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

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

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 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

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数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1)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课时) (2)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千米的认识(1)(1课时) (5)千米的认识(2)(1课时) (6)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1课时) (7)列表法解决问题(1课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走一走、实际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体验1千米有多长。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课题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 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了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6分钟)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 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语文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 量验证。 3.组织交流语文书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 用什么来表示呢?是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 毫米。 4.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1.学生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 度。 2.动手操作比划。 3.交流测量结果。 4.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填一填。 1米=()厘米 100厘米=()米 9米=()厘米 400厘米=()米 5米=()厘米 答案:100 1 900 4 50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推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推理 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推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告诉老师都喜欢看什么动画片想知道老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吗今天,《熊出没》中的一位人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不过它很调皮,想让你们猜猜它是

谁,猜对了它才肯出来!赶紧来猜一猜吧! 猜猜谁来到了我们课堂? 熊二还在洞里睡觉…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快速点生作答。(学生给出多种回答) 师给出最后一个提示。(学生完全猜出神秘人物) 师:你们太棒了,就是熊大!(出示实物熊大) 揭晓谜底咯! 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 推理 小结:像刚才这样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中叫做推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简单的推理。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xx单位是多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书上第109-110页。例1的情境是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个各拿一本。已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问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教材引导学生将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已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将小红和语文连线,再由条件“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推理得到小丽拿的只能是品德与生活,再将小丽和品德与生活连线,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最后将小刚和数学连线。教材通过简单情境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能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思想开始从单纯走向复杂,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而在这一单元中教材有意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帮助逻辑思维的发展,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条理并且全面地思考并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能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借助连线法、表格法等方式整理信息,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合理推理的能力,渗透推理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基本的推理经验,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全面地思考和分析判断 教学难点:能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新设,激趣导入 1.情境导入 【出示】名侦探柯南的形象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吗?答对了,他就是名侦探柯南。你认为成为一个小侦探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预设:强大的推理判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

小学数学二年级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测量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周教学设计使用教师:周萍第四单元测量教学内容:测量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2.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发现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在估—估、量一量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4.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千米有多长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体验1dm的长度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课时:4课时铅笔有多长1课时1千米有多长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练习课1课时板书设计:铅笔有多长1分米=10厘米1dm=10cm1米=10分米1m=10dm1厘米=10毫米1cm=10mm课后反思: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通过让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

习,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并会用各种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所以对本单元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会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组1个皮尺,1个卷尺,一根木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启发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估测: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3.强调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从0刻度开始量起尺子不能打弯对准末尾刻度做记号)二、活动体验,寓教于乐选在木条上测量出一条1米长的一段1.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作好记号2.学生测量,老师指导3.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4.评价、奖励测量自己的鞋子、一柞的长度、身高、一步的长度等1.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测量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你还想测量什么?2.小组

小学数学《测量》教案

《测量》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解题指导1 解题指导2 1.教学内容: 测量:①借助测量工具深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②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有多长,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测量工具深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难点: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讨论活动,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手段的利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标:(1)指导学生对示例进行详细分析,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融入学生,引发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量过身高没?大家的身高是多少呢? 二、讲授新课 ⑴分别讲解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

