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

合集下载

2019版考前三个月高考生物考前抢分必做 考前回扣保温练 保温措施2 案例3 含答案

2019版考前三个月高考生物考前抢分必做 考前回扣保温练 保温措施2 案例3 含答案

案例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9题
(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因是。

组。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生物-2020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三)

生物-2020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三)

目录/ contents6月27日生物的进化 (01)6月28日植物的激素调节 (13)6月29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0)6月30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48)6月27日生物的进化从命题侧重点来看,本考点主要集中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简介,自然选择学说的有关内容和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以及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的变化特点与相关的计算。

从高考命题思路上看,本考点与遗传变异及种群联系密切,常常利用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基因频率变化特点及相关计算,特别是对生物的适应性、新物种的形成进行分析。

还可能以小角度命制非选择题,以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1.掌握生物进化的理论(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①内容包括: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②物种形成过程的图解(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1)计算公式: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的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2)公式的应用①由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某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个体总数×2×100%伴X 染色体上X B 基因频率=X B X B 个体数×2+X B X b 个体数+X B X b个体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②由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使用条件:种群足够大、交配随机、无突变,无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某一基因的总数 该等位基因总数 ×100%基因频率 = 此基因纯合子频率 + 1/2杂合子频率例如:显性等位基因频率(A)= p,隐性等位基因频率(a)= q,则p+q=1。

有(p+q)2= 1,即有p2+ 2pq + q2=1;则显性纯合基因型频率(AA)= p2,杂合基因型频率(Aa)= 2pq;隐性纯合基因型频率(aa)=q2。

高考考前20天综合科目复习诀窍(理综)

高考考前20天综合科目复习诀窍(理综)

生物复习指导教师胡越平(福建师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边读书边做题重视实验设计最后20天的生物科复习,应当注意读书与习题相结合的复习方式。

读书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适当做题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做好两者结合训练,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备考建议]1.重点章节重点突破复习从近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高考检测以重点主干知识为主,注重能力测试,重点章节中的概念、原理、规律要牢固掌握,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意章节中的内在联系生物学科题量较少,但试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难度。

因此,题目中章节之间知识综合的可能性较大。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点做一些归纳总结,既便于学习过程的记忆,又能在考试过程中赢得宝贵的时间。

3.经常通读课文无论什么综合题,都能够在课本中找到出处。

间隔一段时间,要安排对课文进行通读梳理一遍,防止知识的回生,强化结论性语言和记忆。

高考不变的指导思想,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过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

后期复习,学生仍然要注重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知识点再逐一梳理清楚。

要强化结论性语言和记忆。

遇到新情景的试题,要善于把题目中的考点挖掘出来。

[复习重点]1.选择一些与实验有关的练习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准确提取题干信息,学会以参考课本实验为基础,从而设计实验方法步骤。

现有学生大部分能较好考虑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等,但不能过于机械化答题。

要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出发,分析这些原则的应用。

在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叙述中,要用严格规范的专业术语表达,多运用课本语言和善于利用题干语言,是解决表达能力的一个基本方法。

2.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

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能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3.对以往做过的题目适当回顾,特别是错题和难题,后期练习要排除过于简单、过于冷僻、难度过高的题目。

高考生物冲刺技巧方法

高考生物冲刺技巧方法

高考生物冲刺技巧方法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

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生物冲刺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注重基础概念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

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

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

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

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分类构建体系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

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

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

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 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

