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屋看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威廉 莫里斯的设计风格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风格
威廉莫里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他有感于1854年英国万国博览会展出之工业作品过于粗糙,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和受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最终引导他才走上了艺术与设计的道路。
通过对威廉莫里斯的了解,发现他的设计涉及多个领域。
他的设计强调服务对象为大众,提倡哥特式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因为他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了代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他多以植物无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表现。
他设计的书籍封面
强调版面的装饰性,大
多是精细而繁复的图
案,组合为一种密不通
风的肌理,版面上文字
与图案的色调对比节奏
把握的非常精妙,别具
特色。
在建筑的设计和
室内家具的设计中,追
求结构简单,风格纯真
质朴,在装饰上,推崇
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
他把装饰凝聚到了壁
纸、地毯、和玻璃等装饰上,甚至在室内设计中把绘画也作为装饰的一部分进行整体的考虑。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红屋

1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莫里斯的简介、思想和主要 成就
1859 年至 1910 年在英国掀起了一场著名的运动, 工艺美术 运动。 1888 年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会,所以这场运动油然而 生。 这次运动之所以应时代而生,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大批产品 批量生产,而且之前的维多利亚风格,在设计建筑等方面时,把多 种风格混合在一起, 及其繁复与奢华, 为了追求艺术与技术的统 一,就掀起了这场设计改良运动,主要成员是莫里斯,察尔斯·马金 托什、沃塞和拉菲尔前派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工艺美术史[M].田自秉著 东方出版中心,1990 (2)设计艺术概论[M].李砚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3)世界现代设计史[M].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法]J·德比奇等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M].海南出版社
莫里斯不光设计了红屋,整个红屋的内部装潢,纹样,窗帘。。 桌椅。 都是莫里斯自己设计的,对现代室内追求田园,追求简约的 风格样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他将城市化的图案与 自然的取于生活的东西融合起来,将装饰与功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 行”,自己设计产品并自己生产,供大众服务。
运动的产生及背景,威廉莫里斯的简介,思想和成就。 第二部分,莫
里斯和红屋。 分别从红屋的由来,红屋的设计特点,及对现代室内
外设计的影响等。 第三部分,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红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5-0280-01
作者简介:牛优雅,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 280 . 文学界
格相像。 红屋建成后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莫里斯也因此很出名,莫里
威廉莫里斯红屋对你专业学习的影响和启发

威廉莫里斯红屋对你专业学习的影响和启发
他是“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英国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是真正实现xx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xx前派的主要成员,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他认为,艺术的范围应该是宽泛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绘画与雕刻,,同时他认为艺术设计的主要部分或者说功能应该是实用艺术。
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贴近平民的生活,走下圣坛,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实用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美的艺术,否则,如果艺术设计只是飘忽云端,只是供少数人使用,那么这种艺术虽然不能说是不美的,但是起码可以说这种艺术是片面的,并不是最美的艺术。
他在晚年撰写的小艺术中提到:“我没有办法区分大艺术与小艺术,这种区分对艺术并无好处因为一旦如此区分,小艺术就变成无价值的机械的和没有理智的东西,失去对流行风格或强制性改革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小艺术的帮助,大艺术也就失去成为大众化艺术的价值,而成为毫无意义的附属品或有钱人的玩物了。
”艺术应该是人们每天都接触的到的,并用它来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这种艺术的创意和联想来源于人类本能的对美的追求。
这种艺术既可以满足人类的创造天赋,同时又能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这些想法有利于启发我对当代设计方法论的思考。
让我们打破主观观念的束缚,了解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以辩证、相对、变化的观念思考问题。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
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改革运动。
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
虽然该运动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而且具有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
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弊病。
从这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作为该运动的领袖人物,莫里斯也就被后人尊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莫里斯早年学习过哲学、神学、建筑与绘画,而后由于强烈不满设计领域复古思潮、庸俗美学的大行其道以及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滥用,而转向各类日用品的设计。
1861年,他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设计、生产、销售装设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的家具、织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产品。
在设计思想领域,莫里斯继承了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张从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审视设计问题。
