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唐诗宋词元曲复习练习题
高中语文2024高考诗歌复习宋词专项练习(共九首,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宋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宋〕叶梦得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①。
(注)①云中,指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抗击匈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起首句写寒霜遍地,碧天清肃。
风声一响而过,戛然而止。
诗人漫步梧桐树下,为下文设置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
C.“寥落”意为冷落,衰败。
既写出关河深秋景象,也表现诗人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内心无比沉痛,只好借酒消愁,与客同醉。
D.词中上片言“回望”江山壮美,结句说“回首”云中郡许多感慨,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4.词中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高三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学生版)

高三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1、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①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②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①整理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
②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整理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答:。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③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答:。
④整理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⑤《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整理是如何扣题描写的?答:。
②“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和“拂”入手,分析一下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高中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同步测试卷及答案(9)

高中同步测试卷(九)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阁着:含着B.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侯家:侯门,显贵之家C.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透:照过D.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可怜:可惜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绝顶峰攒雪剑B.悬崖水挂冰帘C.比人心山未险D.水晶环入面糊盆3.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马致远的代表作品是《汉宫秋》,他与关汉卿、白朴、乔吉并称“元曲四大家”。
B.寿阳曲、拨不断、一枝花、天净沙皆是曲牌名。
C.《双调·拨不断》中“禾黍”两句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中的名句。
D.《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中“晚霞明雨收天霁”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初晴美景的欢欣喜悦心情。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诗的技法上讲,行文之委曲,就是采用委婉曲折、闪烁迂回的方式,“体情察物,巧吐心曲”,使人再三读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
②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
”③由此观之,“委曲”早与诗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④清人孙联奎曾在司空图《诗品》之“委曲”条目下作解:“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⑤而如果语直文平,意思过露,则绝无沉吟回味之余地,诗的美也就丧失殆尽。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④③C.②④⑤①③D.①⑤③②④5.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三百里__________,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一)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文阅读训练1.选择背诵:(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 _。
(4)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二、基础知识检测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A.天姥(mǔ)剡(shàn)溪瀛(yíng)州渌(lù)水B.屐(jī)殷(yǐn)傈(lì)訇(nōng)然C.语(yǔ)天姥暝(míng)澹(dàn)扉(fēi)D.霓(ní)悸(jì)崖(yá)恍(huǎng)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A.信(实在)语(谈起)横(遮断)拔(超出)B.因(依据)渌(绿色)屐(木鞋)暝(天黑)C.列(同“裂”)扉(门扉)回(运转)恍(恍然)D.向(刚才)惟(只剩下)清(凄冷)壁(山腰)3.选择题(1)拔 A.拔出来 B.提拔 C.突出、高出 D.攻取、占领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③今者项庄拔剑舞()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回A.掸转;运转B.迂回、曲折C.回旋D.返回 E.重新拿回来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④回清倒影()②回车叱牛牵向北()⑤廊腰缦回( )③添酒回灯重开宴()(3)还 A.返回 B.交还 C.转身,回转 D.仍然①别君去兮何时还()②(扁鹊)望而还走()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4).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4.判断题。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从军行陈羽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答:(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唐诗宋词三百首测试题

