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笔记

合集下载

普通昆虫学笔记

普通昆虫学笔记

普通昆虫学笔记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1. 体躯分段。

- 昆虫的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 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触角、复眼和单眼等器官。

-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由前胸、中胸和后胸组成,每个胸节上各着生一对足,中胸和后胸还各着生一对翅(部分昆虫无翅)。

-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包含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一般由9 - 11节组成。

2. 头部构造。

- 触角。

- 触角的基本构造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

- 触角的类型多样,如丝状(蝗虫)、刚毛状(蜻蜓)、念珠状(白蚁)、棒状(蝴蝶)、羽毛状(蛾类雄虫)、膝状(蜜蜂)、具芒状(蝇类)、环毛状(雄蚊)等。

不同类型的触角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感觉(触觉、嗅觉等)。

- 口器。

- 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类型,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

如蝗虫的口器,上颚坚硬,适合咬嚼固体食物。

- 刺吸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和舌特化为针状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

如蚊子,用于刺入动植物组织吸食汁液。

- 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如蝴蝶,卷曲时像钟表的发条,伸展时可吸食花蜜。

- 舐吸式口器:由下唇特化形成,端部膨大成唇瓣,如家蝇,可舐吸液体食物。

- 嚼吸式口器:上颚发达,可咀嚼花粉等固体食物,下颚和下唇特化形成可吸食花蜜的结构,如蜜蜂。

3. 胸部构造。

- 足。

- 足的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

- 足的类型:步行足(如蜚蠊)、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游泳足(如龙虱的后足)、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等。

- 翅。

- 翅的构造:翅一般呈三角形,有前缘、后缘和外缘。

翅面上有翅脉,起支撑和加强翅的作用。

- 翅的类型:膜翅(如蜜蜂的翅)、革翅(如蝗虫的前翅)、鞘翅(如甲虫的前翅)、半鞘翅(如蝽象的前翅)、鳞翅(如蝴蝶和蛾类的翅)、缨翅(如蓟马的翅)等。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⒈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占有一定生态空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的群体。

⒉分类单元(Taxon):分类工作中的客观单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

如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

分类阶元(Category):各分类单元按等级排列的分类体系(hierarchy)。

在分类学中有7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⒊超/总科-oidea科-idae亚科-inae族-ini亚族-ina⒋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降低,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有相当大的趋异,而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因而又称地理亚种。

⒌双名(binomen):用于种级单元的命名。

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种本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故谓“双名”法。

⒍⑴种、亚种的载名模式是具体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

属、亚属的载名模式为模式种;科、亚科、总科的载名模式为模式属;目和纲无模式。

描述新种时,必须指定1或多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

⑵正模标本(holotype) :在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原始描记的作者所指定或示意作为“模式标本”的单个标本,或在写作原始描记时所知的唯一标本。

副模标本(paratype) :正模标本以外的模式标本,作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曾经查看过,并经指定为此项模式标本。

或者明确说明是原始描记时所依据的标本。

配模标本(allotype) :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任一个副模标本。

⒎⑴可用名Available name符合法规规定的命名格式,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名称,因为还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关系,可用名必须符合以下几点:①必须符合双名法;②必须由拉丁文字或已拉丁化的文字;③必须是已经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名称;④近代发表的新种,新亚种的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描述,鉴别特征,并说明模式标本的存放处,否则称其为“裸名”——无效。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

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

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

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

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

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

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

4昆虫备忘录笔记

4昆虫备忘录笔记

4昆虫备忘录笔记
1.昆虫分类: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主要分为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

2. 昆虫生活习性:昆虫有着丰富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觅食、繁殖等方面,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各自的生活特点。

3. 昆虫的作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授粉、分解、食物链中的角色等。

4. 昆虫的危害:有些昆虫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生危害,如害虫、病虫害等。

5. 昆虫保护:昆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环保组织和科学家们正在努力保护和研究昆虫,以维护生态平衡。

