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第4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眼”的分析,所谓诗眼,即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这个字一般是动词。
这里虽然是词句,在这两句中“击”和“翔”也起着诗眼的作用。
答案:“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2.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赋、比、兴”手法中的“赋”。
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抒情、叙事。
在这首词中,这两组排比语句,还具有营造气势,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答案:诗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
2013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

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庇.护(pì)撵.走(niǎn)恣.意妄为(zì)戛.然而止(jiá)B.桎梏.(ɡù) 契.约(qì) 蛊.惑人心(ɡǔ)别出机杼.(zhù)C.干涸.(kū) 腻.烦(nì) 断井颓垣.(huán)方枘.圆凿(ruì)D.祛.除(qū) 应.届(yīnɡ) 觥.筹交错(ɡuānɡ)色厉内荏.(rěn)解析:选B。
A.庇.(bì)护,C.干涸.(hé)、断井颓垣.(yuán),D.觥(ɡōnɡ)筹交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辖制咳嗽撕打发号施令B.溺爱戳穿杜撰无稽之谈C.确凿坐阵衷心稀奇古怪D.隐晦贸然泥淖浮想联篇解析:选B。
A项中“撕打”应为“厮打”,C项中“坐阵”应为“坐镇”,D项中“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解析:选C。
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B项也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宛然在目”,不是尽收眼底的意思,而是仿佛在眼前;C项,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
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D项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指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以5∶4的比分力克阿拉维斯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协冠军杯、联赛杯和联盟杯“三冠王”的胜利。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2第二单元第4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一些体育医学专家断言,被称之为“人体健康催化剂”的镁,不仅可以战胜疲劳,而且还有利于肌肉的生长。
人们可以从牛奶、肉、水果、蔬菜、土豆等食品中摄取。
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是镁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洗涤、过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产物熔融后电解,得到产物。
下列关于提取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的来源丰富(取自大海)B .进行以上步骤的目的是富集(提取)MgCl 2C .可用电解熔融氧化镁的方法制取镁D .以上过程涉及反应有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选C 。
C 项错误,因氧化镁具有较高的熔点,可以作为耐火材料,所以工业上一般不用电解熔融氧化镁的方法制取镁,而是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来制取镁。
2.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A .海水――→NaOH Mg(OH)2――→电解MgB .海水――→石灰水Mg(OH)2…―→MgCl 2晶体――→电解MgC .海水――→石灰乳Mg(OH)2――→灼烧MgO ――→电解MgD .海水――→石灰乳Mg(OH)2…―→MgCl 2晶体――→脱水――→电解Mg解析:选D 。
A 项中Mg(OH)2为难溶物且加热易分解,难电解。
B 项中因石灰水的溶质浓度太小,分离时消耗大,不能用于沉淀Mg 2+。
C 项中MgO 的熔点很高,电解时能耗大,难电解。
3.(2011年无锡高一检测)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下列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是( )①O 2 ②Cl 2 ③水蒸气 ④CO 2A .①B .①②C .①③④D .①②④解析:选D 。
由所学知识可知O 2、Cl 2、CO 2均支持Mg 的燃烧;Mg 与热水可以发生反应,但Mg 在水蒸气中无法燃烧。
4.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涉及不.到的化学反应是( ) A .Mg 2++2OH -===Mg(OH)2↓B .Mg(OH)2+2HCl===MgCl 2+2H 2OC .Mg(OH)2=====△MgO +H 2OD .MgCl 2=====通电Mg +Cl 2↑答案:C5.(2011年苏州高一检测)碱式碳酸镁和无水氯化镁具有广泛的用途。
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四节优化演练知能闯关

题组一概括主旨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
【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
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押解回长安。
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和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战哭多新鬼”表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数州消息断”表明家人离散,消息全无,“愁吟”“愁坐”表达作者的忧思之情。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鉴赏这类诗歌,准确品读意象、意境是非常关键的。
高一物理上册:第2章第四节知能优化训练

1.图2-4-8图2-4-8是A、B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质点是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是先以5 m/s的速度与A同方向运动1 s,而后停了1 s,最后以5 m/s的速度向相反方向做匀速运动C.B质点在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D.B质点在最初3 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答案:ABD2.图2-4-9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2-4-9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时刻分别是1 s末和4 s末C.乙在前两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t/s00.51 1.52345678910 v/(m00.250.50.751 1.2 1.4 1.6 1.6 1.6 1.60.80 ·s-1)(1)重物在向上吊运的过程中,在0~2 s内,重物每隔0.5 s,速度______,因此这时该重物做______;在2 s~5 s内,重物每隔1 s,速度______,因此这时重物做______;在5 s~8 s 内,重物______;在8 s~10 s内,重物每隔1 s,速度______,因此最后2 s内该重物做______.(2)在图2-4-10中作出该物体的v-t图象.