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教育感言】

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

(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

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

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有同学记得吗?

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反映了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学生没有反应)《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7:有印象。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

聪明能干。因为消除了大人们的所有顾虑,主客观的因素都作了考虑,大人们相信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还有一句很能见出个性的话——

生8:在偷豆子吃的时候,他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

师:通过上面的回忆学习,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具体要求是:用8-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两个片段,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个性。大家首先要想想你准备写谁,还要想一想他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人,这样才容易写出他的个性来。写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有同学愿意写我当然也行,但内容一定要具体。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了,大家也都写得差不多了,没有完成的内容请课后继续写。写作文,动笔写是提高的一个途径,评价、批改别人的作文,和别人交流写作的感受,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下面就请同学们相互批改,一篇文章要经过前后座两位同学的批改。只要你认为他能够写出个性就可以打优(80分以上),个性鲜明的可以打得更高,没有写出个性的可以打不及格。批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认识,那种取一般化的折中做法最要不得,也就是最没“个

性”的表现,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认识,该打多少就打多少,坚持自己打分的标准。

(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同学们大都批改结束了,我们来一起交流。有没有打60分以下的文章,也就是不及格的?

生1:有。

师(接过作文,读):他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他十分爱动,但也十分爱睡觉,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他爱吃,他什么都吃,也许是一头猪的转世……

好像还没有写完,认为他的作文不管怎么说还是可以及格的同学请举手。

(生2举手。)

生2:我觉得他写得蛮好的。有肖像描写,而且还有动作描写,内容也比较集中。

师:你能说出被写的这个人具有什么个性吗?

生2:他“贪吃爱睡”。

师:对,倒的确写出了人物贪吃爱睡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写出这个特点的?

生2:一个是肖像,“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个是细节,“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

师:大家想一想,“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这样的肖像描写能表现“贪吃爱睡”的特点吗?

生3:不能。

师:哪一处肖像描写能呢?

生4:“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

师:对。“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的确能表现他特别能睡。大家能一起修改一下,使句子的前半部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贪吃爱睡”这个特点吗?

生5:在“嘴巴”后面加一个词“一直”。

师:“嘴巴一直在动”,嗯,改得不错,但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哪一位同学能在“嘴巴一直在动”后面再加一个句子,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一些呢?

生6:加一句“总好像吃着什么最喜爱吃的东西”。

师:非常好。

生7:再加一句“还发出砸巴砸巴的声音”。

师:真是太好了。其实还有一个句子可以改得更具体一些,哪个句子?

生8:“手里抓着东西。”

师:你能改一下吗?

生8:“手里总抓着一根火腿肠。”

(生大笑。)

师:是改得很好。但总是“抓着一根火腿肠”是不是又过于绝对了,我想只要改成“手里总抓着吃的东西”就可以了。大家同意吗?

生(众):同意。

师:大家再看看,“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这个句子应该怎样改呢?

生9:应该突出他的胖,因为“贪吃爱睡”的人都是很胖的。

师:是很有道理,不过具体的修改,就留给这位同学自己了。尽管这位同学的片段的确有些问题,但总的说,还是写出了人物个性特点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在60分以上。大家同意吗?

生(众):同意。

师:好,有没有两个人的评分差距比较大的?好比说我批优秀,他批良好。——这也正是有个性的表现。

(生提供作文。)

师(接过作文):你们分别打多少分?

生1:我打85分。

生2:我打75分。

师:差距是蛮大的。

(师读作文)

……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雪,突然马路上传来“嚓嚓”的扫雪的声音,一个人的身影也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看就像是个农民,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把扫帚,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白白的发丝已爬上了他的额

头。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年龄很大的老爷爷。我急忙跑过去想劝他回去休息。他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就让我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吧。”老爷爷的精神很让我感动,我就跑回家拿来笤帚,和老爷爷一起扫起了雪。一边扫雪,我还一边和老爷爷聊天。我起初不会扫,慢慢地就会扫了。

后面还有都是写自己感受的,我们就不全读了。

我们请打85分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文章对老爷爷的外貌描写很成功,写出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语言也很生动。

师:再请打75分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2:我认为她没有写出老爷爷的个性,所以应该打80分以下。

师: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如果这篇作文是我批的话,我会打75分。尽管小作者的思想觉悟很高,但文中老爷爷的个性还不是很明显。个性是一个人独有的特点,虽然这也是相对的,但“为人民服务”一般还不能代表某个人物的个性。另外,写人的文章一定要集中地表现这个人物,后面写“我”的内容偏多了,未能集中地来写老爷爷这个主要人物。其实,我给75分左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这位同学所写的人物,可能没有这个人或者没有这件事,就是说我对事件的真实性有点怀疑。请问这位同学,有这样的事吗?

生3:我听说过这样的事。

师:看来事情也不全是假的,但黄老师猜的也没有全错。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片段中,哪些内容让我们觉得不太可信。

生4:不可能有这样的老农民。现在还有谁愿意义务扫马路上的雪呢?

