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修辞手法的句子
木兰诗修辞手法句子

木兰诗修辞手法句子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排比《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对偶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
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夸张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这里,对所述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
“十二卷”、“十二转”、“万里”、“百千强”都非实指,而是采取“虚言多数”的手法。
“十二卷”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以突出军情的紧急;“十二转”是说木兰战功卓著,官爵越升越高;“万里”是极言征程之远;“百千强”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飞”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延伸:《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
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木兰诗中的修辞

木兰诗中的修辞《木兰诗》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的修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中的修辞1修辞手法: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修辞手法: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修辞手法:顶真(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修辞手法: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手法: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修辞手法: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手法: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修辞手法: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修辞手法: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修辞手法: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中的修辞2《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木兰诗》的艺术美。
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
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
【摘抄】木兰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

【摘抄】木兰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木兰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有: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互文修辞手法简介】一、什么是互文,它有何特点?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正确理解语意。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语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其他句式,但极为少见。
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互文修辞现象?互文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二是在成语中的运用;三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在援例时主要以中学阶段学习的篇目为主,并辅之以少量课外的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文。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4)旦视而暮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杜牧(《阿房宫赋》)(9)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其中(1)(2)(3)句为初中所学篇目,此三例的互文理解依次是:(1)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2)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3)受任奉命于败军危难的时刻。
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也是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一首讴歌女权、仁慈与勇敢的抒情诗。
木兰诗用有声气、优雅精美的语言清晰地表现出木兰勇敢、坚韧、富有魄力的性格,唱出了木兰的感人故事。
木兰诗的修辞风格多元而丰富,包括许多有趣而唯美的修辞手法。
一、比兴木兰诗融入了许多精妙的比兴修辞手法,这种技巧可以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俊秀、动人。
木兰诗中,木兰比喻金甲像河水波澜,佩着宝杖,可以拣金莲:“拣金莲撒绣鞍,落魄如波澜沦。
”几件宝物之间,比得出木兰晶莹剔透的容貌:“金輕玉轻何比重,木兰貌更衬青紅。
”二、照应木兰诗采用了丰富的照应修辞手法,将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了有机的联系,木兰在洗衣乘舟时,在水中照应了自己的思绪:“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木兰发出的牵挂和心情,仿佛都藏在美丽的江湖之中,那流水、月光、鸟语等实物和心境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深情的故事。
三、夸张木兰诗也利用夸张的修辞方式,展示出木兰豪爽勇敢、坚毅不屈的气质。
木兰来到士兵帐下,勇敢面对千军万马:“下马擒虎须用牙,更须臂膊把虎挽。
”这里的木兰仿佛已经具备了武艺超群的能力,以舞剑弹棉,可以挽敌军的怒涛,这样的显然夸张的语言,可以让虚构的木兰拥有更多强大的气势。
四、象征木兰诗中充满了象征手法,表达出女子豪情壮志、冒险之风。
木兰在士兵帐下,一件件神奇之物,挡住了敌军的冲锋:“檀弓鼓瑟如能射,河水会穿石洼洞。
”这里的檀弓鼓瑟,犹如神器一般,抵御敌军,象征着木兰守护祖国的坚韧不拔。
总之,木兰诗用多元而丰富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木兰精彩的故事,在木兰诗中,无论是比兴、照应、夸张还是象征,都能够使得木兰的故事更有诗意、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讲述了一位英勇而有情怀的女子面对困境,坚持信念,从而改变命运和奇迹。
木兰诗互文有什么用

木兰诗互文有什么用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木兰诗互文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木兰诗互文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互文句子意思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木兰诗互文有什么用一、渲染气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兼用互文,否则直译出来,岂不笑话?天下哪有这样大的“超市”或“专卖店”?哪有这样东奔西走一处买一样的买主?本意不过是“从各处买回了从军所需要的物品”.为何如此“啰嗦”呢?这是通过排比和互文的综合运用,达到这样的效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急促跳荡的节奏;一种跃跃欲试的意态.表现“可汗大点兵”的军情紧急,渲染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而有序.二、塑造人物形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兼用互文,上下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的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捐躯沙场,有的胜利归来”.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突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分辨雌雄本是一目了然的事,但二兔上述的特征兼而有之,就很难区别了.这里暗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和男人一样驰骋疆场,巾帼不让须眉,表现了木兰的机智勇敢,照应了上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使这个传奇式的女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含蓄而富于浪漫色彩.三、刻画人物心理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单从字面上看是不合逻辑的,上下文互文互补而增义:“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时光流逝,景物依旧,此情此景,读者去品味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如果把“当窗”和“对镜”分开理解,显然不合女子梳妆的实情.“当窗理云鬓”应“对镜”,“ 对镜贴花黄”也要“当窗”.这里的互文手法如同“蒙太奇”一样变换镜头,表现了木兰脱下戎装的动作之迅速、麻利,渲染了她经过十年的军旅生涯,急切地想找回女儿家感觉的兴奋之情:镜中还会再现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纯洁可爱小姑娘吗?《木兰诗》中互文手法的运用,不仅词约意丰,详略得当,而且从叙事上跨越时空,加快了情节的推进,使行文富于节奏感,跌宕生姿,增强了表达效果.理解并掌握了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而完整的理解诗句的含义,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导读:《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延伸:《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
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木兰诗互文的修辞手法_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木兰诗互文的修辞手法_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诗句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按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就错了,这里用的正是互文的手法,四旬都各自省略了一部分内容,而只写出其中的一部分。
把四句合起来理解,那么就是“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而“东西南北市”正是“各处的市场”,“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就可省略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这四个句子可以合起来理解为在“各处的市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就准确地表达出木兰出征前到处购置必需品的忙乱场面,而如果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就很机械,同时也不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旬中的“开门”、“坐床”都是动作行为,但是木兰回家后不大可能只开东阁的门,只坐西阁的床,而是在这里形容木兰回到家后的兴奋的心情,把自己的房间都要打开看看,自己的所有的床都要坐坐,这样理解这两旬诗才合理,那么这两旬就应该这样整合;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我东阁西阁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同样,此句不能按字面来理解,需要重新组合后才符合旬义,即改成“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为什么呢?因为“当窗理云鬓”本身是说不通的,实际是镜子本来是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那么照镜子的时候正是面对窗户,为了诗句不重复,所以成了这样的句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的的特点就是把本来用一句话就可表达明白的内容分成两旬或几旬来表达,看似罗嗦,但是这种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歌当中,诗歌的语言比较特殊,要求句子整齐对称,避免重复,所以可能一首诗中会出现较多的互文手法,而互文的修辞效果也正体现在这里,那就是使得句子整齐对称,不会出现重复,同时也令人耐人寻味。
修辞手法1.比兴手法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修辞手法的句子
导读:木兰诗修辞手法的'句子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西市……(四句)
复沓
“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太长,懒得打了..) 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排比
"爷娘闻女来"六句 "东市买骏马"八句
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旦辞"四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对偶太多了..自己看着顺眼的几乎都是..)
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闻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 án〕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木兰诗修辞手法的句子】
1.木兰诗句子的修辞手法
2.木兰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
3.木兰诗中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4.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5.木兰诗的修辞手法整理
6.木兰诗的修辞手法
7.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
8.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
上文是关于木兰诗修辞手法的句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