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二、昆虫为何能分类
因为事物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性。即任何事物之间不 论差别如何悬殊,总有共同的一面(任何物质都是由原 子和分子组成的);相反,不论它们如何相似总有一些 差别。
林奈(C. Linnaeus, 1707-1778),1758年,林奈的《 Systema Naturae, 1758》第十版出版,标志着分类学作 为一门学科的开始。他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 第一次提出了双名法 ★ 提出了纲、目、属、种的分类体系 ★ 肯定了物种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 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 把昆虫分成了7个目(无翅、双、鞘、半、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此期的特点:
★ 分类学与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等 学科的结合,使分类学从狭义形态学观点 发展到广义的生物学观点。
★ 物种群体概念的发展。使分类研究注 意种下差异及物种形成、进化之间的关系, 推动了对物种性质和结构的理解。
种内变异的分析、种下阶元及其进化 的研究阶段或称为γ分类阶段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代甲骨文 •中的“ 蜂”字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墓葬中的玉蝉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青铜器上 •的蝉饰纹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3、进化分类学派 (evolutionary taxonomy) 代表人:E. Mayr G. G. Simpson 陈 世骧等 特点:既考虑共同的渊源,又考虑后 代的分歧,即进化的程度和速度。
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

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昆虫是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物群体之一,其数量约占全球生物总量的80%。
昆虫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参与到各种生态系统中,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昆虫,人们开展了昆虫分类学及其应用研究。
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知识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昆虫的演化历史、分类关系、形态解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学科的体系,昆虫分类学可以分为系统分类学和发育分类学两个方向。
1.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主要研究昆虫之间的分类关系。
在系统分类学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对昆虫的传统分类方式进行修订,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昆虫的分类规律。
当前,人们已经对大部分昆虫进行过分类,但是还有很多未知物种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发现。
2.发育分类学发育分类学主要研究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在发育分类学的基础上,人们可以掌握昆虫的生长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发育差异。
这对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分类系统和演化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二、昆虫分类学的应用研究昆虫分类学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分别介绍昆虫分类学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医学和生物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1.生态保护昆虫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食物链的关键环节,还参与到各种生态系统中,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分类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和保护昆虫资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和管理。
例如,对昆虫的监测和分类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控制各种害虫和病虫害,从而保护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
2.农业生产昆虫对于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它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失。
昆虫分类学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判断和识别不同的昆虫害虫,根据不同的物种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昆虫分类学的方法研发出更加有效的农药,从而提高对昆虫的防治效果。
3.医学昆虫在医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4章昆虫分类学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生殖蚁、工蚁和兵蚁等。 严重危害农林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等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多食亚目 Polyphaga
• 瓢虫科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 叶甲科Chrysomelidae :榆紫叶甲,杨叶甲 • 豆象科Bruchidae :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杨树吉丁虫,杨十斑 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 叩头虫科Elateridae :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
•
