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乌托邦的人文精神---读《乌托邦》有感

合集下载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批判意识的小说,作者通过描
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读完
这部小说,我深深地被其思想所触动。

小说中的乌托邦社会充满了和谐、平等和公正,人们在这里没
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之分,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这种理想社会让人向往,但同时也让人反思现实社会的不足之处。

在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公平分配,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乌托邦社会的理想之处让我感到羡慕,但也让我意识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通过小说中的对比,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社会的不足之处,
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于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的向往。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现乌托邦社会的理想并非易事,需要每个人的
努力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积极改变自己,为
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乌托邦》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对未来社会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用心去改变,我们的社会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人类社会历经漫长的发展,一直不停地探索理想的社会模式。

在人们的想象中,乌托邦是一种理想中的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憧憬。

最近,我读完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感悟,对这本书进行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评述。

《乌托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被称为乌托邦的理想社会模式。

这个社会中,人们没有私有财产,统一劳动和生活的安排,取消了阶级制度等。

这个社会模式给人以很大的启示,让我重新思考了社会中各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式。

首先,乌托邦模式的存在表明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

在现实社会中,私有财产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

人们争夺资源、争夺权力,使得社会充满了矛盾和拮据。

然而,在乌托邦社会中,这些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

所有的资源和权力都被合理地分配,每个人都享受着平等的待遇,社会和谐稳定。

这让我不禁反思,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其次,乌托邦社会的统一劳动和生活安排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角色,无论是农民还是工匠,都在为社会的整体利益做出贡献。

相比之下,现实社会中个人的追求和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失去了整体意义,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

乌托邦社会的存在,让我们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努力。

但是,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对乌托邦模式产生了一些疑惑。

首先,乌托邦社会的完美与否取决于每个人对于社会的理解和奉献。

如果有人破坏了社会的平衡和秩序,那么这个完美的社会就会瓦解。

与此同时,人的天性也难以被完全剥夺,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乌托邦社会的理想状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次,乌托邦社会模式中的统一劳动和生活安排是否会剥夺人的个性和个体的发展空间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兴趣和个性各异,正是这种差异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世界。

在这个乌托邦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战争和暴力,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读完《乌托邦》,我不禁思考,这样的社会是否真的存在可能呢?作者通过小说中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乌托邦社会的美好和理想,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这样的社会在现实中是多么难以实现。

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欲望,以及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冲突,都让乌托
邦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尽管乌托邦可能只是一个理想,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它让我们意识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共同努
力去解决。

我们可以从乌托邦中汲取精神力量,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去消除贫富差距,去实现人人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读完《乌托邦》,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情节和思想所感染。


让我思考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也让我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希
望和信心。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乌托邦。

《乌托邦》的读后感

《乌托邦》的读后感

《乌托邦》的读后感乌托邦的读后感《乌托邦》是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写成的一部社会政治小说。

通过对于乌托邦国家的描绘,小说探讨了理想社会的可能性以及人类追求完美的愿望。

读完这部小说,我被其中的思想深深吸引,也思考了许多关于社会和人类的问题。

小说中,乌托邦被描绘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不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乌托邦人民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尊重自然、崇尚和平与平等。

这种社会秩序的构建令人称赞,但却充满了让人质疑的方面。

首先,乌托邦社会的完美是建立在个体自由的牺牲之上。

个人的意愿和欲望受到集体规定和安排的束缚。

这种集体主义的观念可能导致个人的依赖和缺乏创造性。

乌托邦经济体系的运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放弃个人利益,那么社会的进步和创新可能会受到限制。

其次,乌托邦社会看似平等,但在这种平等背后隐藏着隐形的压迫。

乌托邦的国民被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虽然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但他们也失去了追求自由的机会。

个体的个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了限制,这可能会导致人们的个体意识和创造力的退化。

另外,小说中涉及的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也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乌托邦社会通过防止贪婪、堕落的行为来保持秩序和和谐。

然而,这种道德规范和强制执行是否是真正的自由?是否真正反映了人性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乌托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设想,一个完美社会的幻想。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完美往往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前提和假设上。

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人类的贪婪、自私和权力欲望。

而且,每个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基于个体的不同需求和追求。

尽管乌托邦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但它给予了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期望和向往。

它提醒我们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积极追求自由、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保留个体的权利和自由,鼓励多样性和创新的发展。

《乌托邦》读后让我深思,对于理想社会的想象和探索永远是人类思考的重要内容。

“乌托邦”的样子——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有感

“乌托邦”的样子——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有感

--------------------------------------------------世相杂谈-----------------------------------------------写作莫尔本人被认为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我想,他的那些有进步意义的见解是他自己的,他见解中的局限性,才是属于那个时代和那个阶级的。

