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别依赖止痛药
得了肠易激综合症怎么办

得了肠易激综合症怎么办*导读: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发病者大便干结或大便溏稀,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加,排便时腹部有疼痛感。
白领阶层是本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爱运动人士较少发病。
当人三天以上排便习惯改变,腹部不适,腹泻不止或便秘,就要警惕肠易激综合症。
此病会反复发作,即使痊愈了因精神刺激、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会再次发病。
但无论疾病是否反复发作,都要及早治疗,及早治愈疾病。
肠易激综合症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怎么办?……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发病者大便干结或大便溏稀,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加,排便时腹部有疼痛感。
白领阶层是本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爱运动人士较少发病。
当人三天以上排便习惯改变,腹部不适,腹泻不止或便秘,就要警惕肠易激综合症。
此病会反复发作,即使痊愈了因精神刺激、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会再次发病。
但无论疾病是否反复发作,都要及早治疗,及早治愈疾病。
肠易激综合症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怎么办?*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者会出现腹胀、腹泻、腹痛、肠鸣症状,若症状不止这些,还出现心悸、气短、手足多汗、恶心呕吐症状,应及早治疗。
治疗可六磨汤、参苓白术散、乌梅丸、麻子仁丸。
六磨汤的成分有沉香、尖伴郎、乌药、木香;参苓白术散的成分有人参、砂仁、山药、茯苓、甘草、桔梗、薏苡仁、白扁豆、白术、莲子;乌梅丸的成分有乌梅肉、黄连、附子(制)、桂枝、人参、当归、花椒(去椒目)、细辛、黄柏、干姜;麻子仁丸的成分有芍药、厚朴、杏仁、火麻仁、大黄、枳实。
*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小儿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可用思密达粉6克治疗或者口服止泻剂。
大人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应服用利多卡因5毫升治疗,治疗时,为加强疗效,可服用生理盐水100毫升。
若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则要到专业医院就诊。
腹痛者服用止痛药;腹泻者服用止泻药,便秘者服用导泻药。
用药方法为说明书所列明的方法,用药时需注意用药禁忌。
若为严重患者,最好联合使用两种药物。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胀气。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饮食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症状加重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因、酒精和高脂肪食物。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帮助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规律饮食和避免过度进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治疗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腹痛和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抗腹泻药进行治疗。
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考虑使用轻泻剂来帮助排便。
此外,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也被认为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症状。
除了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被证实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益。
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加重症状,因此学会应对压力、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至关重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症状。
此外,运动也被认为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一定帮助。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并且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于改善整体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是综合治疗。
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每位患者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所帮助。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心得体会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心得体会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的范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或便秘,伴有腹痛腹胀及大便性状的异常,多数病程较长,症状反复,难以治愈,以泄泻为主者,西医治疗轻者多采用肠道微生物及吸附剂治疗,但有时效果不佳,重者采用抑制胃肠蠕动治疗,但有引起肠梗阻及腹痛口干等副作用。
笔者近几年来治疗此病数例,观察效果较好,且无西药腹痛口干等副作用。
故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体会,现挑选其中1例典型病例,谈谈我的辨证思路。
病例回顾:张某,男,38岁,于2017.04.10日初诊,自诉有腹泻腹痛病史30余年,自小即有慢性腹泻腹痛不适,腹痛腹泻无规律,在正常饮食情况下亦有腹泻不适,在进食辛辣生冷坚硬等食物情况下,症状加重,多数情况为先有腹痛,腹痛以脐周为主,多数性质为绞痛,痛必泄泻,有大便急迫感,大便多不成形,有时夹有未消化食物,大多都有粘液,无脓血,大便气味无腥臭,幼时症状较重,在夜间凌晨时无诱因下即出现腹痛难忍不适,痛醒,并出现腹泻不适,泻后痛减。
当地医生多以慢性肠炎治疗,给予诺氟沙星,思密达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进入大学后,去医院看诊,医生先后给予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腹痛腹泻不适次数姣之前减少,但每日仍有腹痛腹泻,且在晨间表现明显。
