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对词境的开拓

合集下载

试述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

试述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

试述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辛弃疾在词体解放和词境开拓方面的贡献。

(完整版)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完整版)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并称为“苏辛”。

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
1. 苏、辛词风都有着气势清雄、纵横挥洒的豪迈风格。

2. 苏、辛词都对词体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开拓词境。

苏轼神手初试著豪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辛弃疾继承并将豪放词推至宋词顶峰。

3. 苏、辛词都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共同情感。

4.辛弃疾的豪放词是对苏轼豪放词的继承和发展
二、苏、辛的豪放词的不同之处
1. 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则“以文为词”。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辛弃疾"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

2. 苏轼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程度不同。

3.词风上,东坡旷达,稼轩悲愤。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评语「稼轩词豪,东坡词旷」
4.苏词语言自然流畅清新;辛词大量用典,略显晦涩。

5.苏轼的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放”,即他的豪放词在思想情感上比较超脱,能想得开,不为自身的不如意所烦,不被官场的黑暗所累。

辛弃疾的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豪”,也就是说他的豪放词在思想情感上比较执着,自始至终都充溢着他心系天下兴亡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心中始终坚守着收复国土的夙愿。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表达对人间功名富贵的态度,抒发自已空有雄心壮志而无人赏识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辛弃疾宋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减。

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注释】①作于绍熙元年或二年(1190或1191),时稼轩赋闲带湖。

和东坡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唱和。

和东坡韵而自抒怀抱。

上片虽视功名如寄,却深含壮志不酬之愤。

下片黄菊寒梅之喻,既自沉落寞,又寄厚望于志士和未来。

以下承上片浩歌馀绪,婉陈心曲:忧国愤世,但前途渺茫,惟作冲冠之怒而已。

结韵孤星残月忆故人,情景倍觉凄怆悲凉。

②“倘来”两句: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

轩冕,代指功名。

倘来轩冕,用《庄子》语意:“轩冕在身,非性命也。

物之倘来,寄者也。

”意谓功名非人立身之根本,倘然一旦来到,也不过是寄身之物。

③“旧日”两句:往昔愁如重城万里,而今风月竟然也避我不见,使我无法解愁释忧。

坚壁:本意坚守壁垒,不与敌方决战。

这里有躲藏之意。

④“药笼”三句:志在建功立业,不想出身微贱,致使白发无成。

药笼功名:功名在药笼中。

《旧唐书·元行冲传》载:元行冲对狄仁杰说:治理国家,必须储备各种人才,犹如治病需要各味药物,我愿作药物中的最后一味。

狄仁杰笑曰:“君正在吾药笼中,何可一日无也。

”辛词借用狄语,谓生平志在建功立业。

酒垆身世:汉代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居蜀时,曾当垆卖酒。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卜算子·漫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语言艺术的功力。

小编整理了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漫兴》原文: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卜算子·漫兴》翻译: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战斗中夺得匈奴的战马。

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这多么不像话!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

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卜算子·漫兴》赏析: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

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

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

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

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

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犹胜。

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

作者从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在辛词中,他也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

他谴责朝廷当局的苟且偷生;更直接讽刺宋光宗迫使自己投闲退隐:“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小重山·与客泛西湖》)在名篇《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3、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二、辛词的艺术成就1、意象的转换2、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3、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后),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

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

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

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

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李清照诗词的各个时期:1、少女烂漫情怀的表露2、闺中寂寞情绪的表达3、夫妻款款深情的体现4、婚后离情别思的抒发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分析“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前两句与下文的“任”遥应,只是“慵”的表现。

第三句点出“慵”;1至5句皆写“慵”: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上帘钩,无心欣赏,五慵也。

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致其极也。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论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自南宋以来,对辛弃疾的研究就愈来愈热,一般说来,南宋时期比较繁荣,元明时期衰落但没有废除,清代以后开始复兴,现代研究比较重视,1949年以后就更为广泛和深入,对辛弃疾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纯粹地从文学审美上分析其词的艺术性,二是透过人品分析词品,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旨在探讨辛词对意境的开拓,辛词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辛词对农村田园生活情趣的开拓三个角度解读作者对词境开拓的具体表现与特定意义。