生5:这也不是绝对的。但如果不交代具体的情况,老大爷这样做的确很危险,也会影响交通的,我想如果扫村口的路,就比较可信。

生6:老大爷的话,也不太可信,一个老农民不可能说出“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就让我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吧”这样与身份不符的话。

师:这很有道理,这很像一个英雄人物说的话,或者一个领导干部说的话。我想这与作者对这个人物不熟悉有关系。写文章进行适当想象是必要的,但要合理,要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语言是体现人物个性很重要的方法,但也一定要切合身份。文章中有些细节,我觉得也可以推敲。我再读一读,大家再想一想——“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看就像是个农民,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把扫帚,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白白的发丝已爬上了他的额头。”啊,有同学要发言。

生7:离那么远,怎样可能看到“白白的发丝已爬上了他的额头”呢?

生8:我觉得“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也不准确或者不真实,因为老大爷并没有病。

师:都有些道理。还有吗?还有一个细节得推敲——看来大家都没有劳动的体验。啊,有同学发现了。

生9:“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把扫帚”的“冻得发紫的

双手”不真实。

师:为什么呢?

生9:那么远,看不到。

师:你的确发现了问题,可对问题的原因认识得不够准确。我想不是看不到,而是不可能。黄老师有过几年的农民经历,数九寒冬在冰天雪地里劳动过,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在劳动,双手就不可能“冻得发紫”,而且一般说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的可能性也不大。由这些可以看出,不写熟悉的内容,随意地写,或者人家怎么写自己就怎么写,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黄老师一开始就强调要写自己熟悉的人。

师:有没有哪两位同学共同发现一篇可以打90分以上的优秀文章的?

(有学生举手。)

师:请读一下片段好吗?

生1(读):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她天天闲着没事,时常买菜烧饭,帮邻居调解矛盾,还经常为楼下的阿姨们洗洗衣服。她只要一有事做就开心得不得了。但是她不是每天都有事做,所以她经常觉得自己很无用,常常一个人坐着发愣。奶奶觉得很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中。难道她要孤独地度过晚年吗?决不,因为还有我呢。奶奶很爱我,只要我去了奶奶家,奶奶的脸就会变成一朵花,连那深深的皱纹也变得……

师(对着另一位同学):你也给这篇作文打了90分以上,请你说

说她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生2:能表现奶奶的善良和慈祥,我认为可以打90分。

师:有没有认为打不到90分的?

生3:我认为不应该打90分,因为奶奶的个性还不是很鲜明。奶奶孤独,爱孙女,不能算是她的个性。

师(对文章的作者):你的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两位评委,是因为你的作文语言细腻生动,且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如果内容再集中一些,能再选取典型的事件来写出奶奶的特点,作文就会更好。大家想一想,如果内容能再集中一些,你们说写什么比较好?爱劳动?帮助邻居?孤独?爱自己的外孙女?

(学生意见不很统一。)

师:黄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从写个性的角度看,写爱劳动或者帮助邻居比较好,因为孤独算不上是个性,孤僻就是个性了。不知这位同学的意思是哪一种?

生4(小声):孤僻。

师:如果你的意思是孤僻,那么写热心解决邻居矛盾就不合适,因为一般说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就不会孤僻。——至于爱自己的外孙女,这是绝大多数奶奶都会做到的,说个性也不够鲜明。所以我觉得写爱劳动比较好。

师:有没有同学想借这个机会,主动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一下?

生1(读自己的习作):他一头蓬乱的白发,一双眼睛充满着对

光明的向往和追求。长满皱纹的黝黑的脸,破烂的衣服显得那么可怜又那么无奈。他成天向路边的行人乞讨,看到了谁,他都会不停地说:“好人就必得好报的。”他就是这样的热爱生活,对待生活。……虽然他面对着不公平的待遇,可他仍然能够顽强地活着。

师:请哪位同学评一评?认为可以得80分以上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面对一个学生):请说说理由。

生2:前面写了乞丐的外貌,又有人物的神态描写,乞丐的身份很清楚。

师:我们今天是要写人物的个性,那么这个乞丐的个性是什么呢?他的身份是很明确的,但个性是不是鲜明呢?

生2:很鲜明。他“热爱生活”,“顽强地活着”。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3:他既然热爱生活就应该去自食其力,不应该只是靠乞讨过日子,可以去卖报什么的。他的“热爱生活”是建立在不劳而获上的,我认为不好。

生4:我想问她写出了乞丐的什么个性?

师(面对作者):你现场“答记者问”好不好?

生1:他的个性是“热爱生活”。

生4:“热爱生活”是个性吗?

生1:我还没有写完。

师:好,同学们,她的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没有写完,所以个性

还未能很好地写出来,等写完了你们再交流。刚才有同学问“热爱生活”是不是个性?我们写作时,的确不要把那些共性的东西当作人物的个性,比如“热爱生活”就有一定的共性,因为热爱生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德。但个性的独特也是相对的,共同的品德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这篇文章如果能写出这个乞丐是怎么样热爱生活的,也就写出了他的独特之处。可惜现在还看不出。

下课之前,我想问一问,今天有没有写我的?(十余名学生举手。)这么多?太谢谢你们了!

