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笔记
哲学导论笔记(未整理)

第一节哲学导论(导言)海德格尔——现代人精神的无家可归者。
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寻找故乡。
哲学研究什么——哲学绝不是对经验的概括,哲学是探讨经验成为可能的根据;经验就是建立起来的;哲学就是建立的根据;哲学就是对经验的思辨经验是从感官全部知识从哪里来——一部分从感官对外部世界感知来,另一部分是人心做成经验的形式变化是信念,实体是本质。
但我们接触不到实体,是一个思维范畴;在时间的变化中保持不变。
爱因斯坦——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而不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该始终放到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的适应进步和变化;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我绝对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财富决不可能使人进步。
人们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是可耻的。
诺贝尔——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一个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能的祸害。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
哲学导论(第二课)——哲学思想是知识体系的基础,而不是科学的科学,是会自然科学的概括。
哲学史科学的前提和母体,具体的科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哲学是一切经验成立的基础;哲学不是知识体系;经验并不是自身成立的基础;经验还原到底就是一堆感觉,是绝对可靠和诚信的。
康德——经验是被建构的,而建构的过程不依赖于感官的感知能力和外界,来自我们的心从经验开始并不代表来源于经验;人类的知识无论如何都由经验开始,而不是来源于经验。
它有一个非经验的基础,实体;实体——在时间的变化中保持自身不变的性质;是我们的头脑所固有的。
王德峰 哲学导论 05语音 笔记

王德峰哲学导论 05语音笔记一、语音的定义和作用1. 语音是一种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符号系统。
它是人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语音的作用包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交流、传承文化等。
二、语音的基本要素和特点1. 语音的基本要素包括声音的基本单位、音调、语速、语音的韵律等。
2. 语音的特点包括地域性、时代性、社会性、个体性等。
三、语音与语言的关系1.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组成部分,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2. 语音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语言的重要表征和载体。
四、语音的心理和生理基础1. 语音在人类认知和感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2. 语音的产生和表达涉及到声带、喉咙、口腔、舌头等生理器官的活动。
五、语音的社会文化意义1. 语音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社会群体的特点和文化传统。
2. 语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反映着语言的特点,还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内涵。
六、语音与现代科技的发展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语音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语言交流、信息传递,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七、结语语音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语音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特点、与语言的关系、心理和生理基础、社会文化意义以及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语音,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语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语音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
