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社导学案10-20
四年级上册品社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互导
学生交流、讨论。
1、教师:在我们身边,哪些同学的人缘特别好?
教师他们与人交往时的优点是什么?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四、汇展主导
(心胸宽广、乐于助人、能体谅别人、不斤斤计较、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教师:与这些同学相比,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你能做得比他们更好吗?
小学四年级品社导学案
主备教师:高梅
备课时间:2013年秋季学期
备课科目:四年级上册
昭阳区第一小学“源学而导”有效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一单元1、《诚实是金》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
科目:品德与社会
课型:讲授型
类别:
主备教师:高梅
导学教师:高梅
课时:1
使用时间:第1周
教材解读
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诚实守信。第二部分,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第三部分,诚实是金。第四部分,“活动角”——模拟情境表演。
故事明理:
1、你知道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吗?
2、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吗?课件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
3、阐明道理:对青少年来说,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2、你觉得还有哪些事绝对不能做?师生交流:违法犯罪的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掌握和积累学习方法,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但在同学中很孤立;有的学生想和同学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同学心高气傲,不把同学放在眼里……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学生在校时集体活动时间不足等,造成了许多学生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体验。他们容易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冲突。
四年级上册品社导学案全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1、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纪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单元简析】本单元共设“生活需要消费”“不同的购物场所”“做聪明的消费者”三个主题。
“生活需要消费”主要介绍消费的基本情况和消费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不同的购物场所”旨在引发学生体会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都是有哪些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做聪明的消费者”则引发学生探究消费的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消费中更加科学,懂得珍惜。
通过教学,首先让学生知道生活需要消费,消费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而家庭的经济收入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合理消费,养成有责任心、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其次,让学生调查本地的一些购物场所。
如探究“超市的秘密“,引导学生调查、比较商品的价格、种类等,了解各类购物场所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最后,通过购物及模拟活动,让学生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做聪明的消费者。
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良好习惯。
第一主题生活需要消费【教材简析】“生活需要消费”主要从两个方面设计活动,通过“我问爸爸妈妈”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家庭收入情况。
四年级上册(全册)品德与社会导学案

2、品德与体验联系。抓住“体验”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联系自己,找差距,当你碰着挫折与失败时, 你怎么想的,让学生说出真实感受。开展辩论又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为 证据说明道理。这都是用来唤起学生对“失败”的体验。引导学生树立积 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把失败当成一次锻炼的机遇,吸取教训走向成功。这 一切都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
3
主备人
(通案)《我也失败过》 辅备人
上课时间
课时
1
审核人
本主题是单元导入部分,包括 “困难是什么”和“我也失败过”两部分
内容。这点困难算什么,力图使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教学分析 出现,但只要我们微笑面对,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两段主题
文字与相关的情境对话、故事以及活动互相配合,引发学生思考。“我也
教学 过 程
个性 修改
1
第一课时 困难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歌曲欣赏《相信自己》,并且说说从歌曲的欣赏中你想到了什么? 2、谈话交流: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 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相信自己的? 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自信,从而通过积极的努力,克服成长过程
中的困难勇敢地追求理想。
教学目标
2、通过指导孩子们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们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教案教案标题: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品社”是指品德与社会的综合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
2. 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
2. 运用学到的道德价值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教材b. 多媒体设备c. 课件和图片资料d. 学生活动手册和练习册2. 学生准备:a. 学生活动手册和练习册b. 笔、纸、书等学习用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的认识,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善待人等。
2. 通过故事、诗歌或视频等形式,讲解这些道德价值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学生活动手册,让学生阅读相关案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步骤四:团队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道德价值观念,如友善待人。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一个友善待人的行为守则。
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他们的行为守则。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或道德价值观念,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道德行为,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四年级品社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

四年级品社下册
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关心家乡的风俗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主动参与家乡风俗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多的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参与迷信活动。
4.过程与方法: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中,了解家乡风俗变化
[学习重点]
了解家乡风俗,体会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你知道“风俗”是什么吗?你家乡有哪些风俗2
2.交流:哪些风俗伴我成长?
2.收集交流:我喜欢的生肖故事或传说。
(至少收集一个生肖故事)
3.说说你家里或身边尊老的风俗。
4.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吗?