图2-4-10答案:(1)都增加0.25 m/s 匀加速直线运动 都增加0.2 m/s 匀加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都减小0.8 m/s匀减速直线运动 (2)略4.一物体以3 m/s 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了4 s 后,立即以4 m/s 的反向速度匀速向西运动了4 s .(1)作出物体的s -t 图象和v -t 图象;(2)由v -t 图象求物体8 s 内的位移和路程.(取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答案:(1)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作出图象,如图甲、乙所示.(2)位移s =-4 m ,负号表示位移方向向西;路程L =28 m.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 .相同时间内速率的变化相同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解析:选B.速度随时间均匀地变化,即Δv Δt=常量. 2.三个人步行比赛,他们的速度是:甲为3.5 km/h ,乙为63 m/min ,丙为1 m/s ,那么三个人的速度( )A .甲最大B .乙最大C .丙最大D .一样大解析:选B.统一单位后进行比较.v 甲=3.5×1033600=3.53.6(m/s),v 乙=6360m/s ,v 丙=1 m/s.图2-4-113.如图2-4-11所示,a 、b 、c 三物体的速度图象互相平行,则它们的( )A .速度大小相同B .运动方向相同C .相同时间位移相同D .b 的速度最小解析:选D.a 、b 、c 均为匀速直线运动,a 、b 同方向,c 与a 、b 反方向.从大小看v a >v c >v b .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 km/s ,我们在下课休息的10 min 内,实际上地球已在太阳系中绕太阳运动了( )A .0B .30 kmC .300 kmD .18000 km解析:选D.s =v t =30×10×60=1.8×104(km).5.如图2-4-12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图2-4-12解析:选C.A.为静止 B .为加速 D .为匀加速.6.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如图2-4-13所示速度图象中哪个能正确反映小球的这一运动过程( )图2-4-13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物体开始时速度应为零,即v -t 图线必过原点,此后速度增加,进入平面后,物体开始减速,即v -t 图线必有一最大值,此后速度减小,最后为零,即v -t 图线最后必然与t 轴相交,显然,具备上述各条件的图象为C.图2-4-147.如图2-4-14所示为甲、乙、丙三物体的v -t 图象,则甲物体做______,乙物体做______,丙物体做______.若三物体是同时由同地向同方向运动,则在15 s 时刻,______跑在最前面,此时乙和甲相距____m ;在____时刻,三物体重新相遇.答案: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丙 112.5 30 s8.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5 s 速度达到6 m/s ,然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 s ,再匀减速上升,经10 s 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解析:学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后,该问题可用公式求解.现在我们用图象法求解该问题.先据升降机运动的特点作出升降机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矿井的深度可由梯形面积得出h =12(10+25)×6 m =105 m. 答案:105 m9.如图2-4-15所示,船从甲港以50 km/h 的速度向正东方向匀速行驶10 h 后,又以30 km/h 的速度向北偏西37°方向匀速行驶10 h 后到达乙港,求船在此次航行中的路程和位移.图2-4-15答案:800 km 400 km ,方向为北偏东53°10.图2-4-16中的甲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图2-4-16解析:由图示可知,标尺每一小格对应时间为130秒/格,设汽车接收到P 1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s 1、信号反射回测速仪时间t 1,汽车在接收到P 2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s 2,信号反射回测速仪时间t 2,则汽车在P 1、P 2两个信号间前进距离Δs =v ·t 12-v ·t 22340·12·(1230-930)=17(m),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 1、n 1间的中点和P 2、n 2间的中点,其间共有28.5个小格,即汽车接到P 1、P 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t =28.5×130=0.95(s).所以,汽车的速度v 车=Δs t =170.95≈17.9(m/s). 答案:17 m 17.9 m/s。
【优化方案】高中物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2 3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教科版选修11

【优化方案】高中物理电子题库第四章 2 3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教科版选修1-11.(·泰州学业水平预测)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伦琴射线(X射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 )A.红外线的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B.伦琴射线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C.可见光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D.伦琴射线的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解析:选B.根据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由长到短顺序分别为红外线,可见光,伦琴射线.由v=λf可知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即伦琴射线频率最大,红外线频率最小.2.关于红外线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可以在较冷的背景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辐射B.利用红外线不能对物体进行烘干C.利用红外线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的特点进行远距离摄影和高空摄影D.利用不同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的不同可以对物体进行远距离探测解析:选ACD.由于红外线是一种光波,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对外辐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性强一些.由于红外线的热效应,可用来烘干,又由于坦克、舰艇、人体等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的物体所辐射的红外线,其波长和强度不同,故在夜间或浓雾天气可通过红外线探测器来接收信号,并用电子仪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或用对红外线敏感的照相底片进行远距离摄影和高空摄影,就可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所以选项中的A、C、D正确.3.(·泸州高中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机实际上是一种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B.电视机实际上是一种将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的装置C.