语音作为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语音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特点、与语言的关系、心理和生理基础、社会文化意义以及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语音,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语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语音是一种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符号系统。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一、书籍基本信息(如果已知)- 作者。
- 出版年份、出版社(如果已知)二、整体印象与主题理解。
- 初读感受。
- 对哲学导论这一主题的宏观把握,例如如何引导读者进入哲学的世界,是从历史脉络、问题导向还是其他角度出发。
三、核心内容梳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 存在与意识。
- 书中对存在和意识关系的阐述,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观点介绍。
- 举例说明存在与意识关系在实际哲学思考和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 真理与价值。
- 关于真理的定义、检验标准等内容的读书笔记。
- 价值判断在哲学中的位置,不同哲学流派对价值的理解差异。
2. 哲学的主要流派。
- 古代哲学流派(如古希腊哲学)- 介绍书中提到的主要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其核心思想。
- 该流派的思想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对后世哲学发展的影响。
- 近代哲学流派(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以洛克、休谟为例)的主要观点,如知识来源于经验的论证过程。
- 理性主义(以笛卡尔、莱布尼茨为例)的核心思想,如天赋观念等概念的解读。
- 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及其对现代哲学发展的意义。
- 现代哲学流派(如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 实用主义的“有用即真理”观点的理解与批判。
- 存在主义对人的存在、自由、责任等概念的独特见解。
四、重要哲学概念剖析。
- 选取书中一些关键且较难理解的哲学概念,如“形而上学”“辩证法”等。
- 概念的定义、内涵。
- 该概念在哲学体系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哲学家对其的运用和发展。
五、哲学思考方法。
- 书中提到的哲学思考方式,如逻辑分析、反思、追问前提等。
-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哲学思考,可结合书中的具体案例或自己的思考实践。
六、个人感悟与思考。
- 对书中内容的共鸣点,哪些观点给自己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或者启发。
- 对哲学学习的新认识,例如哲学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 对书中某些观点的质疑或者不同看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反驳或者补充的观点。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篇一: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之二】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之二二、哲学的诞生8.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起源:古希腊的神话、神谱学、创世说和宗教所隐含的理论倾向为哲学作了准备——对世界作出解释,追问万物的起源。
泰勒斯(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8年)——“水是万物的始基。
”不仅放弃向神求助动因,而是求助自然本身的解释,这就提出了思想对感性之超越,同时也确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西方传统中的知识本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思维之能力即为理性,思维之本性即在于它对实在之真相的把握。
由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是由自然是在知识的追寻到人自身真相的追寻。
9.“穷神知化”:中国哲学的起源不同的知识观念,通往真理的门路也自不相同,中国思想的重点在于人的生命实践,而不重理智的思辨,不重逻辑上的严密推演,更无对观念或概念下定义的兴趣。
“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周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西方表现为由知识论出发的形而上反思,中国则表现为以“生命”为中心的形而上反思。
各有短长。
“六经”是中国哲学的发祥地。
10.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对于数学真理的世界性,哲学真理是否也应如此呢?哲学思考所揭示的真理和人的文化生命不能脱离,要通过人的个体生命来体现。
在观念、概念上被了解、被表达的同一个哲学真理,由不同的生命个体通过奋斗去体现,就有不同,普遍性会受其限制。
