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消化性溃疡防治指南(ZPMC版)

消化性溃疡
【概念】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自身消化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及含有胃粘膜的Mekel憩室,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
【病因】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毒力包括空泡毒素蛋白、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鞭毛的动力、粘附因子、脂多糖、尿素酶、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和过氧化氢酶等,通过毒力因子的作用,在胃粘膜上皮定植,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损害粘膜的防御—修复机制,同时通过侵袭因素的增强而致病。
2、 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物、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3、 遗传易感性
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该病的家族遗传史,提示可能的遗传易感性。
4、 胃排空障碍
十二指肠—胃反流可导致胃粘膜损伤;胃排空延迟和食糜停留过久可刺激胃窦G细胞分泌过多胃泌素。
5、 吸烟、酗酒
吸烟可能增加胃酸分泌,减少十二指肠及胰腺碳酸氢盐分泌,影响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增加粘膜损害性氧自由基;酒精具有亲酯性和溶脂能力,可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也可直接刺激胃粘膜。
6、 长期精神紧张、应激、进食无规律等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诱因。
【症状】
上腹痛或不适为主要表现,性质可为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发病特点:1、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或十余年。2、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长短不一,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生。3、部分患者有与进食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如饥饿痛或餐后痛4、腹痛可被抑酸剂或抗酸剂缓解。部分病例无上述典型腹痛,仅表现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发作时查体剑下局限性压痛,缓解后无明显体征。
常见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诊断】
慢性病程、周期发作的、节律性的上腹疼痛是疑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史,胃镜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可以诊断溃疡。
【治疗】
目标: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1、 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400mg/次 2次/日、法莫替丁20mg/次 2次/日、雷尼替丁150mg/次 2次/日,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6周愈合率达85%~95%。
质子泵抑制剂(PPI):兰索拉唑30mg/次 2次/日、奥美拉唑20mg/次 2次/日、雷贝拉唑10mg/次 2次/日、泮托拉唑20mg/次 2次/日,4周溃疡愈合率90%~100%,可增强HP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2、 根除HP
抗生素:克拉霉素

、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痢特灵、四环素,治疗至少4周后复查HP。注意以上单独应用均不能有效根除HP。
2012年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推荐方案有:
阿莫西林 1 g/次 2次/日+克拉霉素 0.5 g/次 2次/日;
阿莫西林1 g/次 2次/日+左氧氟沙星0.5 g/次 1次/日(或0.2g/次 2次/日);
阿莫西林1 g/次 2次/日+呋喃唑酮 0.1g/次 2次/日;
四环素 750 mg/次 2次/日+甲硝唑 400 mg0/次 2~3次/日(呋喃唑酮 0. 1g/次 2次/日)
溃疡四联方案:标准剂量PPI+标准剂量铋剂(均为2次/日,餐前半小时)+2种抗生素(餐后立即服用)
3、 保护胃粘膜
铋剂:果胶铋150 mg/次 4次/日、铝碳酸铋、枸橼酸铋钾220mg/次 2次/日,在溃疡面形成蛋白—铋胶状复合物,阻断胃酸、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还可包裹HP,干扰HP代谢,发挥抗菌作用,4~6周愈合率与H2受体拮抗剂相仿。
弱碱性抗酸剂:硫糖铝、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胃酸短暂缓解疼痛,一般存在于复方制剂。
4、 手术治疗
现在消化性溃疡已很少手术治疗,但出现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有癌变可能时,仍需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患者教育】
适当休息,减轻精神压力;停用不必要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有必要服用,按照医嘱加服抑酸剂或保护胃粘膜药物;改善进食规律、戒烟戒酒、少饮浓咖啡等。
附:溃疡病患者饮食原则:首先是怎样吃。其关键在于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使胃内保持适合的食物来中和胃酸,防止胃酸浓度增高。在溃疡愈合初期的3―4个月内,每日可安排三餐主食,但每餐应少吃一些,在两餐间加些果汁、新鲜水果和面包、馍片,但要注意睡前切不可加餐。3―4个月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节律,特别要重视吃好早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禁忌饥饱不定、暴饮暴食,以避免胃窦部的过分扩张刺激胃酸分泌。另外,食物的温度也很重要,过凉过热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表面产生不良影响,刺激溃疡面。因此,最好保持食物温度稳定在40℃―50℃左右为好。其次是吃什么基本原则是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主食以米饭、面条和稀粥为主,要做得稍微软和一些。副食花色品种应多样,但要注意少些粗纤维食物。主要副食品如牛奶、鸡蛋、豆浆、鱼、瘦肉;主要蔬菜如黄瓜、茄子、冬瓜、西红柿、萝卜、胡萝卜、嫩白菜、菠菜;主要瓜果如香蕉、苹果、梨、桃等。这些食物既可为机体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又不会对胃黏膜构成刺激,不会引起胃酸过高,比较适宜于溃疡病人,是溃疡病人的主要食物选

