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分析与计算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4第四章 水文统计基础知识

4第四章 水文统计基础知识

P-Ⅲ型概率密度曲线的 特点:
(1)单峰型; (2)与x轴有一交点,对应水文 变量的最小值; (3)后端与x轴不相交
P-Ⅲ 型曲线的应用
将P-Ⅲ型曲线的方程式进行一定的积分演算,就可以得到频率曲 线纵坐标值 的计算公式,即频率曲线的方程式(分布函数)为: P
x
xP (Cv 1) x K P x
3、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是反映随机变量系列中各随机变量对其均 值对称性的参数。 对于总体
Cs
Cs
( xi x) 3
i 1
n
n x C v3
3
对于样本
Cs
( xi x) 3
i 1
n
(n 3) x Cv3
3
频率曲线的三个参数,其中均值( x )一般直接采用矩 法计算值;变差系数(Cv)可先用矩法估算,并根据适线拟 合最优的准则进行调整;偏态系数(Cs)一般不进行计算, 而直接采用倍比,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可采用 Cs=(2~3)Cv。
Ki
2).中值 x
xi x
中值的大小能反映系列中间项和密度曲线的位置。
3).众值
x
众值的大小能反映系列中最大几率项和密度曲线的位置。
4).均值、中值、众值的位置关系
y y
y
o
xxx a)
x 0
xxx b)
x 0
xxx
c)
x
a)正偏态;
b)正态; 密度曲线图
c)负偏态
水文现象为不对称分布,年洪峰流量频率分布多为正偏。
频率曲线( P-Ⅲ 型曲线) 设计洪水水位 设计洪水流量
工程设计标准
设计洪水频率 (洪水重现期) 经验频率曲线
公式4-18~公式4-20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

绪论一、水文学简史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规律。

数理统计法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水文循环的规律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调节气候;2、塑造了地球表面;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原因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3)水环境污染;4)水资源浪费。

➢对策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3)节约用水。

9流域和水系分水线: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起着分水作用的地形,是流域的边界线。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由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河网密度流域单元面积内干支流长度流域的地形起伏特征1. 河流的落差和比降2. 流域平均坡度3. 流域面积~高程曲线流域自然地理及下垫面情况1. 流域地理位置2. 流域的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3. 流域植被率4. 流域湖泊率、沼泽率降水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统称降水。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水文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利用和演变等内容。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地理水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考地理水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水文信息的分析与应用水文信息是指通过水文观测获得的有关水文要素的参数数据,包括河流的水量、水位、径流量等信息。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了解水文信息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1.1 水文信息的分析方法水文信息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和图表分析两种。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极值、频率等参数,对水文信息进行整体特征分析;图表分析则通过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水文信息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

1.2 水文信息的应用水文信息的应用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灾害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学生在应用水文信息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水文信息对于相关问题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2. 地表水的循环和水文过程地表水的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和迁移过程。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掌握地表水循环的原理和水文过程的特征。

2.1 地表水循环的原理地表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等过程。

太阳能的输入导致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汽;水蒸汽在大气中冷凝形成云和降水;降水通过流水等方式汇集成溪流、河流,形成径流;地表水也可以通过渗透和下渗等方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层,形成蓄水。

2.2 水文过程的特征水文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水文循环的动态性、不均衡性和持续性。

水文循环是在不断变化的气象和地质条件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水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耗水量和供水量不一致,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水文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3. 河流水文与河流水系河流水文是研究河流的水文过程和水文特征的学科。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了解河流水文的要素和河流水系的组成。

3.1 河流水文要素河流水文要素包括河流的水量、水位、流速和沉积物等。

水文分析与计算

水文分析与计算

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水利计算是工程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水文计算和水利计算。

根本任务水文计算:分析水文要素变化规律,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未来水文情势预估。

水利计算:拟定并选择经济合理和安区可靠的工程设计方案‘规划设计参数和调度允许方式。

一、水文计算的主要研究方法设计标准概率预估(PMP/PMF)研究进展基于风险理论的防洪标准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设计成果的影响不确定性新理论二、水利计算的主要研究方法水量调节洪水调节枯水调节水能调节一、水文过程的随机特性水文现象同时存在“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

确定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模型,统称为“随机模型”。

二、纯随机模型对水文过程的适用性采用随机方法解决水文计算问题时,依据的是概率统计理论中的纯随机模型,即假设所研究的水文变量是独立随机地抽自同一客观总体,而这个总体是通过概率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的。

