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课题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执教:黄厚江

苏州中学高三(5)班

2013年12月3日第六节

录音整理:张瑛

评点:蔡建泉

师:有没有同学认识我没有太伤感了。我看了半天,也一个都不认识。不认识不影响我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上作文课。高考作文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不管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老师来说。

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走进高考的考场,准备写记叙文的举手。(五六个学生举手)坚决不写记叙文的举手。(也有部分学生举手)

师:要不要写记叙文,这是高考作文必须面对的策略。江苏有一个传言,就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写记叙文,你们听说过吗其实这句话不可信。黄老师告诉你们两句话,每个省里面都是记叙文得高分,这是真的;但能不能反过来推断,记叙文就一定得高分不能。这位同学坚决不写记叙文,我很支持你,但是有风险。但一个理智的高三学生,应该练好三招:第一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第一选择写什么文体,但有的材料不一定适合你擅长的文体,所以三种文体都要会写,有一种文体写得特别好。当然不管你的第一选择是不是记叙文,还是要把握记叙文的写作。(板书“记叙文写作”)写得好的,争取拿高分;写不好的,特殊情况也能写得出来。这是比较理智的态度。

(1以上为进入主题的前奏:

首先是了解学情,看看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态度。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一是让教师心中有数,二是为后面教学铺垫。

其次是从高考文体的智慧选择,辩证看待记叙文在高考复习中的意义,使学生学有动力,

努力有方向。

师:现在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写记叙文,你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指名第一桌的一位学生)

生:审题。

师:审题以后干什么

生:立意。

师:这是你们黄老师教你们的啊(学生笑)

师:审题是不错的,但审题后怎么就凭空立意了呢立意是根据什么来立意呢一个题目的指向是很多的,如果看到一个题目,写记叙文,先去想立意,这就错了。

(指名第一桌另一位同学)你认为呢

生:还是审题。

师:审了题,第二件事是什么

生:我写记叙文的话要先想内容。

师:两个同学不同做法,一个先想立意,一个先想内容。倾向于第一位同学的请举手(没人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他不一样,写记叙文不能先立意,记叙文的立意是生长在材料中的,所以第二位同学是对的,要先确定内容,内容也可以称作故事或事件。如果写记叙文,看到题目就要拼命想内容。大家知道中国有个作家叫莫言吧大家知道莫言获了个小奖是吧(学生笑)他获奖时发表的演说——

生:讲故事的人。

师:对,这句话很重要,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如果你高考作文要写记叙文,必须把这句话

默诵无数遍,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们要学会讲故事。

(2这一环节,显示了黄老师处理写作理论传授与写作实践之间关系的过人之处:他没有不分主次地去谈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而是抓住一点——写记叙文与写其他文体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点,让故事去打动人,让故事说明道理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确立正确的写作认识。是主题先行,还是主题后生,这里没有必要展开,但是黄老师的主张已然隐含其中了。)

师: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能不能从生活里找到一个与材料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能不能(生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

师:生活中是找不到一个与题目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的。反过来,我们能不能把生活里的故事原样搬到作文里来呢

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我们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恰当的、必要的加工,对故事进行加工是一个很丰富的内容。今天只讨论一个问题,记叙文故事的展开(板书“记叙文故事的展开”)。我们要加工一个生活中的原始故事,怎么加工展开呢

(3黄老师这堂课上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至此正式展开了——如何加工生活,展开故事,写成一篇情节集中,有波澜曲折,能够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作文。)

我们班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每个同学向往的,叫“满分”,当然我和我们班同学讲,考试不要追求满分,写作文尤其不能追求满分,这两句话希望大家也记住。下面我先读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板块。(师走到窗口光线好的地方读学生作文)

中考前的日子是紧张而忙碌的。不经意间,一模即将来临。他,一位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正在努力为一模作准备。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着书本,以至于几乎能把书本内容背出来了,就这样,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一模考试。果然,考场上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困难。

过了几天,物理老师来报成绩了:“这次考试,我们班有一个满分,在此给予表扬。”他

坐在那里,两眼发光,激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王小川。”热烈的掌声响起,他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他知道,这掌声不是送给他的。拿到卷子的时候,明晃晃的99分,很是刺眼,就差一分,就一分哪,满分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他心中无比遗憾,翻了一下试卷,他却无比疑惑,“这道题我明明是正确的呀,为什么要扣我一分呢”“你看,题目明明规定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你为什么要计算到第三位呢”老师责问他。“可是我算到第三位,我的数值上没有错啊!”他争辩着,但是显得苍白无力。“那可不行,一切都要按照题目上的要求去做,下去吧,下次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努力。”

(4黄老师采用自己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我想有几点考虑:一是简捷,成本比较低,免去制作课件的工夫;二是能够训练学生的专注度,学会聆听并且最大效益的记住故事内容;三是便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听较之于用眼更能激发联想。)

师:这样的文字,如果要放到高考作文里去,肯定还很单薄,题目是切合“满分”的,内容还不够丰富,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把故事再进行展开,下面请我们同学来谈一谈,如果让你展开,接下去,你会怎么写(指名第一桌一位男生)

生: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师板书“反思自己”)再加一些描写。

师:描写什么

生:心理描写。

师: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生:后悔。

师:后悔没有看清楚要求,是吗

师:这位同学第一个发言,难度比较大,思路还没有展开。其他同学再说说。(指名后座一位女生)

生:没有想到后面怎么写,但我的立意是这样,他没有得到满分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去做,如果我要立意的话,后面的故事要体现一个道理,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循规蹈矩。

师:请注意,我们今天不是讲道理,现在大家的记叙文讲道理讲得太多了。记叙文是靠故事来讲道理的,而不是靠你自己在文章中讲道理的,大家明白这句话吗电影《红高粱》里面,作者站出来告诉大家了吗没有呀。所以莫言反复强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们要讨论的是故事往后怎么写。这位同学讲的反思,其实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大家想象一下,一篇文章,前面一段故事,后面就写自己的心理,故事还是很苍白,这是高中同学写作文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写记叙文故事很局促,然后后面是大段的议论,讲道理,或者是大段的感受,我们要尽量控制这样的内容。我们要让事件向前发展。有没有同学能让故事向前发展的(指名一女生)

