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手抄报:美构建地震灾害分析网.

合集下载

5月12日防震减灾手抄报

5月12日防震减灾手抄报

5⽉12⽇防震减灾⼿抄报 地震发⽣时应沉着应震,⽴即采取⾏动避震。

假如你的⾏为镇定⾃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店铺⼩编整理了“5⽉12⽇防震减灾⼿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家! 5⽉12⽇防震减灾⼿抄报 图⼀ 图⼆ 图三 图四 扩展阅读: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地测量学、⽓象学及⽣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

⾃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

由于地震孕育和发⽣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

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汽、⽓、油)动态,应⼒应变、⽓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作者都进⾏了科学的监测。

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世界上第⼀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公元132年7⽉(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地动仪。

它有⼋个⽅位,每个⽅位上均有⼀条⼝含铜珠的⻰,在每条⻰的下⽅都有⼀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如有地震发⽣,该⽅向⻰⼝所含铜珠即落⼈蟾蜍⼝中,由此便可测出发⽣地震的⽅向。

当时利⽤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部地区发⽣的⼀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

这⽐起⻄⽅国家⽤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千多年。

张衡开创了⼈类使⽤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他被誉为地震仪之⽗。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

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房屋抗震【⼆】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

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分析预报,从⽽达到减轻震灾的⺫的。

另⼀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作⼗分重要。

防震减灾手抄报

防震减灾手抄报

防震减灾手抄报防震减灾手抄报:什么是地震?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防灾减灾手抄报简单模板大全5张

防灾减灾手抄报简单模板大全5张

防灾减灾手抄报简单模板大全5张增强防灾减灾观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潜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防灾减灾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防灾减灾手抄报1大自然经常会有一些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学会预防灾难,减少灾难。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火灾、洪水等。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等,有数十万的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

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面跑,蜜蜂会惊飞、逃窜。

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

假如发觉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火灾逃生法:有序撤离。

逆风逃生,不能顺风逃生,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假如发生草原火灾没有退路时,讲周围草拔掉,防止火继续往里烧。

台风也是灾害之一。

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我国近海十五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百分之八是台风造成的。

洪涝是国内外关注的大灾。

洪涝是由缕降暴雨或大于,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

在我国洪频发,强度大。

长江中下游、黄淮海、江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四到九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

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我应该做的就是不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不去深水区玩耍,不玩火不玩电,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看红绿灯,以防受伤。

其实灾害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

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防灾减灾手抄报2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雨、火灾、水土流失等。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均有数十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一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5.12防震减灾手抄报

5.12防震减灾手抄报

5.12防震减灾手抄报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

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整理了“防震减灾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扩展阅读:地震前兆一定义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

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小震大震大地震前多有小地震发生,不仅次数逐渐增多,而且震级逐渐增大,然后出现一个相对的平静期,大地震常常发生在这个平静期后小震活动次数增加之时。

用小震报大震是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

然而,以“小震闹”作为“大震到”的根据,理由不是十分充分的。

事实表明,至少存在三种情况:①小震闹大震到。

②小震不闹大震也不到。

③小震闹大震没有到。

利用小地震活动的频度、分布及活动序列特征预报地震,是地震分析预报的一种方法,在当前的情况下,依震报震还是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

震前异常二动物异常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

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

地震手抄报简单好看最新5张

地震手抄报简单好看最新5张

地震手抄报简单好看最新5张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震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地震手抄报1公元2018年11月26日上午8时许,在台湾海峡地下6千米处,由于地壳运动,产生了地震,整个福建有震感。