民族生命实践的特殊性,在于其精神传统。
源自不同的生命实践产生不同的思想哲学,在各自生命实践的历史展开中彼此启发,是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世界哲学”非但不值得期待,还应该尽力保持发扬思想的多样性,以避免偏蔽和枯竭。
没有比较、对话就没有深入的理解,何为比较、对话?就是要在分清异同的前提下共生共荣。
王德峰教授最后对于现状的无奈让人叹息,也让人清醒,但我确信这绝不是借口,勇力的前行必从清醒开始,还要负重。
笔记 哲学导论

笔记哲学导论性的经验的事物形而上超越经验社会典章制度是器国民性格也是器具体的科学道与器喝茶的器皿规则是器。
规则和器皿都是为了体现道把一个民族对文化生命方向的领会说出来达到对文化生命的自觉就是论道重要性制作名词总是要通过对道的领会来制作中国领会不一样这些都是为了体现道为了进入文化生命哲学的区别勾股定理没有民族性科学真理是规律的描述。
不是事物的奋斗体现具体事物的生命奋斗哲学真理需要人的生命奋斗孔子仁学苏格拉底讲善都是真理哲学派别很多无休无止的辩论的领域哲学真理都有真理的因素不仅是理智还是实践孔子的思想需要中国人的生命奋斗去实现具有民族性孔子没有对仁下最终定义西方哲学有严密逻辑欧洲中心主义并不是全世界哲学的标准孔子和宰予生命感受礼或不礼每个场合有共同点都用心安和不安来说西方是逻辑理性的径路中国是生命情感的径路普世的真理它的内部有朴实的真理在哲学就是要将这些真理阐释出来庄子不一样的生命感受但都是中国式的哲学是身体力行哲学真理以民族生活实践为根基是民族文化生命的自觉国民性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孔子爱仁是从自己的生命感受出发推广基督教是对上帝的我们要报答神恩信仰四海之内皆兄弟没有生命感受不同民族智慧的启发才能走出困境世界哲学人类智慧的终结哲学的世界性对其他民族有重大启发五四运动到今天也没有把西方哲学植入内心并不是将它进入心里还是靠自己国民性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失败所以需要国民精神的改造制度是在国民的生命实践中产生的同时形成国民性格基因突发是道德的转变中国的私有财产西方人人是超越肉体的存在personality人格人格才能占有外物不朽的不是感性存在的是被领会到的超业所以不朽肉体没有精神还在康德哲学智思体noumenonnoumena phenomenon 意会体人格高于感性的真实钱也是智思体硬币只是货币的载体代表社会权力机器工人工程师科学概念对资本家是资本智思体侵犯人格破坏完整是独立人格的外部体现人格神圣不可侵犯中国是今生今世感性的享受不相信超感性相信亲身感受到的没有严格的肉体精神的区分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灵魂沉思达到不朽是西方人中国人要下辈子过好日子还是感性的要求规则是操业不是感性是限制束缚感到不自由所以找一个感性事物在边上交通协理员最好780岁我们只相信感性的认识超感性的都是虚假的不把抽象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一个民族形成最初的智慧的时候它的路径很有决定性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古以色列轴心时代老子苏格拉底先知等等用古代的智慧应对当代的问题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超越感性中国就在感性的路上根据在一个民族生活实践的特征地理环境的差别古希腊爱琴海频繁的海上殖民运动打破血缘认同没有按照血缘关系建立社会秩序建立契约人为的不可靠最先起来的是原始宗教伦理关系众神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神圣化religion 契约宗教恢复契约中国农耕文明自然的社会共同体血缘次序血缘的生命情感人以孝为本不需要契约第三讲西方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根基的差别道论本体论地理环境的巨大作用规定了生活方式西方比较早形成了两个世界的划分超业和感性的世界汉语用汉字书写的西语国家中国人更多的想到是motherland 是家园是感性的不是state 后者想到的是公民市民社会语言的用法很大区别在家族血缘关系上形成的社会次序发展后地理环境因素逐渐下降中国近代精神的失落儒道互补关系道家是儒家的反面消解儒家的原则去执的态度儒道如影随形儒文化天下的关怀和伦理政治的思想学而优则仕中国政治与伦理统一在一起西方政治哲学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政治就是要调解利益的冲突制定规则理性儒家认为政治的目标是教化道是第一位父母官一是树立道德榜样教化二才是治理造福一方百姓伦理等级为官者是伦理权威中国没有宗教靠的是哲学身体力行道德修养为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是中国哲学治理天下是统一的靠榜样道德模范获得力量上梁不正下梁歪内在矛盾第一不能保证做官的一定是圣贤伪善的道貌岸然乡愿式的人物不是道德自律是手段亲民政治经常出现黑暗政治文人常感到痛苦司马迁屈原杜甫抨击和无奈有致命的弱点西方从政治上保证亲民政治所以康有为要让儒家成为宗教神圣化没成功本性不是如此道家不要太认真要充分自由教人得自在儒道互补第一让中国官场一方面有儒家的原则和目标另一方面又有道家的奸猾态度权术道德经君主论小儿科本是哲学境界但引入内心后道家交给我们讲经又讲权高度的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统一以权变经奸猾造就中国国民性代代相传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态度阿Q正传普遍意义诊断了中国文化的病症道家隐逸的精神最爱好和平的民族没有原则国家可亡天下未亡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