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略简)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摘要: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和重要思想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挫折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的背景和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密切相关。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是一个贫困的乡村教师,他提出了“拜上帝教”和“平均地权”的口号,呼吁民众反对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贫苦人民的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期,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指挥下,打败了清朝的军队,取得了若干胜利。
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分裂,运动陷入了停滞和挫折。
后期,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它表达了广大农民和贫苦人民对封建统治和剥削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和起因:
- 发生时间:1851年-1864年,持续了14年之久。
- 发生地点: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 起因:基于基督教教义的怀疑和反思,加上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
2. 领导人和组织:
- 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杨秀清、韦昌辉等。
- 组织体系:建立"天朝"政权,模拟清王朝体制。
3. 发展过程:
- 拱卫起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
- 攻占南京(1853年):建立"天朝"都城。
- 广阔疆土(1856年):疆土最大时横跨16个省。
- 江南基地(1860年后):后期仅存江南地区。
4. 影响和结果:
- 造成了大规模的流离失所、民间伤亡。
- 加剧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 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西方列强武力介入埋下伏笔。
- 最终在1864年被清军彻底剿灭。
5. 历史评价:
- 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
- 具有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色彩。
- 带有一定的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性质。
1.11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一轮复习导学提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考纲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基础知识清单】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间接原因:鸦片战争加重人民的负担(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时期;【史料补充】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
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
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二、重要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
(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发展工矿、交通、邮政、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③文教: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太平天国常州始末

xxxx始末xx三十年(1851)十二月初十,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利用广西连年灾荒、饥民流离失所的机会,在桂平县金田村聚众起事,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
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部众发展至百万人以上。
xx二年(1852),太平军攻桂林,克全州,占领湖南、湖北两省。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由武昌东下江南,帆幔蔽江,炮声遥震,沿江州邑,莫不望风披靡。
随即太平军攻克安庆,占领南京。
洪秀全入城建都,改称天京。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狂飙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
同治三年(1864)四月廿六日,天王洪秀全病死天京。
五月一日,长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六月十四日,天京被清军攻陷。
时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六月十七日,太平军主将李秀成在天京丁村被俘,七月三日,被曾国藩所杀。
九月廿二日,幼天王被执,十月十六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寿终正寝。
在这太平天国运动如洪水猛兽冲撞决荡的十三年中,常州在咸丰十年(1860)四月六日被太平军攻克,而在同治三年(1864)四月六日被清军收复,前后整整四个农历年,其中始末,惨烈悲壮,难以详说,略述如下:太平军攻克南京之后,苏南震动,人心惊惶,常州奉旨设立团练,巡检盘查,积极防御。
庄毓鋐《团练纪实》:“常州府城周十里,二百八十四步,为门六,水关四,雉堞数千额,设游击、守备、千总各一员,左右司把总二员,兵百九十一人,马三十五匹。
无事岁支俸廉银米粮料五千数百两,有事不足。
具城守则团练乡兵所以佐,额兵实赵宋厢军遗制也。
道光末年,粤西匪徒起于金田镇。
咸丰元年,下湖南北。
三年二月,陷江宁。
于是地震长星见,风霾雨土,杀气惨然,讹言繁兴,暴民群起为寇盗。
……初,在籍广州知府余保纯始设保卫局,集诸绅为守御计,规模未具。
而在籍浙江布政使汪本辁、赞善赵振祚先后奉旨办团练会。
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 “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 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 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 护私有财产。
——《资政新篇》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 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重整国政
洪天 秀王 全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18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1851.9永安建制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1851.1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材料:道光三十年,广西巡抚(省的最高军 事行政长官)周天爵带兵去镇压太平军。周天 爵在回忆录中说,出征那一天,他带领的这 些士兵居然如同徘徊在屠宰场门口的猪和羊 一样,说什么也迈不动步。周天爵一生气打 了他们几下,这些人和女孩子一样,在路边 哇哇大哭起来了。
复原的天王 府大殿
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 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 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 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 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
玉玺
1853年冬天的某日,天京街头出现这样一幕: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 朝田亩制度》。根据此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 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尔等再也不愁饥寒、 不愁欺压,尽可以享福了。 甲:我家有5口人,3男2女,按《天朝田亩制 度》的规定,不论男女,都可以分得一份田地, 那我家可以分得5人的田地了。 乙:但是你家老幺没满16岁,按这上面规定, 是不能分得一份田地的。 丙:另外这上面还规定,好田和差田要搭配 分。你家只能分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列强入侵
加剧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千年王国运动,它发生在洪秀全皈依基督。
洪秀全把基督年王国论和基督等思想作为武器,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起于1850年金田起义,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令后人感慨唏嘘。
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百姓税赋沉重,从北至南,白莲教、天理教、捻党、斋教、天地会等民间反抗政府运动此起彼伏。
1844年开始,洪秀全创立上帝教,随后在他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的宣扬组织下,上帝教在两广地区迅速壮大。
1850年,各地教众在洪秀全的号召下,在广西金田集结整编。
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或称太平天囯,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因清朝推行剃发易服,太平天囯则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体贼”、“毛贼”、“发贼”、“发逆”等等。
又因天国领袖洪秀全为广东花县人,广东简称粤,故清廷当局亦蔑称其为“粤贼”、“粤匪”、“粤逆”、“粤寇”等,而太平军则蔑称清廷为“清妖”、“胡妖”等。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囯”、“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太平天国创立发展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听洪秀全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罗孝全拒绝给他施洗。
太天平天国运动

过程兴起:1851、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发展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力量迅速壮大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孤军深入,在清政府的重兵围攻下失败意义: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连夺徽、鄂重镇,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意义: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经过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杀害后果: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后期为重振国威,建立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的防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御战 1858年,陈李合力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三河镇大捷,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合力破江南大营;李秀成攻打至上海近郊,遭英法联军、清军联合袭击,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结果: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治国《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方略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见课本P5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主要依据是:颁布了纲领性文件);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
(完整版)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知识点领导人:洪秀全。
一、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原因,“新”的原因3、自然灾害严重,农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直接原因二、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基础: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
(洪秀全将中国广大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三、重大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自称“天王”2、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与清朝对峙。
同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但未有实施。
3、全盛时期背景:清朝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三次战斗---①北伐:想要推翻清朝统治(最终失败)②西征:想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初步成功)③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后经过内乱后,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颁布《资政新篇》但未有实施。
4、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勾结,组织“洋枪队”。
清政府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天京变乱6、失败1864年,曾国藩领导湘军,李鸿章率领淮军,加之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围攻天京,天京被围。
同年6月,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失败原因:主观上:1.农民阶级拥有自身局限性。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知道,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客观上:遭到了封建政权和国外侵略势力的联合镇压8、太平天国的功绩: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2、同时进行了的反帝和反封的任务3、比起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组织上都技高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4、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印尼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原因):
1.根本:阶级矛盾激化
2.直接:自然灾害严重
3.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4.西方宗教思想的传入
历程: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名天京,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
北伐最终失败,西征取得辉煌胜利。
3.1856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4.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
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
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
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
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太平天国开始衰败!
5.此时,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处于高潮,加之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才使军事形势没有发展到恶化的地步。
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轰破天京城墙,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失败。