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

合集下载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鉴定indentification,分类 classification,系统发育phylogeny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二、昆虫为何能分类
因为事物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性。即任何事物之间不 论差别如何悬殊,总有共同的一面(任何物质都是由原 子和分子组成的);相反,不论它们如何相似总有一些 差别。
林奈(C. Linnaeus, 1707-1778),1758年,林奈的《 Systema Naturae, 1758》第十版出版,标志着分类学作 为一门学科的开始。他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 第一次提出了双名法 ★ 提出了纲、目、属、种的分类体系 ★ 肯定了物种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 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 把昆虫分成了7个目(无翅、双、鞘、半、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此期的特点:
★ 分类学与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等 学科的结合,使分类学从狭义形态学观点 发展到广义的生物学观点。
★ 物种群体概念的发展。使分类研究注 意种下差异及物种形成、进化之间的关系, 推动了对物种性质和结构的理解。
种内变异的分析、种下阶元及其进化 的研究阶段或称为γ分类阶段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代甲骨文 •中的“ 蜂”字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墓葬中的玉蝉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青铜器上 •的蝉饰纹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3、进化分类学派 (evolutionary taxonomy) 代表人:E. Mayr G. G. Simpson 陈 世骧等 特点:既考虑共同的渊源,又考虑后 代的分歧,即进化的程度和速度。

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

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

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昆虫是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物群体之一,其数量约占全球生物总量的80%。

昆虫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参与到各种生态系统中,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昆虫,人们开展了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

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知识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昆虫的演化历史、分类关系、形态解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学科的体系,昆虫分类学可以分为系统分类学和发育分类学两个方向。

1.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主要研究昆虫之间的分类关系。

在系统分类学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对昆虫的传统分类方式进行修订,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昆虫的分类规律。

当前,人们已经对大部分昆虫进行过分类,但是还有很多未知物种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发现。

2.发育分类学发育分类学主要研究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在发育分类学的基础上,人们可以掌握昆虫的生长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发育差异。

这对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分类系统和演化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二、昆虫分类学的应用研究昆虫分类学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分别介绍昆虫分类学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医学和生物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1.生态保护昆虫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食物链的关键环节,还参与到各种生态系统中,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分类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和保护昆虫资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和管理。

例如,对昆虫的监测和分类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控制各种害虫和病虫害,从而保护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

2.农业生产昆虫对于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它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失。

昆虫分类学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判断和识别不同的昆虫害虫,根据不同的物种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昆虫分类学的方法研发出更加有效的农药,从而提高对昆虫的防治效果。

3.医学昆虫在医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4章昆虫分类学

第4章昆虫分类学
– 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 – 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生殖蚁、工蚁和兵蚁等。 严重危害农林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等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多食亚目 Polyphaga
• 瓢虫科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 叶甲科Chrysomelidae :榆紫叶甲,杨叶甲 • 豆象科Bruchidae :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杨树吉丁虫,杨十斑 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 叩头虫科Elateridae :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

• • • • •
鞘翅目 coleoptera
• 通称甲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 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 口器咀嚼式。 •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 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 跗节4或5节。 • 全变态。 • 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步甲、瓢虫等,有益于农 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金龟甲、叩 头甲、象甲、叶甲、天牛和小蠹等。
图1-24 半翅目分类特征 A.蝽前半段腹面 B.蝽背面
半 翅 目


花 蝽 科
网 蝽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昆虫的分类学

昆虫的分类学





Males of many species of crickets are renowned songsters 鸣虫。

斗 蟋 Scapsipedus micado Saussure性好斗,是斗蟋蟀的主 要虫种。
二、 半翅目Hemiptera
hemi = half 半 ; ptera = wing 翅
第三章 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昆虫纲的分目 农业上重要的目简介
第三节、农业上重要的目简介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 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与农 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8个目,包括 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
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一、直翅目Orthoptera
重要害虫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
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inn.) 赤条蝽Graphosoma rubrolineata
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al)
C、盾蝽科Scutelleridae
(三)、生物学特性
1. 变态
多数为渐变态:卵、若虫、成虫三个虫
期,幼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
但粉虱和介壳虫雄虫近似全变态,末龄
若虫不食不动,极似全变态的蛹,称为

(二)、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 刺吸式口器从头部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


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一、名词解释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1)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8.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1)翅的有无和类型2)口器的类型3)触角的类型4)跗节的类型5)变态的方式12.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3)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4)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鞘翅目的形态特征:1)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3)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4)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分类等级

在昆虫纲下,根据更具 体的特征,昆虫被归入 不同的目,如蝗虫、蝴
蝶、甲虫等。

在目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科。

在科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属。

在属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种。
昆虫的命名规则
拉丁文命名
昆虫的学名通常使用拉丁文进行命名 ,遵循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的生物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
一些昆虫能够以废弃物为食,通过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可以将这 些昆虫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材料
一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生物材料,如壳聚糖、丝蛋白等,可以用于 制造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等。
随着显微镜和新技术的发展,昆虫分 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了更加科 学和系统的分类体系。
02
CHAPTER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等级
01
02
03