水文频率分析计算的任务,就是根据水文变量的样本对总体进行统计(如参数估计、推求制定标准的设计值等)和推断(如假设检验、推求臵信限等)。

一、洪水资料的选样指导思想:保证纯随机模型的适用性,独立同分布。

洪水三要素:洪峰、洪量、洪水过程。

选样方法:(1)年最大值法;(2)年多次法;(3)超定量法;(4)超大值法。

二、洪水资料的审查和分析1.可靠性审查2.一致性审查3.代表新审查三、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1. 根据上下游测站的洪水特征相关关系进行插补延长点绘相关图;设计站洪水由上游几个干支流测站的洪水组成,应错时叠加;因受洪水展开和区间来水影响,考虑能反映上述影响因素的参数;三、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1. 根据上下游测站的洪水特征相关关系进行插补延长若设计断面资料短,甚至无资料,则无法直接建立相关关系,需要修正,其做法如下:(1)两者集水面积之差小于3%,中间无天然或认为分滞洪,可直接移用;(2)面积之差大于3%,但不大于10%~20%,且暴雨分布均匀,用面积进行修正;(3)若在上下游均有参证站满足要求,则可进行内插。

水文分析与计算知识重点

水文分析与计算知识重点

水文分析与计算知识重点水文分析是指通过对水文资料、水文过程和水文工程的研究,分析水文系统的组成、演变和变化规律,从而对水文问题进行预测、评估和解决的过程。

在进行水文分析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知识重点:1.水文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水文资料是水文分析的基础,包括雨量、径流、蒸发量、蓄水量等数据。

在水文分析中,需要掌握收集、整理和处理水文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如资料的存档和检索、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校正等。

2.水文过程的理论和模型:水文过程是指雨水和蒸发等自然过程对水文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要进行水文分析,需要了解常见的水文过程理论,如降雨产流机理、蒸发过程、水文循环等,并能应用数学模型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推断。

3.水文特征的提取和描述:水文特征是指描述水文系统状态和变量的指标,如流量、水位、径流系数等。

在水文分析中,需要掌握提取和描述水文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如频率分析、趋势分析、周期性分析等。

4.水文统计和概率理论:水文分析中经常用到统计和概率理论的方法,如概率密度函数、频率分布、参数估计等。

掌握水文统计和概率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进行水文分析和预测非常重要。

5.水文模型和模拟:水文模型是指将水文过程和水文特征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和预测水文系统的变化。

掌握常用的水文模型,如水文平衡模型、单位线模型、概念性模型等,并了解模型的参数优化和校验方法。

6.水文工程设计和规划:水文分析为水文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了解水文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水库调度、泥沙运移、排水设计等,可以更好地进行水文分析和模拟,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可靠性评估和效益分析。

7.水文预报和预警:水文分析还包括对水文灾害的预报和预警。

掌握水文预报和预警的方法和技术,如流域响应模型、水文灾害风险评估等,可以提高对水文灾害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以上所述只是水文分析的一些知识重点,水文分析还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实际应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水文分析方法的更新,水文分析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水文分析与计算教学讲义

水文分析与计算教学讲义

水文分析与计算教学讲义一、概述水文分析是指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变化和利用情况等。

水文学中的分析是建立在大量的水文数据基础上的,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水文分析的基础。

二、水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水文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观测站的建立和水文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站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区域的地理条件、地下水位和降水情况等。

水文观测点的选取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代表性的采样方法,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水文数据。

水文数据的整理主要包括数据的筛选、统计和处理。

筛选是指对收集到的水文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统计是指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大致的分析和总结,了解水文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处理是指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得出更精确的结果和结论。

三、水文分析的方法和途径1.水文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水文数据的描述主要包括频率分析、时域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频率分析是指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的水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水文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概率分布特征。

时域分析是指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水文数据的长期趋势和周期变化。

空间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水文观测点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水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水文计算主要包括水文循环计算、水文平衡计算和水文模拟计算等。

水文循环计算是指通过计算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水文系统的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

水文平衡计算是指通过计算水文系统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异,来评估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水文环境的稳定性。

水文模拟计算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对水文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四、水文计算的实例与应用1.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降水量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和存储。

降水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气象雷达等技术手段来进行。

降水量的分析可以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和空间数据,揭示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存在、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水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行为和性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文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复习和理解。