摄像机在1 s内要传送25张画面D.电视机接收的画面是连续的解析:选ABC.通过摄像机得到景物的光信号,再通过扫描转化为电信号,在1 s内要传送25张画面;电视机通过显像管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再转化为光信号,最后还原为图像和景物,每秒要接收到25张画面,由于视觉暂留,我们看到的便是活动的图像.4.雷达是用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现代化定位系统.海豚也具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能在黑暗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化的无线电系统.(1)海豚的定位是利用了自身发射的________.A.电磁波B.红外线C.次声波 D.超声波(2)雷达的定位是利用自身发射的________.A.电磁波 B.红外线C.次声波 D.光线解析:(1)海豚能发射超声波,它是一种频率高于2×104Hz的声波,它的波长非常短,因而能定向发射,而且在水中传播时因能量损失小,要比无线电波和光波传得远.海豚就是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在混浊的水里准确确定远处的小鱼位置而猛冲过去吞食,选D.(2)雷达是一个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系统.因而是靠发射电磁波来定位的,选A. 答案:(1)D (2)A5.某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577 m到182 m之间,该收音机LC回路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全部旋出时,回路总电容为39 pF.求:该收音机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解析:根据c=λf得f1=cλ1=3×108577Hz≈5.20×105 Hzf2=cλ2=3×108182Hz≈1.5×106 Hz所以所求的频率范围为5.20×105~1.5×106 Hz.答案:5.20×105~1.5×106 Hz一、选择题1.(·东城区会考预测)下列各种电磁波的波长范围由短到长排列的是( )A.微波、红外线、紫外线B.γ射线、X射线、紫外线C.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D.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解析:选BC.电磁波谱按波长由短到长的排列顺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2.我国进行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首次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RS卫星红外遥感技术,详细调查了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栖息地周边情况等,红外遥感利用了红外线的( )A.热效应B.相干性C.反射性能好 D.波长较长,易衍射解析:选D.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明显.容易穿透云雾、烟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故D对.3.关于γ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伦琴射线频率更高,穿透能力更强B.用来检测金属材料内部伤痕、裂缝、气孔等C.利用γ射线穿透力强制成金属测厚计来检测金属板的厚度D.“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的强穿透能力解析:选ABC.由于γ射线是一种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γ射线的能量极高,穿透能力比X射线更强,也可用于金属探伤等,所以选项A、B、C正确.4.关于电磁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波长较长的特点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C.验钞机检验钞票真伪体现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D.X射线可深入人的骨骼,杀死病变细胞解析:选ABC.在人体内杀死病变细胞是利用了γ射线能破坏生命物质的特性.5.关于电磁波的发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种频率的电磁振荡都能辐射电磁波,只是辐射的能量所占振荡总能量的比例不同罢了,振荡周期越大,越容易辐射电磁波B.为了有效向外辐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采用开放电路,同时提高振荡频率C.为了有效向外辐射电磁波,振荡电路不需采用开放电路,但要提高振荡频率D.提高振荡频率和电路开放是发射电磁波的必要手段,振荡电路开放的同时,其振荡频率也随之提高解析:选B.电磁波的发射应该采用开放电路,同时频率越高,发射范围越大.6.(·宜宾一中高二检测)目前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 MHz至1000 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上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 m至1. m之间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反射性能越强解析:选ACD.由v=λ·f,电磁波的产生,雷达的工作原理和电磁波的反射特点可求得.7.近年来,无线光通信技术(不需光纤,利用红外线在空间的定向传播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手段)在局域网、移动通信等多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关于红外线和光通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光通信就是将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转换成光信号从一地传向另一地的过程②光纤通信中的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无线光通信的光信号在空气中传输③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频率高④红外光子的能量比可见光子的能量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无线光通信技术是光信号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各种信息.光导纤维通信中的光信号是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不论哪种方式,传输的都是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由电磁波谱可知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频率低,故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8.(·重庆双路中学高二检测)红外遥感卫星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面物体的状况.地球大气中的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能强烈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即地面物体发出的某些波长的电磁波,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大气层被遥感卫星接收.如图4-2-4所示为水和二氧化碳对某一波段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情况.由图可知,在该波段红外遥感大致能够接收到的波长范围为( )图4-2-4A.2.5 μm~3.5 μm B.4 μm~4.5 μmC.5 μm~7 μm D.8 μm ~13 μm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水对红外辐射吸收率最低的波长范围是8 μm~13 μm;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吸收率最低的波长范围是5 μm~13 μm.