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土司文化

合集下载

土家族风俗文化介绍PPT课件

土家族风俗文化介绍PPT课件

民的革命斗争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土家族文化
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原始宗教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 崇拜等多种形式。 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巴普大神)、向王、向王军,这些都是土 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昌盛。建有庙、祠堂, 定期祭祀。土家族认为廪君死后化为白虎,故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 廪君即是相王天子,本名巴务相,故白虎庙、廪君庙、相王天子庙皆是供 奉同一人,家里神宪上所供白虎神位,实则也为供奉廪君。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 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01 土家族简介
02 土家族历史 03 土家族文化 04 土家族艺术 05 土家族习俗 06 土家族人物
01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 “土生土长的人”。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 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 或“五溪蛮” 。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 “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 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 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有内容)
邂逅一个民族,遇见一个你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上课啦
友情提示
不得将觅知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
上课了请坐好 保持安静不要说话 售,不或得者将出觅租知、网出的借PP、T模转板让、、P分P销T素、材发,布本或身者用作于为再出 礼物售供,他或人者使出用租,、不出得借、转让、分销、发布或者作为 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恩施土司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土家族古城,是土家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恩施土司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家族音乐表演。

土家族是中国民族之一,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土家族音乐表演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发展。

土家族音乐表演是以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表演。

在恩施土司城,土家族音乐表演是游客们最喜欢的节目之一。

每天晚上,演员们会在古城广场上表演各种土家族歌曲和舞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

土家族音乐表演具有浓郁的土家族特色,其音乐风格有着独特的韵味。

土家族音乐中的各种乐器都是土家族特有的,如坠子、芦头、大铙等。

在表演中,演员们通过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来表现土家族人的生活和情感。

土家族音乐表演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让游客们感受到土家族的生活和文化。

土家族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恩施土司城越来越多的游客,土家族文化也正在得到广泛的传播。

土家族音乐表演让游客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家族文化,加深了他们对土家族文化的印象和认识。

同时,土家族音乐表演也让土家族的年轻人更加自信地拥抱自己的文化,更加积极地传承和发扬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音乐表演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发展。

作为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之一,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家族音乐表演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了解土家族文化,同时也让土家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对土家族文化起源的认识

对土家族文化起源的认识

对土家族文化起源的认识姓名:江凯学号:2011160138学院:医学院班级:20111601班摘要这是一篇我通过查阅关于土家族文化以及土家族的相关书籍还有这三个星期老师的讲解写的关于土家族风俗文化起源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婚俗、宗教、习俗、禁忌等方面内容。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文章有条理,主次分明。

关键词:土家族、历史、文化正文一、土家族历史土家族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

早在二千多年前,在湘西、鄂西就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土家族以起勤劳和智慧,铸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称汉族为“客家”。

二千年以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那时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一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一说是唐末至五代的初年(一九一零年前后),由彭咸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这些说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有一点可以断定。

即大约自五代以后,湘鄂西地区土家族这一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逐渐形成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约有五百七十万人(一九九零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为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湖北省恩施地区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宣恩等县和四川石柱黔江、彭水等土家自治县。

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

土家族所居住的湘鄂西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四百至一千五百米之间,境内山岭重迭,岗峦密布,武陵山脉横贯期间,酉水、澧水、清江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

山区森林密布,梯田满岗,种植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苎麻、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油桐、油茶是土家族地区多种经营中的主要项目,在土家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济林木有松、杉、楠、柏等。

土司文化的形态及多样性传承

土司文化的形态及多样性传承

土司文化的形态及多样性传承作者:罗维庆来源:《三峡论坛》2017年第06期摘要:土司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一个阶段的专指,以物质、制度、精神等不同的形态而存在。

物质形态的土司文化形象地表达了土司内心的自我价值期望,以及用这刻意创造的文化,去引导民众对土司权威的认同。

制度形态的土司文化,代表着朝廷意志对本民族族众进行治理;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用礼制、习俗规范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不同形态的土司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呈现出民族性、地区性、时代性和阶级性的多样性传承。

关键词:土司文化;存在形态;相互影响;多样性传承中图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6-0022-07土司文化产生于土司统治时期,是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一个阶段的专指,也是一种政治统治形式在人文领域中遗留的标志。