(5如何展开故事,学生陷入了习惯性思维所形成的陷阱:刚刚展开故事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理性的分析,凭主观给故事贴标签,这是学生写记叙文的通病。黄老师敏感地意识并及时纠正了这一偏差,要让故事来说话。教师存在的意义就在这里。)

生:他拿到考卷后,可能会跟第一名的同学(满分的同学)有交流,故事就向前发展。师:怎么发展(板书“和满分同学交流”)

生:他一开始会非常执着于满分,但是交流过后,了解到满分同学的……

师:是不是经验怎么考到满分

生:他能够明白重点并不在分数……

师:怎么明白记住莫言的话,记叙文就要讲故事,你把故事讲给我们听。

生:其实这次考满分的同学平时物理成绩不算特别好……

师:但是他得了满分。

生:得满分的原因只是他很踏实。

师:他能严格按照试卷的要求写,所以下面我们就按试卷的要求写,就能得满分,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似乎有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

师: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其他同学有没有(后排一男生举手)这位同学主动要发言。

(6一番折腾,多次纠结,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也检测着教师的智慧。教师及时的调适,把期望值降下来,让学生放松心情,才能有出现转机。高明的黄老师及时对自我进行反思,一句话“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禁锢。)

生:他第一段写中考前,然后他写这次考试是一模考试,说明接下来会有二模考试,二模考试后还有中考,就是会有两次考试。

师:就是说后面还要写二模考试。(板书“二模考试”)二模考试故事会出现什么情节呢生:如果写这次考试考了99分,下次考试吸取教训考了满分,这是小学生作文。那应该怎么写(生笑)

师:你认为,二模考试他能考到满分吗

生:肯定考不到满分,会比上次99分还不好。

师:那为什么第二次又没考到(满分)呢

生:第二次(没考到满分)是因为心里更执着。第一次心里想着要考满分,因为小数点的问题没有考到满分,下次他会更仔细地去看里面的小细节,越仔细,就会导致一些大问题出错,二模也就不会考好。

师:越纠结,越会出大问题,还是没考好。

生:这个时候会出现转机,老师再去找他——

师:是他去找老师。

生:他去找老师,说:“我上次我那么认真考了99分,这次二模为什么比上次还糟呢”老师可以提点他,和他分析很多方面的原因,“你学习成绩好,学习很认真,但是没有把心放开来去考试,心钻死了要考满分……”

师:老师又跟他讲道理了。(生大笑)

生:稍微和他说几句,他心中有一种感觉,下一次会调整得更好。

(7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这位男生声音很亮,与前面两位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教师学生耳边为之一振;他的设想很好地呈现了记叙文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与原文形成了逻辑上的关联,正是黄老师所期待的,也是预设之下的必然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自然而酣畅淋漓,体现了本色语文下作文教学的生动境界。)

师:下一次我们再说,好不好先说到第二次。被他这么一说,有没有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来说说(前排一男生举手)

生:他和老师去争辩后,很不爽,一气之下把考卷给撕了。

师:卷子撕过以后呢

生:他想,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还是把我训了一顿,万分不爽,想下次一定要考满分,让老师闭嘴的意思。

师:你这主要是和老师斗争。(生笑)

生:但是他二模还是没有拿到满分,他想,为什么我一定要去追求满分我们不一定要追求满分的结果,追求满分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充实的过程,尽管他最后没有拿到满分,他还是很高兴……

师:告诉你,字数已经超过了。(生笑)

生:没有超过。

师:800字,过了。

生:真没超过。我要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师:立意很好,很深刻。但是字数超过了。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男生举手)哦,有,越来越活跃了啊。

生:拿到满分的同学张小川——

师:王小川。你下面准备写王小川

生:王小川和他是好朋友,因为王小川考了满分,他自己查了一分,后来——

师:你是写他和王小川的关系,对不对他和王小川的关系恶化——

生:也不是恶化,可以设计一个情节,他在去食堂的路上,王小川从对面走过来,王小川和他打招呼,但他没理,可以写写文中他的心理活动,王小川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找他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聊天。

师:写王小川高姿态,主动和他交往(应是交流)。(板书“王小川高姿态”)

生:然后两个同学和解,从中他悟到一个道理,友情是一个方面,学习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把题目搞懂,最后,他满怀信心走上二模考场。

(8相比于开头启而不发,让人感到有些郁闷,或者言而无当失之偏颇的情形,这里的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故事情节具有开放性且是自己的个性化的表达,不管是“与老师较劲”还是“王小川高姿态”,都是沿着黄老师带来的作文种子基因上生长出来的枝叶,也证明了写记叙文重要的是要有故事,先想故事后体现立意,以故事体现题旨。)

师:原本第一段要花一节课的时间,但今天只能到此打住,很抱歉。我知道很多同学“蠢蠢欲动”了。下面我们看看原作怎么写,和我们同学的思路比较一下,各有什么道理。(师读学生作文)

“按照题目上的要求……”他一边默默念叨,一边下了楼梯。

转眼间,二模到来了。他进入了物理考场后,他又想起了老师说的话,嘴里不断地念叨

着:“一切按照题目上的要求……”周围的人无不侧目看他。“这位同学,你的嘴里嘀咕什么呢”监考老师一皱眉,敲敲他的桌子。“噢,噢,没什么。”他这才反应过来。试卷上前面的题目完成得很顺利,他很小心地苛求每一个题,每一个字都看仔细。题目很简单,可是,有一道题让他为难了,书上明明写的是“熔化”,而卷子上写的是“溶化”,他犹豫了半天,脑海里又浮现出老师的那句话,“一切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于是他很果断地写下了“溶化”。整个考试期间,他反反复复地盯着这道题看,最后他安慰自己说,一切按题目上的去做就没错,但心里还是有点悬。考试结束以后,他特意去询问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说,如果主语是水,那么是“溶”,如果主语是金属,那么就是“熔”,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很快又到了报成绩的时候,他眼中再次放出了充满希望的光,“这次考试”,老师说到这里一顿,“我们班很可惜,没有一个满分,最高的同学是99分,就因为一道填空写错了一个字啊,要注意细节啊!”老师的话无情地击碎了他的希望,拿到试卷一看,果然就是他自己99分,可是他感到无比地委屈,他明明是按卷子上得做的呀,为什么说我错呢下课后,他找到老师,老师拿到试卷,看了半天后轻轻地说:“这一次的确是卷子错了,在物理学中只有熔化,没有溶化,你不应该写出溶化,不过,就一分之差,也不要太纠结了,中考的时候加油,我对你充满了信心!”他无奈地离开了物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都这么说了,还能说什么呢!满分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