2.⑵举例子,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千米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 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有多长,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 三、练习题: 1.填空。 (1)李叔叔骑自摩托车每分行600米,他5分能行()千米。(2)跑道每圈400米,2圈半是()米。小华跑了5圈是()千米。 (3)7千米=( )米600分米=()米 (4)南京长江桥全长约700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7()。 2.先估计,再测量图形的边长。(长方形40m m×20mm,三角形 20mm+30mm+40mm) 四、本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讲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规律小结: 1.借助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准确长度。 2.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或厘米作单位,长一些的物体可 以选择分米或米作单位。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一般用千米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文字、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强化符号意识,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借助文字、连线、表格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糖果在哪只手。 (1)“瞎”猜。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姓缪,大家可以叫我缪老师,那咱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点“见面礼”,它们就藏在这两个盒子里,猜猜是什么。 (学生乱猜)(“肯定”这个词你们觉得妥不妥?“可能”“应该”这个词用得真好!)(2)“犹豫”猜。 师:看来,不给一定的信息提示,同学们猜测得太盲目。那我给大家点提示:这两样东西分别是糖果和橡皮。谁来猜猜它们分别在哪个盒子里? 生:红色是糖果,蓝色是橡皮。 师:这是你的想法。 生:蓝色是橡皮,红色是糖果。 师:你的想法又不同了。 生:一个盒子里装着橡皮和糖果,另一个里面没有。 师:也有可能。刚才说了三种情况,但还是不能确定,怎么办? (3)“确定”猜。 师:再提示一下:红色盒子里不是橡皮。 生:红色盒子里是糖果,蓝色盒子里是橡皮。 师:恭喜你,猜对了,糖果和橡皮就送给你! 2.揭题。 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判断出来橡皮和糖果分别在哪个盒子里。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慢慢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板书: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 比本领 一、以图画激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朋友。(出示梅花鹿、金丝猴的图画) 生指认两个小动物的名称。 师:他们各有各的本领。那么,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呢? 生说出两个小动物的本领。 师出示词卡:爬树、跑。并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把这两个词卡分别贴到相应的动物下面。 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梅花鹿和金丝猴谁也不服气。他们正在举行一场比赛呢! 师板书课题:比本领 (以图画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生动,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听故事,并且和自己平时的朗读比一比,你认为磁带里读得怎么样?(放课文录音)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像磁带里读的一样,也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次,不会的小组一起讨论。 生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2.开展"摘果子"游戏,主动识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自由认字。生独立识字。 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离开座位去考考同学。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像梅花鹿和金丝猴一样,同学一起合作"摘果子"。黑板上的"大树"上有许多"果子",每个"果子"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词。谁摘到"果子"就要把后面的词语读出来。两、三个学生合作"摘果子"。 三、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师范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把课文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得最好。 现在,请三个同学分别当梅花鹿、金丝猴、大象伯伯把第一段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第一段。 生自由读 师:请一个同学把第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比赛前,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样想的?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