福州、漳州、泉州、龙岩、莆田的感觉怎么样,我一无所知。

我最清楚的是厦门市莲花中学初二年段七班的状况——因为我就在那个班里。

那是周一早上的第一节课——英语课。

老师一如既往地捧着一本英语书,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上课。

突然间整个班好像坐上了海盗船,不停地晃动。

顿时,全班沸腾了起来。

同学A与同桌B对着后桌C道:“C同学别抖腿啦,抖得我写的字都歪了!”同学D与后桌E对着后桌F说:“别一直摇桌子,怎么搞得跟地震来了似的,净吓唬人!”同学G对后桌H说:“…………”同学H又对后桌I说:“…………”同学I再对后桌K说:“…………”同学K又双叒叕对后桌L说:“…………”大家都以为是自己的后桌在搞鬼,直到同学L惊叫:“地震啦!大家快跑!”有的人立马冲了出去;有的还在犹豫时,就被拉走了;有的愣在了原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者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也许是因为他一边在踱步、没有感觉,也许是因为教学过于认真,他比部分同学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边准备跑边催还在教室里的同学一起跑……就这样,我体验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地震,有点惊险有点欢乐,感觉挺好。

更好的是这个小地震还冲掉了大半节英语课,因此,我喜欢这次的小地震。

地震手抄报2今天课间操时间,我们没做操,而是进行了一次防震演练。

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刚响起,张老师就站到教室里,要求同学们收拾好学习用品、坐端正。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凝重起来。

张老师话音一落,教室里很快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防震减灾主题的手抄报

防震减灾主题的手抄报

防震减灾,关爱生命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因为有生命才能给我们带来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动物因为有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人也是因为有生命才变得有价值。

一句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深深地诠释给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伟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泰戈尔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又给了我们另一份对生命的感悟。

你我的生命脆弱得就像一张薄薄的纸,禁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

生命是短暂的,只属于我们一次,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而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无力。

每个中国人都记得2021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震灾造成遇难62161人,受伤347401人。

昨天还是一片如花似锦的景象。

一坐繁荣兴盛的城市。

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把这一切摧毁成了一望无际的废墟。

数万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一命呜呼!那美丽的一切突然从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

虽然时过境迁,可我脑海里浮现的依旧是那一张张震憾人心的画面,耳边听到的还是那声嘶力竭的呼喊,那痛彻心肺的哭泣,那悲惨的呻吟……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假设有一天我们人类的科学开展能够预测到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和地区,那么……;假设当时我们学会了自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

我们不甘心,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到来,但我们现在却可以用防震知识来武装自己,来准确地防止和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当灾难不约而至的时候,我们千万不可以恐慌,更不可以等死,我们要对各种的灾难做出各种反响。

比方在发生地震时,如有条件,应把软的物品放在头顶,躲在桌子一类物品下,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应马上跑到空地;在突发海啸、洪水时,尽量跑到高处或紧紧抱住一根巩固的桌子;在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到空地,千万不可以采取跳楼的措施。

地震手抄报最新优秀5张

地震手抄报最新优秀5张

地震手抄报最新优秀5张那一刻,天崩地裂,地动山摇,那里在一瞬间变成了地狱,数以万计的生命被地震这一恶魔所摧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震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地震手抄报1还记得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那些人民带来的损失很大,那些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有的人的房子倒了,就像垃圾堆里的垃圾,有的人的亲人死了,还有的人睡在马路上,那时不明白有多少人被压在了倒掉的房子底下,血流了一大堆。

我从电视上看见那里几乎没有房子,仅有帐篷,并且,我还数不清楚有多少顶帐篷呢!我听俞教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在救援人员来救的时候已经死了,可是她肚子下头的宝宝没有死,宝宝用毛毯裹着,毛毯上有一个手机,拿手机上打着几个字:妈妈永远爱你!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感人,并且是真的。

有好几座学校靠着山,地震一来,山上的大石头就会滚下来,导致房子倒掉,那些学生就会被压在房子底下了。

我从俞教师给我们看的照片里,我看见有好几条路被地震给震开了,一条路就变成了两条路了。

地震好了以后,过两三天来一次余震、过两三天来一次余震,我猜死的人应当有一万位吧。

我想:我要在9月1日爱心捐款的活动里多捐点书,应为一本小小的书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可对灾区的小朋友们就很重要,他们能多拿一本就能够多一点知识,我要献出我的爱心,让灾区的小朋友们重建家园。