它集本民族的传统、家族、政治等多元文化为一体,涵盖着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强烈的念旧情结与守土情结,体现着特定时代的灵魂与精髓,代表着特定的民族、地区和阶层的生存方式,具有独特的阶级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民族心理及功过是非。

这些属性与特点,决定了土司文化具有认同传统、认同地方、认同家族、认同族群和认同国家的多向性,并以物质、制度、精神等形态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传承。

一、物质形态的土司文化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或创造出来的,物质是文化的载体,没有物质,文化无以表现。

此处的物质,是指经过人类有意或无意加工制作出来而非自然的存在物。

只有经过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才具有文化,仅有自然存在物,则不具有文化。

如泥土不是文化,但青红砖的制作是文化。

自然植被不是文化,而园林设计就是文化。

物质形态的土司文化也即如此,是由所在民族创造出来的。

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被誉为“中国的马丘比丘”、“南方故宫”、“全国保存完好的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等。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恩施土司城是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历史文化景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土家族文化传承地。

音乐表演是恩施土司城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它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表演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

土家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当代社会,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土家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将土家族传统音乐与现代表演形式相结合,通过华丽的舞台效果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大量观众,使土家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

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土家族年轻一代得以接触和学习传统音乐,从而确保了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音乐表演通过艺术表达,使土家族文化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土家族的音乐传统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音调,它们通过乐器演奏和歌唱的形式,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感受。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将传统音乐与舞蹈、戏曲以及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使传统音乐更具表演性和艺术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土家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表演为土家族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个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交流的加深,土家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

通过音乐表演,土家族文化得以与外界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音乐表演也为土家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分享自己文化的机会,增强了土家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土家族土司制度与土司音乐文化

土家族土司制度与土司音乐文化
大众 文 艺 ・ 民族民间文化研 究・
土家族土司制度与土司音乐文化
唐 婷 ( 吉首 大学 师范 学院 艺术 系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摘 要 :在 中华上 下长 达八百 多年的 土 司管理 统治 时期 ,对 于土
二 、土 司音 乐文 化 从 五代 十 国到清 朝 末年 总共 一 千 多年 问 ,土家 族地 区 一直 处
展 , 建立 了更 加 健全 的 土司 制度 。元 朝 在通 过 建立 完 备土 司制 度 代人 的 敬畏 之情 ;源 于 土王 崇拜 ,土 王 是土 家 民族 中历 代 首领 的 的前提 下 ,通 过 中央 政 权对 地方 政权 的有效 管 辖 ,实现 其 地方 政 称呼 ,是统 治其 民族 发 展 的历史 开创 者 ,对 于土 王 的崇 拜表 现 了
家族的音乐文化呈现主要以 图腾 、神灵 、祖先等 实现 土家人 民对其原 乐之旅 ,给人们 带来不一样 的视 觉盛宴。
关键词 :土家族 ;土司制度 ;土司音 乐
始种族 的基本信 仰 ,本文将通过对土 家制度 的深入研 究 ,开启土司音 于 土 司制度 管 制之 下 ,封建 社 会统 治 王朝 为有 效 实现对 于 土 司政
治经济 文化 的统 一 规划 。 土 司制 度 的制 定 是建 立 在 土 家 族 羁 縻 州 的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土家 人 民 的忠肝 义胆 以及对 统 治者 的 自然尊 崇 。 同时 ,土家 族 的 音乐 就 好像 其它 普通 民族 的歌谣 一样 ,适用 于人 们 日常 的 生产 劳
自从 新 隋朝政 权 成立 后 ,全 国开 始 实现 统一 ,但 是 由于隋 朝统 治 动 中 ,根据 自由式 的节 奏 ,促进 土家 劳 动生 产更 加 有序 的 开展 , 者 政 治荒 唐 ,从 而导 致 国家 政权 不稳 ,经济 开 始逐 步萧 条 。根 据 同 时土 家音 乐 多数反 映 人们 日常 生 活 、情感 、劳动 ,通 过大 声 演 隋朝 历史 记载 ,隋朝 每 个州 县所 管理 的地方 不 到三 个群 县 ,而 里 唱 的方 式 ,表现 了土 家 人 民对于 情感 的宣泄 ,运 用 这种 形象 化 的 面 很 多群 县 只统 治两 个 或者 更少 的 县城 , 导致 官 多于 民的 局面 , 山歌 式 歌谣 极大 呈现 了人们 当今 社会 中土家 人们 的审美 情趣 以及 造 成 大量 政府 财 政 的输 入 以及人 力 资源 的浪 费 。所 以隋朝 文帝 杨 土家 民族 独 具特 色 的歌 谣形 式 。所有 这 些创 作都 来源 于 土家 人 民 坚 实现 裁 减机 制 ,通 过 把州 、群 、县合 并且 统 一 改为 州县 两种 地 对生 活 中 的美好 向往 ,表达 土家 音 乐在 传承 自身文 化特 质 的基 础 方 体 制 。后 来到 了唐 朝 地方 上 开始普 遍 实行 羁縻 州 制度 。宋朝 年 上 ,更 加体 现 了人性 中的真 、善 、美 以及其 对幸 福 生活 的 向往 之 间 , 中央 政 权 开 始 在 南 方 各 州 延 续 前 期 王朝 所 制 定 的羁 縻 州 制 情 。 度 ,通 过对 不 同少数 民族 种族 进 行 分类 ,总 共 设置 2 6 3 个 州 、2 2 个县、l 1 个 峒 ,然后 分 别任 命其 地 方首 领 为刺 史 、知 史等 , 实行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土家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等地区。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土家族的传统制度文化也成为了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特点、表现形式、历史渊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是一种以家族、村寨为单位,以习惯法、村规民约等为约束手段,强调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