综上可知选D.二、非选择题9.图4-2-5 为了传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播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的波长为550 m,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的波长为0.566 m,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发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__________(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电视信号电视信号波长短,沿直线传播,易受山坡阻挡,不易传播10.波长为0.6 μm的红光,从10 m外的交通信号灯传到你的眼睛,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它的频率是多少?解析:由速度公式v=xt可求得时间,可根据电磁波波长频率波速关系式c=λf求得频率,其中t=xc=103×108 s≈3.33×10-8 s由c=λf得f=cλ=3×1086×10-7Hz=5×1014Hz.答案:3.33×10-8 s 5×1014 Hz。
201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实验四知能优化演练

1.关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解析:选 D.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是控制变量思想的应用,因此首先要分清变量、不变量,故选项D符合实际.2.图3-4-8如图3-4-8所示为“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时甲、乙两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 F 图象,直线Ⅰ为甲同学画出的,直线Ⅱ为乙同学画出的.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低了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解析:选C.直线Ⅰ在纵轴上有较大的截距,说明在绳对小车的拉力F=0(还没有挂重物)时,小车就有了沿长木板向下的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直线Ⅱ在横轴上有较大的截距,说明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因此在绳对小车有了较大的拉力F 以后,小车的加速度仍然为零.故选项C正确.3.(2011·高考浙江卷)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__①__(漏选或全选得零分);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__②__.图3-4-9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用来打点计时,以便测定加速度,要配备4 V~6 V学生电源(交流电源)为其供电,通过改变砝码个数来改变拉力大小.钩码放在小车上来调节小车质量.也可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来代替学生电源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因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电,不使用学生电源.答案:①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钩码、砝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钩码、砝码)②学生电源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于测量小车的质量.4.(2012·漳州一中检测)(1)在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的实验中,作出了如图3-4-10所示的甲、乙两图象,图甲中三线表示实验中____________不同.图乙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4-10(2)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3-4-11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图3-4-11①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___________;②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质量;平衡摩擦力过度(2)①乙②3.1 m/s25.(2012·泉州联考)有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来验证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动能的改变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如图3-4-12,他使用的实验仪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长方形木块、纸带、天平(图中未画出)、带定滑轮的木板(长约1米)、细线、砝码盘、砝码等.图3-4-12该同学操作如下.①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把器材按上图安装好.纸带固定在木块中间的方孔内.②把木块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用手按住,往砝码盘中加砝码,再放开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让它工作.当木块到达定滑轮处时,断开电源.③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做了如图3-4-13的标记,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图3-4-13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的不当之处,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测得的木块质量m 、交流电源的周期T 、纸带上标示的位移s A ,s B ,s AB .①请你写出木块在加速阶段所受合外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写出验证动能定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试验中,如果对该同学选择的仪器和做法做一些更改,则可以直接将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作为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合外力.为达到这个目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工作后,再放开木块(2)由F 合=ma =m s B -s A 32T 2;由F 合×s AB =12m v 2B -12v 2A 可知,只要验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s AB =(s B +s A )是否成立即可(3)将木块换成带轮小车以减少摩擦;垫起木板一端利用小车的下滑力平衡摩擦力;保证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6.(2012·福州模拟)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3-4-14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来探究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 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 F 图线,如图乙所示.图3-4-14(1)图线①是轨道处于________(填“水平”或“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实验结果;(2)图线①②的倾斜程度(斜率)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在两种情况下是一样的B .