昆虫属于动物界,是生物 分类中的一大类。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与 其他如蜘蛛、蜈蚣等生物 共同构成这一生物门。

昆虫根据其形态和生物学 特性被归入不同的昆虫纲, 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 目等。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繁殖 方式,如蜜蜂和蟑螂。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环境、食性、迁移和行为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 同的生活习性,如蚊子和水蝇。
04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分类概说
三、物种的定义
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 其它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林萘)。 • 物种是显著的变种,是性状差异明显的个 体类群(达尔文)。 • 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 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陈世骧)。

昆虫分类学
>>分类概说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种是繁殖群体 •物种是进化单元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学名的法:
高于属级的学名是拉丁化的名词,用复数、 主格; 属和亚属也是拉丁化的名词,用单数、主 格; 种和亚种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或动词 的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为名词时用主格 或属格,形容词和分词时必须与属名同性。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属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 一个拉丁(化)词构成,印刷时第一 个字母大写,属名用斜体,属级 以上单元的名称用正体。
>>命名法
张三:
Chuiniuas niupium Zhang, 1900
李四:
Chuiniuas gengniulum Li, 1990
王二麻(2010):
Chuiniuas niupium Zhang=Chuiniuas gengniulum Li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 or type specimens: 当一个分类单元被作为新 类群描述时,描述者所指定的 一个或多个标本称为模式标本。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属或亚属的模式是一个种, 称为 模式种 。族、亚科、科和总 科的模式是一个属,称为 模式属 。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第五章昆虫分类学第一节分类学概述1 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狮虎兽和骡子2 分类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 )纲( Class)亚纲(subclass)总目(superorder)目( 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科( Family )亚科(subfamily)族(tribe)属( Genus )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次要阶元:在7个阶元下加亚、次等,如亚目、亚科、亚种等;在其上加总,如夜蛾总科、叶蝉总科等;在科和属之间有时还加族,如犀猎蝽族、杆猎蝽族等。

3 命名法林奈(1758)《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第10版)动物命名法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第4版,1999年修订,2000年实行)⏹学名(scientific names):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就是学名。

⏹双命名法:由属名、种名和定名人组成。

如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三名法:由属名、种名、亚种名和定名人组成。

⏹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规定:属名及定名人姓氏第一字母大写;学名用斜体,定名人用正体。

⏹属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一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字母大写排版时属名用斜体,属级以上的阶元则用正体。

⏹只鉴定到属属名+sp. (复数,+spp.)如Aphis spp.⏹更改属名中华稻蝗Gryllus chinensis Thunberg 变成Oxya chinensis(Thunberg).3 模式⏹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单元被作为新种而描述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一个或者多个标本作为其模式,这就是模式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研究内容(一)定义和研究内容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

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

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

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

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

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

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

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科学资料。

但是很多昆虫科以下的分类还缺乏细致研究,没有科下的分类系统和认识属,种的科学资料,这就为分类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类,研究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带来极大困难。

鉴于此,研究和建立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也是当代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分类学家的研究,绝不是以提出种名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而满足,最终目的是建立符合进化实际的分类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是一个信息存取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统,具有最大的科学预见性。

例如人们能够从昆虫一个科的分类地位上,取得这个科的昆虫种类的基本信息,如成、幼期的生活习性,有关特性,和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搞清这些种类的进化和宗谱关系。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各个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揭示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建立能够反映生物进化过程实际的分类系统,使之成为较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也是分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赋予昆虫分类学上述定义,也是符合昆虫分类发展历史的。

(二)任务从事昆虫分类研究的工作者,有许多具体任务要完成,但最重要的有三项:一是鉴定,就是将研究的昆虫的个体加以鉴别整理,确定到种,找出各个种的重要识别性状,以及和相似种之间的稳定区别,予以描述和命名,二是分类,就是将鉴定的种进行归类,安排到适当的高级分类单元中去,建立分类系统,三是研究物种形成和进化,确定不同种和高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

分类学家的这三项任务,很少能同时进行,但又互为基础,相互联系和影响。

因为没有大量的种类鉴定和记述,就不可能建立分类系统,没有分类系统的建立,就不能研究进化,确定反映进化历史的系统发育关系。

反过来,只有通过反映进化关系的系统发育的研究,才能建立反映进化历史实际的分类系统,种的鉴定和分类地位的确定才能更准确。

一个动物类群的分类研究须完成上述三项主要任务,大体经过三个主要阶段,反映了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三个不同水平,有人称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分类研究分别为α—,β—,γ分类学。

α分类学Alpha Taxonomy,又称甲级分类学,即关于种的鉴定、记述和命名的研究,β分类学Beta Taxonomy,又称乙级分类学,即将大量的物种安排到合适的高级分类阶元,使成分类系统的研究,γ分类学Gamma Taxonomy,又称丙级分类学,涉及到种下居群的变异,进化速度和趋向的研究。