师: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位同学的思路和我们同学的思路来比较,哪一个最好认为“考完反思”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没人举手)自己也不赞同啦好,这是一个提高,自己不赞同自己,是一个提高。认为“学习经验”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一人举手)认为“和老师斗争”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几人举手)认为“和王小川关系”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几人举手)认为这位同学(指原作)写得好的举手。(没有人举手)

(9黄老师经常用比较的方法。一个看似简单的举手动作,里面隐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它是针对上一个教学环节的检测,又是开启下一扇学习之门的调研。对于思路优劣的比较,其结果让黄老师大跌眼镜。看老黄怎么办)

师:这是我的责任,下面我们必须弄清楚,事件向前发展有哪些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随

笔中会积累很多半成品的素材,然后我们到高考的考场上要把它们写到高考作文里去,大家看看,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加工故事应该怎么推进才更好有哪些要求大家想想看。

有没有同学想到(没有人举手)下面黄老师告诉大家,如果这个弄不清楚,故事的发展是要出大问题的。

师:第一,要紧扣一个点,或者说要聚焦在一个点(师板书“紧扣一个点”),不能中途由这个话题跑到那个话题上去,由这个内容跑到那个内容上去。我们有很多同学写记叙文,他认为我写记叙文,记叙文是我写的,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大多数同学是这样的,除了少数同学,原来事件是怎样的他就怎样写,毫不加工。我常和同学讲,天下没有一棵树长成椅子,无论如何不能把一件事完全写到作文里去,完全的事情写到作文里百分之九十七八不符合要求。天下有一棵树长成椅子吗你看到过吗没有。第二,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我们同学也是这样。我在一位同学的作文本上写过这样两句话,你的作文你做主,你的分数我做主。(生笑)不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第一是要聚焦到一个点,大家看看这个故事要聚焦到哪个点

生:满分。

师:对,满分。聚焦在满分就必须写什么内容考试所以这位同学写二模考试有道理。所以写经验交流,写同学关系恶化,写和老师斗争等,至少说这个阶段跑远了,与满分何关呢对不对很多人工于出走,将来结婚以后不能出走,结婚之前可以出走,但是高考作文不能出走。要聚焦到一个点。

第二,故事的后面发展和前面的发展要有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越紧密,你的文章会越有深度越紧凑,因为前面一个事情,引出后面一个事情。大家没时间看电视剧看电影对不对大家看电影的故事情节,电视剧的一集一集情节,《三国演义》看过吗上一回引出下一回,下一回再引出下一回,故事就应该层层向前推进。

第三,作为高中生记叙文,最好还要形成矛盾,要有变化。现在大家来看,这个故事原有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哪里是集中在他和王小川,还是集中在他和老师,集中在哪里集中在老

师,关键是哪一方面呢不是行为上的冲突,而是老师那一句很关键的话,为什么人家的记叙文发展得很充分,又写得不分散,又往前推进得有深度立意,同学们要记住,记叙文靠故事表达,不是你想,然后开始讲,一讲就糟。现在我们回头去看,相对说,哪一个展开要更好一点我更同意这个(指原作)。

(10这一段基本是黄老师在讲,讲得酣畅淋漓一气灌下,学生听得投入,领悟得深刻。为什么因为黄老师的知识讲解是建立在学生面临困惑又不得其解的学情之上的,何去何从,孰优孰劣。抓住愤悱之机,黄老师慧眼独具,一针见血。要分高下,先得明确标准,他一一阐发,中间不断引经据典,开合自如,谈笑风生,用语生动,令人颔首。

设想一下,假如换一种方式,譬如让学生自主探究,看看究竟是哪一种更有道理。那么会出现何种结果当断则断,是经验也是智慧。)

师:故事已发展了一次,但还没有结束,为什么说还没结束一是我们同学说的,主题还不是很明朗,故事内容的发展也还不是很充分。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一些道理和要求,现在我们来想一想,两次考完,后面故事还要向前发展,你觉得应该怎么写

生:还考。

生:要写高潮。

师:高潮怎么来大家都知道高潮来了,还考试吗

生:不考了。

师:干什么

生:回家了。

师:回家做什么

(指名另一男生)

师:首先是考不考试

生:要考试。

师:有同学说不考了,回家了,现在有同学说考试。考不考满分

生:考了满分。

师:终于考了满分了,这个同学挺善良的。

生:这次考满分的话,是因为二模的时候知识体系的完备导致中考考满分,知识盲点被扫除。师:那前面没有考到满分是不是因为知识没有掌握好呢所以不能分散。前面两次没有拿到满分,一次是多算了小数点,一次是把书上的内容教条地记住了,第三次写知识点全掌握了,这就分散了,不集中了。我打断你了,影响你思路了本来要写什么呢

生:他应该主要是一个心态摆平了——

师:经过前面两次考试,他心态摆平了,这个好!不是知识点掌握全了考满分,而是心态摆平了考满分。还有同学愿意谈谈不同的思路吗(指名一女生)

生:之前讲到记叙文的第三点是矛盾和变化,那么接下来作为高潮的话,应该是针对这个矛盾的解决。

师:怎么解决

生:下一次——

师:下一次写什么考不考

生:考。

师:考到还是考不到满分

生:应该是考到了满分。

师:是什么原因这次考到满分了呢

生:原因应该是总结了前两次的教训。

师:前两次的教训是什么呢太纠结,对不对这次不纠结了,很好。我们来看看,认为接下去的内容还写考试的,请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认为后面坚决不写考试的,请举手。(两学生举手)好,反对的同学说说。不写考试,写什么(指名一男生)