这种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注重家庭和家族的作用。

在土家族社会中,家庭和家族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家族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强调自然和谐。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文化信仰体系。

他们尊重自然、崇尚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注重社会互助。

土家族社会中,个体和家庭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社区和互助的作用更为突出。

在生产生活中,土家族人注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互助体系。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习惯法和村规民约。

习惯法是土家族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它是由家族和村寨的老人、长辈们制定和解释的,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同和约束力。

村规民约则是由村民共同制定和遵守的,主要涉及村寨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

这些制度和规范不仅约束着土家族人的行为,也维系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制度。

在土司制度下,土家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以家族、村寨为单位的传统制度文化,并一直延续至今。

与其他相关民族的传统制度文化相比,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和不足之处。

在独特性方面,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注重家庭和家族的作用,强调自然和谐和社会互助,这些都是其他民族文化中所没有的。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跟着小编来看吧。

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居民: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

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

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

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

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

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

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习俗: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有“哭嫁习惯”习惯。

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

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

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

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司文化
据资料搜集证明:茅冈土司内覃姓最盛,其次为田、向、彭、黄、庹、罗、秦等姓,这些姓氏全都是当地土民。

经过几次征剿和通婚,特别是“改土归流”后,汉民族逐渐增加,茅冈也杂居有土汉苗族的人民。

茅冈土家人的个性:刚劲淳朴,勇于拼搏,守其信义,敢于追求争议,不惜自我牺牲,其类皆衲于言,而敏于行,易激愤,不善言巧。

这就是土家族山水造成的“辛辣精神”。

茅冈土家族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

土家族因受种种条件限制,有语无文。

存于乡间土语略举稍许: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意思)祖父叫爬铺,父亲叫阿巴,母亲叫阿业,叔叫安杯,叔母叫业捏,兄叫阿可,弟叫阿矮,儿子叫卵必,女叫必优,孙子叫惹必,孙女叫惹必优,外祖父叫嘎公,外祖母叫卡不,吃饭叫直戛,大米叫司里,肉叫食,碗叫切必,筷子叫不支,茶叫(日阿)泽,喝杯茶叫(日阿)泽、拉术服等等。

土家族语法有一显著特点,即多为倒装语,如公鸡叫鸡公等。

目前还流行的土家语言有:哈太(不懂),哈拉糊(傻瓜),冲(枪),赶仗(狩猎)放快(早晨说龙蛇虎)等等。

土语地名有:杉那子、毕笼、土家旮、哈溪等等。

茅冈土家族服饰:男人裹青头巾,穿青灰色对胸布扣上衣,下穿青兰色大裤脚,脚穿草鞋,雨天带脚马。

女人头插水红色小花,带银耳环,银手镯,上身穿绣花边青兰色满襟,下穿青兰色绣花边大裤角,脚穿绣花鞋,不裹脚。

土家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并且贯穿于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如开荒锣鼓、薅草歌、澧水号子、放牛山歌、散花调等等。