2019高考生物考前冲刺

2019高考生物考前冲刺

生物考前预测篇【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 (1)【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 (5)考前技能篇【考前技能篇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1)【考前技能篇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5)考前警示篇【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 (21)【考前警示篇2】—遗传与进化部分易错点 (24)【考前警示篇3】—稳态与环境部分易错点 (29)【考前警示篇4】—2018年高考生物选修命题趋势分析 (36)考前注意篇【考前注意篇1】—高考冲刺需要有正常心态 (51)【考前注意篇2】—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54)考场技巧篇【考场技巧篇1】做好技术准备,决胜高考考场 (58)【考场技巧篇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61)考后心理篇【考后心理篇】七种方法可以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 (63)【考后提醒篇】高考结束适当娱乐可以放松不可放纵 (63)【考前预测篇】【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农作物种植中主要施加氮肥、磷肥、钾肥,因此植物生长发育中可以不需要B等微量元素B.H1N1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C.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D.常吸入汽车尾气,可能在体内积累Pb等元素,因此Pb是人体需要的【答案】B【解析】N、P、K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只是需要的量少,A 项错误;组成H1N1病毒和桃树的共有化合物有核酸和蛋白质,因此共有的元素有C、H、O、N、P,B项正确;人体细胞鲜重中O元素含量最多,C项错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体不需要的元素也可能会进入生物体内,D项错误。

2.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分析图解可知,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项正确;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B项正确;乙图中胞吞和胞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错误;主动运输、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2019年高考冲刺:高考理综最后20天复习技巧

2019年高考冲刺:高考理综最后20天复习技巧

2019年高考冲刺:高考理综最后20天复习技巧生物学科1.生物背诵的东西多,但应注重对概念的深度理解,知其不过知其所以然,纯粹的死记硬背是难以得高分的,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寻找记忆规律。

2.注重课本图表、图解信息,并懂得灵活转化各类图表信息。

历年高考生物选择必有图表信息题,而课本的图表、图解是命题者很好的命题材料。

所以把课本的图解看细看透,懂得融会贯通,灵活转化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3.应将多板块知识链接、并构起来,着重思考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提升自身的“信息迁移水平”,以提升自己对综合信息题的解题水平。

4.后期题目量不能太大,做到精选、精讲。

精选是指严格依据考纲要求来选题,做到“不偏”、“不怪”、“不多”、“不要太难”。

而且要规范答题。

物理学科1.查缺补漏,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复习顺序是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热学等模块,要做到书越读越薄,做题应有针对性,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适当拔高。

2.做题不盲目,要以历年真题为主,保持对知识的熟悉水准,反复记忆,避免临场遗忘,以适度的题量保持做题的手感,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

3.增强独立审题训练,纠正题目靠老师点拨的习惯。

很多高三学生看到题目,就匆忙实行答题,做不下去了,再去找条件。

有一个解题口诀总结得好——“题意读三遍,题图画旁边;已知未知都标上,状态过程动画现;受力运动都分清,隐含临界是关键;选择规律分步求,换行书写诗一般;文字公式都要有,规范清楚并不慢;解出结果回头望,总结反思成习惯”。

4.热点要多注重,如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

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

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实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

化学学科1.参考“高考题”,研究题型特点。

选择题部分考点主要有:化学与生活、必考有机、实验基础、元素转化、电解质、电化学、图表分析,还有NA考查、周期表与周期律;非选择题部分主要有:原子结构、氧化还原、热化学、化学平衡、实验基础等。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复习技能提升备考策略:易错题难题及经验分享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复习技能提升备考策略:易错题难题及经验分享

[答案] 大于 92
2.审题读题时关注题干的信息和基础知识的整合 在无碘的水中用无碘食物饲养蝌蚪,最可能的结 果是( )
A.蝌蚪不能发育成蛙 B.蝌蚪发育成甲状腺肿大的蛙 C.蝌蚪发育成正常的蛙 D.蝌蚪立即死亡
[解析]
题干信息“无碘的水中用无碘食物”联想到的基础
知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 育的功能。因此在无碘的水中用无碘食物饲养蝌蚪不能完成发 育,选 A。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
[解析]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 A、B 是含有图我们又能看出 A、B 讨论 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能够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 能倒过来运输,联想:a、b 含有等量的生长素,c 不含有生长素。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 C、D 具有胚芽鞘尖端,联想:胚芽鞘尖端能 够产生生长素并且尖端能够感受光的刺激;从图我们可以看出 C 图胚芽鞘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分成左右两部分,使尖端产生的 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联想:d、e 含有等量的生长素;D 图胚芽
题干 “ 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 使我们联想 到: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物质的分泌等生理过程和体液免疫 过程的各种细胞和某些细胞产生的物质。 2.读图获取关键信息联想基础知识 从图我们可看出:a、b、c 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的,并且 a 是在胸腺中成熟,b、c 都成熟于骨髓。联想:a 一定 是 T 细胞。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c 可以增殖分化形成 d、e。联想:c 一 定是 B 细胞,那么 b 一定是吞噬细胞。
响。题干信息“蔬菜、水果、贮存、保鲜”。我们知道降低植物 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就能达到蔬菜与水果 储存保鲜的目的。生活生产实际中可通过低温、低氧、干燥等手 段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但是干燥不能保鲜,因此要保持一定 的湿度,选 B。