•谊花乌嘉•亘尔《旦花邛》百區■上海中学厉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名为《疯狂动物城》(Zootopia),后来才知道这个故事脱胎于“乌托邦”(Utopia),因此对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

以前也只是看过《美丽新世界》《我们》等反乌托邦作品,一直非常疑惑这些书中描述的都是“乌有”的世界,为何要叫“反乌托邦”呢十最近拜读了托马斯•莫尔的作品《乌托邦》,这才豁然开朗,而对书中描述的世界也是好奇、向往但又杯疑的。

“好奇”一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简单地讲,乌托邦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别适用于表示法律、政府及社会情况。

“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不仅指乌托期是怎样的,更应该注意托马斯•莫尔当时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

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因此他的作品是当时先进思想的反映,《乌托邦》的第一部便是他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对于百姓疾苦的慷慨陈词、高声疾呼,井就此提出了《乌托邦》的第二部——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渴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第二部中随意举几例:财产公有、务农为本……连书的内容也贡任编辑:李天靖函世相杂谈写作是不同寻常的:没有一个连贯的故 事或紧凑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通 篇的“关于某某”,只要通过描绘 每个细节大概的样子便能让人获得清晰的宏观印象。

比如,“假如乌托邦城市因某种祸灾而人□减少, 不难从岛上其他地区取得补充而不损害别的城市的适当人力,他们就 从殖民地调回公民充实。

他们宁◎让殖民地消灭,也不愿看到岛上的 任何城市消弱” o 想来也是,乌托邦如此有序、物资充沛无不是因为这 里的公民们的劳动和根植于内心的道德准则。

感受乌托邦的人文精神---读《乌托邦》有感

感受乌托邦的人文精神---读《乌托邦》有感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感受《乌托邦》里的人文精神——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后感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姓名:***学号:1120111***感受《乌托邦》里的人文精神——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后感摘要《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读完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之后,对书中的思想进行的思考与感受。

AbstractUtopia,written by Thomas More who is a British utopian socialist, is an immortal masterpiece.The full name of this masterpiece.De optimo reip. statv, deque noua insula Vtopia, libellus u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uus.After reading up this extraordinary masterpiece,I have some idea and expericnce to wright down..关键词: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Key Words:Utopia Utopia socialism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位,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多数人文主义者毕竟主要地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众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

然而莫尔所以超出同辈,直到今天还享有盛名,其作品还未丧失现实意义;恰在于其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

他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著作中,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真实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者的血腥罪恶,并且通过对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国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的理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卓越设想。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乌托邦》是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创作于16世纪的一部社会科幻小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但其思想和观点仍然让人深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对《乌托邦》这部小说的读后感。

首先,我对《乌托邦》最为引人入胜的是莫尔对乌托邦社会的构想。

乌托邦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社会制度下,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阶级之别,人人平等。

这种社会制度看似理想,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行的。

莫尔通过描述乌托邦社会中的种种规定和制度,揭示了其中的弊端和矛盾。

例如,在乌托邦社会中,婚姻是通过政府安排的,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

这种制度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控制,但却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人权利。

另外,乌托邦社会中没有个人财产,一切财富都由政府控制分配。

这种制度虽然消除了贪婪和利己主义,但也限制了创造力和个人发展的空间。

通过这些描写,莫尔让我意识到,完美的社会制度往往是建立在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牺牲之上。

其次,我对《乌托邦》中的人物形象也深感震撼。

小说中的主人公拉斐尔是一个经历了乌托邦社会生活并对其进行批判的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揭示乌托邦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拉斐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真理和公正,却发现真理和公正在乌托邦社会中是那么的脆弱和虚幻。

他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入地揭示了乌托邦的荒谬性和不实际性。

通过拉斐尔这一人物形象,我看到了作者对理想主义的警示,他告诉我们,在追求完美的社会制度时,我们应当保持一种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追求理想,而是要思考和权衡其中的利弊。

最后,我对《乌托邦》这部小说的读后感是对人性的思考。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看似都和谐相处,在和平与平等的环境下生活,但实际上,他们也受到了制度和规定的束缚。

他们没有了贪婪和欲望,但也失去了一种人性的本真。

这让我思考到,人性中的善恶不仅仅是由外在的环境和制度所决定,更多地是由内心的选择和道德标准所决定。

尽管乌托邦社会下不存在贫富之别和阶级之争,但人们依然会沉溺于权力和地位的争夺中,依然会出现犯罪和背叛。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
的社会,让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许多思考和反思。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描述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展现了
人们对于完美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再有贫富
之分,不再有压迫和剥削,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这种理想的社会让人们感到向往和渴望,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现
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发现了乌托邦社会中存在
的问题和缺陷。

