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桥梁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大跨斜拉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大跨斜拉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大跨斜拉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大型结构建设的项目日益增长,大跨斜拉桥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

根据目前服役桥梁所表现出的病害情况,本文总结了大跨斜拉桥主梁、斜拉索系统和索塔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并对相关病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为之后斜拉桥的建设及养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斜拉桥,病害,防治措施1.引言斜拉桥的跨越能力强,结构合理,外形美观,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目前斜拉桥正朝着结构轻型化、多样化和更大跨径发展。

但在目前服役的斜拉桥中,主梁、斜拉索系统和索塔等重要构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斜拉索系统,由于管养不善,导致拉索病害日益发展。

相当一部分建成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问题,不得不提前大修,甚至提前换索,浪费极大。

此类结构隐患,致使结构垮塌也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2.斜拉桥常见病害及成因2.1主梁主要病害及成因斜拉桥的主梁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而这种类型的主梁最常出现的病害就是裂缝,这些裂缝通常是由施工中所产生的误差、混凝土收缩徐变、局部锚固应力过大等因素引发的;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主梁会出现部分老化裂缝,这是因为主梁受到雨水的侵蚀、酸碱腐蚀、冻融循环、超载等因素的影响。

2.2斜拉索系统主要病害及成因斜拉索和相应梁、塔上的锚固系统称为斜拉索系统,斜拉索是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之一,是斜拉桥的生命线,相对于其他构件而言,斜拉索一旦出现严重病害,将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安全。

因此,斜拉桥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阶段,对斜拉索采取了一定的防腐、减震措施,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病害,主要病害为拉索振动、拉索腐蚀、拉索回缩、下锚头腐蚀。

1)拉索振动。

由于拉索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雨激励、涡流激振、参激振动和尾流驰振的作用,使得斜拉索会出现明显的振动。

斜拉索的振动会加剧锚具和斜拉索的疲劳破坏,也会是斜拉索的张力增大,从而使其丧失对结构的支撑作用2)拉索腐蚀。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桥梁作为连接交通的重要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裂缝、腐蚀、变形等,这些问题一旦发生会对桥梁的使用安全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桥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一、常见病害1. 裂缝桥梁裂缝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裂缝的形成大多与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等因素有关。

裂缝的形成可能由于桥梁荷载超载,热胀冷缩、地震、自然老化等引起。

裂缝会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桥梁的倒塌。

2. 腐蚀桥梁常见的腐蚀问题主要包括钢筋腐蚀和混凝土表面腐蚀两种。

钢筋腐蚀主要是由于潮湿氧化环境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混凝土表面腐蚀则是由于受到化学腐蚀和大气环境侵蚀。

腐蚀会降低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桥梁的结构失稳。

3. 变形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问题,主要包括挠度变形和水平变形。

挠度变形是指桥梁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变形,水平变形则是指桥梁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

这些变形问题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二、施工处理技术对于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来加以修复和加固,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对于桥梁裂缝问题,可以采用注浆加固、植筋加固等技术来进行处理。

注浆加固是通过注入特定的材料来填充和加固裂缝部位,提高裂缝处的抗压和抗弯能力。

植筋加固则是在裂缝处嵌入加固筋材料,增加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

针对桥梁的腐蚀问题,可以采用表面防护涂层、阳极保护等技术来进行处理。

表面防护涂层可以有效阻止化学物质和大气环境的侵蚀,阳极保护则是通过在结构表面设置阴阳极来实现对金属表面腐蚀的保护。

对于桥梁的变形问题,可以采用张拉预应力加固、加设补偿器等技术来进行处理。

张拉预应力加固是通过对桥梁进行预应力张拉,增加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设补偿器则是通过设置可调节的补偿装置来实现对桥梁的水平变形的控制。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常见病害及控制措施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常见病害及控制措施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常见病害及控制措施通过调查,我国已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中,出现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跨中挠度过大;(2) 箱梁腹板、底板产生裂缝;(3) 墩顶0 # 梁段开裂;(4) 桥墩墩身裂缝。