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方略三临考抢分技巧(含解析)

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方略三临考抢分技巧(含解析)

方略三临考抢分技巧一、进场前后准备1.进入角色考前调整,养精蓄锐:考生在考前一两周应逐渐放松,并进行生物钟的调整,将作息时间的安排与高考时间同步,这样才能保证在正式考试时,思维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并迅速达到高潮。

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学习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进行轻微活动,不做剧烈运动。

在学习之余,列出考试必备用具清单,如准考证、0.5 mm签字笔(两支)、2B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防晕止痛小药片、擦汗小毛巾等,还要熟悉一下考场细则。

熟悉考场,备份清单:考生一定要亲临考场,熟悉环境,没有家长或老师陪考的走读生还要选择来回最佳的路线,记下行走的时间,认准考点、卫生间和医疗室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消除考试时无谓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

临考当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并吃清淡的早餐,赴考出发前,按列好的清单带齐用具,尤其不要忘记带准考证、身份证和2B铅笔,同时要注意考试规定,能带的则带。

提前活动,进入角色:应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考点,一方面防止路上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让脑细胞开始简单的“生物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生物学”情境。

下面是一些供选择的建议:①清点所需用具是否齐全;②把一些必记重要知识点、图表“过过电影”,特别是一些你认为难记易忘的结论;③同学之间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2.摸清“题情”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试卷的时间里,考生心理都较紧张,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在意。

如果太紧张,不妨做做“考场镇静操”:先缓缓地吸气,想象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稍停顿,然后小腹回缩,想象着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

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1——”;第二次仍重复上述过程,默念“2——”。

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1分钟。

刚拿到试卷,要仔细听清楚监考员说话的内容。

此时思维还未进入状态,不要匆忙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反两面通览一遍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生长素的运输
①横向运输
a.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由①→②;b.重力引起生长素由③→④和⑤→⑥;
c.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⑦→⑧。
②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③非极性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的运输。
(3)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防止落花落果。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以NAA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试题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A错误;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浓度低于300 mg/L时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300 mg/L时会降低生根率,B错误;320mg/LNAA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不能用于生产,C错误;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400 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①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为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②曲线中的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③曲线中的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
④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m、2m,但促进生长作用相同。
1.(2018江苏卷·7)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考情分析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都是高频考点。试题常常结合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考对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功能及作用,很可能置于农业及林业的生产实践中,进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利用生长素的发现等一系列实验进行拓展与迁移,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或其他植物激素的感光部位、极性运输等是重要的考点,实验探究题是高考的热点。
【试题解析】由图示可知,用CTK处理比正常叶片中(用蒸馏水处理)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慢,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正确;而用CTK+ABA处理比用CT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快,说明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B正确;NADPH是光反应产物,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使水光解产生,ABA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于CTK组,光反应慢,形成NADPH的速率慢,C错误;ABA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下降快,说明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D正确。
3.(2017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参考答案】D
④AA′、BB′、CC′段依然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
(2)不同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①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②A点浓度之后,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仍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可以用此浓度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3)同一器官不同浓度下的作用分析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柱状图的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与对照组相比得出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随IAA浓度的变化规律。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③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分别代表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4.(2016浙江卷)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月30日今日心情: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纲考情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三年考题
2018江苏卷·7
IAA对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3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017江苏卷·13
以NAA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
2017海南卷·26
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较少,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正确;图中显示,100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要求考生通过正确分析单独使用CTK、ABA和共同使用CTK+ABA与对照组比较及相互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与对照组相比,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平均生根数先增加后减少,平均根长先增加后略有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