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马故事

合集下载

和动物有关的管理定律之分马定律

和动物有关的管理定律之分马定律

和动物有关的管理定律之分马定律经营管理02-21 1936前面讲的几个管理学定律都来源于国外,这次要介绍的管理定律可是正宗的国货,那就是“分马定律”。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

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智伯帮助解决难题。

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

9+6+2等于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伯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

在大部分的场合,我们都把它作为一则趣味数学题来提高和拓宽数学能力、应变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可其实这则小故事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管理、经营和人生方面的体会呢。

体会1 有舍才有得假如我们稍微变动一下故事中的人物,不是智伯牵来一匹马,而是儿子们自己牵来了一匹马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深刻体会到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在日常的工作中,懂得先期付出的人才会有未来更好的回报。

销售和经营人员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培养和客户的感情,也许最终能够做成一笔大单子。

在和大客户的初次交往中,通过降低利润甚至赔钱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赢得大客户的长期合作机会,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临时牺牲一匹马,牵回来更多的马,这才是智者的行为。

体会2 借力与助力有时候要做成一件事情,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有时候一个问题卡在某个环节得不到解决就是因为缺少某个或者某几个因素的支持,而所缺少的因素恰恰无法由自己提供,只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这个时候,善于借力就非常关键了。

现在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分包这些做法,都是借用供应商和其他分包商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其实质也是一种借力的精神体现。

当然在懂得借力的同时,也要懂得助力,也要学会成全别人。

分马

分马

分马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和准确地遣词用字。

2.学习郭全海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本篇节选自《暴风骤雨》的第二部,写了分马、换马两个事件,换马是分马的发展,两个事件紧密连贯。

分马,元茂屯三百来户都来参加,场面纷杂,人物众多;换马,则集中于解决一个问题。

本篇既写出了场面的热闹欢腾,又在众多人物中写了十来个人物,并在其中着重描写郭全海、老孙头这两个人物,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反映了分马给群众带来的欢喜,表现了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这个特点,培养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处理繁多材料,在纷杂场面中描写主要人物的能力。

本篇准确地遣词用字——特别是准确使用一些副词描写人物,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把关键语言表现力量的分析,统一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当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郭全海的高贵品质,培养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扣住关键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习作时准确地遣词用字的能力。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清结构层次,体会分马场面的热烈欢乐,分清主要、次要人物。

教学过程1.由开始教学小说单元,引出《分马》(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的第一段,大致了解《暴风骤雨》和课文前面的故事情节;参看注释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的身份,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拴:shuān骒:kè弦:xiān相中:xiāngzhòng 瞅;chǒu撵:niǎn(马)圈:juàn夭折:yāozhé趟(地):tāng抠:kōu驹:jū4.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

前一人读至“不又安上家了吗”。

要求读音准确。

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1)依据故事的发展,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为几层?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又安上家了吗”,写分马;第二部分,从“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到篇末,写换马。

一匹出色的马课文原文|分马课文原文范文.doc

一匹出色的马课文原文|分马课文原文范文.doc

【主持词大全】分马这篇课文有什么内容呢?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分马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分马课文原文分马周立波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

小户一家能摊一头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

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

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

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涌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都知道了。

就动手分吧。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

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郭全海说“现在分吧。

”说罢,跳下地来。

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第一号是赵大嫂子。

她站在人身后,摇摇左手说“咱家没有男劳力,白搭牲口;省下给人力足的人家好。

”老初和老孙头都劝她要一头,可是她说啥也不要。

第二名是郭全海。

郭全海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的,常常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

老孙头要他牵那匹青骒马,他就牵出来,拴在小学校的窗台旁的一根柱子上,回来再看别人分。

听到喊老初的时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边。

他早就想要一头牤子,寻思着今年粮食不够,牤子劲大,晚上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马,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

又寻思着,使牛翻地,就是不快,——过年再说吧。

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还没定弦。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

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匹瞎马。

”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

小马从来没有人骑过,在场子里乱跑,老孙头揪着它的剪得齐齐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瞎马?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货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猪馆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两半!”老孙头说“没啥,我老孙头赶了29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咱看见我老孙头摔过交呀?”小儿马狂蹦乱跳,两个后蹄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

阿凡提“分马”到底是谁之过?

