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合集下载

2.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及点评5

2.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及点评5

【推荐】《黔之驴》教学实录《黔之驴》课堂实录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一、导入: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

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

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生:【齐声】驴!师:哪里的驴?生:【齐声】黔,贵州!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

“黔”怎么读?生:【齐声】qián!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生:【齐声】读!师:对,首先要读。

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

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

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三、分析“驴”的形象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学生标画。

(完整word版)2019年《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

(完整word版)2019年《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

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学习文言文?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作者的感情。

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沉默、思考)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b5E2RGbCAP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师:是吗?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

师:那今义呢?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

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

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p1EanqFDPw 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师:理由是什么?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

DXDiTa9E3d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

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生:宫女(生齐答)。

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阿房之宫,其形可谓_________矣,其制可谓_________矣,宫中之女可谓_________矣,宫中之宝可谓_________矣,其费可谓_________矣,其奢可谓_________矣。

其亡亦可谓_________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_________矣。

RTCrpUDGiT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生:(默读课文、沉思)师:想好的请举手。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1、由“感动”入手切入话题简洁自然)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

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

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

(及时的鼓励)生:第六段,蹒跚。

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

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2、明确问题,直击重点内容)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

(不许看书,既是对看书专注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印象程度。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师:走路的动作呢?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3、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有更直接更鲜明的印象,如果此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呢?然后对比课文的描写呢?)屏显:父亲翻月台图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4、由对整件事的印象具体到词语的表达,逐渐深入理解和细化对“父爱”的感受。

)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生:是。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黄厚江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叙文的写作。

写好记叙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写出事物或事情的特别之处。

先请大家来看一位作家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黄厚江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中学 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奖杯背后的故事奖杯背后的故事r——"中国乳业年度牛人"获奖者风采 [J], 王兴文;王礞礞
2.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后面的故事——《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上) [J], 窦桂梅
3.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后面的故事——《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下) [J], 窦桂梅
4.照片背后的故事--《晋察冀三英雄》背后的传奇故事 [J], 李耿成
5.带着学生与作家一起讲故事——《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听课感言 [J], 张广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整理〗《《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黄厚江点评者:褚树荣教学理念:文言文应该教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教学目标解释:高中进新课改以后,课程理念、教材编制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变化。

作为一线老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新教材,我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语文教学来看,不但语体文教学碰到这样的问题,古诗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迫切。

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背诵积累和鉴赏感悟孰轻孰重?落实基础和创新拓展怎样才能彼此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串讲的关系如何处理?应该偏重于语言文字、文章体式等形式要素教学,还是注重民族传统、古代文化等内容要素的熏陶?文言文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传承经典?这些问题无论进入课改试验区与否,都可能是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

教学重难点解释:应该说,古诗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已经有行之有效的前人经验,但在新课改浪潮之中,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又要我们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所创新。

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这一课例,恰是继承与创新的良好示范。

教学过程的实录与随感:师:上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

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

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用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

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入题简洁,但包含了三层意思:一、不可能一一解决,是因为问题多,没有必要一个个解决,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这里隐去不说了,有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大凡一线老师都有同感,学生有时候碰到问题,是因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二、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指点了一种读书方法:看注解、察语境、做比较。

文言文的很多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典型性的问题,正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语文教学通讯2012.09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

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

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

生:在第 5 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

还有吗?生:不幸。

在第 3 段。

黄:很好。

不幸,在第3 段,而且不止一个。

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 2 段,“脑袋慢”。

黄:哦,“脑袋慢”。

这个词加了引号。

表示特定内涵。

大家说说这个“脑袋慢” 是什么意思?生:滞笨。

黄:“滞笨” ?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

第2 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

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

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

“不老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

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 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

”有两个词需要注意。

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

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

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

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他呀,特别爱帮助人。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小明看到了,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关切地问我:“疼不疼呀?”然后,他又带我去了医务室,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扶着我。

这就是小明,一个热心肠的同学。

再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的眼睛会说话。

要是谁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只要用眼睛一瞪,那个同学马上就会乖乖坐好认真听讲。