首先,他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认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反对在观赏性的“高等艺术”与实用性的“次等艺术”间强调分高下;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因为他认为,这种分离既妨碍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他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希望通过设计的改革,美的教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而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又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哥特式风格的过度崇拜。
威廉·莫里斯设计分析

威廉·莫里斯设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威廉·莫里斯: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廉·莫里斯,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与领导者。
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莫里斯的建筑代表作红屋红屋是英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作品,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设计作品及思想:由于莫里斯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
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
他亲自设计壁毯、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
例如莫里斯公司出产的纺织品《草莓小偷》:《草莓小偷》拟用于窗帘和家具的罩子,其图案源自出没于设计师乡间住宅的鸫鸟,它们时常溜进厨房里偷草莓吃。
在夹缬的基础上改进工艺,首次在蓝色或白色基底加印上茜素红和木犀草黄色,颜色还原极佳,细节丰富,令莫里斯十分满意。
尽管价格高昂,但是市场反响十分热烈,是莫里斯公司最知名的装饰布料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拉斯金一样,莫里斯认为产品的问题是与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莫里斯并不像拉斯金那样害怕和厌恶机器,他认为劳动分工割裂了工作的一致性,因而造成了不负责任的装饰。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红屋

红屋的室内设计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
地毯、壁纸、窗帘、帷幔、家具、餐具、 灯具的设计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大多是向自然学习,其 中的地毯等的花纹设计都是一些花、草、 鸟、树木等元素。 威廉的设计向哥特式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而在现代,威廉所设计的又得到了发展, 与现代设计风格想融合,变得简洁、优美。
也正是他这种反叛思想,在韦伯想要给房子墙面 粉饰时遭到阻止。直接就把红墙露在外面。这就 是艺术史上至今依然赫赫有名的“红屋”。整个 红屋完全没有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从背面规划, 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的考虑;同时整个建筑的 内部结构完全展示出来了,建筑与环境达到完美 的结合与统一。与此同时,他们在设计屋子里的 炉壁时,甚至将各种风格混在一起。莫里斯还动 手设计了家具及壁纸,窗帘,帷幔的图案,并且 由莫里斯的妻子珍妮亲手刺绣完成,风格上都追 求哥特式的统一。
3、莫里斯的艺术设计改革思想和艺术设计 美学理论
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工艺术,反对大机器生产。 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认为哥特式的手 工艺是纯真的,豪无造作的 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 主张艺术设计面向大众,面向劳动人民, 具有教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 倾向。 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设计事务所
10红屋建筑外观的特点红屋结构的不对称拒绝粉饰墙面从背面规划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的考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
第一节、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2、威廉.莫里斯的简介 3、威廉的思想和成就
第二节、莫里斯和红屋
红屋建筑外观的特点
红屋结构的不对称 拒绝粉饰墙面 从背面规划,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的考 虑 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 设计住宅,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 的建筑特点。
威廉莫里斯的思想和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

1.威廉·莫里斯的思想和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答题资料)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
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拉斯金的思想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
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
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谁才是“红屋”真正的作者--“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作者探讨

谁才是“红屋”真正的作者--“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作者探讨戴竹君【摘要】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他的设计实践开始于“红屋”,作为其一生中唯一亲自设计建造的住宅,“红屋”的装饰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莫里斯对“红屋”倾注了心血,但红屋真正的设计者和建筑师却是好友韦伯。
文章结合笔者实地考察“红屋”的经历,从“红屋”的背景、历史、装饰风格、影响等方面对“红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红屋”的真正设计者进行了分析讨论。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红屋;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作者】戴竹君【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38威廉·莫里斯1834年3月24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从小家境殷实,受到了英国传统的良好教育。
1851年,年仅17岁的莫里斯到伦敦参观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时,就对丑陋的工业产品表现出极度厌恶,而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他后来的思想与设计实践。