1跨中挠度(1)适当增加梁高,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2)设置足够的施工预拱度(3)应力松弛的影响,增加底板预应力束,并采用分批张拉,部分底板预应力束可滞后1 年左右的时间,待混凝土完成一定的收缩、徐变后再张拉。

(4) 在中跨底板适当设置体外备用钢束,待需要时进行张拉。

(5)延长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减少徐变对结构的影响(6)利用高墩的柔度来适应结构由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位移,减少饶度。

竖向接缝存在,可以采用把接缝作成斜接缝,阶梯接缝,销槽式接缝等.增加截面的配筋率减小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我国施工质量水平总体不高, 管理不完善,.采用预抛高的方法,即在建造期间通过设置预拱度来抵消桥梁长期下挠变形。

是对高标号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考虑不足,且在施工中预拱度的设置存在偏差.顶板悬臂施工束有效性降低对主梁下挠有较大的影响2混凝土开裂,如箱梁竖向开裂、箱梁底板纵向开裂、箱梁腹板出现斜裂缝等;箱梁裂缝主要表现为纵向裂缝、弯曲裂缝、弯曲剪应力裂缝和主拉应力裂缝,(1)选择合适的箱梁下缘曲线。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多采用变截面箱梁,底板下缘曲线常采用半立方抛物线和二次抛物线(2)预应力筋过于集中及预应力吨位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

设计合适可靠的竖向预应力。

箱梁施加竖向预应力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腹板主拉应力过大(3) 在中跨跨中及悬臂中部设置横隔板,提高箱梁畸变刚度,(4)增设腹板纵向预应力下弯束(5)适当增加边跨现浇段的底板和腹板厚度,并设置足够的防崩钢筋(6)合拢段的混凝土标号提高半级或一级(7)合理布置桥梁跨径。

箱梁腹板截面几何尺寸偏小,为了减少结构自重,对于宽箱梁,多数桥梁腹板仅仅是由构造决定其厚度,这导致截面抗剪能力储备不足.主梁梁体非预应力钢筋配置不足,也会导致砼的开裂. 墩柱的约束过大,导致主梁开裂应尽可能使其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和较小的抗推刚度, 国内外连续刚构墩身形式多为双墙式薄壁柔性墩。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桥梁工程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

受到自然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还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及时发现桥梁病害并采取有效的施工处理技术是确保桥梁安全的关键之一。

一、常见的桥梁病害种类1. 混凝土病害混凝土桥梁中的混凝土病害主要包括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表面剥落、混凝土开裂等。

这些病害主要由于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良、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引起。

2. 铁路钢轨病害桥梁上的钢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锈蚀、疲劳断裂、焊接接头开口等病害,这些病害会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

3. 桥梁基础病害桥梁基础病害主要包括桩基沉降、桥墩倾斜、基础冻害等,这些病害会影响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以上只是桥梁病害中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修复和加固。

二、桥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1. 混凝土病害的修复技术对于混凝土桥梁的混凝土病害,一般可以采取修补、加固的施工处理技术。

修补主要针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剥落等病害,可以采用混凝土修补材料进行修复。

而对于混凝土桥梁的开裂、裂缝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加固的处理技术,例如设置钢筋混凝土套筒、外加剪力墙等形式进行加固。

2. 铁路钢轨病害的维修技术针对桥梁上的钢轨病害,主要可以采用热焊修复、剪切焊接等技术进行维修。

对于锈蚀严重的钢轨,还可以采用磨削、镀铜等方式进行修复,保证钢轨的使用安全性。

3. 桥梁基础病害的加固技术桥梁基础病害对桥梁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加固技术进行修复。

针对桩基沉降、基础冻害等病害,可以采取桩基灌浆、基础加固等方式进行修复,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桥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害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保证修复和加固效果。