1. 水文学的概述- 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原理-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2. 降水-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降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降水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降水的分析和处理3. 蒸发与蒸发量计算- 蒸发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蒸发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蒸发量的测量和估算技术4.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地表径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地表径流的测量和分析5. 地下径流- 地下水的定义和特点- 地下径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地下径流的计算和估算方法6. 河流水文学- 河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河流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河流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7. 湖泊水文学- 湖泊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湖泊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湖泊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8. 水文频率分析- 水文频率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水文频率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水文频率分析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9.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水文模型在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10. 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的概念和意义- 水文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水文预报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上是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水文学的应用能力,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水文学的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水文计算知识点总结

水文计算知识点总结

水文计算知识点总结一、地表水的形成地表水是指在地表上存在的天然水体,包括江河湖泊、雨水和冰雪等。

地表水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雨水和降雪: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降落到地表上形成地表水。

2. 冰雪融化:在寒冷地区,冰雪在气温升高时融化成液态水,流入江河湖泊中。

3. 冰川融化:气温升高时,冰川融化成液态水,流入江河湖泊。

二、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的水体,是由降水、河川和湖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的。

地下水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形成的:1. 渗漏:降水、河流、湖泊的水通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空间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2. 河流湖泊水的补给:部分地下水是由河流和湖泊的水向地下渗漏形成的。

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流域的地形、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等。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规律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1. 地形:地面的高低变化会决定地表水的流向和速度,地下水的流动也受地形的影响。

2. 地质结构:地下岩层的孔隙度、渗透性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规律。

3. 水文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水文循环,地表水通过蒸发和下渗进入地下,地下水也会通过泉水和河流形成地表水。

四、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质对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水文地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水文地质条件:指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储存和运移的特点。

2. 各种水文地质过程:包括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渗流等过程。

3. 地质条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水质、含水层的规模和分布均会有所不同。

五、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大气到地面、地下和回流到大气的过程。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所有水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

水文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 蒸发:地表水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2. 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成云,形成降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分析与计算第二章洪峰和时段洪量频率分析水文过程的随机特性描述洪水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历史洪水的调查和考证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分析抽样误差和安全修正值第三章防洪安全设计和设计洪水防洪水文设计概念设计频率(标准)与设计洪水概念设计洪水过程线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入库设计洪水和分期设计洪水第四章设计暴雨分析计算暴雨特性分析点暴雨频率计算面暴雨量频率计算设计暴雨时空分布计算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第五章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特点、方法小流域设计暴雨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水水科院推理公式设计洪水过程线地区经验法推求设计洪水第六章可能最大暴雨/洪水(PMP/PMF)计算概述可降水量计算PMP推求短历时PMPPMP等值线图应用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及其分配概述年径流的影响因素分析设计年径流计算的一般方法缺乏资料时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枯水径流计算负偏(Cs<0)分布的频率计算第二章洪峰和时段洪量频率分析1.洪水资料的分析处理:洪水资料的选样→洪水资料的审查→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洪水资料代表性分析方法。

(一)洪水资料的选样:(1)年最大值法:每年选取一个最大值,n年资料可选出 n项年极值,包括洪峰流量和各种时段的洪量。

(2)年多次法:每年选取最大的k项,则由n年资料可选出n*k项样本系列,k对各年取固定不变,如k=3、5等。

(3)超定量法:选定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的阀值Q mo、W to,超过该阀值的洪水特征均选作为样本,每年选出的样本数目是变动的。

(4)超大值法:将n年资料看作一连续过程,从中选出最大的n项。

(相当于以第n项洪水为阀值的超定量法)对一般水利工程:采用年最大取样;对城市雨洪排水和工矿排洪工程:年多次法。

(二)洪水资料的审查(“三性审查”)(1)可靠性分析:主要审查由于人为或天然原因的造成的资料错误或时空不合理现象。

审查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1)水位资料的审查:了解水位基准面的情况,水尺零点高程有无变化,检查施测断面有无变动。

2)检查流量测验情况:检查测验方法、仪器等情况。

如断面布设是否合理、浮标测流系数是否合理、水位流量关系有无问题,特别是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部分是否合理。

3)检查上下游河岸整治、溃堤、分洪、改道、堵口等情况及人类活动的情况。

(2)一致性分析:样本是否来自同一总体。

不一致原因:1)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改变原天然洪水、径流过程;2)大洪水情况下分洪或发生决口、溃堤;3)气候变化、下垫面覆被/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方法:水量平衡原理修正、相关关系修正、水文模型修正。