- 1 -。

昆虫学笔记

昆虫学笔记

昆虫学笔记
知识点框架:
- 昆虫的基本特征
- 昆虫的分类
- 昆虫的生活史和习性
-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思维方面:
- 老师推导昆虫某些特征进化原因的思路
- 分析昆虫行为模式的方法
重难点:
- 重点:昆虫分类的依据及各类别特点
- 难点:昆虫生活史中变态发育的过程及意义
易错点:
- 易混淆不同昆虫类群的特征
补充点:
- 关于一些罕见昆虫的特殊习性
-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作用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梳理昆虫各类特征之间的关联
- 思考如何利用昆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害虫防治等。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昆虫记科普笔记

昆虫记科普笔记

昆虫记科普笔记昆虫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和种类最多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科普笔记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蝴蝶。

蝴蝶是昆虫界中最受欢迎的一类昆虫,由于它们独特的外形和美丽的花纹而备受人们喜爱。

蝴蝶经历了幼虫、蛹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是以吃叶子为生的,而成虫则以花蜜为食。

蝴蝶在花草丛中飞舞,传播花粉,有助于植物的繁衍。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蚂蚁。

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

蚂蚁根据不同的工作分工,分为工蚁、兵蚁和雄性蚁等。

蚂蚁通常会在地下筑巢,它们以植物蜜露、昆虫尸体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蚂蚁还以它们发达的嗅觉和触觉在寻找食物和规避危险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蜜蜂也是不可忽视的昆虫。

蜜蜂是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它们负责将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上,帮助植物完成繁殖。

蜜蜂还以花蜜和花粉为食,通过采集花蜜制作蜂蜜。

除此之外,蜜蜂还具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当蜜蜂巢遭遇威胁时,它们会发动群体攻击。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蟋蟀。

蟋蟀是一种夜行性昆虫,在夜晚会发出连续的鸣叫声。

蟋蟀的鸣叫声是雄性蟋蟀为吸引雌性蟋蟀的一种交配行为。

它们以植物叶片、小型昆虫等为食,生活在草丛或树丛中。

蟋蟀的鸣叫声被认为是夜晚的一种美妙音乐。

虽然昆虫看起来与人类的生活并不相关,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希望本篇科普笔记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趣的知识,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记录笔记

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记录笔记

第一章:昆虫的特点1.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约有一百万种。

2.昆虫具有头、胸、腹三个部分,有六条腿和一对触角。

3.昆虫的身体覆盖有外骨骼,保护内脏器官。

第二章:昆虫的生活习性1.昆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繁殖,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2.昆虫的生长发育经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

3.昆虫的生活方式多样,有的栖息在陆地上,有的栖息在水中。

第三章:蚕的生活习性1.蚕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驯养的昆虫,用来制造丝织品。

2.蚕是卵生昆虫,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

3.蚕的蛹在茧内进行变态,变成成虫后破茧而出。

第四章:蜜蜂和蚂蚁的生活习性1.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分工合作,集体生活。

2.蜜蜂通过采集花蜜制作蜜蜂蜜,并通过传粉使植物繁殖。

3.蚂蚁也是社会性昆虫,分工合作,有专门的工蚁。

第五章:蚊子和苍蝇的生活习性1.蚊子和苍蝇是两种常见的害虫。

2.蚊子主要以人和其他动物的血为食,传播疾病。

3.苍蝇主要以腐烂的食物为食,也会传播细菌。

第六章:蝴蝶和蜻蜓的生活习性1.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展翅时形如花朵。

2.蝴蝶的幼虫是毛毛虫,以植物的叶子为食。

3.蜻蜓是一种飞行速度非常快的昆虫,以昆虫为食。

第七章:甲虫和蟑螂的生活习性1.甲虫是一种硬壳昆虫,常见的有金龟子、瓢虫等。

2.甲虫的幼虫叫做蛹,常埋在土中生活。

3.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喜欢栖息在暗处,并能忍受饥饿和寒冷。

第八章:小蜘蛛和蜈蚣的生活习性1.小蜘蛛是一种网蛛,会用网捕捉昆虫作为食物。

2.蜈蚣是一种多足的昆虫,有毒刺,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

3.蜈蚣的腿会自行断裂,用来逃脱敌害。

第九章:友善昆虫1.蜜蜂、蝴蝶等昆虫是对人类友善的昆虫,能为我们提供蜜蜂蜜和传播植物花粉。

2.食物链中的昆虫也对环境保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3.我们应该保护昆虫,避免滥用农药等对昆虫产生伤害的行为。