在晨间,多数在进食食物后半小时内即出现腹痛肠鸣泄泻不适,有时腹泻数次才好转,日间腹泻好转。
曾多次就诊,并行肠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初诊时患者自诉晨间腹泻较重,日间在进食生冷及辛辣食物后,必有腹痛腹泻,且症状较重,有时腹泻数十次,在进食稍多情况下或正常饮食情况下,亦出现腹泻不适,但腹痛较轻,大便性状多为先干后稀,便后肛门有不适感及大便未尽感。
腹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平时有怕冷症状,双手不温。
每日腹痛腹泻,情志不畅。
体检:神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6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水征(-),双下肢不肿。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
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
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
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
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盐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得以缓解。
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药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
(1)腹泻为主的治疗: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
目前推荐应用美贝维林(麦皮凡林)10mg;双环维林10mg;吡芬嗅铵(prifiniumbromide) 30mg;口服3次/d。
亦有应用西托溴铵(cimetropium 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盐酸醋丁洛尔(盐酸醋丁酰心胺):具有单一抗运动,无麻醉的抗胆碱能作用,用量为2mg,3~4次/d。
亦可用可乐定(氯压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进小肠对液体物质吸收,增强结肠对电解质的吸收,以减慢小肠的转运时间,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次/d口服,可抑制胃结肠反射,缓解腹痛,减少便次。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西医治疗(一)精神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解除情绪因素对治疗很有帮助,要耐心地开导患者放开胸怀,解除忧郁,平息激动感情;要详细地解释病情,指出起病因和良好的预后,以及适当的医疗方法,以解除患者的顾虑,树立康复信心;要富有同情心,循循善诱,耐心体恤病人,搞好医患之间的关系,能获得更多的有关疾病的情况,便于使患者无保留地接受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一般处理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制度,适当地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
应区别情况进行饮食疗法,如便秘患者和以往喜进“精制”食物之患者,可试用高纤维素食物,尤其便秘患者,多进油脂也可缓解症状;腹泻、肠鸣窜痛的患者,或以往多进“粗食”,者,应改用少渣、易消化的食物试治;其他如饮食的冷热、饮食品种、进量多少等患者多能判断自己的耐受情况,但也可由于患者的观念性错误而造成不当的饮食限制和营养不良,需要医师在充分听取患者的介绍之后,对饮食进行评价和指导。
对于气候敏感的患者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等。
(三)西药治疗1.镇静剂(1)安定2.5~5mg,3次/日。
(2)鲁米那15~30mg,2~3次/日,餐前服。
(3)氯丙嗪15~30mg,3次/日。
(4)利眠宁5~10mg,3次/日。
(5)安泰乐25mg,3次/日。
(6)谷维素10~20mg,3次/日。
2.抗拟郁药(1)阿米脱林(amitriptyline)25~50mg,2~4次/日。
(2)盐酸丙脒嗪(tofranil,imipramine,HCI)25~50mg,2~4次/日。
3.止泻药系对症治疗,多使用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药物;在使用的同时应进行病因性治疗及调整周身病理生理。
(1)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2.5~5mg,3次/日,国内多用其与阿托品联合制成的复方苯乙哌啶1~2片,每日3次,其收敛及延缓肠蠕动作用明显。
(2)盐酸咯哌丁胺(loperamidiHCI):该药具有钙通道阻滞及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作用。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属于缺乏胃肠道结构及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该病具有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的特点,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大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腹胀、腹痛等。
该病在类型上属于功能性肠病,其中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在20-50岁之间发病率较高,女性发病通常多于男性。
另外,该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可能合并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其它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根据不同的大便性状,可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不定型、混合型、便秘型、腹泻型等类型,其中腹泻型在我国比较常见。
由于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
一、肠易激综合征为何会发生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精神心理、炎症、脑肠调控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异常等因素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就是肠道动力改变,如腹泻型患者,会有肠道动力亢进的情况,小肠传输时间减少,结肠动力指数、高幅推进性收缩均明显增加。
而便秘型患者则恰恰相反,以肠道动力不足为主要病因。
很多患者对管腔、直肠扩张感觉过敏,平均痛觉阈值降低,直肠扩张后更为不适,内脏-躯体有异常放射痛,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异常[1]。
患者内脏疼痛中枢通路不同于正常人,同时腹泻型、便秘型患者,有不同的大脑反应区。
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处理肠道传入信号,以及调节肠神经系统存在异常。