一、辛词对词的意境的开拓(一)雄浑豪放的词风雄浑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雄浑豪放,上阕通过追忆古代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隋;下阕借古抒情,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境遇,体现了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辛弃疾雄浑豪放的主导风格也可以从辛弃疾词的内容表现出来,如“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的胸怀和才气,“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等。

在这些例子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不管是描写人物还是事物,也不管是描写饮酒还是作诗,辛弃疾常常是写得那样雄浑豪放,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震撼。

另外,还有一些被辛弃疾注明为“效花间体”“效介庵体”等,都有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和“转益多师”的意味,所以说辛弃疾的词以雄浑豪放为主导,风格也是多样的。

(二)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意境就是艺术创造的艺术境界,情和景往往是每首词表达艺术意境,抒发个人感情不可缺少的,但是空洞的抒发感情就不太好。

辛弃疾就喜欢借用多种方式烘托和渲染环境气氛,为人传颂不已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篇几乎全是写景:滚滚东流的江水,连绵不断的青山,“行不得也”的鹧鸪声——所有这些,都成了词人塑造自我形象的艺术手段。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全诗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腐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对词境的开拓
201133060144 刘晓丽
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形象 的展示
1.稼轩词表现英雄特色的原因
a.个人。他幼有大志,博览群书,且武艺高 强,有勇有谋。 中山大学安泰教授所评:“辛稼轩词,思 力沉猛,笔势纵横,气魄雄伟,境界恢扩, 每一下笔就有笼盖一切之概。此由其书卷 多,襟抱广,经历丰得来,绝非粗莽线率 者所能借口。”
2.英雄形象的塑造 在唐宋诗史上,如此大力描写英雄, 崇拜英雄,抒写英雄的个性精神,辛 弃疾可谓是第一人。
• 渴望着金戈铁马、横扫千军的生活。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渴望着“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的豪 情壮志。(《水调歌头》) 就是在他65岁高龄和长期被闲置的情况下, 还以战国时廉颇自喻,赞扬那种老当益壮, 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
因此,辛词从深广的社会忧患中,体现出 了个人的苦闷,把词境向人的心灵深处, 做了内部的扩展。
• 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 翠袖,揾英雄泪!
3.自我形象的展示
• 如“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念奴娇》),想象着自己少年时代执 戈横槊,气势豪迈,好诗好酒的个性。
• 之后在中年时,又写到自己成了“试弹忧 愤泪空垂”(《鹧鸪天》)的失意英雄。 • 最后的垂暮晚年,辛弃疾已是“头白齿牙 缺”(《水调歌头》)的一介衰翁。
辛词中所展示的自我形象,个性鲜明,生动 丰满,富有立体感。
四、辛弃疾的爱情词
词人以他富有哲理化的笔法,给我们开拓 了另一番境界世俗的爱情词来。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 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既有客观的实情在内,又能使读者在脑海 中浮现出一幅幅的诗人画面来,便具有了 变异性,阶段性的特点。
二、失意不平,愤慨难抒的人生 感悟及对心灵深处的内部的扩展
词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一个动荡的 社会,金兵的烧杀偻掠,南宋朝廷主和派 的软弱无能,使词人虽空有了一身报国志, 却始终无处抒发,只好把满腔的愤恨,都 投入到了诗词的创作中。
结语:辛弃疾的词汲取了婉约词的特长,拓展 了豪放词的技巧,以优美的词体形式写出了豪 迈奔放的感情。
在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 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方面而言,辛词都可以说 是空前绝后的。
谢谢大家!
三、对田园生活隐逸情趣词境的 拓展
• 在田园生活期间,词人为我们留下了最原 生态和淳朴天然的词作,在他大量的英雄 豪迈诗风中,这类的词颇显出一番“另类”
既有着清新自然的词风,又有着如同国画中 的“水墨风景画”那样,那么淡雅致远。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 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 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 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b.注重学习
吸取婉约词的特长,丰富豪放词的技巧, 以优美的词体形式,写豪迈奔放的感情。
学习苏东坡自不待兮;辛弃疾的胸襟,他 的豪放,他的颓放,有似于李太白;他的 用白话描写,引俗语入词,又受了白乐天 的影响。
C.家庭与社会 出生于沦陷区,祖父就对他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想把他培养为军事人才以收复失地, 辛弃疾的确也不负所望,军事才能卓绝。 见《美芹十论》。 正如其学生范开所写“一世之豪,以气节 自负,以功名自许,有将相之才,果何意 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