就没办法了袁世凯维新变法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但是他是从中国文化精神中产生的袁世凯的影子内方外圆一个经常放弃原则的民族不会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的理想中国思想史的基本进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两汉经学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制度建设之依据魏晋玄学对礼教失望转向道家的出世态度隋唐佛学翻译和研究古印度思想以理解中国问题宋明儒学儒释道合流开启新道统之努力清朝考据整理与注释经典近代西学第二次引进外来思想以振救危局百家争鸣对夏商周时代实践的反思为了以后文化生命的发展有统一的目标两汉实践下来千疮百孔魏晋放浪形骸藐视礼教天地间自在人魏晋风度苦于不能实现礼教痛苦放弃理想文化生命衰落的征兆需要其它民族思想和智慧的启发古希腊晚期哲学解体犹太思想进来刺激古希腊人为基督教中国魏晋佛教进来完成文化生命的自我振救隋唐虚无古印度古以色列释迦模拟先知五色意识第六色第七色末那识第八色阿赖耶识翻译的不可能性末那识随生随灭的意识状态属于同一个东西末那识就是小我每个人都是一个末那识中国思想大大提升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我身上不用向外界求人的道德的根源在人心善端四个心孟子荀子道德是后天约定的建立礼道德的规则通过礼在证名分人是动物生物性nature孟子心超生物性真正的哲学题材社会存在根据在心mind是心智是commute 康德说的孟子心学末那识继续探讨引出阿赖耶识译为藏识有如一个仓库种子识末那识就是统治前面六色的那个我每一个小我自我有言行言论和行动根据在第八色现行是从种子那里来现行又转化为种子进入第八色由种子而现行由现行而种子阿赖耶识是超越小我的大我当你在思维的时候是在大我中寻找依据一系列客观的思维范畴是在阿赖耶识里面speech 言语language语言汉语在说你说得很好替天行道比较好叫文学家在说话就进入了语言的句法系统词汇系统孟子善端之心有社会存在的可能的心依据进入了宋明儒学第二次学术思想的高峰第一代新儒家陈朱陆王陈朱理学陆王心学佛教中国化禅宗不是风动也不是帆动是仁者心动运动是心的构造形式康德八风吹不动苏东坡和和尚心不动根本没风不是抵抗八种风陈朱理学形而上的哲学体系天理至高无上纯天理灭人XX陆王心学真理在心之内外部权威我来遵守它这不能让道德有真实的提升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不是主观的小我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如未见此花时则心与花俱灭如一去见此花时心与花一时都明了起来我们在确认一个外物之前已经是沟通的了离开我们的心物是不能存在的花离开人心不能叫花物质也还是人心之规律人心之信念没被规定叫nothing纯粹理性批判西方的心学中国萌芽在孟子形成禅宗结果在陆王心学是文化生命的振救你的良知就是天理良知乃是天理XXXXX 破心中执是王阳明心学真正的目标让中国大地上遍地都是独立的人格道德自律的主体根据在我们心本身具有的真理是我们的良知是中国的近代启蒙思想启蒙是让让道德成为每个人的自律而不是外部伦理权威的规定一个民族这样的话就有蓬勃的发展和近代的精神有自由的伦理第五节自我振救要从根基中入手返本隋唐佛学第一次西学东渐一切困境都是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对的哲学真正的题材就在于理解那个超生物的心人的社会性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哲学上的自由有一种能力在终止自然规律在我们身上的作用饿死也不吃人格善在人心中有根源善端不是heart mind 超生物超心理孟子比荀子高高于科学德语gemute礼后天的约定试图做科学的解释荀子对礼的遵守要有自由意志责任和能力法律和道德都以哲学为前提不能用科学解释荀子不懂人心这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类的理性一是为利益服务能发现明智之举二是对绝对的无条件的事物的认识的能力用法是实践的即建立社会关系用另一种理性去认识社会关系康德叫作知性康德区分了两种理性前一种是认识感性世界的能力叫知性understanding 第二种是对绝对的无条件的事物认识的能力如国家人格reason 如构造上帝人心能够领会虚无以后谈动物也能趋利避害人只是比它聪明一点就高明了吗人因为理性而高明理性的能力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属于知性孟子是高明的人心能构造彼岸的世界具有无限性要开启无限心就是智慧民族文化精神就是智慧的打开是无限心的开启隋唐佛学在民族生命上生死攸关资本把世界上的资源当作是市场大规模向东方世界涌入近代重要思想家新儒学熊色列第二代新儒学宋明心学不能大兴天下因为中国政治制度发生转变取消宰相制中断了中国文人天下关怀的现实可能性逐渐以军事政治取代文人政治清朝军机处最恨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关怀的思想后果是清朝的腐败再度衰落的征兆聊斋儒林红楼梦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个是考据一个是门客红楼梦强调个人性灵不愿接受外在的束缚看透官场腐败薛宝钗儒家风范荀子一路的乡愿式的人物谋取利益暗藏算计法家汉中???道家贾进佛门贾宝玉对中国文化生命不可挽救的极度悲观虚无主义的态度中国的尼采冲破一切价值贾宝玉犯傻思想在发言诊断了中国文化的命运禁烟内患不绝太平天国运动基本道德是儒家的太平是用基督教的放弃对儒家的基本信念非同小可对儒家的信念丧失失败不是军事战略上的失误中国民族文化生命的抉择如果胜利中国进入中世纪神权统治曾国藩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立场罪大恶极背叛儒家曾要拒绝西方宗教胜利在文化上洪秀全也理亏信念不能坚持曾一功一过成功阻止中国的中世纪化过是主张发展工业没有以商代工而是以政代工用官僚老师不敢苟同不现实必须与官场勾结否则混不下去所以冯友兰是书生气的议论第六讲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哲学与民族文化生命的关系哲学与其它知识性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哲学导论》张世英读书笔记