(师请一男生读。)

生1:(读)……的头发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位慈祥的老大爷,椭圆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这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位开朗和蔼的老师。一身朴素的打扮,让我们感觉是那么的亲切,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

师:谢谢你把我写得这么可爱。不过写出人物的个性需要对人物比较熟悉,比如这位同学写我是老大爷,其实我还不能算是老大爷。如果他知道我的年龄,就会改为“他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看上去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大爷”,这样或许就更好。这位同学写得不错,但还缺少一些具体的内容。好,再看一位女同学写我的片段。

生2(读):一张椭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慈祥善良的眼睛,这就是今天给我们授课的黄老师。课堂上黄老师经常轻轻弯着腰,手扶着课桌,用他那生动的语言帮我们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黄老师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和蔼可亲的笑脸,使我们感到心情愉悦。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师:真惭愧,我远远没有同学们写得这么可爱。同学们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我的一些特点和个性,很难得,也很感谢!不过“镶嵌”这个词还可以再推敲推敲,这样来写我的眼睛是不是太优美了?

好的,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当然,我们还只是了解了写人物个性的基本方法,一起评点了几个片段,交流了一些写作的认识和感受。请同学们回去再认真修改今天写的片段,充实材料,把它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好,下课。谢谢大家!

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点评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黄厚江点评者:褚树荣 教学理念:文言文应该教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教学目标解释: 高中进新课改以后,课程理念、教材编制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变化。作为一线老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新教材,我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语文教学来看,不但语体文教学碰到这样的问题,古诗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迫切。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背诵积累和鉴赏感悟孰轻孰重?落实基础和创新拓展怎样才能彼此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串讲的关系如何处理?应该偏重于语言文字、文章体式等形式要素教学,还是注重民族传统、古代文化等内容要素的熏陶?文言文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传承经典?这些问题无论进入课改试验区与否,都可能是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 教学重难点解释: 应该说,古诗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已经有行之有效的前人经验,但在新课改浪潮之中,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又要我们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所创新。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这一课例,恰是继承与创新的良好示范。 教学过程的实录与随感: 师:上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用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入题简洁,但包含了三层意思:一、不可能一一解决,是因为问题多,没有必要一个个解决,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这里隐去不说了,有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大凡一线老师都有同感,学生有时候碰到问题,是因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二、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指点了一种读书方法:看注解、察语境、做比较。文言文的很多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典型性的问题,正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课堂时间有限,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时间更有限,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主动性起作用了。) 比如课文第一小节,有同学问最后一句话“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课文没有加注,实际上大家用心想一想上文的意思,还是能够理解的。(去掉这句话也可,教学进程没有影响,但加上,既是鼓励,又是提醒。)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为提这个问题的同学做一个回答? 生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地方不同而气候不同,是强调宫很大。 师:哦,是强调宫很大,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的? 生2:我觉得这句话从下文来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应该是说秦始皇对一些妃嫔的偏爱或者是冷漠…… 师:哦,两位同学的理解不一样。一位同学从实处来讲,是说阿房宫太大了,就像经历了四个季节。一位同学是从主观上讲,宫廷里头不同的宫女受到不同的境遇而感受不一样。都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你看上文,“歌台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指导课堂实录一、诱思谈话,发散思维 师:岁月匆匆,十五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请你以“我发现自己多了一份,少了一份”说话 生:我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分盲从。 生: 我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爱心,少了一分自私。 生:我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 生:我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分偏激。 生:我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分幻想。 师:很不错,你们确实是长大了,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加,身材的增高,更应该是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等等。 师:回顾长大的历程,谁陪伴我们慢慢长大? 生:父母。 师:你是幸福的孩子。父母的呵护让你铭记于心。 生:还有老师。 师:恩师难忘,看来这位老师对你帮助极大,让你记忆犹新。 生:一本书。 师: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生:还有孤独。 (全班学生愕然。) 生:我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孤独的生活陪伴着我。不过我学会了独立。 (全班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师:是的,生活有苦有甜,有风有雨,就是生活让我们更加懂事,更加坚强,更加独立。 师:下面请以“在中慢慢长大”句式说一句话。 生:在父母的呵护中慢慢长大。 生:在老师的教导中慢慢长大。

生:在朋友的关心中慢慢长大。 生:在好书的熏陶中慢慢长大。 生: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慢慢长大。 师:就这样慢慢长大,真好!把我们这种体验真实而又具体地再现,好不好?下面请回到我们今天的作文课。 板书:《就这样慢慢长大》 二、小组讨论,做好审题关 师: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给我们小组三分钟时间讨论。 (小组成员热烈讨论,组长归纳内容,三分钟后展示。) 生:我们会想到:谁就这样慢慢长大?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我们,还可以是植物吧。 师追问:如果写作文,你最想写谁?为什么? 生:写我吧,因为能写出真情实感。 生:能不能把我和植物放到一块写?写植物长大,我也在长大。 (全班学生鼓掌。) 师:掌声就是对你最好的赞扬,写作文就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别人未曾想到的。 生:我们组想到:“就这样”应该是引导我们长大的印痕吧。 师追问:有哪些印痕? 生补充:有爸妈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好书的影响、生活的磨难吧。 师:很好。还可以是好友同伴的启迪。 生:我们认为作文题眼是“慢慢长大”,应该写出长大的过程,比方说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师:眼光很锐利,确实如此,“慢慢长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流程 重在表现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一幅对心灵检阅的画卷。 生:我们组认为这次作文适合写记叙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师:很好。既然写记叙文,就要按照记叙文的文体来写,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体现“慢慢长大”的过程。