唐诗宋词三百首测试题1.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2. “春眠不觉晓”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清照D. 苏轼3. “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4. “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A.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C. 更上一层楼D. 会当凌绝顶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青玉案·元夕》D. 《江城子·密州出猎》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哪位词人的名句?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柳永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安石B. 李白C. 杜甫D. 苏轼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王维C. 李白D. 孟浩然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谁?A. 陆游B. 苏轼C. 王安石D. 辛弃疾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首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青玉案·元夕》D. 《江城子·密州出猎》1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商隐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1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苏轼C. 李清照D. 柳永1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下一句是?A. 举杯邀明月B. 对影成三人C. 把酒问青天D. 明月几时有1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商隐答案:1. A2. B3. A4. C5. A6. C7. D8. A9. A10. A11. D12. A13. D14. C15. A。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题集附答案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为作文提供素材和启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复习古诗词,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些常见的高考古诗词题目,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1. 下面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问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寄托了人们对于知识、智慧和进步的向往。
2. 下面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解析:这首诗以猎人出猎为题材,通过对猎人英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豪情壮志、追求自由和超越常规的精神境界。
诗中的意境多变且极富张力,表达了对自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3. 下面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霞光远绕水,风色几分清。
愁多山有木,欲去月无情。
此处经行处,应须有画声。
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答案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春雨过后的临安景色。
通过对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霞光远绕水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悠然的春日景象。
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凸显了作者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4. 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转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
同时,通过草的生长和凋谢隐喻人的离合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5. 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高考唐诗宋词元曲复习练习题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综合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的一项是()A.衣袂(mâi)讣(bǔ)告妨(fǎnɡ)碍岿(kuī)然不动B.戏谑(xuâ)木讷(nà)哨卡(kǎ)装模(mó)作样C.翕(xī)辟羸弱(yínɡ)饿殍(piǎo)色厉内荏(rěn)D.龋(yǔ)齿干瘪(biē)街坊(fānɡ)混(hùn)水摸鱼D。
【解说】龋应读qǔ,瘪应读biě,坊应读fang,混应读hún。
A,讣应读fù,妨应读fáng。
B,讷应读nâ,卡应读qiǎ,模应读mú。
C,羸应读lã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C。
【解说】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
“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
难度不是很大,但正确选项不是很常用。
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也说实至名随。
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综合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的一项是()A.衣袂(mâi)讣(bǔ)告妨(fǎnɡ)碍岿(kuī)然不动B.戏谑(xuâ)木讷(nà)哨卡(kǎ)装模(mó)作样C.翕(xī)辟羸弱(yínɡ)饿殍(piǎo)色厉内荏(rěn)D.龋(yǔ)齿干瘪(biē)街坊(fānɡ)混(hùn)水摸鱼D。
【解说】龋应读qǔ,瘪应读biě,坊应读fang,混应读hún。
A,讣应读fù,妨应读fáng。
B,讷应读nâ,卡应读qiǎ,模应读mú。
C,羸应读lã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C。
【解说】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
“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
难度不是很大,但正确选项不是很常用。
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也说实至名随。
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
D.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C。
【解说】“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4.请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内容。
(15字以内,标点与句子结尾的字共写在一格内。
)(4分)近日,音乐人苏越宣布,由他担任艺术总监大型舞台剧《九幕·敦煌》已正式建组,今秋首演。
该剧总导演将由2004年希腊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帕派约安努担任,余秋雨任文学总监,电影《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作曲詹姆斯·霍纳出任音乐总监。
《九幕·敦煌》由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立项,总投资近5000万元,将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对海外宣传的常设文化项目之一,在国内外巡演。
为此,幕后主创堪称汇集国际文化名人:除了苏越、余秋雨、帕派的安努和詹姆斯·霍纳,舞剧《大梦敦煌》创作者赵大鸣担任创作总监,制作总监则由日本皇家紫绶褒章获得者、日本知名戏剧导演卷川幸雄担任。
参考答案:中外名人倾情打造《九幕·敦煌》(得分点,陈述事件“《九幕·敦煌》建组”2分,参加对象“中外国际名人”2分。
5.根据所给例句仿写新语句。
(4分)例句: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答案示例: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飘逸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清雅芳香。
6.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
B.律诗每首四联,每联两句,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律诗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双数句都要押韵。
C.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称“倚声填词”。
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
D.词的词牌和标题有严格的区别。
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如《念奴娇》,标题则表明词的内容,如《赤壁怀古》。
D(A“唐代以后的诗统称为近体诗”太过绝对;B“颈联、颔联”顺序有误;C“小令、中调和长调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婉约派是词中一大流派。
该派词作题材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
作品情思曲折,含蕴深厚;语言婉转绮丽。
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B.豪放派为宋词又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
该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陈亮等。
C.古体诗中,有一种诗叫作“乐府”。
“乐府”本是汉代创设的一种专管音乐的机关,那些配乐歌唱的歌辞,就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为“乐府”。
后来,由于词作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演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后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D(应为“唐朝中期”)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乐》(落日熔金)、《清玉案》(东风夜放)、《鹧鸪天》、《柳梢青》(铁马蒙毡)(客路那知岁序移)同为写元宵节的作品,作者分别为李清照、辛弃疾、赵鼎和刘辰翁。
B.青莲居士、东坡居士、芦川居士、白石道人、孟襄阳、柳柳州、玉谿生、杜樊川依次是指李白、苏轼、张元干、姜夔、孟浩然、柳永、李商隐和杜牧。
C.苏轼在文学的几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陆游和辛弃疾两位爱国诗人同是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他们的诗句都充满了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B(“柳柳州”指柳宗元)9、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0.补写出下列诗词中的句子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3更吹羌笛关山月,。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4胜败兵家事不期,。
(《题乌江亭》杜牧)5唯有牡丹真国色, 。
(《赏牡丹》刘禹锡)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望海潮》柳永)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苏轼)8金风玉露一相逢,。
(《鹊桥仙》秦观)9木末芙蓉花,。
,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10 ,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11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12重湖叠巘清嘉,有,。
(柳永《望海潮》)13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4 ,便胜却人间无数。
,,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15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 ,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张九龄《望月怀远》)17庭前芍药妖无格,。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的《赏牡丹》)(1)使我不得开心颜(2)三顾频烦天下计(3)无那金闺万里愁(4)包羞忍耻是男儿(5)花开时节动京城(6)嘻嘻钓叟莲娃(7)一蓑烟雨任平生(8)便胜却人间无数9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9身无彩凤双飞翼10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1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2一蓑烟雨任平生13情疏迹远只香留14金风玉露一相逢,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15须行即骑访名山16情人怨遥夜,披衣觉露滋。
17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
(刘禹锡的《赏牡丹》)11.下面各句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哪位诗词人?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杜甫、李清照12.阅读下面岳阳楼对联的上联,填上恰当的内容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1)“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五言律诗《》,请写出它的颔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2)“范希文两字关情”,两字指的是“忧”和“乐”,实际上是指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3)上联末尾引用唐朝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为:,,,。
(1)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东而乐(3)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3.古人认为: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此三种境界可用宋词中的词句比喻说明。
在横线处补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1)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晏殊《蝶恋花》)(2)第二种境界:,。
(柳永《蝶恋花》)(3)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它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4.阅读杜荀鹤的《小松》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 。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 ] ,后者指[ ] 。
(1)不甘埋没目光短浅(2)刺出(3)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两首诗均为思念妻子的作品,在表达上却各有特点,使结合诗句进行对比分析。
(2)请从我们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与杜甫《月夜》构思相同的两首诗歌作品。
(1)《夜雨寄北》先是通过“君问归期”、“未有妻”的一问一答,表现了夫妇双方的挂念;后两句则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遥想在不久的将来,当夫妇团聚的那一天,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妻子的情景告诉妻子。
构思奇特,婉曲有致。
《月夜》这首诗本来是作者自己思念远方的妻子,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家中的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从军行》(其一)16.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