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2)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小珊迪的优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拓展延伸:(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珊迪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小珊迪的短文。
3.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品质的人,并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
语文《小珊迪》教案

语文《小珊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理解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4. 故事情节理解: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等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实际运用。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
5. 故事情节理解: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小珊迪》的教案

《小珊迪》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珊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珊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3)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表达。
2.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珊迪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诚实、善良、勤劳等品质的精神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珊迪》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珊迪是一个优秀的人?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小珊迪的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小珊迪优秀品质的认识。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4.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5.2 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写一篇关于他们优秀品质的短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1一、教材分析这篇自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课文,走进《小珊迪》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二组课文学了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你发现了吗?(诚实、守信)其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语文书后面的选读课文里就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的真实故事,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小珊迪(生读题)2、打开书164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珊迪写了什么事情?并用“--”勾划出小珊迪说话的句子。
(二)走进“小珊迪”。
1、抽生叙述:课文写了什么事情?2、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我们来找出小珊迪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他的可怜之处。
3、文中有关小珊迪说的话有哪几处?请同学们来找出来。
他们属于什么描写?(语言描写)我们来看一下,六处对话中有五处都是小珊迪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说的?(卖火柴)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1)全班齐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体会“想了一会儿”、“在掏钱的时候”、“明天再买吧”三处小珊迪的内心活动。
(2)找出小珊迪语气变化的三个词语,体会他迫切想卖出火柴的心情。
《小珊迪》教案设计

《小珊迪》教案设计1.《小珊迪》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薄”的读音,拓展积累一些形容人的品质方面的词汇;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体会,感受小珊迪善良、诚信的品质;3、能运用自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第二、三段的段意;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幻灯片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研读1、导入。
师:是啊,一个多么可怜、多么善良的孩子!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地死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2、师:我也在想,假如他不要急于把那四个便士找还给人家,那就不会被马车轧断双腿,就不会死去了。
他难道不需要那些钱吗?学生仔细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划出有关句子认真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从课文以下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珊迪十分需要钱:①“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小脚又红又肿”②“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③“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卖盒”④“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⑤“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⑥“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⑦“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⑧“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⑨“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3、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体会的那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找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他需要钱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照顾可怜的弟弟,他需要钱去上学,去玩,去过正常孩子那样的幸福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样想呢?4、学生完成随堂练笔(cai呈现):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小珊迪》的教案

《小珊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珊迪》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珊迪》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简要介绍他们所知道的小珊迪。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小珊迪》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本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小珊迪的人物形象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5. 主题思想探讨:(1)学生谈谈对故事主题思想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珊迪》文本,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小珊迪”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绘制小珊迪的人物形象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故事情感。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2)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
3. 品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措施。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关于关爱动物的故事或短文。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关爱动物的场景。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小珊迪》的故事,并讨论如何关爱动物和保护大自然。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珊迪善良、诚实的品质。
2、继续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生字新词,并会用“诚恳”、“目不转睛”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3课时一、导语入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珊迪”的命运,要通过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起我们的同情感,学习珊迪的美好品质。
课文分哪三段?请三人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2、读句子,谈体会;(投影1)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只”什么意思?小珊迪的生活处境如何?)(“只”是仅有,惟一的意思,看出小珊迪饥寒交迫,生活无指望,贫穷,艰难。
)3、带着对小男孩的同情读读这一段。
轻声读,指名读。
4、这个穷苦的孩子卖火柴时说了些什么?指名读2--7自然段。
再读小珊迪的四次话,体会“请求”、“乞求”时孤苦无援,可怜辛酸的困境。
5、“我”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8自然段。
6、读句子,谈体会。
(投影2)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
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表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猜想”、“断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议:“猜想”":猜测,估计。
“我”根据他面容诚恳真诚,表情使人信任,断定他不是骗人的。
)7、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8、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男孩没有把找的零钱送回来。
)三、学习第二段:1、小珊迪到底是哪种人呢?指名读。
思考:“我”从小利比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我”接过那四便士时,心里会怎样想?(“我”知道珊迪身受重伤,帽子、火柴、另几个便士全丢了,面临死亡,可他还让弟弟把保存的四个便士还给“我”,“我”为他的诚实守信感动,没想到小男孩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同时“我”为他的悲惨命运担忧,他的遭遇撞击着“我”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小珊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字词,阅读时注意多音字“便、轧”的读音;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请求、乞求、纠缠”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文中表现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来体会珊迪的悲惨命运,感受他的善良和诚实。
从中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初步感知并学习文中抓住人物外貌、对话描写来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并能在想象说话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通过品读文中表现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来体会珊迪的悲惨命运,感受他的善良和诚实。
积累描写珊迪外貌、言行的语句,初步感知抓住人物外貌、对话描写来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根据板书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外貌)描写认识了一个(冷极了)的小珊迪,听,
寒风中传来了他的声音。
二、研读课文,品读人物形象
(一)抓住对话描写,感受小珊迪的可怜
出示句子: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
1、师范读有关对话内容
2、自由读,想想该怎么读好它。
3、看看这四句话,哪些地方前后是有变化的?
4、师生合作读,深入理解
(1)创设情境,抓住三次请求,感悟“请求”
(2)读中理解“纠缠”
(3)引读,理解“乞求”,多种方式的读,感悟“乞求”
5、追究原因,读中感悟
(1)追问:起初是一次次的请求,发展到最后像乞丐一样乞求着,珊迪为什么要这样苦苦的哀求,把我们当作救命稻草似的纠缠着?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梳理。
(3)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
6、在这样一声声诚恳的请求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珊迪?(板书:可怜)
(二)精读撞后的语言,想像品味人物品质
1、出示: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
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追问:你觉得“那种人”指的是哪种人?
过渡:可是珊迪却没有亲自把找回的零钱还给作者,究竟发生了什么?从13小节找找原因。
2、出示:
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1)创设情境想象。
①师:小利比是来干什么的,他的话让我明白珊迪在还钱的路上发生了意外。
②想象说话。
出示:
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此时他会想:。
于是对小利比说:
③师:想想受伤的珊迪在说这番话时,会有什么动作、神情、语气?
师:在此时,小珊迪他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要钱干什么?
⑤感受人物品质
师: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珊迪?(诚实、守信)
(2)为什么文中没有把珊迪和弟弟的对话写出来呢?
3、出示:
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倒了,我的腿断了,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1)追问:就在这样的时刻,就在小珊迪奄奄一息的时候,他仍然想到的是?你觉得他怎么样?
(2)师:珊迪被撞以后,不仅惦记着自己的诚实和承诺,还担忧着自己的弟弟,竟然丝毫也没想着自己。
此时此刻,一个可怜但又令人感到——(敬佩)的小珊迪出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可敬)
4、小结
三、总结,升华感情
(1)诵读最后一节
(2)体会“我”的变化
①真不忍心用一个死字来结束小珊迪,我们宁可相信他走了,到一个没有饥饿也没有寒冷的地方去了。
珊迪走了,但我们会忘记他吗?
②诵读“我”的话,体会“我”的变化(3)总结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