黄厚江作文模板教学实录.doc

【教育感言】 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 点。(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 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 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 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 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

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 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 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 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 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 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有同学记得吗? 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 个人救出去。”反映了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学生没有反应)《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7:有印象。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 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

管建刚作文教学实录

管建刚:《我的同桌》作文教学讲评实录 赏析:这样的句子叫美 师:平时看看课外书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看课外书,看到好句子,愿意画一画的同学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如果是自己的书,一定要画。看课外书是什么感觉?两个字。 生:享受。 师:不,是“寻找”!(生齐说:寻找)阅读是一种寻找。一本书,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感兴趣,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打动你。你要找到那一页,那几行,它们像说到自己心底里了,你要把它画出来。 师:我看大家的作文,也在寻找。寻找到值得我画下的句子,我就很兴奋,很享受。这些同学的作文,让我在阅读中兴奋,享受。 1. “勇”感 (幻灯片出示学生作文的精彩语段,下同。) 她先分给她的“兄弟”,才分给我们。我们总觉得:身为一个女生,怎么还把好吃的分给男生。还有没有女生的尊严?--谭茵岚 (生齐读) 师: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到了五六年级,很多男生和女生“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尊严问题。真好,把自己心底的话掏出来了。 我快生日了,爸爸带了许多零食和一箱汉堡给我的同学,一起庆祝。这“魔鬼”再一次锁定了我的东西,整天对我十分得好!东西吃完了,他又像没吃过这些零食一样,整天对我不理不睬!——梁梓豪 师:梁梓豪,这话在你心里憋了很久了吧?下面还有,你念。 他总是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给我们吃过东西,下次别人有,就要别人还。也没见他记住梆人给他东西吃,他要报答。

师:我喜欢这段话,他把内心的话、心底的话写出来了。如果知道今天老师要让所有的同学看到这话,梁梓豪,你还敢写吗? 生:不敢。 师:我真希望你说:“即使今天所有的人都看到这句话,我还是要写下来。”因为,写作文,首先是勇敢。当年的鲁迅,人家要暗杀他,他照样写。梁梓豪,要勇敢地写作!在座的各位都要记住,写作首先是勇敢。不勇敢,你就写不出这样精彩的话。 2. 节奏感 幼稚到令人可笑的样子,灵活到令人惊叹的脑子,我永远都喜欢他--霍建华。——黄艺林 (三四组齐读。一二大组再读画横线部分。) 师:“样子”“脑子”,很有节奏,一起念。(生读)这句话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汉语富有节奏感,比如说: 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般,夺命三分。——罗距俊 师:有节奏吧?再看—— 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 师:有一个词要改,发现没有? 生:猫头鹰。 生:一样。 师:哪个“一样”? 生:“飞龙一般”后面的“一般”改成“一样”。 师:(指“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没有这句,只有“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般,夺命三分”,要不要改? 生:不要。 师:对。“一样”“一般”,一个意思,避免重复。由于有第三句,两个“一样”,把“一般”换成“一样”,更有节奏感。改成: 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样,夺命三分;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

低年级写话 课堂实录(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低年级写话课堂实录(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新加坡南洋小学周艾冰 上课以后老师让学生看一个故事 出示课件(图片形式):小明向大家介绍自己,他背着 一个书包,老师提问书包里有什么?书包里有好多好多的东西,想不想知道? 生:想 (课件继续播放。) 师:里面有四本书一盒彩色笔,一把尺,猜一猜还有吗? 生:有 (课件继续播放。) 师:还有没有,七张纸,重不重。 (随着课件播放老师描述:他走出看到一个大太阳,两 朵云,两只鸟,听到鸟的叫声,可是这时一架飞机飞过来。 他走到一座山,看到两旁有四棵树,一阵风吹过,叶子的旁 边有三朵花,真好看。花朵里忽然跑出了一只兔子,它跳着 跳着就跑了,很快不见了,紧接着出来一条蛇,这时蛇听到 一些声音,什么声音呢,听到一只鸡在叫,一只狗在叫,小 明继续往前走,一只羊从身边跑过,把他吓了一跳,你们猜 猜为什么跑这么快呢,狼在追他,一只牛跟他打招呼,这时 小时听到一阵笑声。一匹马在笑,不知道,为什么笑得这么

开心,因为他看到了一只会跳舞的猪,所以哈哈大家起来。 继续往前走,两只熊,走过一条河,一座桥,走过木桥,看 到河里有三条鱼在游水,岸边有一只青蛙在吃早,终于走到 了学校,一面国旗,认识吗?这是我的国旗,新加城的国旗,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今天不告诉你们。 接下来请你们说说从图上你们看到了哪些特别的词? 生:数量词 师:用了什么量词? 生:一面国旗 师:很好,还有吗? 生:一匹马。 师:很好,再来。 生:一朵云 师:非常好,再来 生:一所学校 生:一条蛇 师:还有吗 生:三朵花 生:两只熊 生:三条鱼 生:一只兔子 师:很好,你们都很仔细在听我的故事。现在我们来玩