生:写矛盾的解决,心态的转变。

师:你要写一个事件,不能在家里解决,矛盾解决啦,我心态平和啦。

生:他有可能是看到了什么东西,比如植物啊。

师:植物,小狗,动物都可以,然后就想明白了,受到生活的启发,然后就知道考试满分不满分太不重要了,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但我担心一个问题,要找到这样一个动物植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回家看书,看到一本书上一个名人说一句话,懂啦。大家注意,这种写法很简单,很客套,而且故事很弱,问题是解决了,没有故事。

写考试的同学是大多数,下面看看,写考试的同学,是让他继续不得满分好呢还是让他得满分倾向于不得满分的同学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从做人的角度讲,这样写有点残忍,但从写文章的角度讲,这样写我更喜欢。我们要让他伤心伤个透,主题就愈加地深刻,对读者就愈加震撼,对不对我们看看原作者有没有让他得满分。(师读学生作文)

(11一篇记叙文如何营造高潮,是一个技巧问题,也是一个立意问题。黄老师没有向学生讲很多题外的话,而是就近下篙,就文论文,围绕高潮着力解决几个问题:考不考满不满分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撩拨到极点。课堂的第二次高潮产生了。)

紧张的日子过得很快,一眨眼中考就到来了,考试时他充分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仔细地审视每一道题目。幸运的是中考并没有什么容易混淆的字眼,也没有让他为难的题目和要求,一切都很清楚,一切都很清晰,他小心翼翼地计算,做着题目,直到铃声响起的那一刻,

他长嘘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一回,他终于能拿满分了。他心中无比欢喜高兴。中考后的放假轻松而愉快,他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报纸,看到中考答案出现时,他的心又紧张起来。首先翻了翻物理答案,一道道题目对下来,没有一个是错的,直到最后一道题,他呆住了,嗯怎么有这么一道题的啊或许是因为太放松的缘故,可能是我做完了给忘了,我怎么可能漏了整整一道题呢他自言自语,又自我安慰,想到这一回终于可以拿满分,心里还是蛮舒坦的。

愉快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天是领分数条的日子。他坐在位子上,忐忑不安,看着那张白色的纸条,那张蕴含着无数的期望的纸条慢慢地由前面传过来,终于他拿到了自己的那一张无比沉重的分数条,他满心欢喜满心希望的看了一眼,随即脸色苍白,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90分,最后一道题正好是10分。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悟到记叙文怎么写。(指名一女生)

生:他思路是可以的,但我觉得他太执着于把一个故事讲到底,一定要讲到一个什么结果。师:就是故事讲得有些拘谨了,是吗

生:是。

师:不太舒展。认为他不好的同学说一说。(一女生主动发言)

生:故事三个部分写的都是没有得到满分,篇幅已经很充足了,但他对于满分这个概念的阐明,还是不够多。

师:比较单一,是吧。

生:是的。

师:两位同学代表了两种意见,一是看到这位同学好的一面,点扣得特别紧,主线特别清晰,故事一层一层向前推进,从人物的角度看,看到一个非常纠结的同学,非常执着于满分的一个孩子,让我看得都心疼,让我看得都同情,但是当我同情和心疼的时候,应该说这位同学

得高分的机会就多了,知道吗因为他震撼我,感动我,影响我。当然两位同学讲得也对,这是文章展开的一种思路,扣住一个点,抓住一条线,一步步向前推进,写出一个人物特点,突出某一方面的内涵,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写法。可惜今天没有时间和同学们来讲记叙文展开的其他思路。

(12这里学生与老师之间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学生所答与老师所问不一致,教师归纳与学生所答不一致。可能是限于时间,教师匆匆把课堂引向下一个环节了。)

其实刚才那篇文章还没有结尾,怎么结尾呢这个同学原来写了个结尾,他的老师又帮他改了个结尾,大家看看两个结尾,哪一个更好这个同学原来的结尾就一句话:“这学期期末表彰的名单上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后来老师加了个结尾:“一年以后,他以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身份夺得了国际物理竞赛的金牌。”同学们看看,是他的结尾好,还是老师的结尾好倾向于他的结尾的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倾向于老师的结尾的请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师:有意思,这么多同学举手了。我觉得这两个结尾都不好,如果要比较,他的结尾比老师的好,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你们会认为老师加的好。他的结尾一句话,很干净,这是记叙文最好的形式结尾,“这学期期末表彰的名单上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自己去想。老师的结尾漏洞太多,“一年以后,他以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身份夺得了国际物理竞赛的金牌。”他凭什么夺的他这一年干什么去了他考上了一个普通高中,一年后就获得物理奥赛金牌了更重要的是,从前面的发展来看,一个这么纠结的人,他可能得到金牌吗我们能让他得到金牌吗

生:不能。

师:黄老师也写了三个结尾,你们看,哪一个更好我写了五个,今天只说三个。第一个结尾,90分啊,看来啊,生活中越是想要得到什么,往往越是得不到。一句话,议论点题,着眼于得到与得不到。第二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没有满分。着眼于满分,着眼于人生。第三个结尾,中考结束了,他病了。没时间了,看看三个结尾哪个好(一女生主动发言)

生:第一个好,与前面发展衔接比较自然。

师:说说第二个。(指名另一女生)

生:延伸到人生的高度。

师:还扣住了题目“满分”,对不对喜欢第三个的请举手。(指名一男生)

生:接着他前面的那种纠结。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病能够引发我们很多思考,他病了,到底是谁病了是他病了,还是物理老师病了还是他和物理老师一起病了为什么他们会一起病了

师:最后,我告诉你们,这三个结尾也不好,最好的结尾是什么呢最好的结尾在你们心中。下课!(掌声)

(13这是在探讨文章的结尾,也是本课的最后一个高潮。共生作文的理念在这一环节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如何结尾,原作者,原教师,黄老师,都参与到文章的写作中来了,黄老师提供了五种结尾供学生比较鉴别,让各自谈理由,讲依据,学生的写作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激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真正的的好在于自我的领悟与实践。)