《哲学导论》张世英读书笔记求北大版张世英《哲学导论》的笔记、试题。
考研急用,不甚感激发现最近问哲学考研的同学很多啊,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一本真题资料是《哲学考研1000题》,很不错,且很全面。
我个人比较推荐。
因也同为哲学专业,所以对哲学板块的关注相应会很多,看到同学问起,我就禁不住想推荐这本书,确实不错。
且书中所有历年考研题目,均有答案,这一点难能可贵。
淘宝上可以买到,搜索一下即可。
祝顺利。
急求《哲学导论张世英》课堂笔记我就惨了,没的大学读呢.这本书刚钻研完毕.我说点学后心得,你参考一下,毕竟我不是为了考试才钻研它的.首先我觉得它区别于通论和概论,没有从整体上去详细概述哲学学科,张教授这本书与其说是立论,我觉得不如说是一部美育教材,更是其自身哲学观的集中体现.整本书从\"天人合一\"、\"主客二分\"、\"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展开,逐步开始得出将其在此意义上的审美、伦理、历史观和方法论,从而积极提倡超越主客二分的民胞物与精神,这是其重点与核心.我觉得很多当代以前哲学所显露出的弊病以及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反面作用这上面都给了很好的解释和解决方法,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缺少的.为什么要\"后天人合一?我\"实际也是宇宙本身.这个本体论思想的理解应该是这本书的难点(我花了一个月才参悟),也是所有方法论的基础.我由此也感到有不足,就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后天人合一\"本体论意义上的,这个观点的建立按张教授引的实例和做的论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一种寻找典型符合的推理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数学归纳法吧,所以还需要多多钻研.求《哲学导论》PDF,张世英老师的。
及时下载张世英哲学概论之历史篇读后感张先生认为,哲学是关于提高人生境界之学,讲的是人对世界的态度或关系。
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占主导地位的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人与世界万物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通相融的、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
哲学导论 笔记 pdf

哲学导论课程笔记
一、哲学的定义与起源
1.哲学:爱智慧之学,探索人类存在、意义、价值及知识本性的学科。
2.起源: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对自然、人类社会进行深入思考。
二、哲学的主要分支
1.形而上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和结构。
2.知识论:探讨知识的起源、范围和确证。
3.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4.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理念与原则。
5.美学:研究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
三、哲学方法
1.辩证法:通过对话和反驳来探求真理。
2.分析法:深入研究概念、语言,以求精确。
3.现象学:关注经验世界的现象,分析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4.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责任。
5.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分析文化、社会和语言的深层结构。
四、哲学与生活
1.人生观:通过哲学思考,形成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2.价值观:明确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3.思维方式:哲学锻炼我们的思考方式,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和开放。
4.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五、如何学习哲学
1.阅读经典:阅读古往今来的哲学著作,尤其是原典。
2.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观点。
3.讨论与交流:参与哲学讨论,与他人分享观点。
4.实践与应用:将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检验其有效性。