两年以后,莫里斯进入牛津大学埃克赛特学院,通过朋友介绍,开始了解约翰·拉斯金①的思想主张,尤其是他对于哥特式风格的兴趣,这对莫里斯一生的设计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55年,莫里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以哥特风格建筑闻名的斯特里特事务所并在此结识了其一生的好友——建筑师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1831—1951),此后不久,通过他自己创办的《牛津与剑桥杂志》,莫里斯结识了拉斐尔前派②的艺术家罗塞蒂,并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建筑,转而开始绘画,这段绘画经历对莫里斯而言并不算成功,却因此结识了一位美丽的模特——简,两人不久后订婚,莫里斯开始筹备婚房,并且邀请韦伯参与新房的设计,他自己则将精力投入房屋室内装潢以及家具、墙纸等设计工作中,这座新房的建成被视为莫里斯生涯中的转折点,自此以后,莫里斯几乎完全放弃了绘画,开始全身心投入实用艺术的设计实践中,并和朋友们成立了设计公司,在商业上也取得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屋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威廉·莫里斯和他的朋友韦伯一起画草图并把房 子设计成造型结构处处开门并且强调不对称,刻意的把红色的砖体露在外 面,这样整个房屋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红色的建筑物,由此得名红屋。
整个红屋的设计没有采取常规的房屋建造的布局,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四)设计观念上,崇尚设计的自然和整体的设计观念 他主张实行以建筑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的设计 思想。艺术风格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威廉·莫里斯在设计自 己红屋的装修的时候就很重视自然的观念,外面没有进行其他的人为的修缮,内 部的装修上,也是采用一些自然的纹样和装饰材料。而整体的观念在他的红屋的 设计上面也体现了出来。对于一个建筑,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设计产品,即使它的 每个部分都用最好的设计和装饰,但这个建筑或产品不一定就是美的;但在照顾 整体的前提下去设计和装饰,即使是很朴素的,它也将是一件好的作品。莫里斯 在设计实践中也很注意这些,他的家具、墙纸、室内用具设计具备有协调统一的 风格。 三、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对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和对于现代设计的思 考 1.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对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起源于 19 世纪下半期的“工艺美术运动”,可以说是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 的最为直接的成果。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和奠基人。而 他的设计思想直接的引导了“工艺美术运动”产生和发展,工艺美术运动中,追 求自然纹样和哥特风格。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反维多利亚及其他 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讲究朴实诚恳;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 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和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威廉·莫里斯的思想直接构成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思
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图案。 最后,从整体上来看红屋的设计。红屋的整体设计朴素大方而且整体户型
采取造型结构不局限门和窗的设计,更有利于光线的采集和通风。这样的建筑在 当时来讲,不仅令人眼前一亮,还有很好的升值空间和价值空间。
2.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威廉·莫里斯是一位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并且拥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同时 也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试图用艺术来改变社 会的丑陋与堕落,,提升人们的素质和境界,他把实用艺术提高到“高尚艺术” 或“纯艺术”同等的地位, 并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切的活 动使他成为现代艺术史的先驱者之一。 莫里斯认为,艺术的范围应该是宽泛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绘画与雕刻,, 同时他认为艺术设计的主要部分或者说功能应该是实用艺术。艺术不应该是高高 在上的,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贴近平民的生活,走下圣坛,和人们的生活密切 相关,只有实用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美的艺术,否则,如果艺术设计只是飘 忽云端,只是供少数人使用,那么这种艺术虽然不能说是不美的,但是起码可以 说这种艺术是片面的,并不是最美的艺术。他在晚年撰写的小艺术中提到: “我 没有办法区分大艺术与小艺术,这种区分对艺术并无好处因为一旦如此区分,小 艺术就变成无价值的 机械的和没有理智的东西,失去对流行风格或强制性改革 的抵抗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小艺术的帮助,大艺术也就失去成为大众化艺 术的价值,而成为毫无意义的附属品或有钱人的玩物了。”艺术应该是人们每天 都接触的到的, 并用它来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这种艺术的创意和联想来源 于人类本能的对美的追求。这种艺术既可以满足人类的创造天赋, 同时又能丰富 人们的社会生活。威廉·莫里斯在设计中始终忠于自己的首要原则,即设计是为 了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活动。艺术不应是少数人独占的奢 侈品,而应是广大公众都能得到的实用的优秀的艺术。这种思想贯穿了莫里斯的 一生。 莫里斯的思想,大体上可以归纳如下:反对工业化生产;艺术为大多数人服 务;设计不应该是个人的劳动,应该是集体的活动;复兴手工艺劳动;采用中世 纪风格;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崇尚自然。他还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
(4)1851 年,在英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工业产品占据了博览会的半壁江 山,不论是水晶宫的设计还是展览会上展示的设计产品都显示出粗制滥造的特 点,令很多的设计师感到痛心疾首,甚至威廉·莫里斯在参观完博览会以后曾经 痛哭流涕,足以可以看出威廉·莫里斯对于工业产品的厌恶。另外,文艺复兴以 来形成的“高尚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差别已发展到相互对立的地步。
19 世纪下半期,工艺美术运动兴起,威廉莫里斯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 或者说直接的推动者,对于工艺美术运动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威廉 莫里斯自己设计的自己的婚房--红屋,也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时代经典,论文主 要从威廉莫里斯的红屋入手,从红屋的设计风格,设计背景之类的进行解析,进 一步的阐释出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及其对于时代的影响。