(3)代表性分析:代表性是指样本与总体接近的程度。

其他条件相同时,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愈大;提高样本代表性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样本长度;方法:历史洪水调查、插补延长、古洪水探测。

(三)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1)根据上下游测站的洪水特征值进行插补延长(2)利用本站峰量关系进行插补延长(3)利用降雨径流关系进行插补延长(4)根据相邻河流测站的洪水特征值进行延长注意事项:1)参证站和设计站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参证站具有充分长的资料,两站有一段相当长的平行观测资料2)插补系列的项数一般不宜超过实测项数n,最好不超过n/23)外延不宜太远:对洪水,一般不超过实测资料的30%4)相关密切, ρ>02.洪水调查的意义:(1)增加样本容量,提高代表性。

;(2)代表性愈好,抽样误差愈小;(3)只有增加信息量,犯取伪、弃真两类错误的概率才能同时减小。

3.不连序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1)分别处理法(分开处理法):对各自系列分别采用期望值公式计算各自样本的经验频率。

(2)统一处理法:历史洪水+实测资料(包括其中的大洪水)作为一个样本统一在N 中计算。

1)为首的a 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1+=N M P M , a M ...21,,=2)实测系列中l n -项的经验频率: nl m l n lm P P P a a m ...211)1(,,+=+---+=注意:分别(开)处理法 、统一处理法对适线法估计参数影响不大。

(因对大洪水的计算两种方法是一样的);分别(开)处理法可能出现“重叠现象”4.矩法的原理:用样本的矩估计相应总体的矩。

(1)连续样本:(2)水文中不连序样本的矩法:5.适线法:适线法是我国目前生产上一致采用的方法,也是洪水规范规定的方法。

(1)经验适线法步骤:① 样本由大到小排列,计算各项经验频率 ,得经验点据②在机率图上(海森机率格纸)点绘经验点据 ③假设一套参数初值)(Cs Cv Q 、、 一般以矩法估计的参数为初值④根据这套参数计算不同频率p 下的相应设计值Qp,得到所谓的理论点据(p,Qp ); )1(φCv Q Q p +=,并根据理论点据绘出频率曲线(理论频率曲线)⑤判断理论曲线与经验点据拟合是否理想。

如果不理想,再重新假设一套参数,重复①~ ④,直到满意为止。

(2)参数对曲线形状的影响:Cv 、Cs 相同的情况下,EX 增加--曲线整体上移;EX 、 Cs 相同的情况下,Cv 愈大--曲线愈陡;EX 、Cv 相同的情况下,Cs 愈大--曲线上端愈弯曲下端愈平缓;(3)经验适线法的特点:方法直观、灵活、可以反映设计人员对资料的经验;因人而异,成果不唯一。

我国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规定:“适线时,应尽量照顾点群的趋势,使曲线通过点群中心。

如点据缺乏规律,可侧重考虑上部和中部的点据,并使曲线尽量靠近精度较高的点据。

对于特大洪水,应当分析它们可能的误差范围,不宜机械地通过特大洪水而使频率曲线脱离点群。

”6.本站的统计参数C v 的对比分析:(1)对于调蓄作用小而连续暴雨少的河流,C v 随历时的增加而减小。

Qm 的C v 也大于W T 的C v 。

(2)对于调蓄作用大且连续暴雨次数多的河流,随历时的增加C v 反而增大,至T 达到某一历时时C v 达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减小,在C v 增加的范围内,Q m 的C v 也小于W T 的Cv 。

(3)只有当峰量关系是直线时,Q m 的Cv 与W T 的C v 才相等。

7.安全修正值:Xp 估计的不确定性,为安全计,在估计的Xp 上加个修正值△Xp XpXp σα⨯=∆ 7.0:可靠性系数,一般取α 诺模图,制成=B Cs p Cs p B B B n Cvx Xp ~~),(,=σ在计算中如果考虑了历史洪水:n ’=n+(c +d)*(N -n)c —反映调查洪水项数的系数:一项洪水时,c=0.2;二或三项时,c=0.3; 三项以上时,c=0.4d —反映调查洪水精度的系数:一般,d=0.2;可靠时,d=0.3;精确时,d=0.48.水文频率分析误差(1)样本代表性不足;(2)资料有误差(历史洪水调查的误差)--(可靠性问题);(3)同总体假设成立?(4)计算方法(如适线法)有误差。