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在两种情况下是不一样的C .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在两种情况下是否一样不能确定解析:(1)由图乙可知,对于图线①,当拉力F =0时,加速度并不为零,故轨道应处于倾斜状态;(2)设滑块和位移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 ,在倾斜轨道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sin θ-f=Ma 得,a =1M F +(g sin θ-f M );在水平轨道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得,a =1MF -f ′M ;图线①②的斜率均为1M,故选项A 正确. 答案:(1)倾斜 (2)A7.(2010·高考江苏卷)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3-4-15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图3-4-15(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图3-4-16(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 t 图象简要阐述理由.解析:(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释放小车.(2)见答案.(3)见答案.答案:(1)之前(2)见下图(3)同意.在v t 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木块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8.(2012·福州一中检测)用水平力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也随之变化,a 和F 的关系如图3-4-17所示.g 取10 m/s 2.(1)根据图线所给的信息,求物体的质量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改用质量是原来2倍的同种材料的物体,请在图3-4-17的坐标系上画出这种情况下的a -F 图线.(要求写出作图的根据)图3-4-17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所以a =1m-μg可见a -F 图象为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k =1m=2.0 kg -1,纵轴截距为-μg =-2.0 m/s 2, 解得:物体的质量m =0.50 kg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也可以用横轴截距求动摩擦因数:当F =1.0 N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所受阻力f =F =1.0 N ,由f =μmg解得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 mg =0.20.用其他方法结果正确也可) (2)当物体质量加倍时,物体的加速度a =12m F -μg 直线斜率k ′=12m=1.0 kg -1,纵轴的截距不变,作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答案:(1)0.50 kg 0.20 (2)图见解析。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第二模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能优化演练 苏教版必修4

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二模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能优化演练苏教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1.“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是坏事吗?这表现了马克思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不是“坏事”,恰恰表现了马克思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顽强斗争精神以及他的重要性。
2.第二句中的两个“无论……或……”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强调无一例外,资产阶级政府和资产者可能有不同面目,但在“驱逐”“诽谤”马克思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从而从反面表现了马克思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
3.“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这个比喻说的是什么?表现了马克思的什么气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这个比喻既表现了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又说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府和资产者的轻蔑态度以及他强大的战斗力,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
4.“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大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大胆”不能删掉,因为这个词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充分信赖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误的一项是()A.犷野湍急痊愈凝眸睇视B.膨胀惨淡颠蹶彬彬有理C.炫耀瘦削犀利接踵而至D.酗酒譬如铭刻困惫不堪解析:选B。
B项“彬彬有理”应为“彬彬有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1792年11月,正当战事漫延..到篷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住到德意志的音乐首都维也纳去。
B.贝多芬最丰满的灵感,就在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骄傲的反抗的轮回中去探寻根源;直到相当的年龄,他的激昂的性格,才在凄恻的隐忍中趋于平静..。
C.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
D.维也纳轻浮的风气,被它震撼..了一刹那,这都城当时是完全在洛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势力之下的。
解析:选A。
A项“漫延”应为“蔓延”。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贝多芬)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
”B.这个善,是解脱,是像他临终时所说的“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场。
C.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
D.1827年2月17日,躺在弥留的床上,经过了三次手术以后,等待着第四次,他在等待期间还安详地说:“我耐着性子,想道: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
”解析:选A。
A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乐队忽然中止;出其不意的一片静默;这使歌唱的开始带着一种神秘与神明的气概。
而这是不错的:这个主题的确是一个神明。
“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下泪”。
当主题接着过渡到人声上去时,先由低音表现,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
慢慢地,“欢乐”抓住了生命。
这是一种征服,一场对痛苦的斗争。