• • • • •
鞘翅目 coleoptera
• 通称甲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 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 口器咀嚼式。 •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 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 跗节4或5节。 • 全变态。 • 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步甲、瓢虫等,有益于农 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金龟甲、叩 头甲、象甲、叶甲、天牛和小蠹等。
图1-24 半翅目分类特征 A.蝽前半段腹面 B.蝽背面
半 翅 目
蝽
科
花 蝽 科
网 蝽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昆虫的分类学

Males of many species of crickets are renowned songsters 鸣虫。
斗 蟋 Scapsipedus micado Saussure性好斗,是斗蟋蟀的主 要虫种。
二、 半翅目Hemiptera
hemi = half 半 ; ptera = wing 翅
第三章 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昆虫纲的分目 农业上重要的目简介
第三节、农业上重要的目简介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 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与农 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8个目,包括 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
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一、直翅目Orthoptera
重要害虫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
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inn.) 赤条蝽Graphosoma rubrolineata
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al)
C、盾蝽科Scutelleridae
(三)、生物学特性
1. 变态
多数为渐变态:卵、若虫、成虫三个虫
期,幼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
但粉虱和介壳虫雄虫近似全变态,末龄
若虫不食不动,极似全变态的蛹,称为
(二)、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 刺吸式口器从头部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
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分类等级
目
在昆虫纲下,根据更具 体的特征,昆虫被归入 不同的目,如蝗虫、蝴
蝶、甲虫等。
科
在目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科。
属
在科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属。
种
在属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种。
昆虫的命名规则
拉丁文命名
昆虫的学名通常使用拉丁文进行命名 ,遵循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的生物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
一些昆虫能够以废弃物为食,通过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可以将这 些昆虫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材料
一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生物材料,如壳聚糖、丝蛋白等,可以用于 制造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等。
随着显微镜和新技术的发展,昆虫分 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了更加科 学和系统的分类体系。
02
CHAPTER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等级
01
02
03
界
昆虫属于动物界,是生物 分类中的一大类。
门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与 其他如蜘蛛、蜈蚣等生物 共同构成这一生物门。
纲
昆虫根据其形态和生物学 特性被归入不同的昆虫纲, 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 目等。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繁殖 方式,如蜜蜂和蟑螂。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环境、食性、迁移和行为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 同的生活习性,如蚊子和水蝇。
04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分类概说
三、物种的定义
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 其它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林萘)。 • 物种是显著的变种,是性状差异明显的个 体类群(达尔文)。 • 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 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陈世骧)。
•
昆虫分类学
>>分类概说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种是繁殖群体 •物种是进化单元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学名的法:
高于属级的学名是拉丁化的名词,用复数、 主格; 属和亚属也是拉丁化的名词,用单数、主 格; 种和亚种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或动词 的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为名词时用主格 或属格,形容词和分词时必须与属名同性。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属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 一个拉丁(化)词构成,印刷时第一 个字母大写,属名用斜体,属级 以上单元的名称用正体。
>>命名法
张三:
