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ppt课件
合集下载
雨中登泰山PPT

10、按照作者游览泰山的进程,列出他登山的路线来。并在重点 描写的景下加上圆圈。
• 岱宗坊 虎山水库 一天门 孔子登临处 天阶 长 门洞 经石峪 柏洞
• 壶天阁 黄岘岭 二天门 云步桥 慢十八盘 升 仙坊 紧十八盘 南天门 天街
孔子登临处
路线图
11、第9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登上南天门所看见的哪 些景物?用什么方法描写的?
7、说明“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恋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这句话的 含义。
• ①中国水墨山水画,画画时只使用水墨,不用其他各种颜色,因而画面上只呈 现黑白两种颜色,淡雅而有神韵。作者在雨天乌云四合,雨雾迷茫的情况下, 所看到的泰山的重峦叠嶂,也只有黑白两色,与在晴天白日之时所见到的景象 不同。如果是在雨过天晴之时,放眼望去都是看不尽的绿色,泰山象披上了绿 装,阳光掠过之处,会给云海镀上金色。如果是在泰山观日出,除看到火红的 太阳之外,还能看到五采之色。
②在文章开头部分(第2段),是写了登泰山前,天公不作美,下起雨 来,而作者决心冒雨攀登,过程写得曲折细致。久盼登泰山,到确实要登 时,又下起了雨,作者心情沉重,憋闷,心急如焚,雨没有停,便迫不及 待地冒雨登山了,这样写不但点明了题意,而且表现了作者冒雨攀登的兴 致。
③文章以雨中登泰山始,又以阐述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收束全 文,这样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读来自然、亲切、而又完整。
• ②水墨山水画重写意,与西洋油画重写真不同,它更追求神似。作者在乌云四 合,雨雾茫茫之中观看泰山的山峦,看上去象是被一层灰濛濛的烟雾裹了起来, 朦朦胧胧,不甚真切,有观赏水墨山水画时的类似的感受。
8、认真体会第8自然段描写泰山松树的一段文字,寄托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说明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讨论分段
雨中登泰山PPT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 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 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泰山被古人视为五岳之尊,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 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封禅(fē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 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 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 禅的传说。
本文在写作中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和成语?
1.引用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雨中登泰山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者登泰山时遇雨,而得以观赏到烟雨 变幻中泰山的奇特风光。作品着笔于“雨 中”,意在写登山的“雨趣”和雨中赏景 的感受,并在写景抒情之中插引传说故事。 语言优美,情趣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 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 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 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 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 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 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引用的作用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 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 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 论据,增强说服力 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 力。 4、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 人心智、升华主题 5、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 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 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本文在写作中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和成语?
1.引用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雨中登泰山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者登泰山时遇雨,而得以观赏到烟雨 变幻中泰山的奇特风光。作品着笔于“雨 中”,意在写登山的“雨趣”和雨中赏景 的感受,并在写景抒情之中插引传说故事。 语言优美,情趣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 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 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 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 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 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 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引用的作用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 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 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 论据,增强说服力 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 力。 4、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 人心智、升华主题 5、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 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 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雨中登泰山ppt实用课件4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虎山水库 岱宗坊
壶天阁 孔子登临处
二天门 云步桥
升仙坊 十八盘
南天门 天街
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特色鲜明的游记散文,描写雨
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观和雨中登泰山的
“独得之乐”。作者李健吾曾在《我和
〈雨中登泰山〉》一文中写道:“登泰山 不足为奇,妙就妙在雨中。‘雨’对游客 来说,本来是一件坏事,不过这次出于我 们的意料,反而做成我们登山的乐趣。寻 常上山,有日晒无雨淋,是乐趣,也是苦 趣。试想一座干秃秃的枯山,就说有意思, 也比不上‘雨中’登泰山的意味无穷。”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11、重累人:人一个叠着一个。累,叠。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按游踪记写,以登 山进程为序,线索非常清晰。让我们跟随李健 吾先生到泰山去走一走吧!
