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3
学案13

NO 13 我国的生态工程编写:张莉审核:王路平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类型以及体现出的生态工程原理2、简述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自主学习】一、农业生态工程1、概念(识记):是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
人们根据当地和,通过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产业的比例,能够形成、、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2、类型(理解)(1)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阅读教材P72——P73页)①含义:根据等原理,结合的生物学特点,充分利用等资源潜力,运用技术,把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立的立体农业生态体系。
②分类:、、。
③实例:桑基鱼塘(2)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阅读教材P73——P74页)①沼气:成分,动物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在条件下通过的分解作用能够产生沼气。
②含义:人们尝试通过沼气把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建立起一种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系统。
③实例:“四位一体”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熟读、理解)(3)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农业生态工程,实例:山区综合开发生态系统,其通常的结构模式:。
二、林业生态工程(阅读教材P76——P77页)举例写出三例“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其余熟读理解)三、熟读理解学案12所列举的人教版教材中讲述的生态工程类型及其原理。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72页探究活动——桑基鱼塘体系,回答问题:(1)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哪些原理?。
(2)讨论完成第2题,将答案写在教材上。
A1、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A.投人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人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人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D.投人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2、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循环再生 C.废物资源化 D.生物相互依存B3、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B4.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学案13 物质间的转化及判断

CO 不是酸性氧化物,A 项错;
澄清石灰水中 Ca(OH)2 的浓度太小,工业上利用 Cl2 和石灰乳 反应来制取漂白粉,C 项错;
CH3OH 氧化为 HCHO 时还生成 H2O,D 项错。
答案 B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3
题型 2
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1. 读题 (了解大意 )→审题 (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3
解析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在提供的物质转化关系中,②中 S 在 O2 中的燃烧产物
应为 SO2,故②错;
④中 FeCl3 溶液在加热时会促进 Fe3+的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 最终得不到无水 FeCl3, 要实现这个过程, 需将 FeCl3 溶液在 HCl 的氛围中加热蒸干,才能得到无水 FeCl3,故④错。
学案13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Fe + S===== FeS ; ①化学方程式:
②化学方程式: 2Fe+3Cl2=====2FeCl3 ;
高温 ③化学方程式: Fe2O3+2Al=====Al2O3+2Fe, Fe2O3+
点燃
高温 3CO=====2Fe+3CO2
;
基础知识回扣
学案13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热点题型突破
2.抓住“题眼” (1)熟记下列物质的特殊性质 ①颜色类: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13
(5)过渡元素的单质置换过渡元素的单质 Fe+CuSO4===FeSO4+ Cu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特例 1: F2 不能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 Cl2,而是先与 H2O 反 应生成 O2。 特例 2:硅的非金属性弱于碳的非金属性,但在高温时可发生 高温 反应:SiO2+ 2C=====Si+ 2CO↑。其原因可从该反应为熵增 过程理解。 此外, 还要特别注意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为 CO 而不 是 CO2。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懂得道理,体会说明方法。
学习准备:查找有关地球知识,搜集生态环境及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等。
课时:建议两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学法提示:采用多中读书方法,反复读文,运用学过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梳理课文内容。
1、我要用多种读法反复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并且完成下列各题:①我通过读课文会认这几个词并给带点的字标音:遨()游渺()小璀()璨()慷()慨()恩赐()②我要抄写下例词语,争取会听写。
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2、我要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读文,我对地球的初步认识是4、读文后我有几点疑问疑问一疑问二二、深入感知、合作探究学法提示: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
深入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自己心灵的词句画下来,做做批注,可按版块研读、深究题意。
1、作者说地球是美丽的,渺小的,是否有道理,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的理由。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我知道这句话写出了地球的,采取的说明方法是2、我懂了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感叹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太可爱是因为太容易破碎是因为3、我懂了作者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做课题。
4、课文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我要举例说明三、达标提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就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1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莫泊桑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他多次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热情歌
颂法国人民脂球》
《菲菲小姐》等名篇传世。他还大量地以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为题材,披露
那些人极力向上层社会钻营的丑态,讽刺他们庸俗而可悲的虚荣心,如《项链》
等。《我的叔叔于勒》也属于这类作品。
教学反思:
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c“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
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d“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
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 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4、“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人物?有什么作用?
5、关于本文有四种主题说。请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a“金钱关系” 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
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理清小说情节
2、通过描写人物方法及对比手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
的人际关系。
一、预习导学
1、小说知识梳理:
○1 、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 、小说的情节由
、
、
和
构
成。
(二)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主题
1、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用下面的
形式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张建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过程与方法精读时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并学习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中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并学习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学习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自学检测:一、课文你读了吗?基础知识能过关吗?基本的内容了解了吗?1、给加点字注音。
汲.取()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2)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3)实行起来有成效。
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3.不看课文内容,“从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4.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5、本文从四个图形引出“”的观点。
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最后得出结论:。
6、本文为了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二是二、整体感知分组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有人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2.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3.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4.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5.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6..本文论证了怎样的论点?第二课时三、比较阅读。
【甲】“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13全章学案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学习目标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和摩擦起电的方法。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说出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了解静电感应和摩擦起点的原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认识两种电荷,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学习过程(一)、结合自己生活中事例和课本图13-1、13--2、13-3、13-4、13-5,谈谈你对电的认识?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讨论叙述)(二)、设疑体验、发散答疑:(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三)、实验探究一1、认真学习实验过程回答问题: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动:(1)、用在头皮上摩擦过的梳子或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橡胶棒靠近纸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说明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纸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说明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3、结论:物体带电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二1、活动: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你会发现_________.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你会发现_________.。
13 《 短文两篇》学案