该病容易在肠道急性感染后发生,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肠道感染会造成黏膜炎症反应,通透性增加、免疫功能激活,进而引起发病。
此外,患者通常存在抑郁、紧张、焦虑等情况,在精神心理应激下,将导致症状加重。
二、肠易激综合征有什么症状一般情况下,肠易激综合征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不过和胃肠器质性疾病相比,仍有一定的特点,如间歇性发作、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不影响全身健康状况、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影响症状出现加重、白天明显夜间减轻等。
在常见症状中,腹痛、腹部不适最为多见,同时又大便性状、次数异常,排便后腹痛可缓解。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导读: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ibs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下面几种诊断可供参考。
㈠国内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ibs临床诊断标准为: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数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阴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临床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病程应超过二年。
㈡1988年9月在罗马召开国际消化系病学会制定ibs诊断标准为:1、腹痛:①便后腹痛减轻;②腹痛与排便次数和粪便硬度有关。
2、排便障碍:①排便次数有变化;②粪便性状不一,可呈硬、软、水样;③粘液排出。
3、常有腹胀或胀满感。
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和全身其他症状。
㈢1989年日本川上的ibs诊断标准为:1、有ibs的典型症状:⑴儿童时有腹痛病史;⑵因腹部剧痛,曾需紧急治疗;⑶以往常有腹痛;⑷腹部得暖则疼痛减轻;⑸排便后,腹痛减轻;⑹可见肠管功能异常;⑺排便诱发腹痛;⑻腹痛伴腹泻;⑼腹泻、便秘交替;⑽以前有腹泻或便秘的病史;⑾兔粪状便;⑿有兔粪状便和腹痛;⒀粪便中可见粘液。
如有上述6项即可怀疑本征。
2、一般检查无异常,无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等均正常。
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4、大肠x线检查未见异常,必要时行大肠内窥镜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戴汉文肠易激综合征( l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主要病因包括: 1.胃肠道动力紊乱:ibs 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周期明显缩短,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且腹痛发作者中多数与之有关,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
2.精神因素:心理应激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它在ibs症状的诱发、加重和持续化中起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
3.肠道感染:部分ibs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在由各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部分发生肠功能紊乱,有10%可发展为感染后ibs。
另外,还有部分ibs患者的症状与食物有关,食物中的纤维发酵可能是过多气体产生的原因。
此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也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之一。
典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是由气候环境的改变引起的。
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包括水质、食物的来源、气候、接触的人和事等都会改变,从而会带来生理机能的改变。
患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很可能是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交替进行,有的患者可能是便秘的症状更突出,有的患者则是腹痛更严重……有些患者很疑惑,是先解决腹痛呢,还是先解决便秘?可不可以先吃止痛药止腹痛?其实,ibs造成的腹部痉挛可以非常严重,有的患者甚至可以痛得晕厥过去,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吃点止痛药解决腹痛,但随后应该马上就诊消化科解决根本问题,不能每次都靠止痛药缓解。
对待便秘型的ibs,临床上常用的药包括解痉剂、缓泻剂、促动力药物等。
止痛药、解痉剂等虽然能够暂时缓解腹痛,但是不能改善便秘和腹胀等不适;而缓泻剂、促动力药虽然能够暂时解决便秘问题,但是对于腹痛、腹胀等胃肠不适却束手无策。
因此,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如果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积极就诊于消化科,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能够同时改善感觉和动力异常的药物,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针对某个单一症状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发现,ibs 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高达60%.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惧怕“是药三分毒”,以及害怕自己一旦吃药就会长期依赖药物而拒绝用药。
ibs如果不治疗,一般会进行性加重,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会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而且,患者由于出口不畅,通常也不敢吃,最后很多患者都会营养不良,而肠道中的宿便也会释放很多毒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权衡利弊,最好还是用药。
而且,一部分患者也不必长期用药,临床观察发现,有30%~40%的患者在用药后可以帮助肠道建立一个良好的周期,停药后也不会复发。
即使不能完全停药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试着延长用药周期或减量,比如由之前的1天1粒药改为2天1粒,或者减量服用,1天1粒改成1天半粒。
医生多会要求患者每3个月至半年查一次肝肾、心肺功能,如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般不会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