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点评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黄厚江点评者:褚树荣 教学理念:文言文应该教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教学目标解释: 高中进新课改以后,课程理念、教材编制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变化。作为一线老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新教材,我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语文教学来看,不但语体文教学碰到这样的问题,古诗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迫切。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背诵积累和鉴赏感悟孰轻孰重?落实基础和创新拓展怎样才能彼此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串讲的关系如何处理?应该偏重于语言文字、文章体式等形式要素教学,还是注重民族传统、古代文化等内容要素的熏陶?文言文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传承经典?这些问题无论进入课改试验区与否,都可能是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 教学重难点解释: 应该说,古诗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已经有行之有效的前人经验,但在新课改浪潮之中,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又要我们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所创新。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这一课例,恰是继承与创新的良好示范。 教学过程的实录与随感: 师:上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用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入题简洁,但包含了三层意思:一、不可能一一解决,是因为问题多,没有必要一个个解决,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这里隐去不说了,有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大凡一线老师都有同感,学生有时候碰到问题,是因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二、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指点了一种读书方法:看注解、察语境、做比较。文言文的很多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典型性的问题,正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课堂时间有限,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时间更有限,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主动性起作用了。) 比如课文第一小节,有同学问最后一句话“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课文没有加注,实际上大家用心想一想上文的意思,还是能够理解的。(去掉这句话也可,教学进程没有影响,但加上,既是鼓励,又是提醒。)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为提这个问题的同学做一个回答? 生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地方不同而气候不同,是强调宫很大。 师:哦,是强调宫很大,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的? 生2:我觉得这句话从下文来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应该是说秦始皇对一些妃嫔的偏爱或者是冷漠…… 师:哦,两位同学的理解不一样。一位同学从实处来讲,是说阿房宫太大了,就像经历了四个季节。一位同学是从主观上讲,宫廷里头不同的宫女受到不同的境遇而感受不一样。都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你看上文,“歌台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语文教学通讯 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 生:在第5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还有吗 生:不幸。在第3段。 黄:很好。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2段,“脑袋慢”。 黄:哦,“脑袋慢”。这个词加了引号。表示特定内涵。大家说说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 生:滞笨。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 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不老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有两个词需要注意。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有些不老实的事,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应该是正常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对不对 生:呵呵……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中看出他的“老实”。他还有哪些老实的表现 生:“落伍”也说明他老实。 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他反应不过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不要他了。这就是老实。“老实”这个词内涵也很丰富。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迅就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么 生:我觉得是一种诚实,也是一种善良。 黄:诚实,善良。 生:还可以是正直。 黄:都不错。我们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他的老实。文章表现老王老实,写了哪几件事 生:送冰。 黄:对,送冰。大家能从“老王给我们家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这句话读出什么言外之意 生:别人不愿意。 黄:其他人不愿意而老王愿意,这表现了老王的老实。老王的老实更表现在他不但愿意代送,而且—— 生:减半收费。 黄:老王为什么要减半收费啊 生:因为是顺带送的啊。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初中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篇一:初中名师作文教学实录】 张赛琴快乐作文教学实录 小学学生作文能力调查问卷 作文教学教学实录 2009-11-15 23:14:14| 分类:教学案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目录 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语龙泉四中叶淑珍 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龙泉三中包立芬 4、“片段成篇”作文教学实录民族中学叶建芬 5、感动道太中学陈伟霞 6、《让生活充满感动》作文教学案例分析兰巨中学吴海燕 7、爱的细节在屋檐下———《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案例龙泉四中吴海花 8、捕捉细节,体验亲情龙泉三中周善花 9、春节的美丽画卷查田中学汤如鸾 育才中学管爱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 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 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 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师: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 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 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 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 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 的用品全部准备好。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 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

黄厚江作文模板教学实录.doc

【教育感言】 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 点。(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 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 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 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 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

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 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 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 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 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 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有同学记得吗? 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 个人救出去。”反映了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学生没有反应)《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7:有印象。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 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

《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实录(黄厚江)

《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的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列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其他也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写出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生:“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第五课《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表现了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 生:还有外貌描写。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个性。 师:反映鲁迅什么样的个性呢(板书隶体“一”字)有人看过鲁迅的肖像吗 生:看过。 师:你看过鲁迅肖像后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他很瘦,很严肃。 师:他的瘦削和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像“隶体的‘一’字”的胡子,根根直竖的头发也是如此。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其实一句话往往就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有同学记得吗 生:‘……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反映了船长的高度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同学没有反映)《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吧 生:有印象。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聪明能干。因为消除一了大人们的所有顾虑,主客观的因素都作了考虑,确实见出了他的聪明能干,大人们相信他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还有一句很能见出个性的话—— * 生:在偷豆子吃的时候,他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表现了他的纯朴善良。 师:通过上面的回忆学习,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具体要求是:用8-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两个片断,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个性。大家首先要想想你准备写谁,还要想一想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生1:(学生都在坏笑)老师想要拖堂—— 师:你们笑什么,你怎么知道我要拖堂啊老师,今天可能要拖一会儿等一会儿,你们数学老师来了,在窗外,我们就装作没有看见,他干着急,没有用,我们继续上 师:(教师写课题)今天我这个课题为什么竖着写呢? 生:(小声的)山高啊 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上了吗?没有背上的继续背,背上的要能默上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上的看着课本 生:(学生背,比较整齐) 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 生2:凫(fú) 师:嗯,不错还有一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豗,什么“崖”转石万壑雷 生:(同声)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师:什么“崖” 生3:砯(pīng)崖,课本上有注音 师:啊,我还没有在意版本不一样过去我们一直读成“砰”崖转石没关系你读你们的砯(pīng)崖,我读我的“砰”崖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 生:(同声)奇险/也如此 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 生4:靠前

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 生:(学生读)奇险也/如此 师:老师示范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 生5:就是被贬谪的仙人 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 生6:不受束缚,比较自由 生7:想象丰富,奇特 师:有道理,这是神仙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面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个同学开始 生8:噫吁嚱! 生9:噫吁嚱! 生10:噫吁嚱! 生11:(感觉读不出来) 师:我修正一下,把后面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 生:(五个学生继续读)噫吁嚱!危乎高哉! 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 生:(同声)还没有呢 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 生:(学生读) 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 生:(学生划这三句) 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