部编版初中语文《背影》教学实录

《背影》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拿到文章,先充分的阅读文章。 师:(读完了文章,让学生读字词。) 差使狼藉举箸情郁于中触目伤怀 同学们,你们今天早晨“举箸”了吗?(开玩笑) 生:笑着“举箸”了。 师:课文中朱家有几个人? 生:4个,朱自清、父亲、祖母、儿子 师:四代同堂啊!本文写了几个儿子?几个父亲?几个孙子?朱自清一身几任? 生:讨论,三个儿子、两个父亲、两个孙子,一身三任 师:有的人在解读时说本文是父亲与儿子的故事,但是不确切,应该是三个儿子的故事,两个父亲的故事,两个孙子的故事,朱自清一身三任的故事,四条生命的故事,我们解读了这么多,同学们自己鼓励自己。 生:掌声。 师:四个人是朱家四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血脉相连,他们的根在哪? 生:祖母 师:(多媒体)让学生填空: 生命的链条 奶奶的背影(已逝的) 父亲的背影(将逝的) 作者的人生(壮年的) 儿子的生命(未来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是() 生:未来的 师:韩军的生命是() 生:壮年的 师:谢谢同学们,我以为我是将逝的。 (学生笑) 师:本文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 (生读课文找) 生:四次 师:(多媒体)让学生填空: 第一次流泪————祖母(死)了 第二次流泪————父亲(老)了 第三次流泪————父亲(去)了 第四次流泪————父将(大)(去) 师:哪一次写得详?

生:第三次流泪 师:找同学有感情的读。 师:抓住黑板做动作,“攀”“缩”“微倾”做的惟妙惟肖。 (学生笑) 师:这时的背影是什么样的? 生:艰难的、单薄的…… (多媒体让学生填空:作者为何流泪?) (生根据文章内容说) 师:(多媒体让学生填空) 生命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 生命是永恒的,还是(短暂的) (生回答) 师:儿子从祖母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短暂,家里所有的重担都在父亲的身上。 (多媒体让学生选择) 你认为生命是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还是一个短暂飘渺的过程? 生:生命是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师:(引导)生命是一个短暂飘渺的过程。转眼间祖母死了,父亲老了,作者有点接受不了。师深情地说“祖母啊,小时候我在你的怀里数星星,听故事,吃肉,而今天我回来你怎么出丧了呢?父亲啊,原来你的背如此宽阔,如此有力,今天怎么弯了呢?这一切源于时间太匆匆了啊。” (多媒体《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祖母的生命,父亲的青春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 (让一个学生读) 师:齐读《匆匆》 师:(多媒体)让学生选择: 本文的主题是赞美父性,还是喟叹生命? 生: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喟叹生命这个主题。 师:本文发表了87年,很多人都解读的父子情,我们有了喟叹生命的解读,为自己鼓掌。 师:《背影》就是“背加影”“背”身体部位,在哪? 生:指具体部位。(大都指肩的部位) 师:它有什么作用? (生说了很多。) 师:总结:肩背是最能体现男人雄性的地方,背师做着动作很男人。并让学生把老师作为父母给捶背,踩背。 师:你爸爸背过你吗? 生:背着我看花灯,很有安全感。 生:……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指导课【教学过程】一、魔力游戏——观察生米粒 吃饭的时候, 都见到过哪些主食? 它就与常吃的主食有关。 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袋生米。 对,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 板书课题 平常,你或许没有留意过它们。 同学们,你在
今天,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
今天,我就请大家仔细地观察这小米粒。 我把它放在了小组长的书箱里,把它拿出来,前后四人一起来观察。 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小?每个小米粒上 面都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们的身上是否有花纹? 它是白颜色的,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用手使劲地捏一捏,能改变它的形 状吗?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 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教师 板书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味道 帮助你获取发现呢?板画眼、鼻、口、手 小米粒的哪些特点呢? 时间,自己练习。 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 这些好帮手帮你获得了有关
小声地把这些发现连贯地说一说,给你 1 分钟

指名说。 二、魔力游戏——观察熟米饭 研究完生米,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小
袋里装有什么?熟米每当在家的时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妈妈是怎样把它 们蒸熟的呢? 用你的好帮手再来细致地观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发
现?每组的小组长从书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盘子里。 再来观察。 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选派一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吧。 再请组内和组外成员补充。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熟米胖了起来,你知道它为什么胖了起来吗?米上 的缺口,已经看不清了。 米身上的花纹还有吗?它的颜色也变了,如果说生米穿着一身乳白色 的衣服,那熟米就穿着……鼻尖凑近它,闻到了什么?熟米都粘在了一起, 就像……三、我的魔力习作 有了太多太多的发现。 想想你在这次探索与发现中又有了什么体会。 我开始在想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帮手去发现板书发现,又用自己的 大脑这个大帮手去想象,在发现与思考中,产生了独特的感受板书感受。 现在就请大家用笔具体地叙述自己的发现板书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 的感受板书真实。 写发现时,可以参照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还有味道,也 可以写其它方面的特点。 回家后,把它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好不好?板书小米粒眼睛鼻子大 这节课上,同学们观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一、【情感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美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吗 生:(齐答)读过了。 师:在阅读中有什么感受呢 生:(部分学生,声音较低)很感动。 师:《背影》这篇文章,是一首悲歌,更是一支爱之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虽然它的时代与同学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这并没有影响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同学们仍然能读出文中那淡淡的哀愁里浓浓的父爱。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做两个调查。 (教师用电脑投影调查题目: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师:很多同学都知道父母的生日,真好,我替你们的父母谢谢你们。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调查:你能说出在与父母相处的日子里,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或者一个片段)吗(老师让学生默想一分钟,但没有学生说得出)师:很多同学能够体会到父母为你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并且在接受爱的时候,也能够爱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爱是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也有一些同学没能好好地体会父母的爱,也许是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平凡,也许是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养育的一种天经地义。亲爱的同学,让我告诉你吧,父母的爱的确很平常,很实在,但它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责备你们的。因为,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我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爱。只是现在人到中年,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同时看到父