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和环保。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一、桥梁板面病害
1.鼓包和拱形病害:桥梁板面出现凸起或呈现弯曲的状况,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料浆不够稠密或者与钢筋粘结不良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增加钢筋数量,重新浇筑混凝土,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工艺。

2.裂缝病害:桥梁板面出现裂缝,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时脱模过早或者浇筑时没有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填充高性能防水胶凝材料或者高强度水泥浆料修补病害处,补强钢筋加固。

1.沉陷病害:桥梁墩基出现沉陷,通常是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者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进行地基加固和加宽,采取灌浆、植筋、加固桩等措施。

3.腐蚀病害:桥梁墩基出现腐蚀,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者使用了劣质材料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修复墩基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者使用防腐材料进行修复。

三、桥梁伸缩缝病害
1.渗漏病害:桥梁伸缩缝出现渗漏,可能是由于伸缩缝材料老化或者安装不严密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病害处,然后更换新的伸缩缝材料或者进行维修。

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包括桥梁板面病害、桥梁墩基病害和桥梁伸缩缝病害。

处理这些病害的关键是及时清理病害处,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加固钢筋等,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分析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分析

引起 混 凝 土 结 构 产 生 裂 缝 的 因素 很 多 ,而 且 各 因 素 之 间相 互 作 用 和影 响 ,对 于 常 见 的 各 种 类
利用现代 的一些 高强度 的材料 , 如高强混凝土 、 高 强 钢材 ,达 到减 小 桥 梁 的构 件 的截 面 积 、减 轻 自 重 、 大桥 梁 的跨 径 的 目的 。其 次 , 应 力 混 凝 土 增 预 桥 梁 和普 通 的钢 筋 混 凝 土 桥 梁 相 比 ,能 够 节 省 钢
明 , 形 态 和 数 量 与 施 加 的荷 载 密 切 相关 , 其 裂缝 形 成 后 会 逐 步 向两 侧 发 展 。 于 扭 曲裂 缝 , 常会 导 对 常
致混凝土保护层 的脱落 , 钢筋暴露在外 面 , 使 加速 施的影 响 , 大跨 径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桥 梁 在 使 用 过 程 构 件 的破 坏 。断 开 型 裂缝 的 产 生 是 由于 施 加 的荷 中 会 出现 各 种 病 害 , 响 桥 梁 的 美 观 性 和 正 常 使 载 超 过 了构 件 的抗 拉 极 限 强 度 ,轻 微 时 则 造 成 混 影 用功能。 凝土工作失效 , 由钢 筋 承 受 全部 荷 载 , 着 荷 载 的 随 继 续增 加 , 筋 达 到屈 服 , 终 使 整 个 构 件 达 到 破 钢 最 1 大跨径 预应 力混 凝土桥 梁 常见病 害分 析 坏。 局部 应 力 引起 的裂 缝 , 由于 在 桥 梁 的 局 部 结 是 11 主 要病 害 之一 : 缝 . 裂 构处存在较大 的应力或者桥梁结构物在遭 到突然 通过大量 的的实践表 明 ,混凝 土的任何损伤 性 的外 界 荷 载 冲击 时 而 产 生 的 。 与 破 坏 ,一 般都 能够 通 过 混 凝 土 中 的 裂 缝 表 现 出 112 混 凝 土收 缩 产 生 的 裂缝 .. 来 , 就 是 说 , 缝 能 够 及 时 反 映混 凝 土 的 性 状 。 也 裂 混 凝 土 是 由气 、 、 液 固组 成 的 三 相 体 , 强 度 在 在 工程 实 践 中 ,人 们 都 会 努 力 采 取 各 种 措 施 尽 量 形 成 过 程 中 ,未 水 化 的 水 泥 颗 粒 会 继 续 吸收 周 围 减少 裂 缝 的产 生 , 以此保 证 结 构 物 的 整 体 性 。 管 的水 分进 行 水 化作 用 ; 一 方 面 , 随 有 三 相 体 中 尽 另 伴 如此 ,在 施 工 过 程 中或 者 已经 投 人 使 用 的混 凝 土 的 水 分散 失 , 结 构 物 体 积 缩 小 , 致 收 缩 裂 缝 的 是 导 桥 梁 中 , 是会 不 同程 度 地 产 生 各 种 裂 缝 , 已成 产 生 。 还 它 收 缩 裂 缝 是 引起 混 凝 土 结 构 物 产 生 裂 缝 的原 收稿 日期 :0 0 1— 0 21—22 因之 一 , 一 般 情 况 下 , 对 于 温差 应 力产 生 的裂 但 相 作者 简介 : 郑为 (9 4 , , 17 一) 男 浙江 江 山人 , 程 师 , 事道 路 工 从 交通 工程 建设工 作 。 缝 则 小 得 多 ,在 温 度 不 是 很 高 的情 况 下 甚 至可 以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功能,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施工处理技术。