(三)地位和作用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其他分支学科,如昆虫生态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行为学、毒理学及各门应用昆虫学,如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医用昆虫学等等的基础,因为昆虫学的其他分支的研究,首先需要对研究对象准确鉴定,否则,那些研究就会丧失客观性、可比性和重复性,从而丧失科学价值。

正如埃尔顿(C.Elton,1947)所述:“生态学的进展取决于准确的鉴定和所有动物类群的良好分类基础,这对生态学的初步研究者来说不是提的过分,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生态学就会孤立无助,他的研究工作可能归于无用。

”对于和农林牧医等有关的应用昆虫学分支来说,研究对象的错误或不准确鉴定,给工作带来的损失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屡见不鲜的。

分类鉴定上的突破,常为应用昆虫领域内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钥匙。

例如本世纪40年代之前,五斑按蚊 Anopheles maculipenis Meigen被报道是疟疾的传播者,分布于欧洲大陆,事实上疟疾却局限于一定地区,但是为了防治疟疾,到处防治五斑按蚊,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到 1937和1940年,经过哈克特(L.W.Hackett)和贝茨(M.Bates)的研究和总结,认为原来的五斑按蚊是一个复合种团,由几个亲缘种组成,有着不同的生境选择和滋生习性,只是其中的一种和特殊地区的疟疾传播有关。

这一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把钥匙,使防治传播疟疾按蚊的措施能够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昆虫分类学能够把丰富多彩的昆虫加以整理、归纳和排序,为整个自然界的昆虫绘制出一幅艺术逼真,井然有序的图画,这就为昆虫学领域的所有研究指出了入门的道路,提供了基本信息。

昆虫学,乃至整个生物学上的一些重要发现,正是从这幅图画上的一点开始,所以对其他科学有启迪性,特别是对应用昆虫学的研究起引路作用。

例如农业昆虫学以农业生产中的害虫为对象,然而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研究的对象日益增多,常常有新的问题需研究,研究的入门就是首先要在昆虫分类这幅图画中找出新害虫的位置,这样就有了寻找文献资料,掌握基本规律的线索,例如研究的新害虫属于铁甲科Hispidae,我们即可从铁甲科入手找有关文献资料,并大体掌握它的基本习性,如潜蛀取食叶肉等。

昆虫分类学属于比较生物学的范畴,常对昆虫学其他学科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所以其他科学的发展也为分类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和思路,例如昆虫的生态分类,生化分类,行为分类等,就是其他分支学科对分类学发展的促进。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昆虫分类学是基础科学,又是综合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它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昆虫分类学家,要开展现代的昆虫分类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数学,生物统计,计算机,电镜,昆虫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并不断学习,注意新的发展动向,并结合自己所从事昆虫分类研究的实际,才能在研究工作中有所作为,做出较大贡献。

二、分类阶元和种的概念(一)分类阶元昆虫分类与其它动、植物分类一样,分为一系列阶元,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等级。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则是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相近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

例如将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近的科归纳为目等等。

为了更客观的反映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常在种以上的基本分类阶元间增设新的阶元,如在“门”下设“亚门”,“纲”下设“亚纲”,“目”下设“亚目”、“总科”,“科”下设“亚科”、“族”,“属”下设“亚属”等。

有时在“种”下还设“亚种”或“变型”、“生态型”等。

在昆虫分类中,科名字尾常加—idae,亚科加—inae,族加—ini,总科(有时还有亚目和目)名字尾加—oidea。

在具翅昆虫中,其目名字尾多加—ptera。

属以上各阶元名称的第1个字母一律要求大写。

现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如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Class):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属(Genus):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飞蝗(migratoria)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manilensis)(二)物种的含义关于种的概念和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类学家们曾经有过不同的争论和认识。

自然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Linnaeus),在18世纪给物种所下的定义为:“同一种生物,其形态相同,在自然情况下能够交配,生出正常的下代来”。

这个定义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他同时又认为种是上帝创造的,种的类型是不变的,种间在起源和发展上没有任何联系,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Darwin),在1859年所著《物种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中,阐明了所有生物的种类都是由低等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不同的种是由不同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因而生物的种与种之间都存在着血缘关系。

这是正确的一面,是他在生物学上的伟大贡献。

但他只是把种看作环境条件影响下量的变化和程度的差别,并且是不停地变化着的,而没有认识到质的不同,对种的相对稳定性强调不够。

近代许多分类学家研究认为,种与种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着质的差别,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发展的继承性上来看,一个种可以由另一个种发展而来,种与种之间是连续的;从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种的总体上看,种与种之间是间断的,且独具质态。

因而,将种的定义表述为: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三)种以下的分类种是由种群组成的,不是生物进化的最终分支。

生活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种群,常在形态、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某些细微的变异,因而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类型,这就产生了种以下的分类阶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