从房屋的背面入手进行设计,而房屋的正面反而成为了次要的布局。室内物 体的布置设计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达到了很好的和谐统一,红屋内所有的内 部装饰设计都是威廉莫里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亲自购买和动手设计布 置的。 首先,在室外看红屋的设计。在室外从建筑的角度看他追求简约、自然与环 境相适应的风格,而且不加粉饰不加涂料直接把红色砖体裸露在外面,很有自然 氛围,同时这种不加修饰的风格,达到了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标准。 其次,从红屋的内部设计来看。威廉·莫里斯不仅设计了红屋的建筑结构和 外部造型,而且整个红屋的内部装潢包括纹样、窗帘、桌椅等都是威廉·莫里斯 自己设计的,室内采用纯手工设计,花纹取自于自然纹样,达到了实用美观的效 果。红屋的室内装潢整体看上去美观、大方、实用、简约。红屋的这种设计思想 对现代室内追求田园和简约的风格样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红屋的设计过程中他 将程式化的图案与取于生活的东西有机的融合起来,使室内装潢中的装饰与功能 很好的结合起来,所设计的装饰纹样都采用自然元素作为装饰素材,围绕自然界 中的花鸟、卷草进行设计创作。与当时社会上弥漫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装饰纹样相 比,威廉·莫里斯设计的纹样师从自然,使人们在感官上远离了大机器生产的喧 嚣,给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方自然纯朴的心灵净土。 再者,威廉·莫里斯的设计还吸收了东方的设计风格。威廉·莫里斯除了吸 收欧洲中世纪自然主义的创作因素之外,还大量吸收了东方装饰艺术中的自然主 义情节诸如日本的浮士绘、漆艺、陶瓷、印刷物、家具等艺术作品上面装饰着的
2.红屋的设计开端 社会的巨变,激烈动荡的设计问题导致了威廉·莫里斯对于社会的深刻的思 考,他强烈抨击工业革命以来的机器的批量生产,认为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毫无 美感可言,他主张复兴中世纪的实用美,寻求自然美与设计的完美结合,他希望 可以通过产品的优美的设计来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品位。在他的言谈中, 他曾经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的原则:一、设计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
(3)设计师和艺术家对于大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持一种鄙视和仇视的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产品应该回归到中世纪的手工艺产品设计中去。如威廉·莫里斯曾 经参与的拉斐尔前派就是主张作品应该表现出优雅真实的风格,主张回溯到中世 纪的传统---手工艺传统,设计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当时的设计师面临着两个主 要的问题:一是装饰繁琐,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继续在社会的上层延续; 二是很多传统的知识分子设计师对于已经到来的工业社会感到惊恐甚至恐惧、仇 视。
(2)工业革命的发生,机器大生产的进行,打破了原始的自给自足的传统 的经济生产方式,封闭的、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末路,机器的批量生产 导致产品的数量突飞猛进,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导致产品的生产 出现了两种倾向:①大部分工业产品的外形简单粗糙,没有给人舒适的美的享受, 毫无设计感可言②产品的使用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社会的少数的上层贵族仍然 使用着手工艺人设计制造的精美的手工艺品,而普通的大众使用机器生产出来的 粗劣的工业产品。
(1)设计和制造开始分工,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开始成为一个独立 的行业。工业革命使用大机器进行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开始出现,产品的批量生 产成为机器时代的特点,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模一样,以前手工艺时代的工匠
们的个人的风格和技巧变得荡然无存。怎样在产品的生产中省时省工省材料成为 了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至于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人们抛到了脑后。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材料、新的能源、新的动力也被运用到 生产制造中,传统的材料如木头、铁等被优质的钢材及合金等金属替代。
用”的口号, 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限, 主张艺术家走入生活,艺术与技术 结合,创造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作品, 并吸收日本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 创出新的设计风格。
(一)反对工业化生产,重视传统手工艺 威廉·莫里斯对于工业化的大机器生产带有严重的厌恶和鄙视的倾向,他认 为,工业化的生产导致了设计者与生产者的分离,而生产者为了最大化产出和效 益,忽略了设计者最初的原始的设计理念,甚至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和追求效益的 最大化妨碍了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思维的创造性的发挥。 他试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的传统来消除工业生产造成的设计和制作相互 分离的局面。他认为,设计者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设计者还应该了解产品的制造 的过程,实现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完美的统一。在他看来,传统的哥特式的设计风 格比现在的工业时代的产品更适应于人的人性化的设计,他认为应该恢复到哥特 式的传统的风格。他认为,手工的东西往往能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也 更加的人性化。 (二) 强调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 莫里斯认为“艺术家应该走进生活,艺术应该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众所理 解和接受的作品”。只有功能性和审美性统一,才能设计的和谐统一。对于很多 东西来说,它的功能性与审美性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两者之间没有办法实现一 刀两断。如果一个东西,虽然很实用但是外表却特别的丑陋,使人一看到就没有 什么想使用的感觉,那么这个东西的设计就是不成功的,是缺乏艺术感的;反之, 如果一个东西华而不实,他除了使人赏心悦目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价值,那么对 于这个东西来说,他的存在价值就会减低很多。虽然现在有很多的东西,可能只 是具有欣赏的目的,但是相对于那些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功能的设计产品来 说,他的价值远远的大于那些仅是具有欣赏功能的设计产品。只有实现设计产品 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才能实现设计的和谐统一。 (三)设计不应该是个人的劳动,应该是集体的活动 莫里斯认为艺术、以及设计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和 设计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生活中的建筑空间设计,小到我们生活中使用 物品的一针一线,都涉及到设计这个概念,因为他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它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