总结:昆虫备忘录记录了昆虫的特点、生活习性和分类等内容。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对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表里的生物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表里的生物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表里的生物课堂笔记一、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是一类生物多样性极高且数量庞大的动物。

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得它们在地球上处于重要的地位。

1. 生物特征- 昆虫的外骨骼由环节构成,可以保护内部器官,并提供机械支撑。

- 昆虫有三对关节式附肢,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胸部的足和翅膀。

- 大多数昆虫通过变态生长方式发育成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 生活习性- 昆虫的食性广泛,包括草食性、肉食性和腐食性等不同类型。

- 昆虫具有较高的繁殖力,采用多种繁殖策略,如卵生、胎生和孵化等。

- 昆虫可以通过展翅飞行或爬行方式在不同环境中寻找食物和繁殖地。

二、昆虫的分类昆虫是生物界昆虫纲的一个大类群,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根据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等因素,昆虫可以进一步分为多个目、科、属和种。

1. 昆虫的目- 昆虫的目是昆虫纲下的第二级分类单位,包括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

- 不同目的昆虫在体型、翅膀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2. 昆虫的科- 昆虫的科是昆虫目下的第三级分类单位,包括甲虫科、蝶科、蚁科等。

- 不同科的昆虫在形态特征、食性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

3. 昆虫的属和种- 昆虫的属和种是昆虫分类学中的更细致的分类单位。

- 属是相近种的集合,种是具有相同形态和能够交配繁殖的个体。

三、昆虫的重要性昆虫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 生态平衡-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如传粉、食物链调节等。

- 昆虫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和经济- 昆虫在农业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

有益昆虫参与了植物的传粉和农作物的授粉,有害昆虫则对作物造成了危害。

- 昆虫还是一些商品生产(如丝绸、蜜蜡)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的重要资源。

3. 研究价值- 昆虫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昆虫学研究、进化生物学研究等。

- 昆虫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多样性、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的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 昆虫分类学第一章 概 述一、分类学的意义、任务及历史发展1.意义分类学是适应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科学。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

分类不仅是对世界上浩如繁星的物种进行分门别类列成系统,而且探索各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界中的自然关系。

此外,昆虫分类在生产实践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工作中,对某些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因形态近似而易混淆,若忽视分类鉴别,可能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在卫生害虫方面。

区别能传播疾病的种类,对划分疫区及制订防治措施均有重要意义。

e.g.我国按蚊共40多种,但能传播疟疾的主要是中华按蚊Anophehes hycanus sinensis Wiedemam等10余种。

弄清了这一基本情况。

我们可根据这些传疟种类的分布进行重点防治。

●在植物检疫方面。

正确鉴定害虫种类并查明分布区,有助于准确划分疫区和确定对外对内植树物检疫对象名单。

eg.棉红铃虫在新疆尚未发现。

●在国防上。

昆虫分类工作也很重要。

eg.美国侵朝战争中曾空投大量携带细菌的昆虫,查明空投下来的大量带菌昆虫,对揭露敌人罪行,迅速扑灭病菌害虫,保障中、朝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都有巨大意义。

当时前往现场工作的有:刘崇乐, 马世骏(东北地区);1952年9月5日,中国昆虫学会作出(第一届理事长,解放初主席) 《关于抗议并扑灭美帝撒布细菌毒虫的决议》。

何琦, 陈世骧,朱弘复(赴朝鲜前线)(第二届理事长) (第三届理事长)●在农业上。

对于农业害虫的防治更是不言而喻进行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害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必须正确的鉴别种名。