5.持续学习: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公开课笔记

华中科技大学公开课:哲学导论第一课:哲学是什么1.科学和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惊奇、自由。
2.哲学产生:古希腊城邦时代。
3.斯芬克斯之谜:某种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
4.冯友兰提出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5.哲学的基本规定性:爱智慧——智慧之学至极限——至极之学超越性——超越之学问题性——问题之学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特点1.首先他要探讨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那么到底是物质产生精神还是精神产生物质,他们之间有本原与派生的关系,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有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大家知道对于这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如果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怎么实现的,那就是说思维能不能够反映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产生了两种流派,一种叫做可知论,一种叫做不可知论。
所谓可知论就是他们认为啊思维可以反映存在,可以把握存在,可以准确地把握存在,可以以真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存在,这就叫可知论。
3.思维与存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内在互动和辩证统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辩证法认为,物质产生精神,存在产生思维。
相反,精神对于物质,精神对存在又存在反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呢,把这一些要素绝对地隔离开来,以僵死的机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于是他们否定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4.哲学思维的特点:高度抽象性反思性时代性批判性实践性第三课:本体论1.科学研究有限的世界,而在有限的世界里面,它有确定的对象,为了要把握确定的对象,人们要去追求真理,要去发现规律;而在神学,它面对一个无限的世界,而无限的世界,人们的现实能力无法把握,于是,人们创造出来了各种神,这一些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他们能够知晓世间的一切,无始无终、无边无沿、无所不能。
--罗素2.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而一切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而这一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笔记课程代码及名称:041H0120-《哲学导论》授课教师:黄爱华上课学期:Freshman-B/WinterIntro:教材/参考内容老师的《哲学导论》Robert Solomon,《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Robert Paul Wolf,哲学是什么邬昆如,《哲学概论》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庞学铨,《哲学导论》庞思奋,《哲学之树》哲学的相关课程:大陆的三史七论:马主义哲学史,中西哲学史,导论,马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台湾的三史六论:中西印哲学史,逻辑,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价值,概论哲学是一级学科:马哲,外哲,中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休闲学/闲暇学哲学的品格特性和品性:建立在哲学的独特性基础上,表明哲学的行为方式和规范,人们的价值期望,评价因素1 论理性理性有多重含义:计算理性(数学);逻辑推理的理性;对规范的追求 i.e.理智;内省理性(自我意识);与合理性(合规律性(这么做合不合规矩|普遍规范)、合目的性(这么做有没有用))的重叠Max Weber:工具理性(如何科学地取得最大效益——与科学精神相契合,运用科学方法)和价值理性(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哲学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观察的视角,价值取向,也没有绝对真理理论的论证,前后一贯,逻辑通顺和自洽,没有自我矛盾(但是中途改变想法其实并不能算)2 抽象性触及根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i.e. 世界观抽象,难以简洁具象地表述,但是人又离不开这些概念——世界概念形成的基石(自我概念的定义和形成)(艺术的范围是什么?艺术和淫秽的边界?)