通过对成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尽可能降低误差!第三章防洪安全设计和设计洪水1.风险率代表系统失效的可能性大小,代表灾害的自然属性;损失与社会经济、抗洪能力、管理措施。

有关,代表灾害的社会属性;2.3.防洪设计目标(两个方面):工程下游区防洪安全设计:工程建成后,下游防洪区未来洪水情势(防洪断面的设计洪水)。

工程本身防洪安全设计:工程所在地点未来洪水情势(工程位置的设计洪水)。

4.设计洪水过程线拟定流程:控制时段选择(控制时段:选择一个时段tk,按照这个时段设计洪量构成的洪水过程来防洪,保证:风险率=设计标准、各种历时)→设计洪峰洪量计算(洪峰、控制时段内各种历时洪量)→选典型洪水过程线(原则、选择:峰高量大峰偏后)→典型洪水过程放大(同倍比、同频率)5.两种放大方法的比较:同倍比放大计算简单,常用于峰量关系好的河流,特别是长历时、多峰的洪水过程。

适用于洪峰或时段洪量控制的水工建筑物。

(如堤防、分洪区)同频率放大:典型洪水作用较小,常用于峰量关系不够好,峰型差别大的河流。

适用于有调洪作用的水工建筑物。

(如水库)6.地区组成法:(1)相关法:反映平均情况一般用于设计断面以上各地区洪水组成比例较为稳定的情况(2)典型地区组成同倍比放大法:反映实测最可能情况适用于洪水地区组成较复杂的情况(3)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偏于安全情况侧重于安全的方法:保证关键区域达到设计标准7.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产生条件差异:(1)产流条件改变:库面由陆面产流变为库面直接承纳降水,入库洪水洪量增大。

(2)汇流时间缩短:(3)原河槽调蓄能力丧失:洄水末端到坝址处由原河边变为库区河边,调蓄能力丧失了。

差异:洪峰增高,峰时提前,历时变短。

影响差别的因素:水库库型,蓄水深度,洄水长度,库区面积,暴雨中心位置。

河道型水库:差别小;湖泊型:差别大。

8.入库设计洪水的推求:(1)合成流量法(2)水量平衡法(3)峰量关系法(4)马斯京根法9.分期设计洪水:都需要一年中分几个时期,分期取年最大值,进行各分期设计洪水计算。

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分期取样(一般是在规定时段内按年最大值法选择)频率计算及合理性分析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及其分配1.在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出口断面的水量,叫做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2.目前我国设计年经流计算中仍然假定年径流系列:独立随机同分布3.设计年径流计算步骤:(1)选定设计保证率p;(2)推求指定p的年径流总量或某时段总量Qp;(3)选典型年径流过程(逐月过程),根据Qp进行年内分配,得到设计年月径流过程Qp(t)。

(年总量或某个时段总量控制---同倍比法;多时段总量控制---同频率法)4.大水体对年径流年际间的过度变化起着制约作用。

C V(无水体)>C V(有水体)5.相关展延的注意事项:(1)参证站和设计站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参证站具有充分长的资料,两站有一段相当长的平行观测资料(2)避免辗转相关(虚假相关)(3)假相关问题:研究相关时,必须直接建立原始变量间的相关(4)外延幅度问题:离开均值越远,插补展延误差越大;外延的幅度一般不超过50%,即0.5*(Xmax-Xmin )(5)插补的项数问题:要求:n插补<n实测或n插补≤n实测/26.设计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计算:(1)控制时段的选择:灌溉工程:选作物需水期,如整个需水期:4~10月(主要需水期:7~9月)发电工程:选枯水期或选整个水文(利)年(2)选典型:①水量相近原则:水量相近,则可能形成条件相差不会太远,这样用典型年分配情况去代表设计情况可能性更大些。

②对工程不利原则灌溉工程:选作物需水季节来水少的典型发电工程:选枯水季长,枯季水少,汛期水相对多的典型③缩放:同倍比或同频率7.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某一水文特征量移用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1)选参证流域:气候及下垫面条件要尽可能相似;有较长的资料,以保证计算误差小。

(2)设计流域年径流量计算:1)直接移置径流深(参设y y =)条件:参证流域和设计流域年降雨量接近,面积接近2)考虑雨量改正(参参设设=y x x y ):该年两流域降雨有较大差距时,不宜直接移用年径流深,可假定“两流域的年径流系数相等”3)移置降雨径流相关图(特点:由于参证流域Y~X 关系是多年资料建立关系,反映的是一种综合关系,消除个别年份偶然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