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附件1: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简介一、杜群贵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广东省汽车工程协会特聘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华南理工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起重运输机械》编委。

历任交通学院工程车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

主要从事车辆、机电工程现代设计理论与控制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包括:(1)机械中的核心传动系统如汽车变速器、轴承、液压泵等。

(2)车辆与机电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正在进行基于PDM产品配置管理、变形设计研究,建立产品配制模型,研究最优配置规则与算法、实现产品变形设计。

(3)气动元件与系统性能、可靠性研究等等。

目前部分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1. 不确定性因素(公差、误差、使用环境)对机械传动系统(如汽车变速器)性能影响(广东省部产学研、多家企业委托项目);2. 气动元件性能与可靠性研究(与日本国长期国际合作项目;3. 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广东省新兴战略产业项目);4. 大型宽体陶瓷液压压砖机液压系统仿真(粤港招标项目);5. 车辆预紧式安全约束系统与碰撞安全性仿真研究(企业委托)。

二、裴海龙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院控制与信息工程系主任。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火力控制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火力控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年4月至1992年9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学者,1996年4月至1996年9月在教育部科技借制调负责科技攻关协调,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博士后,1999年11至2001年2月在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罗立新教授

罗立新教授

罗立新教授
佚名
【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44)3
【摘要】罗立新(Luo Li-xin),汉族,广东兴宁人.198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88年8月,在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91年6月至1993年8月,在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工作,任工程师;1996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总页数】1页(P150-150)
【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化工专业;博士学位;食品工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7-24
【相关文献】
1.钱立新:愿人便其行、货畅其流--记为铁路提速开拓创新40年的著名专家钱立新教授 [J], 杨萌
2.罗·罗公司与普惠公司宣布建立新合作关系 [J],
3.罗-罗公司成立新研究中心 [J], 董丽
4.罗国煜教授优势面理论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罗国煜教授八十华诞庆典在青岛举行
[J],
5.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指导江西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工作罗锡文教授受聘为《南方农机》杂志编委会名誉主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简介职务姓名简介
姓名王加宁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年10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所在单位
王加宁男山东荣成人博士后研究员专业:生物化工
职务: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化工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
1. 2005.1-2007.12 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PHB 化学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主持人。

2. 2006.1-2008.12 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项目“PHB 合成的中试放大研究”,项目主持人。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为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送审前发表的学术论文须符合以下规定:一、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须符合各学院的要求(附后),且须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其中1篇已公开发表(轻工与食品学院(2015级及以后/2018年1月1日后申请论文送审者)、环境与能源学院另行规定内容见附表);理工科类博士研究生须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

二、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和其他高校学报,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统计1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会议论文只统计1篇,且各学科认可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须被SCI/EI收录。

(法学院、思想政治学院另行规定内容见附表)三、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经指导教师、学院同意后,其学位论文可由学院组织评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博士生除外,化学与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另行规定内容见附表)。

四、博士研究生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另行规定,环境与能源学院博士生不适用于本款内容)。

五、如无特殊说明,认可的期刊目录以录用时的版本为准,且不含增刊、特刊、专刊等;JCR分区及SCI影响因子以录用、发表或提交审核时的最新版本为准;JCR分区指大类分区。

六、提交审核的学术论文网络在线发表(即具有DOI号、在网络可查阅文章全文)视为公开发表。

七、被录用的学术论文应有编辑部的正式录用函和导师签名的论文投稿原件。

八、论文第一作者/专利第一发明人是指博士研究生本人署名第一,或者导师署名第一、本人署名第二;论文第一署名作者指博士研究生本人署名第一;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专利申请人单位必须是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南理工大学年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年继续面向以企业、科研院所为主招收工程博士(英文名称,英文缩写: )。

工程博士与工学博士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侧重于工程应用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

工程博士教育立足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未来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一、招生领域(一)电子与信息领域(代码)(二)能源与环保领域(代码)具体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见附件。