Chuiniuas niupium Zhang, 1900
李四:
Chuiniuas gengniulum Li, 1990
王二麻(2010):
Chuiniuas niupium Zhang=Chuiniuas gengniulum Li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 or type specimens: 当一个分类单元被作为新 类群描述时,描述者所指定的 一个或多个标本称为模式标本。
昆虫分类学
>>命名法
属或亚属的模式是一个种, 称为 模式种 。族、亚科、科和总 科的模式是一个属,称为 模式属 。
昆虫分类学

第五章昆虫分类学第一节分类学概述1 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狮虎兽和骡子2 分类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 )纲( Class)亚纲(subclass)总目(superorder)目( 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科( Family )亚科(subfamily)族(tribe)属( Genus )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次要阶元:在7个阶元下加亚、次等,如亚目、亚科、亚种等;在其上加总,如夜蛾总科、叶蝉总科等;在科和属之间有时还加族,如犀猎蝽族、杆猎蝽族等。
3 命名法林奈(1758)《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第10版)动物命名法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第4版,1999年修订,2000年实行)⏹学名(scientific names):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就是学名。
⏹双命名法:由属名、种名和定名人组成。
如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三名法:由属名、种名、亚种名和定名人组成。
⏹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规定:属名及定名人姓氏第一字母大写;学名用斜体,定名人用正体。
⏹属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一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字母大写排版时属名用斜体,属级以上的阶元则用正体。
⏹只鉴定到属属名+sp. (复数,+spp.)如Aphis spp.⏹更改属名中华稻蝗Gryllus chinensis Thunberg 变成Oxya chinensis(Thunberg).3 模式⏹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单元被作为新种而描述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一个或者多个标本作为其模式,这就是模式标本。
昆虫分类学概述

昆虫分类学概述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最为丰富和广泛分布的。
昆虫分类学是研究和描述昆虫的科学,旨在对昆虫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
本文将概述昆虫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相关研究领域。
一、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昆虫分类学是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昆虫这一生物类群。
通过对昆虫的分类,可以了解昆虫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昆虫的生态系统。
昆虫分类学对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昆虫分类学使用一套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系统,并借助分子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其他科学手段进行研究。
其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进化关系和分类等级。
1. 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些形态特征包括昆虫的大小、形状、颜色、翅膀的形态以及触角的特征等。
2. 进化关系:昆虫分类学也关注昆虫的进化关系,即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
通过研究昆虫的进化树和分支图,可以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3. 分类等级:昆虫分类学将昆虫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
三、昆虫分类学的研究领域1. 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是昆虫分类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昆虫的分类等级和分类体系。
通过对昆虫进行命名和归类,可以建立起昆虫物种间的分类关系。
2. 形态学研究:昆虫的形态学研究是昆虫分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可以为昆虫分类提供依据和参考。
3. 分子系统学:分子系统学是昆虫分类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昆虫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昆虫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4.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昆虫的分布规律和区系形成,通过对昆虫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昆虫的迁移、扩散和适应能力。
五、昆虫分类学的应用价值1. 农业应用:昆虫对农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害虫防治、天敌利用和传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
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
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
1)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
8.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1)翅的有无和类型
2)口器的类型
3)触角的类型
4)跗节的类型
5)变态的方式
12.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