母额头的皱纹一天天增多,头发一天天变白,我才会想起从前父母伴我走过的岁月,一种感动,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候,我才真正读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机会,好好尽孝。感谢上苍,我的父母依然健在,我还有机会尽一份孝心。 二、【听读课文】 师:好了,不说太远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写父亲的经典美文。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朗读录音,用心感受。 (老师用电脑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听读时的情况) 三、【交流感受】 师:从同学们的默默无语中,我知道了,你们已经走进了作品,并且被作品深深地打动了。那么,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呢请大家来谈一谈,好吗生1: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感人。(老师让学生说出原因)因为当时他的家竟很贫困,可他却还要为儿子买橘子,我读到这里很感动。师:当时作者的祖母亡故,父亲又失业,家境的确十分惨淡。在这种凄凉哀愁的背景下,父亲还要亲自送儿子上车,亲自为儿子买橘子。这种爱子深情就显得特别感人,也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2:“父亲走后,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地方也很令人感动。作者原来并不理解父亲,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作者已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和爱子深情,在离别的时候,儿子终于忍不住流泪了。

黄厚江教学特色

他追求的语文课是本色的语文课;追求的教学风格是“自然、和谐、厚实、大气”;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是“人”与“人”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语文和非语文的和谐。在阅读教学中,他追求的是以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写作教学中,他追求的是引导学生写出平平常常的好文章。 1.一切教学活动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说,黄厚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语文的活动,一切活动都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一个游离于语文的教学环节。这就使得它的课堂能够把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统一在一起。 2.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可以说,黄老师用他的课堂立体地展示他的一个基本教学理念:语文课只能是语文,又不能仅仅是语文。他始终认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想成长是语文的应有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应有责任。让学生感受魏徵进谏的感情基调、从《谏太宗十思疏》中摘出句子加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改写比较《阿房宫赋》的结尾,这些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无不着眼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想成长。 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黄厚江老师并不排斥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他清醒地追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代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只有用语文的方法才能教好语文。 4.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语文课堂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和谐原则,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主体的问题上,黄老师提出了师生双主体融合的新颖观点。新课程改革之后,他撰写文章针砭学生主体的虚假和教师主体的失落。听他的课,人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始终如行云流水,师生高度融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师生各得其宜,各尽其“责”。 5.让所有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是最有乐趣的学科,然而在今天要享受到语文课的快乐并不容易。可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却能如愿以偿,黄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应有的也是独有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学智慧的魅力,学习过程的魅力。这一切带给他的学生无穷的快乐;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也带给他无尽的快乐。

(完整版)作文优质课教学实录

作文优质课教学实录 目录 1,《感受母爱?体验真情》教学实录育才中学管爱平 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语龙泉四中叶淑珍 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龙泉三中包立芬 4,"片段成篇"作文教学实录民族中学叶建芬 5,感动道太中学陈伟霞 6,《让生活充满感动》作文教学案例分析兰巨中学吴海燕 7,爱的细节在屋檐下―――《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案例龙泉四中吴海花 8,捕捉细节,体验亲情龙泉三中周善花 9,春节的美丽画卷查田中学汤如鸾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影 依安县第二中学崔海龙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者生动的细节描写;准确地把握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3、感悟父爱的伟大无言,学会理解父爱,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者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感悟父爱的伟大无言,学会理解父爱,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ppt上出示罗中立的著名油画作品《父亲》,同时插入背景音乐《父亲》,渲染课堂气氛。在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在音乐深沉的旋律陶冶中,教师深情地絮语式地导入:有人说,“父亲就像是一本书,年幼的儿女常常读不懂父爱;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了后,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才能读懂那无言的父爱。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是啊,那粗糙黝黑的皮肤,那深如沟壑的皱纹,那深邃坚定的目光不正是父爱的真实写照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悟他笔下那位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无言的爱。走进新课《背影》。 [设计意图:图片形象直观,而且《父亲》这幅油画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旋律深沉的背景音乐的渲染和烘托,营造了一个寂静深沉的课堂氛围,从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深入思考的欲望,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了良好的情