阿凡提“分马”到底是谁之过?

么 同 样 的 问 题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会 得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即 对 于 数学 的本 质没有 深入 分析 。而在 《 中小 学数学 》2 0 1 2年
生用 解法 1无 之过 。 同时 ,在江 老师 引导 下 ,学 生把 题
中 的 图 意 看 作 要 分 完 ,所 以学 生 只 能 用 按 比 例 分 配 的 方 法 来 解 决 ,解 法 2也 没 有 错 。 2 . 阿 凡 提 有 过 吗 ?再 看 阿 凡 提 有 错 吗 ? 没 有 。 因 为 阿 凡提用古典 的 “ 借 马 分 马 ”之 方 法 来 解 决 这 一 问题 。 解法 3 : 阿 凡 提 自 己牵 来 一 匹 马 ,说 加 上 他 的 这 匹 马
者把 数学故 事 “ 阿 凡 提 分 马 ”安 排 在 《 比的应 用 》的 目 的 , 是 要 求 学 生 用 比 例 分 配 的方 法 解 决 问 题 , 同 时 让 学 生 明 白利 用 分 数 的 意 义 去 分 马 是 不 正 确 的 。 在 《 中小 学 数 学 》 2 0 1 1年 第 9期 上 江 瑞 华 老 师 写 了
生根 据 按 分 数 的 意 义和 按 比例 分 配的 方 法 来解 决 ,都 没 有错 。 阿凡提 用 “ 借 马分 马 ” 的 方 法
巧妙 地 解 决 ,也 无 过 。 老 人要 表 达 的 真 实 意 思 是 非 常 确 定 “ 要 分完” 。如 果要 说 “ 谁之过 ” . 应 该是 后 人 把 故 事 的原 意 曲解 了 ,这 种 曲解 的 实质是 要 判 断 问题 本 身是 有 限 问题 还 是 无 限 问
北 师 大 版 义 务 教材 六 年 级 上册 第 四单 元 《 比 的 认
几 个 问 题 ,值 得 再 次 探 讨 。

借马分马的故事其中的道理

借马分马的故事其中的道理

借马分马的故事其中的道理
摘要:
1.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2.借马分马的过程描述
3.故事中所体现的道理分析
4.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5.总结:借马分马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借马分马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讲的是一位聪明的主人如何巧妙地将自己的马借给邻居,又如何在分马的过程中让邻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neighbor 的目的。

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主人名叫阿凡提。

他有一匹强壮的马,邻居都知道这匹马的价值。

有一天,邻居来向阿凡提借马,阿凡提答应了。

他知道邻居会因为骑马的快感而忘记归还,于是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

阿凡提先将马借给邻居,邻居高兴地骑着马到处炫耀。

过了一段时间,阿凡提找到邻居说要分马。

邻居疑惑地看着阿凡提,心想:“这马明明是你的,为什么要分给我?”阿凡提解释道:“这匹马生了个小马,现在一共有两匹马,我们应该一人分一匹。

”邻居听后瞪大了眼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归还了借来的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邻居的错误,我们不能直接指责,而要巧妙地运用智慧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处
理人际关系,使彼此更加和谐相处。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朋友一直拖欠你的钱,你可以请他吃饭,然后在结账时说:“这次我请客,下次换你请。

”这样,你在不伤对方自尊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借马分马故事教会我们要善于用智慧去处理人际关系,让对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友谊,还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浅谈分马问题

浅谈分马问题

浅谈分马问题问题1: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

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个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

遗嘱上写着:“我把17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

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

不许杀马,不许流血。

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嘱。

”这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分马问题,这个问题中提到的马匹分配方法,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知道的,即三个儿子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借给他们一匹马,老人原有17匹马,加上智者借给的一匹马,一共18匹马。

