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生物变异与育种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辐射诱变,花药离体培 用秋水仙 激光诱变,养,再秋水 素处理萌 空间育种 仙素处理使 发的种子 染色体加倍
或幼苗 提高突变频 率,加速育 种过程,或 大幅度改良 某些品种
优点
将不同个体 的优良性状 集中于一个 个体上 后代易出现 分离现象, 育种时间长、 过程复杂
明显缩 短育种 年限
果实大, 物的性状,克 营养物质 服了种间杂交 的障碍 含量高
4、比植物杂交育种所需年限短。
结合上述几个实例,小结如下: 概念:
杂交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基因重组 杂交 自交 选优 自交
操作简单,目的性强,能使同种生物的不同 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具有预见性。 育种年限长,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所需要的优良性 状。而且 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存 在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变 异
不 可 遗 传 的 变 异 可 遗 传 变 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缺失 重复 染色体结构变异 倒位
易位
个别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 的增加减少 染色体组 增加减少
镰刀型红细胞
缺 失
比野生草莓大的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白化症状
重复
中 国 荷 斯 坦 牛 后代毛色各不相同
罕 见 的 白 皮 毛 牛 犊
复习目标: 1、了解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尝 试将生物学原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2、归纳整理比较多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 工程育种)的原理、常用方法、优缺点及意 义。
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总结

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生物育种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育种方法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通过人工选择、杂交配制、基因工程等手段,以达到改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性状、抗逆性、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二、生物育种的种类1. 传统育种:包括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传统育种方法,主要借助于自然界中自身遗传变异和杂交变异产生的新种质。
2. 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选择和改良植物和动物遗传的目标性状。
3. 细胞工程育种:采用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直接调整生物体细胞和基因的组合。
三、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亲本的组合相结合,从而利用它们的互补优势和杂种优势,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
杂交育种主要包括选择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和选择后代等步骤。
杂交育种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抗逆性、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例如,将两个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可能产生杂种优势,使产量比亲本高出30%以上。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创造和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特性。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了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转基因等技术。
基因工程可以使植物和动物具有抗病、耐旱、耐盐、抗虫能力等特性。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插入一定的基因到植物体内,可使植物对特定害虫具有抗性,能够减少农业投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3.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含有适当营养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了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芽切培养和离体受精等技术。
组织培养可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解决生物体某些特殊性状的难以遗传和纯合分离、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
例如,将优良植株的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并进行诱导增殖和再生,可以快速繁殖大批量无病害的优良植株。
克隆育种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体细胞的无性繁殖性质,直接产生与母本完全一样的后代。
主要包括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再生和移植、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生物变异与育种

2、基因重组的原理
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四分体时期或减Ⅰ前期
8、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操作方法:
说明: ①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植物。 ②该种育种方法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其中的花药离体 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
年限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亲本杂交得F1代
亲本杂交得F1代
F1自交得F2代种子, 取F1代的花药进行离 并将F2代中符合要求 体培养,得单倍体植 的种子进行单独收藏。株后再进行加倍,选
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地减少)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原理
染色体数目变异
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
3、 单 倍
方法
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 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 的类型。
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育 种
解析:X射线、紫外线等是十分剧烈的外界条件,在射线处理下大部 分微生物会死亡,但有个别的生存下来。这些生存下来的微生物会 发生基因突变,青霉素产量有的提高,有的减少,变异的方向是不 定向的。经过人工培养并进行选择,就会得到高产菌株。
多倍体育种
原理: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 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果将A→a,叫做正突变,那么将a→A叫做反突变。
生物育种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生物育种知识归类一、育种知识详解根据高中阶段所学习遗传变异的内容,可归纳以下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4)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例题: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让F1自交得F2 ;③选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2、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
)(3)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4)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4)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茎秆粗大,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蛋白质营养含量高。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a.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西瓜三倍体植株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未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
热点专题05 生物变异与育种专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热点梳理课件