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3)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4)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鞘翅目的形态特征:
1)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3)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
4)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二、各目区分
✓口器:咀嚼式口器: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蜚蠊目;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虹吸式口器:鳞翅目;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双翅目;嚼吸式口器:膜翅目
✓翅:直翅目:前翅复翅;半翅目:前翅半鞘翅、复翅或膜翅
鳞翅目:前翅鳞翅;鞘翅目:前翅鞘翅
双翅目:前翅膜翅;膜翅目:前翅膜质
蜻蜓目:前翅膜质;蜚蠊目:若有翅、前翅为革质
✓触角:直翅目:丝状;鳞翅目: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双翅目:丝状、念珠状、具芒状膜翅目:膝状、丝状
半翅目:丝状、刚毛状鞘翅目:线状、棒状、膝状、鳃叶状等等
蜻蜓目:刚毛状蜚蠊目:丝状
1.直翅目:体中大型,细长;具有听器和发音器;尾须有长有短,产卵器各不相同
蝗亚目(蝗科、蚱科):触角短于体长,产卵器凿状,如有听器,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螽亚目(螽斯、蟋蟀、蝼蛄):触角长于或等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产卵器刀
状、剑状或矛状
2.半翅目:后口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多具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共
栖现象
3.鳞翅目:鳞翅美丽;前后翅连接方式多为翅缰型、有扩大型
4.鞘翅目:体壁坚硬
肉食亚目(步甲、虎甲、龙虱):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多食亚目(其他):后胸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5.双翅目: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翅膜质透明、脉序简单;身上有时有鬃毛
长角亚目(大蚊科、蚊科):触角长于头胸之长;短角亚目(虻、食虫虻)、环裂亚目(蝇):触角短于头胸之长;
6.膜翅目:前翅大于后翅,翅的连接方式为翅钩型;除叶蜂为广腰亚目(胸部和腹部连接
处不缢缩)外其余都为细腰亚目(腹部基部收缩成腰)
7.蜻蜓目:复眼发达,膜质翅通常有翅痣
8.蜚蠊目:身体扁平,头部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下口式,触角很长
9.脉翅目: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均为膜质,大小形状相似,翅脉密多,成网状
三、各科区分:
1.蚱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延伸过腹部,无发音器和听器
2.蝗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未盖过腹部,有听器
3.螽斯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刀状,尾须短
4.蟋蟀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矛状(外露),尾须长,前足步行足
5.蝼蛄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内藏,前足开掘式
6.粉虱科:停歇时两对翅成屋脊状叠放于体背,体小型,触角丝状,体和翅上被有白粉
7.蚜科:体小型,停歇时两对翅成屋脊状叠放于体背,触角丝状,腹部第5节或第6节
背两侧各有一个腹管
8.蝉科:触角短,刚毛状,单眼3个,体中至大型,前足开掘足
9.叶蝉科:体小型,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小
10.沫蝉科:体小至中型,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头部比前胸背
板窄,前胸背板大,常呈六边形
11.猎蝽科:体小至大型,体型细长,触角丝状,头部细长,喙短,成明显弧状弯曲,腹
部中段常膨大,多有单眼2个
12.盲蝽科:体小至中型,触角丝状,喙第一节与头部等长,无单眼
13.花椿科:体小型,椭圆形背部扁平,喙第一节很小,不明显,膜片常具不明显的纵脉,
单眼2个
14.蝽科:体小至大型,体型椭圆形,背部较平,膜片有多条纵脉,常从一基横脉上发出,
单眼2个
15.虎甲科:体长圆柱形,头比胸略宽,下口式,触角丝状
16.步甲科:体长圆柱形,头比胸窄,前口式,触角丝状
17.龙虱科:体椭圆形,扁平,触角丝状,后足游泳足
18.鳃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为棕色褐色到黑色,中胸小盾片显著
19.丽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色彩艳丽具金属光泽,中胸小盾片可见
20.花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色彩艳丽有花斑,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
21.叩甲科:体狭长扁平,前胸背板后侧角突成锐刺状
22.瓢甲科:体瓢型或卵圆形。
呈半球拱起,触角棒状
23.芫菁科:体长圆形,体壁和鞘翅较软,头下口式,鞘翅末端分离,不合拢
24.天牛科:体中至大型,触角丝状长于体长,复眼肾形
25.豆象科:体小型,卵圆形,鞘翅短,臀板外露,触角栉齿状或棍棒状
26.象甲科:体小至大型,触角膝状,额颊向前延伸成喙状
27.大蚊科:体大,细长,足特长,中胸背板上有“V”字型沟
28.蚊科:体小型,多毛,常具鳞片,头小,圆球形,复眼肾形
29.虻科:体中至大型,头宽,半圆形,复眼大
30.食虫虻科:体小到大型,体长,具许多刺毛,额上有一丛长毛,银白色
31.食蚜蝇科:体中型,身上无刚毛,具鲜明色斑,触角芒状无毛,头顶平或向上凸出
32.麻蝇科:体中大型,有粉、毛,中胸背板上常具暗色条纹,触角芒状基部有毛端部无
毛
33.家蝇科:体小至大型,体上鬃毛较少,触角芒状全具毛
34.丽蝇科:触角芒状全局毛,翅侧片和下侧片各具一列长鬃
35.花蝇科:体小至中型,细长多毛,翅侧片和下侧片上无鬃
36.叶蜂科:触角线状,体粗壮
37.赤眼蜂科:体微小型,触角膝状,眼赤色
38.蚁科:体小型,触角膝状,上颚发达
39.蜜蜂科:体中型,黑褐色,密被毛,复眼卵形,腹末有螫针
40.熊蜂科:体中大型,粗壮,密生毛,复眼长形
41.巢蛾科:体小型,白色翅面上有黑点,后翅阔,不呈菜刀型
42.菜蛾科:体小型,后翅狭长,下唇须向上方,后翅狭长,不呈菜刀型
43.刺蛾科:体中型,粗壮多毛
44.螟蛾科:体细长,下唇须特别长
45.夜蛾科:体中型,体粗壮,下唇须很长或失踪,有翅缰
46.粉蝶科:体中型,底色为白色或黄色,前翅R脉4支,A脉1支
47.凤蝶科:体大型,色艳,后翅有尾突或无,前翅R脉5支
48.蛱蝶科:体大中型,常具美丽色斑,前翅R脉5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