第一站: •岱宗坊。(略写)
第二站: 虎山水库
1、朗读本段,找出描写大坝壮美景象的语句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 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怪石, 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回漩 的水面上。
高一语文雨中登泰山PPT精品课件

(多石,少土;石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冰雪,
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
齐。)
全文思路
交
记
描
返
补
代
述
绘
记
写
泰
登
日
人
自
山
山
出
文
然
位
经
美
景
景
置
过
景
观
观
小结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
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山观日出的经过,以 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美丽 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 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 山河的壮美。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互相讨 论解决。 3、解决不了的词句,及时向老师提出。 4、特别难懂的地方可参阅参考译文。 5、在15分钟内阅读完。
10
日观亭的西面有岱祠,还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天,观赏了 沿途的各种石刻,都是唐高宗显庆年间以后的,那些年代更久远的石刻,全都磨灭缺损了。偏 僻而不在路边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
泰山上石头多,泥土少。石头是青黑色的,大多方正有棱角,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少,松 树多,生长在石缝里,都是平顶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也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 观峰的几里内没有树,而积雪深到人的膝盖。
老师
作者: 姚 鼐
文学常识
1、《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 集》。
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
齐。)
全文思路
交
记
描
返
补
代
述
绘
记
写
泰
登
日
人
自
山
山
出
文
然
位
经
美
景
景
置
过
景
观
观
小结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
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山观日出的经过,以 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美丽 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 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 山河的壮美。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互相讨 论解决。 3、解决不了的词句,及时向老师提出。 4、特别难懂的地方可参阅参考译文。 5、在15分钟内阅读完。
10
日观亭的西面有岱祠,还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天,观赏了 沿途的各种石刻,都是唐高宗显庆年间以后的,那些年代更久远的石刻,全都磨灭缺损了。偏 僻而不在路边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
泰山上石头多,泥土少。石头是青黑色的,大多方正有棱角,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少,松 树多,生长在石缝里,都是平顶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也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 观峰的几里内没有树,而积雪深到人的膝盖。
老师
作者: 姚 鼐
文学常识
1、《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 集》。
《雨中登泰山》课件

③“雨不像落在地上上,倒像落在心里。”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并在本段中划出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来。
④说说本文中第1、2两段与全文的关系。
①说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处引文的作用。
• 第一,这两处引文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第1 自然段的段意——登泰山的缘由。
讨论分段
•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 • 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
的缘由; • 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
山的情景; • 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
中登泰山”的感受。
研究课文
第一部分
①说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两处引文的作用。
②如何理解过泰山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这句话的含义。
泰山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
李健吾
(1906~1982),山西省 运域人。中国现代作家、 戏剧家、文艺评论家、文 学翻译家。李健吾有剧作 近50部,写有许多有独到 见解的文艺评论文章,还 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如 《莫里哀喜剧》、《高尔 基戏剧集》等。他也擅长 写散文,他的散文清新质 朴,真挚隽永,很有特色。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说明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 ①歌颂泰山松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和严酷,在逆 境中顽强地成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 在歌颂它乐观的精神。
• 泰山松是“泰山天然的主人”作者对泰山松的歌 咏,也就是对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泰山的歌颂, 也就是对泰山松所代表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的 歌颂。
“人朝上走,水朝下流”中的“水声”又是指什么 水声而言的?
• 本题第1问中“水声”是指虎山水库的水声,因 为作者离开虎山水库之后,为了避雨,便离开了 登山的正路,到了王母庙后边的七真祠,然后从 七真祠出来,又回到登山的正路上来,继续攀登, 一气穿过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三座石坊, 离虎山水库渐远,所以水库的水声落在了后面了。
④说说本文中第1、2两段与全文的关系。
①说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处引文的作用。
• 第一,这两处引文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第1 自然段的段意——登泰山的缘由。
讨论分段
•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 • 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
的缘由; • 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
山的情景; • 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
中登泰山”的感受。
研究课文
第一部分
①说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两处引文的作用。
②如何理解过泰山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这句话的含义。
泰山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
李健吾
(1906~1982),山西省 运域人。中国现代作家、 戏剧家、文艺评论家、文 学翻译家。李健吾有剧作 近50部,写有许多有独到 见解的文艺评论文章,还 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如 《莫里哀喜剧》、《高尔 基戏剧集》等。他也擅长 写散文,他的散文清新质 朴,真挚隽永,很有特色。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说明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 ①歌颂泰山松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和严酷,在逆 境中顽强地成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 在歌颂它乐观的精神。
• 泰山松是“泰山天然的主人”作者对泰山松的歌 咏,也就是对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泰山的歌颂, 也就是对泰山松所代表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的 歌颂。
“人朝上走,水朝下流”中的“水声”又是指什么 水声而言的?