α射线、γ射线、微重 力、激光等处理、再筛 选(2)化学:秋水仙 素、硫酸二乙脂处理,
培养,培育出单倍 体植株(2)将单倍 体植株幼苗经一定 浓度的秋水仙素处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 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
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目的基因的检测 与表达→筛选出符合
再筛选
理获得纯合子
典型例题4 平衡致死体系
【典型例题4】.雄蚕食桑少、产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但普通蚕(图1)难以通过外形判断其性别, 故研究者制作了一套雌蚕和雄蚕的平衡致死系统(图2),利用二者互相交配或者与其他野生型蚕交配 ,最终实现只养雄蚕。图3表示某特殊蚕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l1和l2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而言,是隐性基因 B.图2中雄蚕与野生雌蚕交配,后代雌蚕全部死亡 C.图2中雌雄蚕互相交配,其子代雄蚕的染色体组成与图2中的雄蚕相同 D.如果用图3中雌蚕替代图2中雌蚕,不能实现与图2中雌蚕相同的功能
要求的新品种
优点
①“集优”:使分散 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 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 中于同一个体上②操
作简便
提改产高良生变某新异些基频性因率状的,(途大是径幅唯)度一明(显子加缩代速短为育育纯 种种合进年子程限),植果营物实养茎、物杆种质粗子含壮都量,比提叶较高片大、,①改杂目造交育的生不种性物亲周强②和期克的, 短服障可远碍定缘③向
个性状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
的重要途径。
(1)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
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
,进化形成的。
2014高考生物考前回扣: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2014高考生物考前回扣---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网络构建】【基础回扣】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⑵自然突变(内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基因重组的类型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3.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意义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1、概念2、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⑴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⑵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⑶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
)(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答: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考点归纳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考点归纳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考点归纳
一、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
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
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方法
杂交
激光、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加倍
优点
可集中优良性状
时间短
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育种年限长
盲目性及突变频率较低
动物中难以开展
成活率低,只适用于植物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杂交获得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生物复习 专题5:生物变异与遗传育种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生物的变异
1.
概念:生物变异指的是亲代个体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
差异性。
2.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 (仅仅是由 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的,没有引起 遗传物质 的变化) (由于 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
来源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 变异。
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三、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_非同源 染色体,它们在_形态_和__功能__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 生长、发育、遗传与变异 等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判断依据:
(1)根据染色体的 形态 判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 基因型 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即为染色体组数。
练习:写出各图染色体组数
A( 3 ) B( 1 ) C( 2 ) D( 1) E ( 3 ) 四、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请注意:
①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②而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五、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方法培育纯合子:杂交
→自交→筛选
出符合要求的表
现型,让其自交
到不发生性状分
离为止。
用物理(紫外线
等)或化学(亚硝
酸等)方法处理生
物,然后再筛选
用一定浓度秋水
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是:有丝分
裂的前期,抑制
纺锤体形成)
①先花药离体培养,培
育出单倍体植株;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
倍体幼苗,使其染色
体加倍,获得纯合
子;
④选育优良品种
优点操作简单;
集优良性状
与一体。
提高突变频率;
加快育种进程;
大幅度改良某
些性状。
操作简单,能较快
获得所需品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子代均为纯合子。
缺点育种时间长;局
限于同一种或亲
缘关系较近的物
种。
有利变异少;
需要处理大量实
验材料。
一般只用于植
物,所获品种发
育延迟,结实
率低。
技术操作复杂,通常
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应用培育高产抗病小
麦、杂交水稻、杂
交玉米
高产青霉菌
“黑农五号”大豆
三倍体无籽西瓜、
八倍体小黑麦
快速培育纯种矮杆抗病
小麦
六、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实验流程:
根尖培养——→低温诱导——→材料固定——————→制作装片——————→观察(4℃,36 h)(放在卡诺氏液中固定形态)(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 .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C .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可导致基因重组
D .无性繁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3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所依据的原理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环境条件改变
4 .下列各项中可以导致基因重组现象发生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5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B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
C .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
D .基因突变能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6 .下列变异中,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 .某个染色体上丢失了三个基因
B .某个基因中的三个碱基对缺失
C .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某片段移接到第Ⅲ号染色体上
D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一段
7 .在下列人类的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性愚型的男性患儿?
①23 + x ②22 + x ③21 + Y ④22 + Y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8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 .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9 .对染色体组的下列表述和实例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B .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
C .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 .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10 .右图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观察
到的图像。
哪一细胞的出现表明实验成功?
A.a
B.b
C.c
D.d
11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制作临时装片时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过程
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12 .由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养而成的植株叫
A .单倍体
B .四倍体
C .八倍体
D .二倍体
13.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⑥和⑨植株的染色体组数目不相同
D .由③到⑨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
14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欲鉴定纯合子小麦,最佳措施是
A .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
B .甲与乙杂交
C .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
D .甲自交,乙自交
15 .对下列有关形成原理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原理
B .“抗虫棉”的获得是利用杂交育种原理
C .“太空椒”的获得主要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珠是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
16.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 .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导致基因重组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 .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17 .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 .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18 .下列据右图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B .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C .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 .④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三)简答题
19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培养成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获得纯合,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四)练习参考答案:
1-5:CAACB 6-10:BCDDD 11-15:CADDC 16-18:CD、ABD、ACD 19.(1)单倍体。
(2)诱发基因突变;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加倍;二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