2.分类学工作的基本任务①鉴定和描述物种②在种类鉴定准确的基础上,按物种的亲疏关系建立系统关系,研究并 阐明其进化过程。

③预见该系统范围内尚未发现的新物种。

原则: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方法:分析特性与归纳共生的综合运用,是分类的基本方法。

3.昆虫分类学的历史发展①古代至林奈时期在古代,由于受分类学知识的限制,昆虫常易同其它节肢动物、甚至和其它动物混淆。

故追溯古代昆虫分类学的历史时,就自然联系到动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远在4000年前(捷克)巴比亚人就开始记载动物,如希腊哲学家赫波克拉蒂斯Hippoerates(BC.460~377) 等广泛研究博物学,观察并记录德摩克拉托斯Democratus(BC.465~370) 动物,但均是片段的和不系统的直到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BC.384~322)——这位科学鼻祖,才真正奠定了动物分类的科学基础。

他在《Historia Animalium》中,认为动物可根据体躯构造,生活方式,习性和行为等加以区分。

他曾根据体躯构造、生活方式将动物分为陆生和水生,还曾根据体躯构造将动物分为有血动物(相当脊椎动物)和无血动物(相当于无脊椎动物)二大类。

还进一步从显着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行为区别昆虫为颚式口器、针式口器;有翅与无翅;鞘翅和双翅等类群。

已初具现代分类的雏型。

当然,其著作中涉及昆虫分类的部分很少。

在以后的近2000年间,由于宗教和神学势力强大,压抑科学、文化的发展,动物分类学并无显着进展,直到文艺复兴(14~16世纪)时期,科学技术才逐渐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但15世纪,科学被少数人所垄断………)。

斯旺默丹,J.Swammerdam,1637~1680解剖了蜉蝣,根据变态类型将昆虫区分为无变态类,不全变态类和完全变态类,其著作General History of Insects.绘有详细解剖图。

约翰.雷John Ray 1627~1705综合应用翅和变态等分类特点,第一个创立了“属”和“种”的概念。

………………………………………………………………………………这些对林奈有深刻影响直到18世纪瑞典动植物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1758年Systema Naturae 第10版发表,动物分类学才有了划时代的进展。

他在该书中,创立了著名的双名法,故1758年被国际公认为是动物分类科学的创立年。

按纲、目、属、种的分类系统记录动物,他当时在Insecta中建立了7个目。

即著名的林奈7 目:→无翅目Aptera 无翅昆虫及蜘蛛纲、甲壳纲、多足纲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林奈7 目— 半翅目Him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 现代蜉蝣目蜻蜓目脉翅目→膜翅目Hymenoptera林奈主张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其贡献在于肯定了物种的稳定性,但林奈是神学主义者,认为物种乃上帝制造,是恒定不变的,静止的。

其学生,丹麦人Fabricius第一个昆虫分类学家1775年完成了“Systema Entomolgiea”一书。

这是世界上最早而完整的昆虫分类专着,他第一个使用检索表区别昆虫,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代还有法国昆虫学家trille(1762-1833)于1796年完成了《昆虫学纲要》。

第一个建立了“科”分类系统。

整理了蚁科、蜜蜂科、步甲科、叩头虫科等,并新订了一些目。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昆虫分类局限于种的描述与命名的水平,一般称“甲级分类学”或“а-分类学”。

② 达尔文时期以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1859年12月24日《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为标志林奈时期:物种恒定不变,物种之间是间断的。

达尔文与Wallace(1823~1913)英国博物学家、动物地理区系学家,集生物科学之大成,在英国林奈学会发表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此书是现代分类学的理论基础。

从此分类学从种的描述进而研究类群间的血缘关系和系统排列。

分类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后人在进化论的影响下,热心探索“原始祖先”和“遗传的链索”,从而将比较形态学、比较胚胎学、化石学、发生学等学科引入分类学范畴。

这一时其大量的新目、新属和新种被发现。

昆虫分类学进入昌盛时代。

以种上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分类,称为“乙级分类学”或“β-分类学”。

③ 种群分类时期自从1940年小赫胥黎发表了《新系统学》(New Systematics)一书以来,提出了以“种群”而不是“个体”为分类阶元即用动物的多型概念代替了静态的种模概念。