一、桥梁常见病害1. 桥面结构的裂缝和变形:由于桥面薄弱部位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容易发生裂缝和变形。

这种病害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和平稳性。

2. 桥墩的渗漏:桥墩渗漏主要是由于桥墩构件的裂缝或接缝不严密导致的。

长期的水渗漏会直接影响桥墩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桥梁结构的腐蚀和损坏。

3. 混凝土剥落:混凝土的剥落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长期风化、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混凝土剥落会影响桥梁结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4. 桥梁支座的老化破损:桥梁支座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老化和破损。

支座的老化破损会导致桥梁的不稳定和变形。

5. 钢结构的腐蚀:钢结构的腐蚀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侵蚀和钢材质量问题造成的。

钢结构的腐蚀会降低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施工处理技术1. 桥面结构的裂缝和变形处理:采用桥面防水层技术和人工修补等方法修复桥面的裂缝和变形。

对于严重的裂缝和变形问题,需要进行桥面重铺和更换。

2. 桥墩的渗漏处理:采用填缝、堵漏和加固等方法解决桥墩的渗漏问题。

首先要清理桥墩表面和裂缝,然后进行填缝材料的注入和加固措施的实施。

3. 混凝土剥落处理:采用混凝土修补材料对剥落部分进行修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完整性。

对于严重受损的部位,需要进行局部更换和加固。

4. 桥梁支座的维修更换:对于老化和破损的桥梁支座,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

维修主要包括清理、防水处理和加固等,更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支座类型和安装施工工艺。

5. 钢结构的防腐处理:采用防腐涂料对钢结构表面进行保护。

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对于有需要的部位进行喷涂和修复。

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桥面结构的裂缝和变形、桥墩的渗漏、混凝土剥落、桥梁支座的老化破损和钢结构的腐蚀等,对于这些病害可以采用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修复和维护,以保障桥梁的安全和运输功能。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我们的道路桥梁工程逐渐出现了一些病害,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道路桥梁工程的检修,确保道路桥梁的安全和畅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和处理技术。

一、通风井渗漏当地面水位升高,则通风井顶部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补救措施:首先控制当地地下水位,把其下降到设计要求的水平;然后在通风井上方加装防渗层;将水泥沙浆填充到通风井内,在输送管的入口处设置沥青丝。

二、水灾当水位上升时,经常会影响到桥梁底部,从而使桥梁发生水损失。

解决措施:应该采取防水措施,即安装抗渗垫或防渗层。

三、裂缝施工时,当所用混凝土质量不好或混凝土钢筋设计不合理时,轻轻一撞,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首先对桥梁的受力结构进行检查,确定桥梁的受力状态;然后,根据受力结构设计强度,采用添加钢筋的方法加固受力部位,或注入环氧树脂与钢筋粘合。

四、高低位在制作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的流动性。

如果水泥浆的流动性太差,就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整体不均匀,甚至出现高低位的情况。

解决措施:应采用振动器,使用适当的外振动彻底分离水泥浆和混凝土骨料,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五、腐蚀破坏在桥梁工程中,常常需要使用钢材。