5.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你们家乡还有什么端午节日习俗呢?
6. 讨论:除了端午节这样的共同节日,各个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色节日,请选一个节日说说这些节日的名称、地区和风俗活动,以及这些节日风俗的来历。
(2021年整理)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

(完整版)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小学品社导学案及说明〉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小学品社导学案的编写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
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品社课堂应是一种以学生探究、参与互动、接受新知识为主的课堂。
合作达标教学模式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技能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品社四下精品教案

品社四下精品教案以下是一份品社四下精品教案,超过1200字。
◆教学目标:1.了解品社四下的教材内容,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品社四下的教材内容,包括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二、展示教学目标(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并解释每个目标的重要性。
三、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品社四下的重点知识点。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记忆效果。
四、讨论与分析(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一个社会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的案例或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
五、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小组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互动。
六、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重要观点和问题。
学生可以记录下来,作为复习和进一步学习的参考。
七、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影片、上网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和研究本节课的主题和相关问题。
八、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本节课所讨论的社会问题,并撰写一篇辩论文章或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等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第1课:欢迎新同学第2课:我爱我的学校第二单元:遵守规则第3课:交通规则要遵守第4课:校园里的规则第三单元:关爱他人第5课:关爱家人第6课:关爱同学第四单元:合作共事第7课:合作的力量第8课:团队精神第五单元:自主管理第9课:我的时间我来管第10课:我的学习我负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果。
3. 实践操作评价: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共10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20周。
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热爱生活第11课:生活中的美好第12课:快乐的生活技巧七、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快乐的生活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分享心得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生活实践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观察其在生活中的改变,给予肯定和鼓励。
九、教学时间本单元共10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20周。
十、教学内容第十单元:积极向上第17课:面对困难,勇敢向前第18课:自信的力量教学方法1. 通过故事、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2. 结合学生实际,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富饶的家乡曲堤中心校第一单元:可爱的家乡第一课时: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教学难点: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
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教学建议: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反思:《生我养我的地方》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学习难点: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
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导学过程:1.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
2.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
温馨提示:你可以看看我们河北省有几个市?3.阅读课文第三页,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4.看图,说一说家乡有哪几种地形?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5.介绍自己收集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故事。
温馨提示:不是河北的同学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
6.成果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落落大方)《生我养我的地方》达标检测1.我的家乡是()省,在河北省的()和()镶嵌着()市和()市。
2.家乡有广阔的(),高高的(),丰富的(),和许许多多的()3.我美丽的家乡,西依(),东临(),山水之间,()辽阔土地肥,(),()。
第二课时:秀美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四季》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我能了解家乡的地形特点、名胜以及四季景色特点。
学习难点;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或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以及关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
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实施建议:首先从现在的天气导入,让学生说说我们家乡四季的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在喜欢的季节做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尽情的让学生说说。
反思:《家乡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我能了解家乡的地形特点、名胜以及四季景色特点。
学习难点;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或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以及关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
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导学过程:1.自主阅读第七页,结合收集的资料了解家乡河北的情况。
2.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家乡景色的诗句。
说一说写的是家乡的什么地方。
3.在家乡政区图上找一找家乡的名胜古迹。
这些地方你去过那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4.阅读课本第五页的短文,相信他一定能勾起你美好的回忆。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家乡的四季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个季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自己的喜爱之情。
6、.成果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家乡的四季》达标检测1.我家乡的名胜古迹有:(),(),()。
2.华北平原地势(),海拔绝大部分在()米以下,平原(),土层(),土质(),适宜()生长。
3.我家乡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春天(),夏季(),秋()。
一年四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
温馨提示:可以写一篇短文或诗歌,也可以画一画,喜欢唱歌的同学还可以唱一唱等。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导学案一单元2课《富饶的物产》第一课时教学建议留史中心校教学目标:1、我能理解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家乡生产的关系。