感基调,达到了蓄情蓄势的效果。] 二、交流预习,游戏积分 1、学生组内领读字词,交流作者生平资料。 2、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并计小组得分。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出示简明扼要的作者简介。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小组选举代表,代表本组“参战”,听写字词,师生共评,得分记入各自的小组积分榜。 [设计意图: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使得预习环节更加高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在展示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辨的能力,进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游戏积分奖励制度的引进。一方面,高效地完成了预习效果的检测,为新课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形当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研读共品,播放视频 首先,播放《父亲》的视频朗读,让学生静静观看和倾听,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然后,课文视频朗读结束后,提出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成功地描写了“父爱”这个主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勾画出文章中父亲的哪些言行能够表现出“父爱”? 第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方法和要点: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课堂实录 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 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 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 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 三、分析“驴”的形象

作文教学实录余映潮

作文教学实录余映潮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作文教学实录 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 执教:余映潮 【训练要求】 了解记叙文的特点,重点掌握较为复杂的记叙文的知识和基本要求,实践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记叙文写作方法。 【背景知识】(1) 记叙文是借助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段进行记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文章,通常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背景知识】(2) 记人叙事又有比较简单的记叙与比较复杂的记叙之分。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特点:有众多材料的组合,有比较复杂的组合方式,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范文品析】(1) 父亲的三句箴言 【写法借鉴】(1) 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时间顺序;总提分叙;调整节奏;叙议结合;照应细密;线索贯穿;选材精致(同一类细节);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2) 健忘的教授 杨晖

【写法借鉴】(2)首段统领全文;末段自然收束;反复手法;误会手法;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3) 时光带不走的美好回忆 【写法借鉴】(3) 第三人称视角;巧借文中人物的视角;倒叙手法开头;特写镜头收尾;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4) 父亲的爱 (美)艾尔玛邦贝克 【写法借鉴】(4) 散文式的笔调;以“抑”起笔;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多种材料写人;叙事简洁,暗含时序; 似贬实褒,点题精妙;人物个性鲜明。 【荐读范文】 《我的老师》(魏巍)、《老王》(杨绛) 【写作实践】 自由命题,运用多事一人的写法,表现一个有个性的人。

郑桂华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类比构思 执教者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杭州市第九中学高一学生 师课前聊天之后提及-----说清楚一下,把敏锐的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课常做的事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类比构思法之后,教师出示冰心的《霞光》,请一位女同学来朗读。师:请大家说说看,写了什么?作者想写什么? 生: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不必太在意。 师:写的是霞的物象,但写的是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什么好处? 生:容易让读者有兴趣,不枯燥。 师:生命是庄严的话题,神圣的大话题,用这个物象写,容易让作者喜欢。 生:引发读者的共鸣。 师:不直接讲出来。含蓄。 生:霞和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有相似的地方。 师:更加直观 生:更加透彻,更具体。 师:所以有时候选择一个物象来承载就要更加直观形象。 屏幕显示谈生命(节选文字) 之后屏幕上只有三个大字人生像? 师:你能想到哪些物象来表达人生感受,写得越多越好……大于等于8个 学生思考,写。 生:繁星迷宫小草浮云沙丘战争白纸彩绘乐谱程序游戏农场赌博搓麻将(学生想解释的时候,被教师忽略) 生继续表达:像高尔基文中的海燕像登山,到山顶的那种香烟——抽到高兴的时候就没有了公交车——有些人陪你到终点,有些只是过客浓咖啡—有苦也有甜 子弹—一瞬间的人生没有彩排的电影风筝----只有制约着才能飞得更高 五颜六色的调味盒餐巾纸—看看还多,其实快用完了雷雨—狂风暴雨后才见彩虹 一场旅行瀑布——蓄势待发,倾泻一瞬间火箭——扔掉一些东西才能飞得更高 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这些物象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了序号。 师:现在请大家转换身份,写作文大部分时候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请大家当一下读者。作为读者,你最愿意看哪一篇呢,暂时不考虑内容。凭理性思考,只投一票。 师:投好后,请回忆反思,交流一下,为什么投给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理由是什么? 生:给“没有彩排的电影”感觉很文艺。 师:是不是很期待? 生:会引发我的阅读兴趣,人生思考。(教师板书人生思考) 生:我也选这个,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有共同点。 师:也就是有足够的联系相通(板书) 生:人生像一场战争,最能激发人的兴趣,因为人往往一不注意就被撂倒,人生太激烈了。 师:你一定很有感触。(板书最有感触) 生:搓麻将因为人生沉重,而用这样调侃的笔法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有一个反差(板书) 更能激发阅读期待(板书) 生:风筝很好,有老师家长的制约,很像。 师:大家更关注这些带形容词的物象。更清楚? 生:遐想的空间更大。 生:不确定因素更多,更能切合人生的主题。 生:写作就像外科医生一一,切入点很小,但是却力求更细微具体。

孙双金《观察作文》指导课实录

孙双金《观察作文》指导课实录 写作对于少年儿童,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本领,更是表情达意,陶冶品性,触及心灵,点燃智慧,培养创新人格,学会做人的一种锻炼。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更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多年来,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如何帮助广大语文教师走出作文教学的“费时低效”的困境,教师如何指导儿童喜欢作文、学习作文,走进无拘无束、快乐表达的世界,是我们研究探讨的主题。 前几天去北京参加小学“走进儿童作文”教学研讨会,大会特别邀请老、中、青三代名师执教六堂风格各异的小学作文课;特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先生与语文教研员吴琳老师对部分作文课进行谈话式互动评析;特邀国内著名语文杂志资深主编裴海安先生以及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贾志敏老师讲述他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解与感悟。与会教师深受启发。下面整理江苏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现场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的课堂实录。希望各位老师根据平时自己习作教学的研究实践,结合课堂实录,在评论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察作文》课堂实录 江苏孙双金 师:今天我们上什么课? 生:作文课 师:怕不怕作文课?生摇头 师:为什么不怕? 生:郑渊洁教过我作文 师:名家教过 生:丁丁老师在教我作文 师:有没有怕作文的 生:有点怕,也有点不怕