• 本题第1问中“水声”是指虎山水库的水声,因 为作者离开虎山水库之后,为了避雨,便离开了 登山的正路,到了王母庙后边的七真祠,然后从 七真祠出来,又回到登山的正路上来,继续攀登, 一气穿过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三座石坊, 离虎山水库渐远,所以水库的水声落在了后面了。
雨中登泰山ppt4 课件下载

结构层次: 一、(1节)作者希望登游泰山的心情由来已久。 二、(2--8节)作者冒雨登上泰山及其沿途所见风 光。
三、(9节)作者在泰山顶上看到的景象。 四、(10--11节)作者登泰山的“独得之乐”。
本文写景的特点:
• 一、能够抓住“雨中泰山”的特点。
• 二、 作者写景时,着力描绘烟雨云雾的奇丽 色彩。
11、重累人:人一个叠着一个。累,叠。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按游踪记写,以登 山进程为序,线索非常清晰。让我们跟随李健 吾先生到泰山去走一走吧!
第一站: •岱宗坊。(略写)
第二站: 虎山水库
1、朗读本段,找出描写大坝壮美景象的语句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 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怪石, 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回漩 的水面上。
•怎么样,有什么感想?登山的 路像不像人生之路?
•第十七站:南天门。 是泰山的制 高点。
•第十八站:天街。
•李健吾先生为我们描写了山上的 石头和天上的云。看看他是怎么写 的?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云海
云海金涛
南天门
登 山 路 线 图
东路:从 岱庙—— 南天门共 7000石阶
一篇成功的游记既使读者观其游踪全貌,又 能突出景物精华之处,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就要处理好“线”(游踪全貌)和“点”(景物 精华)的关系。课文登山路程历历在目,清晰分 明,同时又有重点地选择了虎山水库的瑰丽、 七真祠塑像的逼真、慢十八盘松树的千姿百态、 南天门积石的奇形怪状、白云洞云海的变幻莫 测作为描绘的重点,使全文成为一篇银线穿珠 的佳作。
• 三、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
• 四、采用多种手法,行文活泼多姿: (全景 、局部 、近观 、 仰望 、 俯视 、动态 、 静态 )
《雨中登泰山》PPT课件

咤 zhà 绮 qǐ
祠 cí
訇 hōng 潺 chán 绰 chuò
蹚 tāng 岘 xiàn 淙 cóng
芊 qiān 笊 zhào
巉 chán 兀 wù
碣 jié
谿 xī
---
劭 shào 汶 wèn
词语:
• 石碣:(碣jié)石碑。 • 磨胸舁石(舁yú):舁,举。指山势险峻难于攀登,人几乎
第一,泰山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象征,有许多 名人诗文、古代建筑、雕塑彩绘、书法石刻、神 话传说等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作者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他了解
中国的历史、泰山的意义,所以早有意体味一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但因种种原因多次
过而未登,所以产生了这一想法,表达内心的遗
憾和渴望。
---
雨中登泰山
---
雨中登泰山
泰山雄 五岳独尊。登泰山而小天下。 华山险 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 衡山秀 五岳独秀。林木苍郁,景色幽秀。 恒山奇 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深山藏宝。 嵩山奥 三教荟萃,博奥精深,山、寺、貌互补争艳。
---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从不同角度描写景 物 ,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 作方法。
雨中登泰山
P
(三)品文指导 第二部分
2.第 5 自然段 “水声落在我们后面”中的水 声指什么水声?“人朝上走,水朝下流”中的 “水” 指什么水?