有一回,我偷偷在桌子下面玩橡皮,老师没有说话,只是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自己错啦,赶紧把橡皮收起来,认真听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是不是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清楚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怎么写出有趣的人物特点。

先来说说我的好朋友小花,她是个超级小吃货。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野餐,她带了满满一书包的零食。

刚到公园,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开始大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

”不一会儿,她面前就堆了一堆零食袋子。

还有我们的班长,他特别勇敢。

上次在操场上,有一只大虫子突然飞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上,大家都吓得尖叫起来。

班长勇敢地走过去,轻轻地把虫子拿下来,还安慰那个女同学不要害怕。

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就能发现身边人的特点,然后把他们写出来哟!《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同学们,今天来学学怎么把人物特点写好。

比如说我的爸爸,他是个足球迷。

每个周末,只要有足球比赛,他一定会守在电视机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大声喊着:“加油!射门!”那兴奋的样子,好像他自己就在球场上踢球一样。

还有我的邻居奶奶,她特别勤劳。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能看到她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给花浇水。

到了下午,又忙着做各种好吃的点心,送给邻居们品尝。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呀?多留意身边的人,就能写出他们的特点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一起看看怎么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特点。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亮亮老师《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兼评黄厚江老师的阅读生成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

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学习文言文?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的感情。

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沉默、思考)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师:是吗?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

师:那今义呢?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

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

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师:理由是什么?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

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

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生:宫女(生齐答)。

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

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生:(默读课文、沉思)师:想好的请举手。

生:(无人举手,依然在思考)师:这样吧,你们想好了哪一空就说哪一空,怎么样?生6:老师,我填前三空,第一空是壮,第二空是大,第三空是多,其他空我还没想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执教:黄厚江苏州中学高三(5)班2013年12月3日第六节录音整理:张瑛评点:蔡建泉师:有没有同学认识我没有太伤感了。

我看了半天,也一个都不认识。

不认识不影响我们上课。

这节课我们上作文课。

高考作文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不管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老师来说。

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走进高考的考场,准备写记叙文的举手。

(五六个学生举手)坚决不写记叙文的举手。

(也有部分学生举手)师:要不要写记叙文,这是高考作文必须面对的策略。

江苏有一个传言,就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写记叙文,你们听说过吗其实这句话不可信。

黄老师告诉你们两句话,每个省里面都是记叙文得高分,这是真的;但能不能反过来推断,记叙文就一定得高分不能。

这位同学坚决不写记叙文,我很支持你,但是有风险。

但一个理智的高三学生,应该练好三招:第一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第一选择写什么文体,但有的材料不一定适合你擅长的文体,所以三种文体都要会写,有一种文体写得特别好。

当然不管你的第一选择是不是记叙文,还是要把握记叙文的写作。

(板书“记叙文写作”)写得好的,争取拿高分;写不好的,特殊情况也能写得出来。

这是比较理智的态度。

(1以上为进入主题的前奏:首先是了解学情,看看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态度。

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一是让教师心中有数,二是为后面教学铺垫。

其次是从高考文体的智慧选择,辩证看待记叙文在高考复习中的意义,使学生学有动力,努力有方向。

)师:现在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写记叙文,你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指名第一桌的一位学生)生:审题。

师:审题以后干什么生:立意。

师:这是你们黄老师教你们的啊(学生笑)师:审题是不错的,但审题后怎么就凭空立意了呢立意是根据什么来立意呢一个题目的指向是很多的,如果看到一个题目,写记叙文,先去想立意,这就错了。

(指名第一桌另一位同学)你认为呢生:还是审题。

师:审了题,第二件事是什么生:我写记叙文的话要先想内容。

师:两个同学不同做法,一个先想立意,一个先想内容。

倾向于第一位同学的请举手(没人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他不一样,写记叙文不能先立意,记叙文的立意是生长在材料中的,所以第二位同学是对的,要先确定内容,内容也可以称作故事或事件。