追求普遍性、一贯性(“知识”的概念横贯整个科学)思辨:讲究理论思维的辨析力,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推演(哲学的推演是脱离具象的)芝诺的“悖论”:飞矢不动(量变到质变,极限,何为无限,状态和过程)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同上)芝诺本质上否定了运动(运动本身是矛盾的: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Engels)使用概念的逻辑表达“运动”抽象性的形象性的表达:海德格尔,柏拉图,卢梭,叔本华,尼采,萨特,加缪,庄子,柏格森,弗洛伊德3 反思性“黄昏起飞的密涅瓦/雅典娜的猫头鹰”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严谨冷静地沉思,对现实或者现存的追问(这种存在到底合不合理?),意图在事情发生后做一个总结以期作为事情发生前的指导,一面事后诸葛亮,一面事前做预测。
4 批判性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审视、分析、研判等环节,(一面挖掘好的适合的,另一面摈弃不好的不适合的?)哲学的精神和定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惊异感:主观条件,人有发现不平凡的现象并试图探究根源的想法的品质,这也催生了科学神话:意识素材条件,通过故事可以观测到一些哲理闲暇:社会历史条件,人终于有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非生产生活的事情上(奴隶主,解放奴隶-家奴,地主,贵族,修道士,学者)闲暇的重要性,人生更想要的东西生活实践:客观条件,通过总结和延展发现真理的重要性上升,而且只有生产生活当中才会产生惊异感Philosophy: Philo(爱,欲求)+sophy(智慧),sophist(智者,辩士)苏格拉底认为现在的辩士都是诡辩者,(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智慧是属于神的通过论辩指出别人的漏洞,再诠释自己的理解,通过case study阐述被雅典陪审团认为“蛊惑人心”被判死刑,拒不认错,饮毒酒而亡,但他尊重了判决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口吻讲述的是谁的观点存疑(说不定是自己的观点。
)雅斯贝尔斯:哲学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是一个前进路上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智慧是明智的运用知识,贯穿知识和常识,超越知识和常识,对宇宙和人生的普遍原则,对其意义的理解、体悟和运用。
和一般的聪明又不同(大智若愚)。
LESSON 2, IP哲学的各种定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列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苏联,东欧)哲学是认识论/方法论(普遍看法)(古代探讨的是本体论(唯物/唯心),但是近现代向认识论转移)哲学就是逻辑和语言分析(分析哲学,这是探讨认识论的时候又前进的一步)->哲学研究转向贴近语言学语言的歧义性被认为是哲学争端的原因之一。
自然语言学派倾向于分析已有的人类语言;人工语言学派(罗素)提倡语言类似数学一般的简洁独一性。
哲学是关于生存或者存在的意义的学说(存在主义哲学提倡的定义:加缪、萨特、海德格尔)哲学是批判的理论和活动(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尔)哲学、科学与宗教哲学与科学:两者有着天然联系,现代科学是从西方哲学派生出来的,在希腊时代科学和哲学不分家。
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的皇后。
但是,哲学有更大的广袤性,哲学对科学具有超越性:哲学可以解释来自科学的非科学问题(克隆人,人工智能等会颠覆最基本的家庭伦理)哲学对“真善美”三个方面都有涉及,科学只涉及真理的探求然而哲学缺乏科学的精确性和一目了然的标准。
很难给哲学下一个“正确”与“错误”的定义,流派之间就有不同的标准,不要拿一元的标准来评判哲学,哲学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哲学与宗教:哲学与宗教同样提供信仰(宗教、政治、etc),尝试对人世的终极问题给出答案——终极关怀人生的意义但是哲学与宗教又有不同:哲学要求严密的论证,完整全面的理论体系,尊重理性(这是哲学的根基);宗教则否,把一些事情的解释推给“上帝”,毕竟理性有欠缺之处。
宗教与神学:神学是把宗教科学化的结果,通过系统和逻辑思维来论证神的存在“正因为不可信,才信仰,正因为不可能,才确信,之所以要信仰,因为它荒谬” 德尔图良神学的论证:设计论(威廉·佩利)(世界之所以有秩序,这一定是上帝的设计)宇宙论(托马斯·阿奎那)(世界这样永久的运动,总得有第一推动力,这一定是上帝)本体论(圣安瑟伦)(我们在心中设想一个最伟大的存在,因为其最伟大,那么现实中一定会有,否则那就算不上最伟大,因为你想象不到超越你的理解范围的东西;如果真的有的话,那一定是上帝)赌博论(帕斯卡)(你可以赌上帝存在,你赢了固然好,你输了也没失去什么,那为什么不让他在呢)哲学涉猎的领域A. 形而上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引申为抽象的哲学思维,探讨世界、存在的最终本质,探讨终极实在问题的理论,“反辩证法的同义语”(贬义—在马列主义语境下)metaphysics:“后物理学”,“超物理学”—超越具有形体的物质的学问—“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类:物理学(科学),超越科学-形而上学(哲学)辩证法 v. 