十三短文两篇《活板》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4、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手上是一个印章,上面的字排列组合都是固定的,如果把印章上面的字拆开来就成了一个个字印,一字一印,可以排列组合,这可以说就是“活字印刷”的雏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活板》一文。
释题并简介作者这篇课文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它是有关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最相近的记载。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同“版。
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
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
《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自主学习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四、交流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
以松脂和.纸灰之类()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燔.土()用讫.()以手拂.之()予群从.()2、解释加点词语盛.为之布衣..毕昇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殊.不沾污持就火炀.之字平如砥.素.无备者旋.刻之用讫.3、辨析词义唐人尚未盛为之每字为一印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欲印又为活板每字皆有数印每字为一印若止印三二本满铁范为一板不若燔土未为简易每韵为一帖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翻译句子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持就火炀之。
学案1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梳理】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社会制度的变化: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提出1956年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成果(1)科学技术领域:领域中有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会议的成功召开。
(2)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老舍的话剧《》,郭沫若的历史剧《》,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1.曲折的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1)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利益。
(2)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
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1.背景(1)“”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他还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20世纪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成就: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①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2010· 全国Ⅱ,3C) ②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2011· 海南,21C) ③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2010· 江苏,11B) ④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用生态系统中能量 流动规律能进行合理分析 (2009· 江苏,17A 改编)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1)种群必须具备“三同” ,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
(2)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一物种;物种主要是看在自然条件下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 后代。
(2)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 ②未标志个体和被 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 ③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 ④调查期间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死亡。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⑤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2009· 海南, 20B) (2011· 海南,21B) ⑦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009· 广东, 16A) (2009· 福建,2B)
答案 ④⑦⑧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⑥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回归命题本源]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 短缺、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 生物多样性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锐减 等。
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价值:潜在价值、 间接价值 和直接价值。 4. 就地保护 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 [重温高考经典]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012· 江苏,24B) ②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 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2011· 江苏,20A) ③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 北京卷,5A)
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任何停顿都不
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在食物网中,种 间关系一般包括 竞争 和 捕食,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 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信息传递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流经生态系统的 (1)能量流动特点:
(4)由题意知,通过信息传递,鼬和田鼠的数量基本稳定,可见 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1)3%
(2)80 偏高
(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⑧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回归命题本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1)前者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自养型生物属于 生产者 ,异养型生物(寄生或捕食)属 于 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腐生)属于分解者。 (2)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生产
出生率 中,在 K/2 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而在 K 时, 等于死亡率 。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4.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物种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 物种 数目的多少。 5.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 生物种群 占据了不同的空 间,其包括 垂直 结构和 水平 结构,前者具有分层 现象而 后者生物呈 镶嵌 分布。 6.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进行。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学案 13
生物与环境
一、种群与群落 [重温高考经典] 1.(2012· 重庆卷,4)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
总能量为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能量变化形式如图(请 完善):
ATP 热能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等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而实现的。实现碳在 生物
田鼠 摄入量 1.05× 109 同化 量 7.50 呼吸 量 7.15 摄入 量
鼬 同化量 呼吸 量 2.18 ×107
2.44 2.25× 107
×108 ×108 ×107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 1 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其中有标记的 15 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标记 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只有 3%~5%用于___,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 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 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 即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 则 估算值 M 偏高。 (3)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一部
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田鼠和鼬都属于恒温动物,进 行呼吸作用用于维持体温需消耗大量能量, 还有部分能量用于自 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出生率
年龄组成 死亡率
性别比例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 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取样器取样法 。 (3)土壤中小动物的调查方法——
(4)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调查方法——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 3.种群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增长、波动 和 下降 ,其中种群数量增 长数学模型包括 “J”型曲线 和“S”型曲线;在“S”型曲线
(3)确定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都有一个箭头指向 分解者。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核心考点·题点突破
学案13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 三大基本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项目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往往是双向的 生物之间,生物 与环境之间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B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2.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009· 广东,15B) ②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 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 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2009· 广东,11BD) (2009· 大纲全国Ⅱ,5D) ③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
单向流动,逐 循环性和全 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各 营养级 统一整体 球性 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
核心考点·题点突破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解析
学案13
(1)田鼠的同化量是 7.50×108 J/(hm2〃a),鼬的同化量
7 2 7
是 2.25×10 J/(hm 〃a),故能量传递效率为(2.25×10 )/(7.50 ×108)×100%=3%。 (2)设 1 hm2 范围内种群数量为 M,则 40/M=15/30,M=80。若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④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2010· 全国Ⅱ,3B) ⑤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011· 大纲全国卷,4D) 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⑦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2011· 海南,24B) (2011· 海南, 24C) (2011· 安徽,6C)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温经典·回归本源
学案13
④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010· 北京,5D)
⑤某地区为打造灰琼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并改种灰琼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琼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 区农林害虫数量大幅度上升 间接价值
答案 ②⑥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011· 海南,22 改编) (2009· 福建,2C)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 生产者和 分解者 。 行为信息,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在 生物与生物 之间或 生物与环境 之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