然而,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钢材极易发生腐蚀,导致桥梁的强度减弱,从而造成破坏。

处理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涂刷合适的防腐涂料,或使用其他防腐方法。

六、杂质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中混入了杂质,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混凝土的材料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材料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其次,混凝土工程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控制施工过程中杂质的产生和混入。

总之,我们必须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的维护和检修,掌握应对不同病害的处理方法,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和畅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跨径梁式桥的跨中下挠
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大跨径梁式桥,跨中下挠与梁体跨中区段垂直 裂缝或大量斜裂缝伴随出现,其下挠可达到相当大的数值,病害较严重。 表 1 列出了国内外一些刚构桥的跨中下挠值,可见国内外都存在这类病害,其中 带铰刚构下挠更大,甚至可超过 1m。带铰刚构桥已趋向不用。 至于连续刚构,也存在跨中下挠现象: 黄石长江公路大桥跨中下挠,最大已达到 33.5cm,拉应力斜裂缝与跨中区段垂直裂缝。 江津长江大桥跨中下挠 31.7cm,折合跨径的 1/757。同时出现多条主拉应力斜裂缝 和跨中合拢段沿桥宽方向的裂缝。 根据已发表的资料,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中下挠,最大已达到 22cm,折合跨径的 1/1227,与此同时跨中存在一些垂直裂缝及少量的主拉应力斜裂缝。此下挠值已远远超 过原设计预留值 10cm。最近主要由于恒载超重引起垂直裂缝的发展,下挠值又增大到 26cm,折合跨径的 1/1038。
— 5 —
桥梁安全耐久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讨会
与设计上对主拉应力计算偏低有关。 2、取消弯起束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一段时期内,在箱梁桥的设计中,较普遍地取消弯起束, 而用纵向预应力和竖向预应力来克服主拉应力。这样做法方便施工,可以减薄腹板的厚 度。但竖向预应力筋长度短,预应力损失大,有效预应力不易得到保证,经过几年的实 践,带来的是斜裂缝大量出现的教训。首先在某桥上取消了梁端的弯起束,引起梁端部 大量严重的斜裂缝出现,使人们认识到梁端必须设弯起束。后来在很多梁桥的主墩附近 梁体上也大量出现斜裂缝,从而认识到取消弯起束是不妥当的,于是重新回到设弯起束 的正确轨道上来。但为此已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3、腹板特别是根部区段腹板偏薄,配置普通钢筋偏少。 4、竖向预应力施工操作不规范,有效预应力严重不足,有的竖向预应力筋甚至松 动,没有压浆,根本没有张拉力。 5、个别桥梁施工质量差,悬臂施工盲目抢时间,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小于节段浇筑 时间的情况下,既不对挂篮压重,又自内向外浇筑混凝土,导致挂篮下挠,节段界面上 缘开裂, 其宽度以 mm 计。 造成新桥即需压浆修补裂缝, 在通车后不久出现严重斜裂缝。 按现有裂缝验算,剪应力增大 5~8 倍,导致主拉应力的成倍增长,因而出现斜裂缝。 这种缺乏基本常识的低级错误,决不应该再犯了。 预防对策是: 1、保证有足够的斜截面强度。 2、采用三维分析箱梁的主拉应力,不要漏项。 3、必须配置弯起束,同时也应配置竖向预应力束。必须充分考虑预应力损失。对 竖向预应力束,应采用二次张拉,确保其有效预应力。 4、适当增加腹板特别是根部区段腹板的厚度及其普通钢筋含量,加密箍筋,加粗 加密梁高范围纵向水平钢筋。