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嗨!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张老师 师:大家的声音真亲切!能和我打个招呼吗 生:张老师好! 师:个个都是这么有精神,真棒!大家,喜不喜欢玩游戏呢 生:喜欢 师:好,我们就来玩一个摸耳朵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摸一只耳朵 生摸 师:你摸的哪只耳朵你呢 生:我摸的左耳朵/我摸的右耳朵 师:有的摸左耳朵,有的摸右耳朵。好像都对!再来!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生分别摸对 师:不错,听的很认真!要加快速度咯!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摸的不是右耳,停!你摸的哪只耳朵 生:我摸的是左耳朵。 师:为什么不摸右耳朵 生:因为你说摸的不是右耳朵,就只能摸左耳朵了。 师:哎你怎么不摸左眼睛呀 生:因为这是摸耳朵的游戏呀! 师:对了,这是摸耳朵的游戏。人的耳朵只有几只 生:两只。 师:哦!人只有两只耳朵,摸的不是右耳就是左耳。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这个游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好吗 (二)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秋天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秋天”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暑期刚过,秋季刚开始,大自然呈现秋天的特点。这两篇主体课文通过描写秋天特有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秋天到》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几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火红的枫叶》通过叙述“我”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语文天地”通过读、背古诗《山行》,自读诗歌《露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可爱。通过如何想爸爸妈妈请求带自己去观察秋天的景物,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激发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语文天地”还安排了字、词、句方面的练习,指导学生抄写句子,认识字典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能力,知道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总重、热爱老师。 2、认字17个,写字15个,学习多音字“转”。 3、复习巩固几种常用偏旁,感知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 4、练习抄写句子,仿写例子说句子。 5、读背古诗《山行》,了解诗的意境。 6、独立阅读《露珠》,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7、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继续学习观察。 8、观察字典,认识字典,为学习部首查字法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一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重磅】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秋天到 教学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识要求: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 3、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难点:“转”“黄”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秋天景象的图片。 老师说:四季的脚步走得飞快。转眼间,秋天到了。板书课题:秋天到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3、把你读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理解秋天天气凉的特点。用换词法,把“凉”换成“冷”,让学生说说行不行,为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什么说“田野翻金浪?” ①请明白的同学帮助解释。 ②老师小结:九月的田野里,稻子熟了。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翻着金浪。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小结: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想象大雁飞行的动作和变换的队形,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性练习 1、练习对对子,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 (1)老师举例:天对风,凉对爽。 (2)老师出对子,学生抢答。 鱼虾对()枫叶对()肥对() 蟋蟀对()田野对()红对() 2、练习续编课文。 五、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在八月到十月。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师生评议。 二、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三、指导书写 转: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七笔“”过横中线后到竖中线自动折回。 黄:第六笔“”起笔在横中线上。 香:第三笔“”收笔在十字路口。“”“”应收笔到同一水平线上。 四、扩词练习 请学生充分练说。 五、作业:画一画秋天。 板书设计: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教学后记: 火红的枫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结合自身感受,体会作者情感。 2.进行说说练习。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数学下推理教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课,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运用数学中排除法的思想,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1.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会根据提示或信息,使用排除法进行判断,初步获得简单的推理经验。 2.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1.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能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本单元教材从常见的问题出发,对简单的推理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学生不一定是按最佳方案理解的。在这里,通过实际生活和活动让学生体会排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能饶有兴趣地学习。除了把握好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尽可能地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充实、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的思想和方法并可以实际应用。 1 简单的推理1课时 2 练习二十一1课时 简单的推理。(教材第109~110页)

1.通过形式多样的猜测活动,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儿会游戏吧,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好不好?小明妈妈的年龄可能是30岁,也可能是32岁。你猜是多少岁? 师:如果老师提示,小明妈妈的年龄大于31岁,你猜呢? 生:(齐)32岁。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共有两种可能,排除其中一种可能(30岁),就只能是另一个答案32岁了。 师:很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儿这样的游戏,看你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教学例1。 师:请看题,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例1) 生1:我们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进行排除。 生2:我们已经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剩下了数学和品德与生活;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只能是品德与生活这本书;剩下的最后一本数学书就是小刚拿了。 师: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要注意分析的条理性。看下一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1题) 生:从题中我们知道“笑笑是最轻的”,所以重5千克的是笑笑;又因为“乐乐比欢欢重”,9千克>7千克,所以重9千克的是乐乐,重7千克的是欢欢。 师:很好,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分析,这对于分析推理很重要。下面的题呢?你能解答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2题) 生:已经知道“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说明小冬是一班的,小雨只能是二班的。 【设计意图:由于有前面几次猜测作铺垫,学生基本上都有能力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问题,因此这个环节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例2)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测量长度_教案3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每组1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利用学生已有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去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师: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1: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

学生2: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学生3: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 学生4: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 (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1: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 学生2: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 学生3: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 学生: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点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自主发现与米有关的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使学生对米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米”这一单位的作用,较好地建立起米的表象。] 2.教学例题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 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 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黑板的长约3米,宽约1米。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 教师: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

