.首先,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其次,阐述厨艺上乘须把握火候;最后,指出舞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考点】18:成语.【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句中是指艺术创作,应该选用“精益求精”,排除B、D;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句中修饰“作品”,指“作品”新,选用“耳目一新”,排除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根据句子语境,是说作品美,而不是多。

选用“美不胜收”。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2017江苏卷语文试题(整理含答案及作文分析)

2017江苏卷语文试题(整理含答案及作文分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1.答案:C言简意赅: 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 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 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答案: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即使手头再拮据的家庭,也要选购几幅年画,增添佳节的喜庆气氛。

A.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北宋B.春节贴年画,图的是一种顺意,求的是一种吉祥C.春节贴年画,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折射时代变迁D.春节贴年画,是非常讲究的事,富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答案:B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

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

D.“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梵高的画作曾遭他人嘲讽,时光流转,嘲笑者早已消逝,梵高的画作却成为经典,如江河万古长流。

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鲍竹溪先生传袁枚1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

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

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

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

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①其奚辞?”【乾隆乙未年间,我经过真州,同榜中举的沈椒园廉史把他写的《同老会序》给我看。

同老,说的是六个老人同岁,大家聚会一起来聊聊兄弟欢聚之情。

聚会的主持人是鲍竹溪先生,我内心十分钦佩他,未能(与他)行士相见的礼仪。

今年是乙卯年了,我在邗江暂住,鲍先生的儿子志道把先生的《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给我要求我为先生作传。

我不禁肃然,恭敬地整理衣冠起身,说:“有这样的必要!二十年前我想见的人,未能见到;今天因为结交了他的儿子能看到先生的事略,这是不见先生如同见先生一样。

我将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2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

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

侍母疾,穷昼夜不出。

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

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

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

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

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

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

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

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

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

里中大母堨②,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

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先生名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县棠樾人。

世代为望族,幼年学习《四字书》,听人讲解,很快就能领悟。

服侍母亲疾病期间,日夜闭门不出,私塾先生怀疑他害怕勤奋,了解他的原因后,就对他另眼相看了。

不久,生母去世了(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死寇曰兵。

)太公和继母健在,家里很贫困。

先生出门做生意,年终一定冒着风雪回家,为长辈欢愉准备好美味。

先生晚年,儿子鮑志道善于经营,家中产业渐渐丰裕,先生也就能够更好地随自己的意志行事。

凡是对同乡亲戚有好处的事,前往做起来就好像是对自己特别有好处的爱好一样。

开始,宋元改朝换代期间,宗族的祖先宗岩、寿路在路上遭遇强盗抢劫,父子两争着去死,盗贼因为他们义气而把两人都释放了。

又有一个名字叫做邦灿的,也以孝顺著称。

村子里以前有两座牌坊:慈孝坊、孝子坊。

年代久远而倾覆了,先生将他们修葺如初。

家乡有一堵大水坝,靠它蓄水灌溉农田,也渐渐淤塞倒塌了,先生并没有一点种植在这儿,却也为它疏导阻滞,泄放水流,每年都大丰收。

常说:“做好事最快乐,如何才能学习古人设置书院来培养人才,购置义田来赡养宗族呢?”】3先生卒时年六十五。

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③,安行仁义。

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

”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

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先生终时六十五岁。

恭人(旧时代命妇封号)郑氏不到十五岁嫁到府上,正值先生不得志的时候,变卖自己的首饰换取口粮,勤劳地做针线活儿奉养公婆,安静地做仁义之事。

送子读书,一定选择一位老师,说:“我想他要教得专心。

”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鮑志道地位尊贵,与恭人一起接受皇帝追赠的封号以同样的官职。

评论的人说鮑志道才智横溢穷经通典,被上层所器重,所以能扩大他的声誉和光荣,却不知道这都是鲍竹溪的积善和教导(贻谋:父祖对子孙的训诲。

)打下的基础。

听说鮑志道已经发财了,可是鲍竹溪先生却是节俭如当年一样,还常常用教导的话鼓励和鞭策(告诫)他。

先生可以说是即使理想通行于天下也不会改变本性(仁义礼智信)的君子啊。

】(有删节)注: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

②堨(è):拦水的土堰。

③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塾师疑其惮于勤惮:敬畏B.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裨:益处C.岁以大稔稔:成熟D.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归:出嫁6.答案:A(惮:害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鲍竹溪怀有敬仰之情,多年前想见鲍竹溪却没有能够见到,现在鲍竹溪儿子来请他给父亲作传,作者感到很惊讶。

B.鲍竹溪自幼聪慧,听人讲解书本知识,很快就能领悟。

因勤于读书而日夜闭门不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另眼相看。

C.鲍竹溪生母去世后,家中非常贫困。

于是,他就到外地做生意,但每到年终总要回家,置办美味的食物,让长辈高兴。

D.鲍竹溪的妻子变卖自己的首饰买粮食,靠做针线活挣钱奉养公婆,她勤劳贤惠,有仁义之心,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7.答案:B(鲍竹溪昼夜不出门是为了服侍生病的母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4分)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评分建议:“奋”、“永”、“奚辞”,语句通顺,各1分;“奋”译为“竭力、尽力”,“永”译为“使……长存”,“奚辞”译为“怎么推辞”,亦可。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5分)听说鲍志道巳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

【评分建议:“训词”、“相”、“勖”、“毖”,语句通顺,各1分;“业”译为“家业、产业”,亦可。

】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鲍竹溪先生品格上的特点。

(3分)9.答案:①注重孝道②乐善好施(急人所急)③崇尚节俭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感皇恩朱敦儒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

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

风景争来趁游戏。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朱敦儒,南宋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10.上阕写出了小园哪些特点?由此可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5分)答案:(1)①面积小、②环境清幽(景色怡人)、③设施简朴(简陋)。

(2)隐士(隐者)。

评分建议:特点,3分,一点1分;身份,2分:意思对即可。

11.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胸中无事”:远离官场了无牵挂的惬意;②“风景争来趁游戏”:寄情山水、物我相适的愉悦;③“称心如意”:对晚年美好时光的珍爱;④“剩活人间几岁”:对去日无多的感伤;⑤“洞天谁道在,尘寰外”:退隐嘉禾、忘却尘世、超然物外的陶然。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没有结合词句分析,如情感表达正确,每点得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