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失去了个性和自由,他
们的生活被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这让人
们开始反思,一个真正完美的社会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值得我们去
追求。

通过阅读《乌托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和追求,同时也意识到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这部作品
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平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
我也意识到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去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读完《乌托邦》让我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实现理想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感受《乌托邦》里的人文精神——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后感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姓名:***学号:1120111***感受《乌托邦》里的人文精神——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后感摘要《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读完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之后,对书中的思想进行的思考与感受。

AbstractUtopia,written by Thomas More who is a British utopian socialist, is an immortal masterpiece.The full name of this masterpiece.De optimo reip. statv, deque noua insula Vtopia, libellus u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uus.After reading up this extraordinary masterpiece,I have some idea and expericnce to wright down..关键词: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Key Words:Utopia Utopia socialism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位,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多数人文主义者毕竟主要地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众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

然而莫尔所以超出同辈,直到今天还享有盛名,其作品还未丧失现实意义;恰在于其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

他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著作中,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真实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者的血腥罪恶,并且通过对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国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的理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卓越设想。

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期,就深刻地看到了它的许多矛盾和弊病,预见到了万恶的私有制社会必将为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有制社会所代替,从而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先躯作用。

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的。

莫尔用大量篇幅揭露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圈地运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刻苦难。

他愤怒地指出∶“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羊吃人”这就是莫尔对当时英国状况的形象概况。

莫尔对穷苦的劳动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他用悲愤的笔触写到∶在社会底层的那些种田的、拉车的、做零活的、赶货车的、干苦工的,他们终日胼手胝足象牛马一样地劳作,可是他们的生活连牛马都不如。

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度日,一当繁重的劳动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老病交加穷苦潦倒的时候,国家忘恩负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悲惨地死去。

而那些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贵人却向公蜂一样游手好闲,靠对穷人敲骨吸髓的重重盘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莫尔认为,这种极少数人享乐,大多数人痛苦的社会是不公正的,它完全违背了人类的道德。

他借乌托邦人之口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人都有过快乐生活的权利,人类的全部或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

莫尔明确地把追求快乐当作社会的道德准则,他说∶“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

”值得注意的是∶莫尔在把快乐当作普通的道德准则时,并不认为每一种快乐都构成幸福。

他对快乐进行了分类,区分了真正的快乐和虚假的快乐。

他认为虚假的快乐不能为人带来幸福,它是不道德的,应当被抛弃,只有真正的快乐才构成人类的幸福,值得为人们所追求。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虚假的快乐?莫尔对之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规定,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莫尔对当时罪恶现实的无情鞭挞和对理想社会道德生活的憧憬。

莫尔认为,虚假的快乐是通过损人利己的行为,或从庸俗的欲求和享乐中获得的快乐。

莫尔坚决反对损人利己的行为,他认为社会中的人都是平等的,为了自己得到快乐而使他人失去快乐是不公平的。

莫尔还列举了庸俗的虚假快乐的种种表现: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一味追求华丽的服饰,好象高贵的仪表能够使他们也变得高贵似的;有些人自恃有高贵的血统和万贯的家产,总把他人的恭维当成快乐,甚至当他们已经把祖传的财产挥霍殆尽,仍然疯狂地要求人们的尊崇;有些人沉溺于掷骰赌博等愚蠢游戏,而没有看到这些完全是由他们的不健康情绪和反常习惯造成的。

莫尔这里描写的正是当时英国贵族的行为。

与虚假的快乐相反,真正的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快乐,是在人类普遍的友爱互助精神促使下获得的快乐。

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时,不但不应妨碍别人的快乐,还应帮助他人得到快乐。

“理性劝告和督促我们过尽量免除忧虑和尽量充满快乐的生活;并且从爱吾同胞这个理由出发,帮助其他所有的人也达到上面的目标……我们照顾到别人的康乐幸福,才是值得赞扬的。

”莫尔又把真正的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肉体方面的,另一种是精神方面的。

肉体的快乐包括各种能引起生理快感的感觉,比如由饮食排泄,搔痒抓痛,夫妇行房等引起的快乐,也包括身体的健康与和谐。

莫尔认为,身体的健康是最主要的肉体快乐,它是其它一切肉体快乐的基础,没有健康,就谈不上生活的安然和舒适。

如果一个人在失去健康的情况下而不觉得痛苦,那就是麻木不仁。

莫尔进而认为,当我们追求各种感官之乐的时候,应首先把它们看成是有益于健康的,是为了促进健康的。

如果我们纵情于感官之乐而损害了健康,那是疯狂而可悲的。

因此,我们在追求感官快乐时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不因小快乐而妨碍大快乐,不因快乐而引起痛苦的后果。