于是三兄弟按照18匹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别得到了9匹、6匹和2匹马。

9+6+2=17(匹)。

还剩下一匹,是智者借给三兄弟的那匹马,还给智者,我们称这种分配方法为古典分配方法。

一古典分配方法的合理性。

看到这个分配方法,许多人都会存在两点疑问。

疑问之一:遗嘱所说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都是相对于17匹马来说的,并不是对18匹马来说的,因而智者把自己的一匹马借给三兄弟再按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配马匹,不符合遗嘱的原意。

实际上只要我们全面分析老人的遗嘱,就会明白智者的分配方法是符合遗嘱要求的。

老人的遗嘱包含三个要点,第一,把17匹马全部分给三个儿子;第二,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第三,不许杀马,不许流血。

老人自己家有17匹马,加上智者借给的一匹,一共十八匹马。

按18匹马的1/2, 1/3,1/9分给三个兄弟,三个兄弟所得的马匹数当然符合1/2∶1/3∶1/9的比例,符合遗嘱的第二条要求,而三个兄弟分别得到的9匹、6匹和2匹之和,恰好是老人的全部财产17匹马,符合上述第一条要求,又没让马流血符合遗嘱的第三条要求“不许杀马,不许流血。

”既然符合老人的三点要求,这就是正确的分配方法。

几千年来,人们都走入了一个相同的误区,即认为遗嘱所说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都是相对于17匹马来说的,只要撇开这个认识的限制,从全面整体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就会找出符合要求的分配方案,只要满足老人的三条要求,而不必细究具体的分配方法。

分马数学小故事

分马数学小故事

分马数学小故事
从前有个老汉,他有三个儿子。

老汉养了17匹马,那可都是好马呀。

有一天,老汉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想把这17匹马分给他的三个儿子。

他立下了遗嘱,老大呢,要分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呢,要分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呢,要分总数的九分之一。

这可把三个儿子给难住了,17匹马怎么分才能按照老爹的遗嘱来呢?要是按照常规的算法,17乘以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九分之一都得不到整数匹马啊。

这时候呀,有个邻居骑马经过,看到三个小伙子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停下来问怎么回事。

三个儿子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跟邻居说了。

邻居一听,笑了笑说:“这事儿简单。


他把自己骑的那匹马也牵进了马群里,这时候马群就变成了18匹马。

老大按照二分之一来分,18乘以二分之一等于9匹马,开开心心地把9匹马牵走了。

老二按照三分之一来分,18乘以三分之一等于6匹马,也满意地牵走了6匹马。

老三按照九分之一来分,18乘以九分之一等于2匹马,也顺利地牵走了2匹马。

这时候三个儿子一共牵走了9 + 6 + 2 = 17匹马,正好把老汉留下的17匹马分完了,邻居再把自己的那匹马牵走了。

三个儿子都对邻居佩服得五体投地,邻居笑着说:“这就是数学的奇妙之处啊,有时候换个思路,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

分马定律

分马定律

分马定律是一个数学原理,其来源是一个故事,故事是: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

17匹马的1/2是8匹半,但不能将马杀掉。

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智伯帮助解决难题。

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

9+6+2等于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伯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

这则故事所反映的深奥数学原理只能由数学家们去解释,但它包含的生活道理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马故事
有一位老人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
他在临终前对他的儿 子们说:“我已经写 好了遗嘱,我把马留 给你们,你们一定要 按我的要求去分。”
遗嘱:“我把十七匹马全留给三个儿子。 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 九分之一。不许流血,不许杀马“
17÷2=8.5
? 17÷3=5.6666…
不许杀马 不许流血
17÷9=888…
于是他们就去请教当地一位公认的智者。
我借给你们一匹马,去 按你们父亲的遗愿分吧!
答案: 老大取走一半(即9匹) 老二取走三分之一(即6匹) 老三取走九分之一(即2匹)。 最后剩下1匹还给智者
计算: 老大得:18×1/2=9 老二得:18×1/3=6 老三得:18×1/9=2
还给智者: 18-9-6-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