导致了对“种”下类型的探讨。

现代科学发展趋势之一是学科间的日益渗透与交流。

从生物来讲,分类、形态、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细胞等分支学科,在其发展初期,几乎各自孤立。

但随知识的扩大,研究工作的深入,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愈来愈密切,今天分类学已与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等相结合,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已渗透到分类学,为分类学增加了新的内容。

对这一时期以“种”下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分类称为“丙级分类学”或“γ-分类学”。

二、分类阶元及分类特征(一)分类阶元1.基本阶元:种species2.主要阶元:属、 科、 目、 纲、 门、 界Genus Family Order Class Phylum Kingdom次生阶元:亚种、亚属、族、亚科、总科、亚目、总目、股、亚纲、亚门等。

……………………………阶元系统Hierarchy词尾:-oidea -idae -inae -ini总科 科 亚科 族(二)分类特征分类学工作需进行:类下分类……发现特性 但均需通过分类特征来表现类上分类……找出共性应用分类特征的原则:演变慢的特征,可用作高级分类阶元。

较迅速的特征则适用于低级分类阶元,但避免使用平行或趋向消失的特征。

(如有翅亚纲无翅类群)。

1.形态特征: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形态特征2.幼期特征:① 胚胎期 ② 卵期 ③ 幼虫期 ④ 蛹期弹、双尾目无羊膜及浆膜卵壳构造 头部更重要 不太重要3.生态学特征昆虫与寄主的协同进化4.地下分布上的特征5.生理学的特征:目前仅限于有经济意义种类的研究eg. 赤眼蜂、玉米螟、倍蚜、小地老虎、天牛等。

6.细胞学的特征三、物种及其形成(一)物种的概念不同学者,不同历史时期等有不同的定义:Linnaeus:同一种生物,其形态相同,在自然情况下能够交配,生出正常的下代来。

…………………………………………………………………………………………………………………………………基本点正确,但神创论Darwin:在“物种起源”中奠定了物种的可变性和种间连续性的概念。

…………………阐明了物种进化观点,但忽视物种的稳定性→不可知论南开大学等五校:种是指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相同,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的后代的个体的总称。

本教科书: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本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陈世骧:物种是繁殖单元和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间断。

理解:必须承认在我们观察中的物种是真实存在的,从发展的继承性来看,种与种间是连续的,但从发展的一定阶段来看,种与种间又确实是间断的,因此,肯定物种是相对稳定地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不断变异发展的。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种概念的三个要点: 物种是繁殖群体→物种是进化阶元另附:近缘种:是指在形态上很相似而亲缘关系密切的种,它们在构造上仅有细微差别,这种相似的种(群)可以同时在一个地区生存,但不互相交配。

对这类标本常以复组(复合种)名称来标记。

E.g.五斑按蚊复组Anopheles maculipennis complex(二)物种的形成(略)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的途径物种形成的机制进化论的基本任务是要研究生命发展规律,我们已知生物数量众多(动物150万种(昆虫占多数),植物约30万种,(种子植物占多数))世界既无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亦没有两个全然无异的个体。

这是因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

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机制。

即以基因型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为进化的办在本质,在外界环境影响下。

由于自然选择和长期隔离的作用,而使生物得到进化。

物种形成的速度生物进化的速度是缓慢的,一般并非人的一生所能见到的。

eg一个种群有100万个体,当基因突变为显性时,按1-50个分子时,需经历1139世代才能完成新的物种的形成;当基因突变为隐性时,亦按1-50个分子时,则需经历30多万代才能完成新的物种的形成。

但物种形成的速度是复杂的。

一般来说,需3500年以上。

四、命名及命名法规(一)双名法1758年Linnaeus倡导:一个生物的种名由属名+种名组成,即双名。

通常还加上定名人的姓氏。

(二)名称及命名1.名称name一个分类阶元的名称name of taxon是指构成一个分类阶元科学指定的一个词或几个词。

① 单名nomen高于种级级别的一个分类阶元的名称第一个字母大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