梁桥的跨中下挠 结构类型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带铰刚构 连续梁 连续刚构 带铰刚构 带铰刚构 带铰刚构 带铰刚构 跨中下(cm) 折合跨径 33.5 26 31.7 22 22 23 63 29 20 120 30 63.5 30 1/731 1/1038 1/757 1/727 1/545 1/700 1/238 1/393 1/1100 1/201 1/478 1/307 1/605 加固后 即倒塌 备 注
二、梁体开裂
包括梁上出现垂直裂缝、斜裂缝、纵向裂缝、混凝土劈裂、横隔板裂缝以及齿板裂 缝等。下面只讨论出现最多的主拉应力斜裂缝。 斜裂缝往往首先发生在剪应力最大的支座附近,与梁轴线呈 25°~50°开裂,并随时 间的推移,不断向受压区发展。裂缝数也会增加,裂缝区向跨中方向发展。 斜裂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箱内腹板斜裂缝要比箱外腹板斜裂缝严重。 这已为一些大 跨径梁桥的检查结果所证实。 斜裂缝的宽度如在 0.2mm 以下,而且其长度、宽度和数量已趋稳定,不再发展, 那么这类裂缝基本属于无害裂缝,不需加固,但要注意观察,要封闭。而实际上大跨径 梁桥上往往存在宽度较大、且不断发展的严重斜裂缝,已反映出梁的斜截面强度不足。 在设计中,对梁的主拉应力都进行验算,并能通过。但在实践中,这类裂缝还是大 量出现,已成为一种主要病害。 出现斜裂缝的原因分析如下: 1、按平面问题分析,主拉应力偏小 现在设计中通常仅从纵向和竖向二维来分析主拉应力, 即 zl
x y
2
x y 2
2 ,但还不够,没有考虑横向的影响。
2
箱梁中横向应力是不小的。由于箱底板的自重以及上翼缘的悬臂,腹板内侧受到横 向拉应力,这就是箱内腹板斜裂缝比箱外腹板严重的原因。除此以外,活载、温度梯度 都会使箱承受横向应力。 张拉底板束引起的径向力也会在某些范围内产生腹板竖向拉应 力。不考虑横向应力的影响,必然使计算的主拉应力值偏小。正如《苏通大桥副桥连续 刚构设计》一文所说,“经计算分析,箱梁的横向荷载对腹板产生的效应很大。……考 虑此项效应的主拉应力将远超出规范允许值。”[4] 此外,由于采用箱形截面,扭转、翘曲、畸变也会使腹板中的剪应力加大,从而增 大主拉应力。 因此,应该按三维进行分析。过去大跨径梁桥出现较多斜裂缝,重要原因之一可能
— 3 —
桥梁安全耐久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讨会
日夜不断,部分活载也实际成了“恒载”,也会产生徐变挠度,导致下挠增大。 (七)梁体开裂,挠度加大 梁体在下挠的同时开裂,不论是斜裂缝或垂直裂缝,都会导致梁的刚度降低,会使 挠度加大,尤其在较严重的斜裂缝和垂直裂缝时。 跨中下挠的预防对策: (一)梁具有足够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 鉴于跨中下挠往往与垂直裂缝与斜裂缝一起发生,相互促进恶化,因此保证梁有足 够的正截面强度和斜截面强度是首要的。恒载内力一定要按结合实际施工步骤进行,以 防止负弯矩计算值偏小。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徐变的不利影响。 (二)设计中要控制梁的恒载挠度在一个较小值 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已规 定了活载作用下的梁桥挠度不得大于 L/600,但对恒载挠度未作规定,可能认为用预拱 度即可解决。从目前大跨径梁桥出现下挠的情况看,这是不够的,极有必要在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中,补充规定恒载挠度值,在设计中予以执行。此规定值可以从调查现有大跨 径梁桥的挠度着手,并从理论上分析下挠与开裂的关系而确定。在此恒载挠度下,梁仅 有少量下挠而不开裂。从目前的认识,施工过程梁的最大弹性下挠绝不应超过 L/3000, 而梁合拢以后的最大下挠(包括恒载的徐变下挠,部分活载的徐变下挠,以及二期恒载 的弹性下挠)绝不应超过 L/1400,而且在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更小的值。名义徐变值要 按桥的具体情况计算,不要按一般概念都取用 2,而导致低估徐变挠度。 控制恒载挠度的方法,采用“零弯矩法”,使悬臂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应力引起的弯矩 与梁段的自重弯矩相抵消,这样梁段就没有弹性挠度,梁的上下翼缘应力相等,所以也 不存在徐变下挠,仅有徐变的轴向变形。尽管随着时间的历程,还有因预应力徐变损失 而引起的弯矩和下挠,但其值很小。