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浩浩荡荡的军队,男高音热烈急促的歌,在这些沸腾的乐章内,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的呼吸,与他受着感应的呼喊的节奏,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作着他的乐曲,受着如醉如狂的激情鼓动,宛如大雷雨中的李尔老王。
在战争的欢乐之后,是宗教的醉意;随后又是神圣的宴会,又是爱的兴奋。
整个的人类向天张着手臂,大声疾呼地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
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
维也纳轻浮的风气,被它震撼了一刹那,这都城当时是完全在洛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势力之下的。
贝多芬颓丧忧郁之余,正想移居伦敦,到那边去演奏《第九交响乐》。
像1809年一样,几个高贵的朋友又来求他不要离开祖国。
他们说:“我们知道您完成了一部新的圣乐,表现着您深邃的信心感应给您的情操,渗透着您的心灵的超现实的光明,照耀着这件作品。
我们也知道您的伟大的交响乐的王冠上,又添了一朵不朽的鲜花……您近几年来的沉默,使一切关注您的人为之凄然。
大家都悲哀地想到,正当外国音乐移植到我们的土地上,令人遗忘德国艺术的产物之时,我们的天才,在人类中占有那么崇高的地位的,竟默无一言。
……唯有在您身上,整个的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美的新时代……但愿您能使我们的希望不久实现……但愿靠了您的天才,将来的春天,对于我们,对于人类,加倍的繁荣!”这封慷慨陈辞的信,证明贝多芬在德国的优秀阶级中所享有的声威,不但是艺术方面的,而且是道德方面的。
他的崇拜者称颂他的天才时,所想到的第一个字既非学术,亦非艺术,而是“信仰”。
4.《第九交响乐》在艺术上有哪些创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乐》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乐器演奏的基础上首次引进合唱,用歌颂欢乐的合唱掀起高潮,人们和乐队的巧妙结合,使《第九交响乐》获得了辉煌的效果。
引进合唱,开交响曲创作之先河,这是贝多芬对交响曲极大的贡献。
5.《第九交响乐》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对欢乐的追求这一情感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变化体现的。
《第九交响乐》经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感情变化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①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忽然一片静默;②接着“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③主题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④“欢乐”抓住了生命,征服了痛苦;⑤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的经历;⑥整个人类拥抱着欢乐,音乐激情到达高潮,感情到达高潮,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6.这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中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给人的质感和巨大的精神作用。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眩晕/光彩炫目重叠/高潮迭起心酸/人间辛酸B.心率/心律不齐掠夺/攻城掠地陈规/墨守成规C.轻闲/清闲自在再世/再所不辞青山/山清水秀D.法治/法制社会绿阴/绿草如茵直言/仗义执言解析:选A。
B.攻城略地,C.在所不辞,D.法治社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1年2月10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B.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城市化应当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步推进,如果揠苗助长....,那将会因为出现新的城市弊病而得不偿失。
C.兔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以幽默、风趣、诙谐、轻松的语言,逗得观众开怀大笑,欢乐的时光瞬间便付诸东流....了。
D.近来,租房行情大涨,租赁纠纷频发,不少黑中介也活跃起来,想在这一行情中浑.水摸鱼...,大赚一笔。
解析:选C。
A项,“杯水车薪”指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B项,“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C项,“付诸东流”指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此处望文生义,被误用做“稍纵即逝”的意思。
D项,“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利益。
答案为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9月19日,四川剑青公路金子山段改造工程正式通车,打通了这一交通大动脉上的最后一个瓶颈。
B.因为李敖早已钦慕于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只有51.4厘米的画卷慢看细品了一个多小时。
C.8月15日,从天安门广场到舟曲抢险现场,从北国边陲到南海之滨,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以下半旗、集体默哀等形式,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之情。
D.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
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解析:选C。
A项,“工程正式通车”,主谓搭配不当;B项,去掉“因为”;D项,“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4.将序号按语意连贯的要求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
船舷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样美……①山色虽无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②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③江峰临江陡起,谈不上海拔,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的曲线④江面弥望中一抹抹深深的碧色,使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解析:选C。
由山写到水,由宏观写到微观。
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来新夏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
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
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
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
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
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
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
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
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
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
就在他思考酝酿的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