”不过,与精神的快乐相比,肉体的快乐又显得次要。

莫尔认为,精神的快乐是“一切快乐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精神的快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的,一是来自发展理智和探究真理的思维活动,另一是来自敦品励行的道德实践和对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识。

此外,当人们在回想过去的美好生活和遐想未来的幸福情景时,也会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

莫尔通过对真假快乐的对比描写,辛辣地揭露了现实社会中追名逐利的卑劣行径,其中尤以对拜金者的讽刺和批判最为精彩,其矛头直指贪得无厌的富人。

莫尔写到∶在金钱主宰的社会里,一些人把获得金钱看成是最大的快乐,他们完全变成了金钱的附庸。

当他们获得值钱的宝物,就会忘乎所以,俨然以神仙自居。

当他们遇见了富人,又会卑躬屈膝,阿谀奉迎。

对金钱的崇拜使生活变得扭曲了∶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是否有才能,是否对人类有贡献,而是取决于他是否有钱。

谁有了钱谁就有了一切,即使他是一个十足的傻子,只要他有了钱,就可以把大批的人变成奴隶。

可是在乌托邦情况下就不同,乌托邦人是按照金银的实际用处来对待和使用它们的,它们并不比铁和陶器更受重视。

于是,在乌托邦,金银被用来制成便桶溺器之类的用具,犯人也都佩戴金子的耳环、戒指和项圈,作为他们耻辱的标志。

在外邦人看来无比珍贵的珍珠宝石,在乌托邦人眼中也只不过是儿童手中的玩物。

所以当外邦的富人身着华装丽服,珠光宝气地来到乌托邦时,立刻受到乌托邦人的嘲笑,被当成傻瓜和小丑。

总之,莫尔认为人类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应当追求快乐,而且不是盲目追求任何一种快乐,而是追求真正的快乐,摈弃虚假的快乐。

为什么人类只有这样对待快乐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莫尔认为这是自然所要求的。

他指出,正是自然号召我们互相帮助达到共同快乐,正是自然要求我们在追求快乐时不得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不得因微小的快乐造成大的痛苦。

追求正当高尚的快乐是完全符合人类自然本性的,既然按照自然的要求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因此,莫尔说,符合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莫尔还将自然的要求和人类的理性一致起来,他认为服从自然就是服从理性,不为小乐失去大乐,不因小乐招致痛苦,就是一条理性的原则。

那些追求虚假快乐的人是完全违反理性的。

莫尔最终求助于上帝的恩赐来保证人享受快乐的合法性,他说上帝造人就是使人过幸福的生活,追求真正的快乐乃是上帝的意志。

莫尔还借乌托邦人之口说,所谓的上帝就是自然本身。

这样,在莫尔看来,在道德的行为和规范上,上帝、自然和理性三者的要求完全是一致的。

对于莫尔的上述观点的理论来源,我们可以从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背景来理解。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多数人文主义者往往从古代思想中寻找为现实服务的理论武器,莫尔也不例外。

在古希腊思想中,伊壁鸠鲁提出了一种快乐论的伦理观。

他把快乐当成至善,认为这些快乐不但包括肉体的快乐,也包括由科学研究探求真理中得到快乐。

他将身体的健康当作最大的快乐。

斯多亚派早就提倡顺从自然而生活,认为顺从自然就是善。

斯多亚派也把按照自然生活和按照理性生活看成是一致的。

显然,这些古代思想是莫尔形成其伦理观点时的重要借鉴。

不过,莫尔决不是完全照搬古人的观点,而是赋予其新的内容,那就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抨击和对理想社会道德生活的阐发。

在理想生活如何实现的问题上,莫尔提出了非常深刻的思想,他认为,理想道德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社会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的改变。

他明确指出,现实社会的罪恶和不公正完全是由于私有制造成的,因为只要私有制的存在,人们就一心谋求自己的利益,金钱就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压迫和不平等。

因此,要想实现人类的道德理想,人人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必须建立一个一切财产属于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社会。

他写到∶“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

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

”在莫尔笔下,乌托邦就是一个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在那里,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人人都是平等的。

同时由于物品十分丰富,人们可以各取所需,没有必要苦心积虑地把物品变成私产,因此乌托邦没有贪婪、压迫和任何不平等的现象。

由于实行公有制,也使广泛的民主制度成为可能。

在乌托邦,官吏是人民选出的,他们勤于民政,克己奉公,并且受着有效制度的监督和制约,使之不能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在莫尔的全部空想理论中,他所提出的建立公有制社会的思想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对此我可以从19世纪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埃蒂耶纳·卡贝对《乌托邦》一书的评价中得到一般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