如果尽可能多的梁段都能实现“零弯矩法”配束,控 制梁的恒载挠度小于上述的推荐值,是完全可能的。 正像有些钢筋混凝土弯匝道桥,往往是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宽度控制设计, 而不是由强度极限状态控制设计一样;在大跨径梁桥中,也有可能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恒载挠度控制设计,而不是由强度极限状态控制设计,其强度有富裕。预应力束是多 用了一些,但消除了隐患。 由于梁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得到保证,而且恒载挠度控制在一个较小值,不会同 时出现下挠与开裂。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设一些预拱度,以消除预应力徐变损失以及 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徐变挠度,对线形进行调整。 (三)最终合拢主跨前,在两悬臂端施加水平力对顶,然后合拢。不仅有利于减小 跨中控制内力,也有利于减小跨中下挠。
桥梁安全耐久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讨会
大跨径梁式桥的主要病害及其预防
楼庄鸿 王国亮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径梁式桥的两大类主要病害,一是跨中下 挠,二是梁体开裂。文中对产生跨中下挠和斜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叙述了预防 对策。 关键词:梁式桥,跨中下挠,徐变,斜裂缝,垂直裂缝,预应力,主拉应力,弯 起束。 目前在我国大跨梁式桥,存在一些较常出现的病害。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即: 一、跨中下挠;二、梁体开裂。 总的来说,跨径 80~100m 以下的梁桥,病害较少些;跨径 100~160m 的梁桥, 病害就多些;跨径 160m 以上的梁桥,病害就较重些。
— 4 —
桥梁安全耐久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讨会
(四)要适当增加底板合拢束,并预留体外备用钢束,以便补救。 (五)严格施工控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线形,控制梁的自重,控制预应力张拉。 混凝土加载龄期, 主跨 200m 以上者应不少于 7d, 其它应不少于 5d; 采用真空压浆, 浆体必须满足泌水性的要求;重视并及早进行工地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等。
— 1 —
桥梁安全耐久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研讨会
表1 桥 名 跨径(m) 62.5+3×245+62.5 黄石长江公路大桥 航道桥 江津长江大桥 三门峡黄河公路 大桥 广 东 南 海 金 沙 大 66+120+66 桥 广 东 丫 髻 沙 大 桥 86+160+86 副桥 台湾圆山大桥 风凌渡黄河大桥 挪 Stφvset 桥 帕劳 Koror -Bobelthuap 桥 英 Kingston 桥 美 Parrotts Ferry 桥 加 Grand-mere 181.4 62+143.3+62.5 99+195+99 75+150+2×142.5 +118+43 87+7×114+87 100+220+100 72+241+72 140+240+140 105+4×160+105
广 东 虎 门 大 桥 辅 150+270+150
跨径稍小的丫髻沙大桥副桥及三门峡黄河大桥也分别存在 23cm 及 22cm 的下挠, 折合跨径的 1/700 及 1/636。 跨中下挠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设计上缺乏主动控制梁桥恒载下挠值的意识 设计上非常重视施工各阶段的强度和应力验算,这是正确的,但对于施工各阶段控 制挠度的必要性认识不充分,认为可以通过施工控制,调整模板标高与设预拱度即可得 到解决,而没有有意识地去主动控制施工阶段下挠值。恒载下挠就可以达到一个相当大 的数值。 徐变下挠与恒载弹性下挠大体成正比。恒载弹性下挠越大,徐变下挠也就越大。设 预拱度是被动的,它可以抵消一部分下挠,但却丝毫不能减小徐变下挠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