▲“水声落在我们后面”中的“水声”是指 虎山水库的水声,因为作者离开虎山水库之后, 渐行渐远,所以水库的水声落在了后面了。
▲“水朝下流” 中的水指雨水。此时作者已 离开虎山库,自然不是指水库的水,下面又专门 写了泉水和雨混在一起流进山洞的情形,所以也 不指泉水。从上下文来看,这水只能是雨水。
雨中登泰山 PPT

观 看 视
频
研读分析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岱宗坊 虎山水库 七真祠 一天门 孔子登临处 天阶 长门洞 经石峪 壶天阁 黄岘岭 二天门 云步桥 慢十八盘 升仙坊
紧十八盘 南天门 天街
自下而上 游踪
路线图
研读分析
3.课文中如何具体描绘虎山水库的 景物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虎山水库是课文中着意描绘的景物之一,写得壮观奇丽, 未看见水库先写震天响的水声,表现其声势之大。然后写 在水库正面从下往上看到的壮美的景象。接着,随着作者 的移动,写到坝桥两边的景色,展现出虎山水库的另一番 景象,两边的景色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作者从不同角 度细致描绘了虎山水库的景色,读来不仅绚丽多采,而且 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作者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还插 入了一段虬在湾的神话传说,让读者去想象,当年这地方 水珠跳掷翻腾的情形,可谓锦上添花。此外,在写虎山水 库时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飞 瀑
慢 十 八 盘
升 仙 坊
天街
古代名人 石刻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一)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 登泰山的缘由;
(二)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 登泰山的情景;
(三)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 “雨中登泰山”的感受。
研读分析
1.是什么缘由促使作者雨中登泰山呢?
他是感到“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一 笔债似的”。因为古老的泰山是一座蕴藏丰 富的文化宝库,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这 座历史博物馆时时刻刻撞击作者的胸怀,才 使他慨叹几十年来“来去匆匆”,当面错过 许多机会,这一回,再也不能错过了,所以 等不得雨停,便兴致勃勃的出发了。
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使文章行文疏密有致,波澜起 伏。假如两处都详写,就会冗长啰嗦:如果两处都略写, 又很难让读者了解登山之艰苦,难以体会登山时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雨中登泰山
P
《雨中登泰山》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交待作者登泰山的缘由,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的记叙 做了铺垫,也是表现作者“独得之乐”的伏笔。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
冒雨登泰山的经过和情景。是全文的主体,展现了雨中 泰山的奇景。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
抒发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收束全文,并与开头 照应,突出文章的主题。
点”(景物精华)
8
雨中登泰山
9
雨中登泰山
紧十八盘
10
雨中登泰山
云海
11
雨中登泰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12
雨中登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
雨中登泰山
唐玄宗李隆基泰山封禅图
14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1
泰山简介: 泰山位于山东省内,是我国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 首,古称东岳。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 海拔1545米,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 潭等许多名胜古迹。在我国众多的山峰中并不算 高,但由于它矗立在齐鲁原野之上,在周围海拔 只有25米的平原和100--200米的丘陵衬托下,显 得特别高峻。泰山雄伟峻拔,巍峨壮观,文物荟 萃,和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因 此,人们常把泰山当做崇高伟大的象征。
2
雨中登泰山
P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
李健吾(1906~1982),山西 省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戏剧 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 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 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 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 情,弘扬“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 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 励”
4
研究课文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游踪Βιβλιοθήκη 自下而上 5孔子登临处
路线图
6
研究课文二: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 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
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
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 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 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 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 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 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 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7
小结:
• 作者就是这样在游记中穿插着写景状物, 随着立足点的变化而变换观察对象,既把 复杂的游踪交代得一丝不乱,又把泰山上 的各种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带着读 者一同冒雨登泰山,一同在饱览迷蒙的雨 雾中的泰山风光。
• 一篇成功的游记既使读者观其游踪全貌,
又能突出景物精华之处,使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这就要处理好“线”(游踪全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