名师写景作文教学实录

名师写景作文教学实录 写景作文的中心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表现景物自身的特点,第二个方向就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类文章一般会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师写景作文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篇一:名师写景作文教学实录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生: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师:刚才同学们背的特别精神。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和作者一起走进了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的迤逦风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第一单元中,我们一起和作者去了哪些地方? 生:鸟的天堂 师:是的,有“鸟的天堂”之称的广东的一个小县城中的大榕树 生:杭州的“钱塘江大潮” 师:我们还看了一个视频 生: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还有没有 生:火烧云 师:哦,还看了火烧云,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观。火烧云在什么时间段能看到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生:傍晚 师:对,傍晚时分,同学们看到过火烧云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看到过,在傍晚时分,偶尔能看到天边出现红彤彤的云彩。所以我们说,大自然真是一个厉害的魔术师,能把大自然的描绘得这般独特。下面,请同学们跟着于老师去几个地方看一看。这些地方有的同学没去过,有的同学去过。首先,看这幅图片,同学们猜出这是哪里了么? 生:桂林 师:你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过桂林? 生:没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桂林的呢 生:网上乱查查到的。 师:哦你是在网络当中看到了桂林的图片。这是我们非常著名的一个景区,叫做桂林山水。我们有篇课文学过有关桂林的句子,是怎么说的?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恩很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们都没有去过桂林,但是我们可以欣赏一下桂林的优美风光。你看到的桂林市哪样的?谁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生:我看到的桂林是山峦起伏的。 师:这个词用得好,山峦起伏,同学们看到了吗?一座座的山连

黄厚江教学特色

他追求的语文课是本色的语文课;追求的教学风格是“自然、和谐、厚实、大气”;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是“人”与“人”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语文和非语文的和谐。在阅读教学中,他追求的是以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写作教学中,他追求的是引导学生写出平平常常的好文章。 1.一切教学活动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说,黄厚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语文的活动,一切活动都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一个游离于语文的教学环节。这就使得它的课堂能够把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统一在一起。 2.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可以说,黄老师用他的课堂立体地展示他的一个基本教学理念:语文课只能是语文,又不能仅仅是语文。他始终认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想成长是语文的应有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应有责任。让学生感受魏徵进谏的感情基调、从《谏太宗十思疏》中摘出句子加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改写比较《阿房宫赋》的结尾,这些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无不着眼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想成长。 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黄厚江老师并不排斥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他清醒地追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代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只有用语文的方法才能教好语文。 4.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语文课堂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和谐原则,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主体的问题上,黄老师提出了师生双主体融合的新颖观点。新课程改革之后,他撰写文章针砭学生主体的虚假和教师主体的失落。听他的课,人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始终如行云流水,师生高度融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师生各得其宜,各尽其“责”。 5.让所有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是最有乐趣的学科,然而在今天要享受到语文课的快乐并不容易。可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却能如愿以偿,黄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应有的也是独有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学智慧的魅力,学习过程的魅力。这一切带给他的学生无穷的快乐;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也带给他无尽的快乐。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 【篇一:《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教学实录】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教学实录 (课前,黑板上板书分别贴上图片小马、喜羊羊、小蜜蜂、米奇四 个小组的名称,分别是:米奇队、千里马队、喜羊羊队、勤劳小蜜 蜂队、)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代表智慧的米老鼠队,跑得很快的千里马队,还有大家都喜欢的喜羊羊队。(出示课件小 鸟的叫声。)生:这种动物的叫声是鸟。 师:对,你真棒!这些都没有难度,来个难的游戏:猜谜语。谁来 读一读。 生:走起路来画梅花,从早到晚看着家,看见生人汪汪叫,看见主 人摇尾巴。熟人来了尾巴摇,生人来了汪汪叫,最爱坐在大门口, 嘴里啃根大骨头。 师:读得真好.。第三小组已经是一马当先了。这个谜语中的小动物是谁呢? 生:这是一只小狗。 师:出示课件,你猜对了。你是怎样知道他是小狗的? 生:我从它吃的事物就知道他是小狗。 师:请继续观察,谁来读? 生: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生:这是一只小猫。 师:对!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生:只洗面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师:晚上,它的眼睛会发亮。写小动物这么容易猜出来,你们抓住 了小动物的什么来写的呢? 生: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写。 师:抓住小动物什么的特点? 生:抓住小动物的生活习惯。 师:还小动物的什么来写的呢? 生:我觉得还应该抓住小动物的样子来写。 师:对,我们写一种小动物,除了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还应该 抓住他的生活习惯来写。请看这只小狗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准备给他起一个怎样的名字? 生:我给他起的名字是欢欢。 师:这个名字真好听。你给给这个名字前加一个形容词吗? 生:题目是“快乐的欢欢”。 师:请看小狗的牙齿露出来了,他见到人的时候特别凶,你可以给 他起一个怎样的名字? 生:这个题目可以是“凶猛的欢欢’。 师:根据你的观察,把这只动物的外形写出来,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来看,小狗的外形什么?包括它的头、眼睛、嘴巴、牙齿、耳朵,全身的颜色。 生:包括它的头、眼睛、嘴巴、牙齿、耳朵,全身的颜色。 师:请拿出作文本写一写小狗的外形。 生:学生写作,老师巡视。 师:没有写完的同学,等一下可以给时间你继续写。我请一位同学 说说自己的作文。(投影作文)看看这位同学跟你们观察的小狗有 什么不同? 生:快乐的欢欢,毛茸茸的身子,尖尖的牙齿,灵敏的鼻子,大大 的耳朵,锐利的眼睛,就算我不说,你也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吧?对我 想说的就是小狗,他的名字叫欢欢。 师:掌声表扬他。刚你他读的作文中,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好。生:我觉得“锐利“这个词语用得好。 师:刚才这位同学介绍了小狗的什么呢? 生:刚才这位同学介绍了小狗的外形。 师:还有谁想把你的作品想大家介绍? 生:快乐的欢欢你知道它的名字为什么叫欢欢?因为它天天都很欢快,每时每刻都再在笑。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来讲一讲它的外形 和生活习性吧。它有一个聪明的头,有一个灵敏的鼻子,大家丢失 的东西都是欢欢找到的,它的最里面有一排尖锐的牙齿,足够把一 块骨头很快地吃完。它的毛雪白雪白的,白的像雪花,冬天,它在 它的窝里温暖地睡着。它是多么的可爱呀! 师:谁来说说她刚才用上聊什么句子呢? 生:她的作文用上了比喻句。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课堂实录 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 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 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 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 三、分析“驴”的形象