推理游戏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推理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能进行含有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钱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对双胞胎兄弟,(出示课件)你能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也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但不确定。)。 那现在钱老师给大家一条线索,你能确定了吗?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说明理由:能用上“因为、、、所以、、、”连着说一说就更好了。 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根据老师给你的一条线索从刚开始乱猜到一步步推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出示课题并生齐读)。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小小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那就赶紧进入“柯南侦探营”吧! 1、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 师:首先进入柯南的基础训练。 出示:钱老师的两只手心里分别写着数字——8、9。我左手写的不是8 。师: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左手写着9; 生2:右手写着8。 师:能用上“因为…所以…”来陈述你的观点吗? 生1: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 师:有不一样的表述吗? 生2: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 师:说的真棒。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自己你判断?(教师边根据学生的表述边写相应的关联词)。 生1: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那么右手写的是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测量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 在实践活动中,领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回进行简略的单位换算 会得当选择长度单位 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6页1-2 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领会千米的含义 ⑵会选择得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请几位同学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发问习题 根据学生提的问习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回顾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学生报告 老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回顾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学生报告 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字母表示1000m=1km 学习例2 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老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分钟我跑100米,用()分钟,估计1000米用()分钟 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学生报告 课后记: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标:⑴会进行简略的换算

⑵会得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⑶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 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答复 小组讨论后报告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练习 对口令,选择适宜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习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习题,学生看标题要求和图,理解了标题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 ,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标:⑴让学生领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⑵会简略的单位换算 ⑶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 4567米呢? 二、新课 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步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三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目录 1.好习惯 10.动脑筋 不懂就问称象 字典大楼狮子和兔子 语文天地语文天地 2.妈妈 11.清清的水 妈妈的爱瀑布 儿子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语文天地语文天地 3.丁丁东东学识字(一) 4.植树 12.小英雄 植树的季节歌唱二小放牛郎 杨树之歌歌声 一片树叶江凡 语文天地语文天地 5.青青的山 13.快乐的生活 山寨雨后 美丽的武夷山一件好事 语文天地语文天地 6.讲信用 14.立志 我必须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小山羊和小灰兔女娲补天 语文天地语文天地 7.远行 15.夏天 早发白帝城迷人的夏天 南辕北辙看瓜 远行靠什么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认字表 8.体育世界写字表 9.丁丁东东学识字(二)

单元评价建议: 考核内容:22个生字 教学目标: 1. 会写20个生字,会认40个字。比较“己”和“已”两个字,区别多音字“转”和“行”读音 2. 能背诵《秋天到》和古诗《山行》。正确、流利地朗读《火红的枫叶》、《植物妈妈有办法》、以及 自渎课文《落叶》,理解课文内容。 3. 练习组字小魔术和词语搭配,学会叠词,体会叠词的作用。 4. 练习向家长提出要求,懂得能为家长着想,提出合理要求。 课时安排: 7~8课时 秋天到 (第一课时) 知识技能: 1. 学会书写7个生字,重点是“转”和“黄”的笔画;会认13个字。 2. 通过诗歌掌握秋天特点。 教学准备: 挂图

秋天到 (第2课时) 知识技能: 1. 指导朗读 2. 练习背诵 3. 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挂图

火红的枫叶 (第一课时) 知识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火红的枫叶 (第 2课时) 知识技能: 1. 指导朗读 2. 赏析诵读 3 . 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教案

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 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 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想请两名同学作老师的助手,一起合作完成。 这个游戏还有两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参加。 现在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拿的什么卡片? 请听老师的提示:1、他们手里拿的是两张动物卡片。 2、他们手里分别拿的是金丝猴和大熊猫。 3、A同学拿的不是大熊猫。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吗? 由刚才的活动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 请看大屏幕。 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小组一起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3、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思考的方法。 连线的方法。 表格法。 师适当评价,加分。 4、总结时求同引思 解决刚才的问题时,我们首先由什么条件确定了什么?再由什么条件确定什么?最后确定什么? 由此可见,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由这个条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也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最新测量教案

课题:教室有多长 集体备课吸收内化、求同存异理论依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 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 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 凝心进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 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 群心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49页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 果比较准确呢? 师生总结 智心荟萃(总结提炼,感受成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 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 们将继续研究。 匠心独运(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度。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测量工具数量 教 后 反 思 一审意见:合适组长签字:王定丽时间:2016.8.26 二审意见:同意组长签字:魏怀升、贺立进时间:2016.8.26 三审意见:组长签字: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