师:为什么怕 生1:怕语言不生动 生2:怕写不好,挨老师批,句子也不会编,词语也用不上 生3:总写错别字,挨批 生4:编的不是真情实感 师:因为编的不是真实的,没有真情实感,作文难不难呢?今天,孙老师给大家上一节作文课,上完后,咱们再说。 师拿出一个盒子 师:孙老师千里迢迢给大家带来一个好东西,精致的盒子里面,红绸布包着的,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师板书:猜 师:猜对了,有奖 生1:是你们家的镇宅之宝 生2:是一本作文书 生3:南京的特产 生4:一种石头,雨花石 生5:一件衣服 生6:一块玉 生7:没有东西 师:有猜是镇宅之宝的,有猜是作文书的,有猜是南京特产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就是 生:五花八门 师板书五花八门 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开始揭晓谜底了。

作文讲解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作文讲解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人物描写要抓住特点,我们能不能根据文字描写判断出主人公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描写文字 生:我认为这位应当是猪八戒,文中说了:阔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 生:我觉得“穿着一身袒胸露乳的黑布衣,提一把九齿钉耙”这一句最能表现猪八戒的特点。 师:游戏继续进行,你能根据下列文字选择与之相应的图片吗? 生:第一幅图片应该与B,第二幅图片与C,第三幅图片与A。因为第一幅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只有B与之相符,生:第二幅中“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第三幅中“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恰恰印证B与C。 师:文学大师总是擅长于用一支笔为人物“画”像,且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文学作品中有些精彩的人物描写让我们难忘,试说说你读过的或是印象深刻的片段。 向日葵组秦林:我想给大家读一段话:我很喜欢笨女孩安琪儿,尽关她长得丑,满脸的麻点好像星星,两只眼睛也闹别扭似的分得很开,智商也不高??这里把人写得很丑。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说:记住以后写一个丑人就可以这么写,三言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两语丑态百出,多丑啊!(生笑) 穿越小组张都明:那人生得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请问他是谁?学生稍迟疑。(提示,三国人物)齐声:关羽 师:关羽长得如何? 生:个子高,很勇猛,是个大英雄。师:长得好看吗?生:不算好,丹凤眼,不好看,我们一般讲人好看好用“浓眉大眼,双眼叠皮”这个词。 书海拾贝组刘妙棋:捧起《平凡的世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孙少平吧!瞧吧,她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的勉强还算好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还缀补着一块蓝补丁。裤子显然是两年前缝的,人长布短,现在已经短窄的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 师:看来,作者把孙少平写得够穷的。 萤火虫组冯书楠:有这么一个人,他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请问他是谁? (学生面面相觑) 师:暗示一下吧。 冯书楠:他姓刘,三国中的人物。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1、由“感动”入手切入话题简洁自然) 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 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及时的鼓励) 生:第六段,蹒跚。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2、明确问题,直击重点内容) 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 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 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不许看书,既是对看书专注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印象程度。)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 师:走路的动作呢? 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3、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有更直接更鲜明的印象,如果此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呢?然后对比课文的描写呢?) 屏显:父亲翻月台图 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 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4、由对整件事的印象具体到词语的表达,逐渐深入理解和细化对“父爱”的感受。) 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 生:是。 师:我生气了,怎么读书的,这是攀么?(动作示范了一下,借助黑板) 师:这是攀,还是爬?所以画的不好,你们要敢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生:“倾”字好……很不容易。 师:我就读出了“不容易”,你们大概是没有做爸爸的缘故(众笑)。 教师板书不容易(动作到内心) 师: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下课了。如果背影简单写一个穿着……的父亲,在……给儿子买橘子……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就上完了。 生:为什么前面写那么多,为什么不直接写买橘子,攀月台?(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此处为什么没有解答?简单的问题学生能自行解决的让学生来解决。) 师:有问题比主动更优秀。大部分同学写人喜欢写眼睛,为什么他写背影不写眼睛,假如要描写眼睛,会是什么样的眼睛?(5、由感动的直觉到整体感知写了什么?(父亲给我买橘子),再到怎样写买橘子的动作的?(通过朗读想象和图画中进行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之美,最后这个问题实际是在问为什么要写背影来体现父爱而不是别的内容?) 生:应该是眼睛很小的,胖子嘛。 师:更应该关注眼睛的内涵。 生:慈祥。 师:还能读出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不错! 生:还有精明,因为年轻的时候干过许多大事。 师插嘴说:真正干大事的人往往不精明。(众笑) 生:深邃。 生:疲倦,因为家里的事比较多。 师:疲于奔命,困倦 生:依依不舍,想留下但必须要送走的感觉。 生:还有悲伤。 师:能读出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是很难的。我们看看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