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课题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执教:黄厚江 苏州中学高三(5)班 2013年12月3日第六节 录音整理:张瑛 评点:蔡建泉 师:有没有同学认识我没有太伤感了。我看了半天,也一个都不认识。不认识不影响我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上作文课。高考作文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不管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老师来说。 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走进高考的考场,准备写记叙文的举手。(五六个学生举手)坚决不写记叙文的举手。(也有部分学生举手) 师:要不要写记叙文,这是高考作文必须面对的策略。江苏有一个传言,就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写记叙文,你们听说过吗其实这句话不可信。黄老师告诉你们两句话,每个省里面都是记叙文得高分,这是真的;但能不能反过来推断,记叙文就一定得高分不能。这位同学坚决不写记叙文,我很支持你,但是有风险。但一个理智的高三学生,应该练好三招:第一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第一选择写什么文体,但有的材料不一定适合你擅长的文体,所以三种文体都要会写,有一种文体写得特别好。当然不管你的第一选择是不是记叙文,还是要把握记叙文的写作。(板书“记叙文写作”)写得好的,争取拿高分;写不好的,特殊情况也能写得出来。这是比较理智的态度。 (1以上为进入主题的前奏: 首先是了解学情,看看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态度。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一是让教师心中有数,二是为后面教学铺垫。 其次是从高考文体的智慧选择,辩证看待记叙文在高考复习中的意义,使学生学有动力,

努力有方向。 ) 师:现在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写记叙文,你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指名第一桌的一位学生) 生:审题。 师:审题以后干什么 生:立意。 师:这是你们黄老师教你们的啊(学生笑) 师:审题是不错的,但审题后怎么就凭空立意了呢立意是根据什么来立意呢一个题目的指向是很多的,如果看到一个题目,写记叙文,先去想立意,这就错了。 (指名第一桌另一位同学)你认为呢 生:还是审题。 师:审了题,第二件事是什么 生:我写记叙文的话要先想内容。 师:两个同学不同做法,一个先想立意,一个先想内容。倾向于第一位同学的请举手(没人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他不一样,写记叙文不能先立意,记叙文的立意是生长在材料中的,所以第二位同学是对的,要先确定内容,内容也可以称作故事或事件。如果写记叙文,看到题目就要拼命想内容。大家知道中国有个作家叫莫言吧大家知道莫言获了个小奖是吧(学生笑)他获奖时发表的演说—— 生:讲故事的人。 师:对,这句话很重要,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如果你高考作文要写记叙文,必须把这句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名师教学设计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2.能结合例文和批注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初步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以及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等多种方法,将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某一个人,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预设1:上学路上,我会看到在马路边执勤的交警。 预设2:公交车上,我能看到公交司机。 预设3:在学校门口,我能看到门卫叔叔。 预设4:在我家楼下,经常能看到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 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注意身边的人,对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陌生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 4.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自己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从中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板书(形形色色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身边的人导入课题,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选材,交流写法。 (一)引导选材: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出示课件2: 1.学习例文。 教师引导:在进行今天的习作之前,教材为我们提供两篇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都是写人的,请同学们默读例文,填写下列表格。 预设1:《我的朋友容容》里面的主要人物是容容,她的特点是非常热情,忠于职守,典型事例是容容帮“我”取报纸,送报纸和容容给“我”写信。我发现在这篇例文中,作者并没有对容容有过多的描写,而是通过两件事写出来的。 追问:那这些选取的事例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2:这些事都是一些小事。 小结:是啊,所谓的典型事例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写具体,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第二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谁来谈一谈? 预设3:《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里面的人物很多,有小守门员,还有小女孩、红领巾、大个子叔叔等人。小守门员的特点是尽职尽责,观众们也都是全神贯注的,典型事例是踢球这件事。我发现这篇例文和第一篇有所不同,这一篇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一些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教师引导:为什么编者要为我们呈现出这样两篇风格、内容截然不同的文章做例文呢?编者想要传递给我们怎样的信息? 预设4:我觉得作者希望我们在这篇习作里,既要写出典型事例,又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小结:是的,同学们,这两篇例文内容都很简单,但是传递给同学们的信息却很多。通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1、由“感动”入手切入话题简洁自然) 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 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及时的鼓励) 生:第六段,蹒跚。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2、明确问题,直击重点内容) 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 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 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不许看书,既是对看书专注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印象程度。)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 师:走路的动作呢? 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3、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有更直接更鲜明的印象,如果此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呢?然后对比课文的描写呢?) 屏显:父亲翻月台图 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 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4、由对整件事的印象具体到词语的表达,逐渐深入理解和细化对“父爱”的感受。) 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 生:是。 师:我生气了,怎么读书的,这是攀么?(动作示范了一下,借助黑板) 师:这是攀,还是爬?所以画的不好,你们要敢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生:“倾”字好……很不容易。 师:我就读出了“不容易”,你们大概是没有做爸爸的缘故(众笑)。 教师板书不容易(动作到内心) 师: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下课了。如果背影简单写一个穿着……的父亲,在……给儿子买橘子……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就上完了。 生:为什么前面写那么多,为什么不直接写买橘子,攀月台?(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此处为什么没有解答?简单的问题学生能自行解决的让学生来解决。) 师:有问题比主动更优秀。大部分同学写人喜欢写眼睛,为什么他写背影不写眼睛,假如要描写眼睛,会是什么样的眼睛?(5、由感动的直觉到整体感知写了什么?(父亲给我买橘子),再到怎样写买橘子的动作的?(通过朗读想象和图画中进行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之美,最后这个问题实际是在问为什么要写背影来体现父爱而不是别的内容?) 生:应该是眼睛很小的,胖子嘛。 师:更应该关注眼睛的内涵。 生:慈祥。 师:还能读出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不错! 生:还有精明,因为年轻的时候干过许多大事。 师插嘴说:真正干大事的人往往不精明。(众笑) 生:深邃。 生:疲倦,因为家里的事比较多。 师:疲于奔命,困倦 生:依依不舍,想留下但必须要送走的感觉。 生:还有悲伤。 师:能读出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是很难的。我们看看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哪