如果写记叙文,看到题目就要拼命想内容。

大家知道中国有个作家叫莫言吧大家知道莫言获了个小奖是吧(学生笑)他获奖时发表的演说——生:讲故事的人。

师:对,这句话很重要,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如果你高考作文要写记叙文,必须把这句话默诵无数遍,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们要学会讲故事。

(2这一环节,显示了黄老师处理写作理论传授与写作实践之间关系的过人之处:他没有不分主次地去谈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而是抓住一点——写记叙文与写其他文体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点,让故事去打动人,让故事说明道理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确立正确的写作认识。

是主题先行,还是主题后生,这里没有必要展开,但是黄老师的主张已然隐含其中了。

)师: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能不能从生活里找到一个与材料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能不能(生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师:生活中是找不到一个与题目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的。

反过来,我们能不能把生活里的故事原样搬到作文里来呢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我们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恰当的、必要的加工,对故事进行加工是一个很丰富的内容。

今天只讨论一个问题,记叙文故事的展开(板书“记叙文故事的展开”)。

我们要加工一个生活中的原始故事,怎么加工展开呢(3黄老师这堂课上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至此正式展开了——如何加工生活,展开故事,写成一篇情节集中,有波澜曲折,能够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作文。

)我们班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每个同学向往的,叫“满分”,当然我和我们班同学讲,考试不要追求满分,写作文尤其不能追求满分,这两句话希望大家也记住。

下面我先读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板块。

(师走到窗口光线好的地方读学生作文)中考前的日子是紧张而忙碌的。

不经意间,一模即将来临。

他,一位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正在努力为一模作准备。

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着书本,以至于几乎能把书本内容背出来了,就这样,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一模考试。

果然,考场上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困难。

过了几天,物理老师来报成绩了:“这次考试,我们班有一个满分,在此给予表扬。

”他坐在那里,两眼发光,激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王小川。

”热烈的掌声响起,他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他知道,这掌声不是送给他的。

拿到卷子的时候,明晃晃的99分,很是刺眼,就差一分,就一分哪,满分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

他心中无比遗憾,翻了一下试卷,他却无比疑惑,“这道题我明明是正确的呀,为什么要扣我一分呢”“你看,题目明明规定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你为什么要计算到第三位呢”老师责问他。

“可是我算到第三位,我的数值上没有错啊!”他争辩着,但是显得苍白无力。

“那可不行,一切都要按照题目上的要求去做,下去吧,下次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努力。

”(4黄老师采用自己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我想有几点考虑:一是简捷,成本比较低,免去制作课件的工夫;二是能够训练学生的专注度,学会聆听并且最大效益的记住故事内容;三是便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听较之于用眼更能激发联想。

)师:这样的文字,如果要放到高考作文里去,肯定还很单薄,题目是切合“满分”的,内容还不够丰富,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把故事再进行展开,下面请我们同学来谈一谈,如果让你展开,接下去,你会怎么写(指名第一桌一位男生)生: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

(师板书“反思自己”)再加一些描写。

师:描写什么生:心理描写。

师: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生:后悔。

师:后悔没有看清楚要求,是吗师:这位同学第一个发言,难度比较大,思路还没有展开。

其他同学再说说。

(指名后座一位女生)生:没有想到后面怎么写,但我的立意是这样,他没有得到满分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去做,如果我要立意的话,后面的故事要体现一个道理,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循规蹈矩。

师:请注意,我们今天不是讲道理,现在大家的记叙文讲道理讲得太多了。

记叙文是靠故事来讲道理的,而不是靠你自己在文章中讲道理的,大家明白这句话吗电影《红高粱》里面,作者站出来告诉大家了吗没有呀。

所以莫言反复强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们要讨论的是故事往后怎么写。

这位同学讲的反思,其实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大家想象一下,一篇文章,前面一段故事,后面就写自己的心理,故事还是很苍白,这是高中同学写作文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写记叙文故事很局促,然后后面是大段的议论,讲道理,或者是大段的感受,我们要尽量控制这样的内容。