二、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的在职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员:.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品德优良,诚信守法;. 正在承担或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具有较好的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或潜力,取得显著工程应用成果;. 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周岁;. 报考者的学位学历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已获教育部承认的硕士学位的人员;()已获得境外硕士学位且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证明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获得学士学位年以上(含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已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获得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具有下列之一的成果:有篇已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外学术刊物或被、、检索的相关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不少于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的科学技术奖励,排名前名;或获得项以上(含项)授权发明专利,排名前名;或获得项国内领先以上的成果鉴定,排名前名。

三、报考与选拔采用申请考核的报考与选拔方式。

报考程序如下:(一)网上报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考生务必牢记网报编号)。

网上报名时间为年月日至月日。

(二)送交报名材料及缴交报名费: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必须将报考材料寄(送)至我校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审查,并缴交考试费。

金连文教授

金连文教授

金连文教授Professor金连文(JIN Lianwen),彝族,贵州都匀人。

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新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双学位;199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现电子与信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2002年3—5月、2006年11—12月,在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作访问学者;2010年4—5月,在法国南特大学作访问教授)。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至今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曾兼任IEEE Signal Processing Guangdong Chapter主席(2014一2016);现兼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校音视频图文智能信息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公安部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金连文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先后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移动信息化的新发展》《统计学习理论与机器学习》《Deep Learning》《信息传输与处理》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

3次荣获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1次荣获华南理工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先后指导学生荣获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2次。

结构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简介

结构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简介

结构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简介李丽娟,女,博士,教授,广东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学会疲劳与稳定分会理事。

“空间结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国际期刊“C o m p u t e r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S p a c e 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M e c h a n i c s o f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M a c h i n e s”审稿人,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厅级以上研究课题29项,参加研究课题多项,从事的工程技术服务主要有: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工程结构计算分析、钢结构设计咨询、结构性能检测和加固等。

曾以第一获奖人获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获软件著作版权1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36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篇,其中47篇被S C I和E I索引收录,7篇被I S T P收录,论文他引总213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25次。

郭永昌,男,博士,副教授,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

于香港理工大学(T h e H o n g K o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土木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

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1项、校博士及青年基金各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横向项目5项。

博士学位论文开提报告审核表华南理工大学.doc

博士学位论文开提报告审核表华南理工大学.doc

本博创新班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 0830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适用学位类别学术型学位博士适用年级2018级学院名称环境与能源学院填表日期2017年6月24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分会主席签名:工作小组签名:组长:成员: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深入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前沿以及解决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提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课题,具备承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与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习年限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

水环境科学与技术ﻫ2。

大气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ﻫ4. 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ﻫ5.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ﻫ6。

环境生态四、培养方式本博创新班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定期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总结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在第四学期制订论文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文献阅读量10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于第五学期结束前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并完成社会(教学)实践环节.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2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应填写“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讲座)考核表”,其中至少3次附不少于1500字由导师签字认可的小结。

鼓励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境外学术交流活动(含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校际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生赴港澳地区知名高校学术交流活动、台湾高校交换生项目、境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协议派出学术交流项目等)。

五、学分要求本博创新班研究生课程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3学分;编号B0830开头的课程不少于6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韶华,女,河南南阳人,1977年出生,博士。

2010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教学方面,目前主要承担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方面,主要在蛋白质与荧光探针的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染料污染物的研究、制碱白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

发表论文情况:
[1] Ding-xi Cheng, Shao-hua Wang, Wen-jie Liu. Studies on the Spectra of 4,5-Dibromofluorescein with Proteins and its Analytical Applicatio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2006,53(3):707-712(SCI)
[2] 程定玺, 王韶华. 碱性藏花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蛋白质体系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104-107(SCI)
[3] Shaohua Wang, Shaoqi Zhou. Titania deposited on soft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as a magnetically separable photocatalyst with enhanced activit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0,256(21):6191-6198 (SCI)
[4] Shaohua Wang, Shaoqi Zhou. 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by Photocatalyst of CNTs/P-TiO2 under UV and Visible-light Irradiatio.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5(1):77-85 (S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