乐器主要有唢呐、大号、二胡、锣鼓等。

特别逢年过节、集会就要跳“摆手舞”、“唱山歌”、“踢踺子”、“打飞棒”、“摔撑腰”、“卖龙车车”、“金二排”等。

春节期间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是闹“花灯”、“阳戏”(俗称杨花柳)、“武术”、“气功”常伴于“狮子灯”、“龙灯”表演。

各村寨还札有二、三丈高的“秋千”,男女青年打起来最为壮观。

茅冈土家族信仰与禁忌: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迷信神鬼,如供奉“大老爷、二老爷”(土家先祖)和“龙王三神”、“黑保大神”,并把士老司(巫师)、土医奉为尊敬的人。

多数小孩在三至九岁的时候都请土老司“渡关”、“还愿”、“托帛”、“泼水犯”,如果成年长期生病,请郎中治疗不愈,就请土老司祛邪,土老司身穿法衣,手执宝剑,为病人“赶鬼”,还要“上刀山”(把罐头烧红),“摸油锅”(把油在锅里烧开),最后是“砍草人”、“扛马脚”(马脚抬着神飞天坎、溪坎)等。

土家的禁忌较多,如:过年吃年饭不能喝汤,年初一不准向外泼水,不能扫地,不能向外倒垃圾。

早饭前不能说龙、蛇、虎、猴,早晨听见乌鸦叫是不吉利。

进主人的屋不能脚踩撑架鼎(土家多在火坑用鼎罐煮饭吃),借水桶不能送空水桶,或挑担水,或在门外改双手提空桶送进厨房,借药罐不能送,只能主人去取。

买药不能背,只能提在手里,嫁出去的女回娘家不能夫妻同房,妇女坐月后,母亲去陪女同房,三十天时,母女一起回娘家坐十八天,才能回婆家。

寡妇不能引新娘入洞房等。

《六月六日——覃垕忌日》:茅冈土家族确信六月六日是覃垕被朱元璋的大将周德兴利用朱思济(覃垕的女婿)把覃垕从千山万峒中骗出来抓去杀害的,其时间按《明实录》记载的几件大事可以推断:明洪武五年(1372)四月长江大水,汤和入川大军在三峡被阻隔不能入川,便派曹良臣等约六万人增援周德兴围攻覃垕起义军,七月西上行军,六月六日覃垕牺牲时间是真实的。

茅冈土家族纪念覃垕的方式,这一天不晒衣,不晒书,以表示对覃垕的哀思,同时举行大的群众集会,“跳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司舞”、“气功”、“武术”表演等。

“卫所区”的土家人,这天都晒皮袄、棉衣、字画。

附会意思是免得蛀虫蛀坏覃垕偶像。

(传说朱元璋杀害覃垕后,天昏地暗,闪电雷霆,朱元璋传圣旨扎成覃垕偶像,让他世世代代坐“位”七天。


《过赶年》:茅冈土家族是腊月,月小二十八、月大是二十九日下半夜,最迟天亮以前吃完年饭,这叫做“过赶年”。

意思是土家族常被外族突然袭击,以防三十外族袭击,故提前一天过年。

过赶年延至今天,只是一种传统从俗而已。

《赶仗》:茅冈土家人,一到冬天,很多男人,身背火枪,领着猎狗,去大山中“赶仗”(狩猎),一旦打得野兽,实行一种特殊分配方法,即至将死兽双脚捆绑好为止,所有到场的人平均分得一份,山中野物,见者有份,枪手则分得兽头。

这种分配方法现在仍然在实行。

《打白工》:茅冈土家人,凡是私人建房、挑新田、开新塘、嫁女、结婚、老人丧事等,一律实行“打白工”,帮工者只在主人家吃饭,不取任何费用,不计任何报酬,不管五天十天都一样。