我们要让事件向前发展。

有没有同学能让故事向前发展的(指名一女生)(5如何展开故事,学生陷入了习惯性思维所形成的陷阱:刚刚展开故事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理性的分析,凭主观给故事贴标签,这是学生写记叙文的通病。

黄老师敏感地意识并及时纠正了这一偏差,要让故事来说话。

教师存在的意义就在这里。

)生:他拿到考卷后,可能会跟第一名的同学(满分的同学)有交流,故事就向前发展。

师:怎么发展(板书“和满分同学交流”)生:他一开始会非常执着于满分,但是交流过后,了解到满分同学的……师:是不是经验怎么考到满分生:他能够明白重点并不在分数……师:怎么明白记住莫言的话,记叙文就要讲故事,你把故事讲给我们听。

生:其实这次考满分的同学平时物理成绩不算特别好……师:但是他得了满分。

生:得满分的原因只是他很踏实。

师:他能严格按照试卷的要求写,所以下面我们就按试卷的要求写,就能得满分,是这个意思吗生:是。

(似乎有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师: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

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

其他同学有没有(后排一男生举手)这位同学主动要发言。

(6一番折腾,多次纠结,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也检测着教师的智慧。

教师及时的调适,把期望值降下来,让学生放松心情,才能有出现转机。

高明的黄老师及时对自我进行反思,一句话“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

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

”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禁锢。

)生:他第一段写中考前,然后他写这次考试是一模考试,说明接下来会有二模考试,二模考试后还有中考,就是会有两次考试。

师:就是说后面还要写二模考试。

(板书“二模考试”)二模考试故事会出现什么情节呢生:如果写这次考试考了99分,下次考试吸取教训考了满分,这是小学生作文。

那应该怎么写(生笑)师:你认为,二模考试他能考到满分吗生:肯定考不到满分,会比上次99分还不好。

师:那为什么第二次又没考到(满分)呢生:第二次(没考到满分)是因为心里更执着。

第一次心里想着要考满分,因为小数点的问题没有考到满分,下次他会更仔细地去看里面的小细节,越仔细,就会导致一些大问题出错,二模也就不会考好。

师:越纠结,越会出大问题,还是没考好。

生:这个时候会出现转机,老师再去找他——师:是他去找老师。

生:他去找老师,说:“我上次我那么认真考了99分,这次二模为什么比上次还糟呢”老师可以提点他,和他分析很多方面的原因,“你学习成绩好,学习很认真,但是没有把心放开来去考试,心钻死了要考满分……”师:老师又跟他讲道理了。

(生大笑)生:稍微和他说几句,他心中有一种感觉,下一次会调整得更好。

(7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这位男生声音很亮,与前面两位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教师学生耳边为之一振;他的设想很好地呈现了记叙文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与原文形成了逻辑上的关联,正是黄老师所期待的,也是预设之下的必然生成。

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自然而酣畅淋漓,体现了本色语文下作文教学的生动境界。

)师:下一次我们再说,好不好先说到第二次。

被他这么一说,有没有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来说说(前排一男生举手)生:他和老师去争辩后,很不爽,一气之下把考卷给撕了。

师:卷子撕过以后呢生:他想,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还是把我训了一顿,万分不爽,想下次一定要考满分,让老师闭嘴的意思。

师:你这主要是和老师斗争。

(生笑)生:但是他二模还是没有拿到满分,他想,为什么我一定要去追求满分我们不一定要追求满分的结果,追求满分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充实的过程,尽管他最后没有拿到满分,他还是很高兴……师:告诉你,字数已经超过了。

(生笑)生:没有超过。

师:800字,过了。

生:真没超过。

我要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师:立意很好,很深刻。

但是字数超过了。

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男生举手)哦,有,越来越活跃了啊。

生:拿到满分的同学张小川——师:王小川。

你下面准备写王小川生:王小川和他是好朋友,因为王小川考了满分,他自己查了一分,后来——师:你是写他和王小川的关系,对不对他和王小川的关系恶化——生:也不是恶化,可以设计一个情节,他在去食堂的路上,王小川从对面走过来,王小川和他打招呼,但他没理,可以写写文中他的心理活动,王小川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找他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