形而上学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学说,形而上学则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剩下的都是胡扯”(恩格斯)但是,实际上,形而上学是对某一时刻状态的描述,而辩证法则是对一个过程的描述,因而无端否定形而上学是不值得的!形而上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解剖学,机械力学);(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把研究和观察的重点聚焦于一件事情上,而不用一直把历史发展变化的问题挂在心上。
日常工作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被广泛运用的;它与辩证法各有适用范围。
本体论/存在论/“是”论:ontology,在最高的普遍性、整全性的层次上追问存在、存在者本身(人,物质,精神)关于存在/存在者/存在本身的学说;“一般的存在”/“存在本身”是说超越了某一个具体的存在的意思。
关于本原,本体,本质的理论;关于“根源”的学说。
“实践本体论”本体论是狭义的形而上学,是形而上学的中心。
哲学之树——笛卡尔的比喻树根:形而上学(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等对知识确定性、稳定性的根基)树干:自然科学(物理等)树枝:更小的分支学科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为诸科学提供养料,让科学之树从土壤中生长B. 认识论认识论:epistemology认识的来源(经验论,唯理论)认识的本质(反映论,先验论,建构论)主体的认识能力(怀疑论/不可知论(不能),可知论,独断论)真理与标准(符合论、实践论、实用主义)语言与逻辑(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近代哲学的转向认识论的转向(洛克《人类理解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哥白尼式的革命”)语言学的转向(日常与人工语言学派)实践论的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C. 价值论/伦理学认识价值——真伦理价值——善艺术价值——美宗教价值——圣哲学的功能与应用“哲学的作用在于务虚”,“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哲学的功用:提供和坚定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宽容精神,提高理论素质,指导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建立在反思基础上,有审视、分析、研判等环节构成。
批判=不完全顺从,要根据实践来选择性地接受,而不是在一些决定性德问题上一味服从保守。
理发师悖论:我只为全城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哲学的运用:直接介入公共讨论(社会伦理);运用反思—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哲学诊所Lecture 2 关于“实在“1 实在与实体传统哲学认为的实在范畴:现象背后的真实存在(原因,本质)构成万物的本原(始基,要素)五行,水,气,火,原子……既不能随意创造,又不会随意消灭的(永恒)唯心主义认为:精神也是实在的,比物质更为实在。
雷锋和雷锋精神,马克思和马主义:躯体消逝了,精神仍然存在,灵魂是更加长远的。
柏拉图的“范型”/“理念”/“相”/“形相”:床:木匠造出来的床床的实体艺术家画出来的床床的表达,仍然基于实体“床”的范型或者理念柏拉图认为根本上讲,床的理念是更为根本的。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一个摹本。
“鲁班发明锯子”:现有锯子的实体,还是现有锯子的概念?//作为人造的物体,只有理念先于实物财可以解释其存在。
LESSON 3, IP“鲁班发明锯子”:先有(锯子的)实体,还是先有(锯子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先先蛋”的问题;现代社会之中,当人类通过观察实体建立概念的过程趋于极限的时候,转为实物的理念还是更重要的2* 实体与属性实体的特征:“自因性”,稳定的,常驻的;也在“本体”“本质”的意义上使用。
属性:(洛克的两种性质说)第一性质:形相,广延,动静等,有原型、肖像等等等——客观的性质第二性质:色声味——自然界里面没有直接的定义(不存在),服从于人类的感官而产生的性质“桂花开放,没有人闻到,有没有香味?”“香”的概念本身还是源于人类的主观感觉;当互动的双方不存在的话,也就没有了“香”与“臭”的概念。
3* 唯物与唯心它们的区别仅限于对“实在”“实体”“本体”的区别,只适用于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范畴,不能滥用。
主观唯心:“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只要没被感知到的,就是不存在的“感知”:起码有人感知过。
否则会滑向唯我论。
客观唯心:(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精神”实际上决定了世界的走向。
(“时代精神”是什么?不是每一个个体的精神,却感觉时代被它推动)这个“精神”是不是上帝?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