黄厚江老师《记叙文写作课堂实录》(胡春燕整理)

《记叙文写作》课堂实录 执教: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 时间:2014年5月8日下午第二节课 地点:省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同学们知道作文课干什么? 生齐:写作文。 师:同学们很聪明,上作文可就是写作文,今天上一节课写记叙文,平时同学们都是一个人写自己的作文,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篇作文,而且和另外一个大家一起写一篇作文。下面先看看这篇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开头,哪位同学来把开头读一读? (个别学生举手,选其中一位同学读) 师:好,这位男同学,其他同学要思考问题的,看看这段容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1:(出示投影,教师读) 今年的雪下得大,埋没膝盖,到处有胖乎乎的雪人。 下班时路过院子里的雪人,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雪人的颏下似有一纸片,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抽出来,果然是贺卡,画面是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成人的牛仔装,……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 师: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声情并茂,情感特别饱满,读得好就帮助大家思考了一半问题。大家在他读的时候有没有想好?这段话主要是写了一个什么角色?

师生齐:写的是雪人。有没有注意这个雪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2:颏下有一贺卡。 师:除了贺卡外还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生3:贺卡上有一个男孩,还有很多字。 师:其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4:贺卡上有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 生5:贺卡是一个小男孩写的。 师:大家发现问题能力很强。要写好文章呢,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特别的地方,发现得越多就越好。那么这个雪人很胖是特别的地方,这个雪人上有贺卡,贺卡上有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这个男孩还穿了成人的牛仔装,这些都是它特别的地方。一般说特别的地方背后就有故事,写记叙文就要写出故事来,所以我们发现特别的地方就要去琢磨一下,它背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你们想想这贺卡会是什么人写的? 生6:两个非常要好的小朋友写的。 师:两个人写的? 生6:他们互相赠送贺卡。 师:两个男孩互相赠送贺卡。有没有同学想的和他不一样呢?(话筒递给一男孩)你觉得呢? 生7:我觉得给雪人写的。 师:有没有第三种理解呢?你们觉得哪个同学的想象更合理?认为他(指着学生6)想得合理的请举手,认为是两个男孩之间写的。(部分学生举手)

贾志敏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案例

贾志敏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案例 <两个苹果>作文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苹果),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把所观察的静物(苹果)描写具体; 2.指导学生观察课堂小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编列出提纲,确立重点,完成作文。 教具:大小两个苹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板书: 我感到十分____ 1、请学生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可以填“高兴”、“舒服”、“快活”等)。 2、老师朗读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 我站在老师的眼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缝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

。。。。。。 要求学生能捡出“羞愧”“渐愧”等词语。 我感到十分羞愧。 二、教师从怀中取出一只大苹果,举起让学生观看。 1、这只苹果怎么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这只苹果描写具体: 板书:这只苹果____。 2、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几方面去描写呢? 形状、香味、大小、重量、品种、产地、颜色等。若按接触的先后顺序,该如何排列?颜色大小形状 观看黄里透红爸爸的拳头圆圆的 闻掂香味重量 一股清香三四两 判断品种 红焦 想象果味 又香又甜 推测产地 山东烟台 3、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按一定顺序组成一段话。 例:这只圆圆的苹果黄里透红,有爸爸的拳头那么大,用手掂一掂怕有三四两重吧!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啊,一股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这也许是山东姻台产的红蕉苹果。这种苹果我吃过,它又酥又甜,老人和孩

作文优质课教学实录

作文优质课教学实录 目录 1,《感受母爱?体验真情》教学实录育才中学管爱平 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语龙泉四中叶淑珍 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龙泉三中包立芬 4,"片段成篇"作文教学实录民族中学叶建芬 5,感动道太中学陈伟霞 6,《让生活充满感动》作文教学案例分析兰巨中学吴海燕 7,爱的细节在屋檐下―――《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案例龙泉四中吴海花 8,捕捉细节,体验亲情龙泉三中周善花 9,春节的美丽画卷查田中学汤如鸾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黄厚江《记叙文写作》课堂实录

黄厚江《记叙文写作》课堂实录 执教: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 时间:2014年5月8日下午第二节课 地点: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同学们知道作文课干什么? 生齐:写作文。 师:同学们很聪明,上作文可就是写作文,今天上一节课写记叙文,平时同学们都是一个人写自己的作文,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篇作文,而且和另外一个大家一起写一篇作文。下面先看看这篇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开头,哪位同学来把开头读一读? (个别学生举手,选其中一位同学读) 师:好,这位男同学,其他同学要思考问题的,看看这段内容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1:(出示投影,教师读) 今年沈阳的雪下得大,埋没膝盖,到处有胖乎乎的雪人。 下班时路过院子里的雪人,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雪人的颏下似有一张纸片,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抽出来,果然是贺卡,画面是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成人的牛仔装,……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

师: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声情并茂,情感特别饱满,读得好就帮助大家思考了一半问题。大家在他读的时候有没有想好?这段话主要是写了一个什么角色? 师生齐:写的是雪人。有没有注意这个雪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2:颏下有一张贺卡。 师:除了贺卡外还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生3:贺卡上有一个男孩,还有很多字。 师:其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4:贺卡上有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 生5:贺卡是一个小男孩写的。 师:大家发现问题能力很强。要写好文章呢,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特别的地方,发现得越多就越好。那么这个雪人很胖是特别的地方,这个雪人上有张贺卡,贺卡上有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这个男孩还穿了成人的牛仔装,这些都是它特别的地方。一般说特别的地方背后就有故事,写记叙文就要写出故事来,所以我们发现特别的地方就要去琢磨一下,它背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你们想想这张贺卡会是什么人写的? 生6:两个非常要好的小朋友写的。 师:两个人写的? 生6:他们互相赠送贺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