尤其是丧事,不用主人邀请,同村同寨的乡邻会自动前往帮忙,不计任何报酬。

《婚俗特异》:茅冈土家人除了同姓不通婚以外,还有庹田二姓,覃秦二姓互不通婚。

据说庹田、覃秦在大庸原来都是一姓,在历史上为了逃避“族灭”之灾,才由田、覃改庹、秦。

截止目前,庹田、覃秦基本仍不开亲。

婚姻嫁娶礼仪:茅冈土家族的男女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娘之言,部分也有男女对唱山歌恋爱,但结婚都必须遵照繁琐的礼仪,如经双方父母同意后,要经过“订八字”、求婚、送上头礼、出嫁、迎亲、拜天地、拜父母、闹房等等。

闺女出嫁,家族陪以嫁妆,如:被、棉套、衣物等,闺女要在出嫁一月时间对长辈哭嫁,一直哭到嫁为止。

男方到女方娶亲,女方族人在大门外拦门(摆两条长凳),男女双方的“迎亲”和“来亲”进行对话,答对了才敞开大门,让大轿进门,否则不准进门,如果两家新娘大轿在路上相遇,双方要停轿,新娘互换小手帕,然后各走一边通行。

新娘进屋拜天地时,男双方亲不能当面在堂前,而是避在屋后(防止新郎新娘拜天地时,外族突然袭击)。

新娘入洞房要“抢房”(看谁先进房今后就是主人),给新娘新郎送的“交杯茶”,双方都不能喝,只是接好放下。

女子哭嫁,有的从婚前半月开始,有的从“上头”后开始。

《大丧夜唱丧歌》:茅冈土家人的老父老母去世后,举行“大丧夜”追悼活动,入夜近亲进邻的男女,都来点香扣头,哭诉一阵,同时打“围鼓”、吹“唢呐”。

半夜以后,一些人就绕殡而行唱“丧歌”,直到天明,子女直接亲属都不能入睡,老母就唱“十月怀胎”、“二十四孝”、“目连寻母”等。

挽歌:父母一梦入黄梁,永离幽冥痛感伤,生我深恩愧未报,养身大德怎能忘,鹤声啼断层悉云锁,猿泪洒干恨雨扬,更有许多添愁处,檐前滴水情愈长。

安葬前要在灵前摆桌吃“分家饭”,给死者同样摆上一份。

《上梁》:土家族人把起新屋作为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

因此,起屋时除选好屋场和设计好房屋试样外,把立架上梁作为根本吉兆,主人对此特别重视。

上梁分选梁树;做梁画梁;吉日良辰上梁(即立屋当天)。

上梁由主管木匠和请当地一位贤人进行赞梁,一问一答,如问:主梁主梁,生在何方,长在何地,何人见它长长?何人拖斧砍树?何人来把尺量?答:主梁主梁,生在峨眉山上,长在九龙头上,张郎拖斧砍树,鲁班来把尺量……开始上梁,二人又唱:乙: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屋去,要为主东赞主梁。

甲:手端茶盘四四方,张郎造就鲁班装,四角造起龙凤样,金漆盘子摆中央,手攀梯子把梯上,满堂宾客喜洋洋。

乙-:上一步,一步高升,天官赐福金满堂;甲:上二步,二步成祥,永保主东出贤良,万代富贵金满仓;乙:上三步,中三元,刘备关张访大贤,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下高岗。

……上十步,十美十全,张郎鲁班下凡间,修起高楼和大厦,主东富贵万万年。

二人上至屋脊梁时,赞者喜气洋洋赞道:鸽子翻坐梁头,恭喜主东楼上楼,自从今日
上梁后,衣食住行样样有。

另一人赞道:坐梁头观四方,主东住的好屋场,前面八步朝阳水,后面八步水朝阳。

两人各坐一头边饮酒边赞一阵后,开始抛粑粑。

首先是给主人做的两个大粑粑,赞梁者问主人要富,是要贵?主人答富贵都要。

于是赞者将粑粑抛给主人,主人在下面用宽布接着。

然后赞者将若干小粑粑往人群中抛,大家故意争着抢粑粑闹着玩。

接着就是亲友用各色布挂在梁上,表示祝贺,谓之“搭梁”,此时鞭炮齐鸣,山乡一派沸腾。

《岩墓葬》:从前茅冈土家人曾实行“岩墓葬”,就是茅冈的七年寨西南的悬崖上还有岩墓葬遗址,青安、罗塔也有发现。

《土民的住房》:土民的住房都很简陋,多系低矮的茅棚草舍,少数土官拥有土砖木柱瓦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