2、我能了解家乡的农林牧渔情况,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的变化。
3、我会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会与同学合作。
学习重点:我能理解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我能理解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家乡生产的关系学前准备: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如传统农业的照片、现代农业的照片,农林牧渔的照片,作为学习的资源。
实施建议:成果展示环节这一环节要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也要适时地补充讲解河北的生产特色,及时点拨指导,突出和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土特产,我们让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土特产拿出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土特产。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加深印象。
我们也可以通过击鼓传花等其他游戏形式,但一定要注意江青游戏规则,保证课堂的活而不乱。
《富饶的物产》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家乡生产的关系。
2、我能了解家乡的农林牧渔情况,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的变化。
3、我会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会与同学合作。
学习重点:我能理解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我能理解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家乡生产的关系学前准备: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如传统农业的照片、现代农业的照片,农林牧渔的照片,作为学习的资源。
导学过程:学习板块一:农林牧渔物产丰富1. 自学13页第一自然段,讨论、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这些地形、气候特点促进了我们在农林牧渔,哪方面的发展呢?2.根据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我们河北的主要农作物。
3.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不同(1)阅读课本12-13页,说一说家乡农业生产的变化。
(2)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图片资料与同学交流。
(3)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呢?(4)自主阅读故事《“砍树英雄”变成“栽树英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你的家乡有哪些保护资源的措施?4.成果展示《富饶的物产》第一课时达标检测1.过去,家乡的人们靠()吃饭,旱灾涝灾连年不断,农民从事繁重的体力(),收入很低。
今天,很多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传统农具;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庄稼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2.我们的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一单元2课《富饶的物产》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知道家乡的土特产,知道家乡的主要矿藏,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我能懂得要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
学习重点:我能了解家乡的土特产和主要矿藏。
学习难点:我能看懂家乡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学前准备:1、准备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品。
2、准备一些矿产资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导学过程(一)学习第三板块:丰富的矿产资源1.看课本15页华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试着在图上查找,并用笔画出家乡的煤产、铁矿、石油分别产在什么地方?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石油等。
2.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课本16-17页完成:(1)我发现了。
(2)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石油的用途。
(3)你家里哪些物品的制造要用到石油?(4)我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和()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的国家。
3.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矿产呢?它们都有哪些作用呢?说说吧!学习第四板块:家乡的土特产1、打开课本第十九页,看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土特产?2、你还知道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呢?角色扮演将自己知道的家乡土的特产介绍给大家吧!一单元2课《富饶的物产》第二课时达标检测1、我国煤的产量居世界()。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和()的国家。
3、我的家乡河北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4、为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编一句广告词。
《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建议曲堤中心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我能感受到社会发展、变化之快,体会社会发展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2.我能了解家乡住房的变化、交通的变化、饮食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知道劳动是家乡变化的根本原因。
3.我会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提高自己认识家乡、认识周围环境、认识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能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自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我能体会到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准备学生方面:课前调查家乡的住房、交通、饮食的变化情况。
实施建议: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板块,一是旧貌换新颜,家庭的变化,二是家乡变化大(家乡交通的变化)。
从这两方面引导学生知道家乡的变化之大。
反思:《日新月异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我能感受到社会发展、变化之快,体会社会发展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2.我能了解家乡住房的变化、交通的变化、饮食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知道劳动是家乡变化的根本原因。
3.我会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提高自己认识家乡、认识周围环境、认识社会的能力。
学习重点我能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自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习难点我能体会到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导学过程:学习板块一:旧貌换新颜(家庭的变化)1.自主阅读课本20页,看一看图中都展示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2.结合你家的实际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完成以下家庭调查表平均收入家庭住房交通工具饮食穿着文化生活爸爸四年级时我四年级时3.你知道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有多大吗?你家的住房有多大?4.成果展示学习板块二:家乡变化大(家乡交通的变化)1.自学课本第21页,看一看图中的道路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2.了解家乡过去和现在的交通情况。
温馨提示:可以把向家人了解到情况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展示搜集的图片。
3.展示课前完成的家乡公路调查表公路名称起点终点修建时间4.成果展示《日新月异的变化》达标检测1 .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人均()平方米,农村的住房也发生了了巨大的变化。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一赞自己家乡的变化。
说一说经过你们家乡的铁路和公路。
《家庭的日常消费》教学建议北郭丹中心校一、教学目标:1、对自己家庭经济来源。
日常消费的了解,初步知道经济收人是消费的基础,要根据家庭经收人,合理安排开支、勤俭节约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