今后我要多帮忙别人,给别人欢乐,同时,我也会很欢乐的。

地震手抄报213日那天早晨,我到了学校里,看见初二的同学们都在议论,我隐隐约约听到“汶川”还有“地震”什么的。

我们班主任蔡教师走进我们的班级说:“同学们,昨日在汶川发生了一件特大的事件,7.8级的大地震。

”坐我前面的同学说:“嗯,昨日的确发生了大地震,死了许多人。

”“那你今日早上还那么嘻皮笑脸的。

”我接过他的话讲,“喔,就是就是。

”一些同学也随即严肃起来。

这两天中午,学校里都会放新闻联播给我们看,我看见那些被埋在废墟里的人们向外面伸出一只只求救的手,看见人们救出埋在教学楼下的初中生和小学生们,还看见遇难者的尸体被人们抱出来,真是惨不忍睹啊!蔡教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事情:一位学生被压在了废墟下头,他叫着:“叔叔救我!叔叔快救我!”可是好多人就是搬不开上头压着的一块板,无能为力,最终,那几位叔叔都站在旁边落泪……当教师讲完后,全班同学沉寂了许久,想到灾区人民怎样会这么苦这么可怜,我们都感到自我真是太幸福了……蔡教师还告诉我们,这两天里他给灾区人民献血了,我们都给了蔡教师热烈的掌声。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一、什么是防震减灾?防震减灾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失,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和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破坏。

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巨大。

通过科学的防震减灾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造成的风险。

二、为什么要进行防震减灾?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进行防震减灾可以减少地震的危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如何进行防震减灾?1.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地震活动,并向人们发出预警信号,使人们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工作,可以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警觉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 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造成的伤害。

4. 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地震发生后,及时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关键。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的伤害。

四、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

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知识也是一种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和抗灾能力。

五、总结防震减灾是重要的科普知识,通过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减灾手抄报:美构建地震灾害分析网
2017-07-1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4日对外展示了应用GPS系统监测美国西部地震灾害情况的研究成果。

一种使用GPS技术建立的新型实时地震灾害分析(READI)网,即将用于对地震灾害监测和精确预报海啸工作之中。

这个已经筹建多年的监测研究网络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NASA 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的支持。

该网络利用实时GPS技术,收集来自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三州近500个观测站得到的数据。

当大地震发生后,GPS 数据被用于自动计算出地震的一些重要特征,如位置、震级和详细的断裂层情况等。

精确而迅速地鉴别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情况,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和采取应急措施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预防海啸。

计算海啸的强度需要地震震级大小等具体信息以及地震波在地面运动的状况,而捕获这方面的数据对于传统的地震学仪器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些仪器一般只用作测量地面的'震动情况。

使用GPS进行高精度、以秒计算的地面位移监测,可以有效减少测定大地震特性的时间,提高对随之而来的海啸预测的准确性。

据NASA介绍,该网络能力得到全面验证之后,将被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分别用于对地震和海啸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NASA总部地球科学部自然灾害项目负责人克雷格・布森认为,通过READI网络,人们能够继续通过开发和应用GPS实时技术,提高国家和国际早期灾害预报系统的能力。

“该网络技术朝最终实现预报太平洋盆地自然灾害情况,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参与研究的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耶胡达・博克介绍说:“使用GPS测定大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情况,让我们仅用几秒钟时间就测定出由地震波造成的损失情况。

目前我们已经做好在今年全面测试该系统的准备。


与常规灾害监测网相比,使用GPS技术获取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具有实时、快捷和准确等优势,因此,NASA在很多年前就开始组织力量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监测研究中。

美国第一次使用GPS技术成功监测地震灾害发生情况是2004年的印尼苏门答腊地震,READI就是25年来利用GPS技术监测和预报自然灾害研究所取得的一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