择。忌:一是避免刺激性食物,二是避免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刺激性食物:粗粮、芹菜、韭菜、荠菜、雪里蕻、竹笋,这些食物中所含粗纤维多,应当少吃;生葱、生蒜、生萝卜、蒜苗、洋葱等对胃的刺激性强,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应当尽量少吃;咖啡、酒类、浓茶、浓肉汤等对胃的刺激性更大,使得胃酸分泌异常增加,必须禁食、禁饮;黄豆、蚕豆、豆类制品、动物内脏和牛羊肉可促进尿酸生成增加,也要少吃。在溃疡愈合的半年内,上述食物都属于绝对或相对禁忌。半年后如果无复发,有些食物可以吃,不必过度限制,如蔬菜和豆制品;但有些仍然不可多吃,如牛羊肉和动物内脏;还有一些仍然属于绝对禁忌,如咖啡、酒类、生葱、生蒜等。刺激性的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粉、咖喱粉、芥末、辣椒等,在烹调食物时要尽量少放或不放。食盐、白糖或红糖也要尽量少放,需要注意的是食盐,如果食用浓度高,可与糖类一样增加胃酸分泌,损害胃黏膜,因此,每日摄入食盐以4―5g为宜。
【预防】
1、 病从口入
幽门螺杆菌通过消化道传染,从口腔进入体内,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口—口”途径,“手—口”的途径传染。由此可见,要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要切断细菌传染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餐具定时消毒;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蔬菜或未清洗干净的水果;肉食要熟食;多人吃饭时实行分食制或使用公筷和公用汤勺;不要口嚼食物喂孩子。
2、 饮食有规律、细嚼慢咽
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而且要进食有度,不要过饱过饥。细嚼促咽,其作用不光是使食物得到充分的咀嚼.而且通过咀嚼过程,增加唾液分泌.使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发挥作用.中和胃酸,而且有提高胃茹膜屏障作用的效果。所以食物无论做得是否稀软.只要能做到细嚼侵咽便是良好的习损.而稀粥类的软性食物往往容易不加咀嚼,直接吞咽,反倒不利于消化和利用唾液中淀粉酶。
3、 避免刺激性食物
烟、洒、咖啡、浓茶、辛辣食物、菜过冷过烫(食物温度稳定在40℃―50℃左右为好)等,对胃戳膜都是劣性刺激,所以一定要谨慎控制,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是溃疡病患者必须遵循的又一原则。
4、 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
生活要规律,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因本病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长期忧郁可造成对胃粘膜的损害,因此要树立乐观情绪,消除焦虑。注意腹部保暖,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功能状态和免疫力。
5、 避免药物刺激
有些药物如阿斯匹林、去痛片、安乃近、利血平、咖啡因、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如

非必要尽量不要服用或尽量少用。
6、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现代有关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技术很成熟,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胃镜+病理活检可以查明有无HP,食管有病变,有无胃炎及胃炎类型,溃疡部位大小深浅,有无恶变或不典型增生,少量出血可在胃镜下止血。
【参考资料】
1、2008黄山会议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
2、2012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3、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